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读懂诗歌教师版.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615370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6.0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读懂诗歌教师版.docx》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读懂 诗歌 教师版
    资源描述:

    1、读懂古诗读懂古诗(教师版)(教师版) 一、古诗类别 附:诗体解释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 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 多。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 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诗基本特点与结构特点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 情等。 2结构特点 词 上片阕 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阕 抒情主 一、读出标题信息 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 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 2018 年全国卷诗歌标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江苏

    3、卷“寄和州刘使君”、浙江卷 “送王昌龄”,都对诗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作了提示或概括。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 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 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 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2017 年全国卷诗题

    4、“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 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 自己。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 的的关键词语细细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 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 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

    5、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 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 棠”“子规”等。 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 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 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 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 如果是历史名人, 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抒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

    6、代人设词,假托 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综上,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 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 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 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 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 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7、 边练边悟 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早上五盘岭 答案答案 诗的中心事件。诗的中心事件。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2)采地黄者 答案答案 以写人为中心,其人可能是下层百姓,推知可能是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以写人为中心,其人可能是下层百姓,推知可能是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 (3)惜牡丹花 答案答案 咏物诗。咏物诗。情态是情态是“惜惜”。 (4)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 答案答案 写作目的是献给张水部写作目的是献给张水部(可能是考官可能是考官),“闺意闺意”是比喻性说法,其真实目的是看自己是比喻性说法,其真实目的是看自己 的作品是否投合考官的心意。的

    8、作品是否投合考官的心意。 (5)梦江南 答案答案 仅有词牌而无标题的词。仅有词牌而无标题的词。 二、细读正文内容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结构 把握古诗常见结构 结构即思路,把握古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知晓大意。 律诗常见结构 四分法:起承转合 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绝句结构 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 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对于近体诗来说,有两类结构特点要予以关注: (1)起承转合 “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

    9、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 用主要有两种: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承” 在古诗词中, “承”句或写景, 或叙事, 或抒情, 或议论, 与“起”句自然衔接, 是“起” 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 作用有:a.承上启下;b.铺垫下文。 “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转” 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 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

    10、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 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a.呼应开篇或诗题, 圆合首尾; 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 卒章显志; c.以景结情, 含蓄蕴藉, 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 的方式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 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诗人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边练边悟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答案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

    11、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 “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 是“合”,即怎样收束全诗,作者写了两层意思: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 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又是一层。 (2)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 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

    12、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 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 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另外, 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品读语言 读懂诗词,最大的障碍就是它的语言,因为它不同于散文的语言,更不同于现代散文的 语言,具有高度凝练、富于

    13、跳跃与省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 1推测难字,突破障碍 古诗语言本质上是文言文,既然是文言文,我们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去 推断其中的疑难词语。(推断实词的方法详见文言文部分,这里不再赘述。)要特别注意两类 疑难词语。一是古今异义词。如元白珽余杭四月诗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中“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生机”意。二是古诗中的特殊词语。如 2015 年全 国卷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尾联“勤王敢道远”中的“敢”是个表反问的词, 是“岂 敢”,而不是“敢”意。这样的词语还有“肯”“可”“那”等。(特殊词语详见本专题“知 识储备”) 2识别“倒装

    14、”,还原语序 古诗创作,有时为了符合声律要求,或出于表意需要,不得不在语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这就使得古诗出现了语序颠倒、词语错位的现象。这也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难度。若要准确 理解诗意,那就还原颠倒的语序。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语序颠倒之处及其妙处。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答案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既合平仄需,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既合平仄需 要,又突出了要,又突出了“英雄英雄”一词。一词。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答案 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

    15、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前置,使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前置,使 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3注意省略,填补空白 因为诗词都讲究格律,每一句话用字的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创作者来讲,为了使 作品意蕴更为深厚,他当然能省则省,能跳就跳,这就使得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练,也给我们 理解带来难度。阅读这样的诗句,我们只能运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和跳跃,才能 完整地理解诗意。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答案 省略谓语。省略谓语。“

    16、争争”后省略后省略“送送”字。字。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答案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试问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却道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卷帘人”。 4圈出“情语”,抓住关键 所谓关键,就是指诗歌中能够表明中心和作者情感的词、句。对于这些关键词句,不仅 要能迅速找出,还要反复咀嚼。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 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

    17、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 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 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 “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 “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 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 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 语言(如拟人、比喻

    18、、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 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 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 这些句子也就能较容易理解诗词的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样的句子通常放在结尾。 边练边悟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19、,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作。四百州:南宋统治下的府、州、 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称之为 “四百州”。 (1)诗中有一字可以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它是_字。 答案答案 望望 (2)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请找出来,分别说明其表情作用。 答案答案 寒、断。寒、断。“寒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作者心情之冷清;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作者心情之冷清;“断断”字则表字则表 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 寸断的悲痛心情。 三、挖掘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

    20、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 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的暗示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 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 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古代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 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 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王维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

    21、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 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2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 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 句,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情感或 写作风格。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释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 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边练边悟 4 阅

    22、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花卿 注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 天子音乐。 请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意图。 答案答案 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 不当受之;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 3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

    23、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 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帮助你进一步读懂诗 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1可怜 (1)值得怜悯,哀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可叹。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2却 (1)退,退回。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2)副词,还,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杀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晏晋 卫玠) 4煞 副词,极,很。如:为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5无赖 (1)调皮可爱。同“亡赖”。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2)无才,无能。如: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 (3)撒泼放刁,蛮不讲理。如: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亭传) (4)无奈。如: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读懂诗歌教师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53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