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风味化学.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风味化学.ppt》由用户(saw5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 食品 风味 化学
- 资源描述:
-
1、李巨秀李巨秀一、概述一、概述(一)风味的概念(一)风味的概念风味:这个概念是在风味:这个概念是在1986 1986 年年Hall.R.L 提出的,提出的,是指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是指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触觉和温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嗅觉、痛觉、触觉和温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感觉、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1.风味成分的分离提取(1)(1)蒸馏,抽提(distillation,extraction)(distillation,extra
2、ction)真空蒸馏常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离。蒸馏过程:蒸馏出的挥发性化合物通过高效冷阱浓缩,得到含水的馏出液经有机溶剂提取,最后回收溶剂。Likens-Nickersons装置可完成这种连续蒸馏提取过程。装有水溶性样品,需水浴加热的圆底烧瓶装溶剂的水浴加热的玻璃瓶冷凝管浓缩分离器Likens-Nickersons装置(2)气体提取(extraction with gas)气体抽提是从食品中分离提取挥发性成分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利用惰性气体(N N2 2,COCO2 2或HeHe)将吸附到多孔,粒状聚合材料上(TenaxGC,PorapakQTenaxGC,PorapakQ,Charom
3、osorb105Charomosorb105)的风味化合物通过程序升温使挥发物逐步解析。低温时,洗脱剂带走痕量的水分,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释放出挥发物并随载气进入与气相色谱连接的冷阱进行分析。分子蒸馏的概念和原理 分子蒸馏技术的核心是分子蒸馏装置。液体混合物为达到分离的目的,首先进行加热,能量足够的分子逸出液面,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捕集器,使得轻分子不断被捕集,从而破坏了轻分子的动平衡而使混合液中的轻分子不断逸出,而重分子因达不到捕集器很快趋于动态平衡,不再从混合液中逸出,这 样,液体混合物便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4、。蒸馏压强低操作温度低 分子蒸馏是在很低温度下操作,且受热时间很短,对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料的分离提供了最佳分离方法。分子蒸馏可极有效地脱除液体中的低分子物质对于采用溶剂萃取后液体的脱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分子蒸馏技术的优势l分子蒸馏可有选择的蒸出目的产物,去除其他杂质,通过多级分离可同时分离2种以上的物质。l 分子蒸馏的分离过程是物理过程,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可得到纯净安全的产物,因而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受污染和侵害。v天然产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技术有:水蒸气蒸馏法、吸附树脂法、超临界萃取法及分子蒸馏法。前两种方法设备投资少,适合产品的粗制,水蒸气蒸馏法对热敏性物料有影响,
5、而吸附树脂法要达到对产品的精制,需要的步骤繁多。后两种分离方法都是利用特殊条件下的物性进行分离的,设备投资较大。几种常用分离技术的比较v 相对而言,超临界萃取适合于分离过程的前阶段,即从天然原料中将所需成分提取出来,而分子蒸馏适合于把粗产品中高附加值的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纯,并且这种分离是其它常用分离手段难以完成的。在天然产物分离过程中,应该选择哪种分离技术,往往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1:样品2:有保护套(40-60)的螺旋旋转式玻璃柱(以便大面积分散样品)3:使用液氮,干冰或丙酮制冷的浓缩冷阱4:接真空泵5:挥发性化合物接收瓶从脂肪,油脂及其它高沸点溶剂中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的装置(3)(3)顶空分析
6、(Headspace Analysis)(Headspace Analysis)操作方法:将食品样品密封在容器内,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待食品基质连接的挥发性物质和存在蒸汽中的挥发物达到平衡后,从顶空取样进行分析。局限性:仅能检测出一些较主要的挥发物质。很难获得同原顶空气体组成一致的代表性样品。2.化学结构的分析(Analysis of structure)质谱仪(MS)已成为风味物质结构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仪器。对于一些质谱难以确定的物质的结构,还常常需结合1H-NMR1H-NMR等方法鉴定风味物质的结构。鉴定风味的组成物质方法:需通过比较两者的质谱,至少两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的保留时间,
7、以及经过气相色谱/风味检测得出的风味阈值,如果检测值与标准不符,则需结合1 1H-NMRH-NMR等方法重新鉴定。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日本:酸、甜、苦、辣、咸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2、味觉的
8、生理基础A 味觉产生的过程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B 味蕾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
9、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比视觉13-45s,听觉1.27-21.5s,触觉2.4-8.9s 都快。味蕾3 味的阈值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
10、值分为: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著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4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物质的结构: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物质的水溶性: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温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
11、度都将边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味觉的感受部位舌尖 舌边 舌根氯化钠(咸味)0.25 0.24-0.25 0.28盐酸(酸味)0.01 0.006-0.007 0.016蔗糖(甜味)0.49 0.72-0.76 0.79硫酸奎宁(苦味)0.00029 0.0002 0.00005味的相互作用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A 味的对比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12、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B 味的相乘作用: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I+G)。C 味的消杀作用: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D 味的变调作用: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2
13、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E 味的疲劳作用: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连续的吃糖。A.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有:l葡萄糖:甜味有凉爽感,甜度型型。l果糖:甜度型型,果糖不需要胰岛素就能被人体代谢吸收,适于幼儿和糖尿病患者。l蔗糖:甜味有刺激胃黏膜的作用。l麦芽糖:甜味爽口温和,不会刺激微黏膜。l乳糖:水溶性较差,吸附性强,可作为肉制品的风味保存剂。l山梨醇:清凉的甜味,食用后在血液中不能转化成葡萄糖,适宜作为糖尿病、肝脏病、胆囊炎患者。l麦芽糖醇:人体摄入后不生热,不会使血糖升高和血
14、脂合成,是心血管病、糖尿病、肝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甜味剂。l木糖醇:清凉的甜味,有防龋齿作用,代谢不需要胰岛素。l甜叶菊苷(Stevioside(Stevioside)的甜度为蔗糖的300300倍。稳定安全性好,无苦味,无发泡性,溶解性好。l其它甜味剂甜蜜素甜味素(阿斯巴甜,二肽衍生物)二氢查耳酮衍生物糖精(Saccharin)Saccharin)三氯蔗糖三氯蔗糖AH/B 生甜团学说:此学说认为甜味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能形成氢键的基团AH,如:-OH,-NH2,=NH,同时还含有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基团,如O,N 等,这两类基团在空间上必须满足一定的立体化学要求,才能与甜味受体
15、结合。甜味受体上这两种基团在空间上相距0.3nm,所以甜味物质分子的这两种基团在空间上相距0.25-0.4nm,二者才能相互结合而发生作用。此学说不能解释的问题:各种单糖的甜度为何存在差异,L-糖为何无甜味,有些具有 这两类基团的物质为何无甜味却有苦味。三点接触学说:该学说认为甜味物质分子中除含有AH,B 基团外,还可能存在着一个具有适当立体结构的亲油区域,即在距AH 基团质子约0.35nm 和距B 基团0.55nm 处有一个疏水基团如-CH2,-CH3,-C6H6 等,它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甜味受体的疏水部分结合。温度果糖随温度升高,甜度降低。(异构化)结晶颗粒大小小颗粒易溶解,味感甜。不同糖
16、之间的增甜效应5%5%葡萄糖+10%+10%蔗糖=15%=15%蔗糖。其它呈味物的影响6.苦味和苦味物质Bitterness substancel而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味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促进造血、防癌抗癌、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以及防止衰老等功效。如果长期不摄取苦味食品,人体体液将无法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1)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咖啡碱存在于茶叶、咖啡中,可可碱存在于可可中,都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苦杏仁苷存在于桃,李,杏,樱桃,苹果等的果核种仁及叶子中,种仁中同时含有分解它的酶,苦杏仁苷本身无毒,生食杏仁,桃仁过多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在同时摄取入体内的苦杏仁酶作用下,它分解出HCN
17、之故(2)(2)啤酒中的苦味物质(萜类)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源于啤酒花中的律草酮或蛇麻酮的衍生物(酸和-酸),其中酸占了85%85%左右。酸在新鲜酒花中含量在28%28%之间(质量标准中要求达7%7%),有强烈的苦味和防腐能力,久置空气中可自动氧化,其氧化产物苦味变劣。啤酒花与麦芽汁共煮时,酸有4060%4060%异构化生成异酸。控制异构化在啤酒加工中有重要意义。核黄素存在时,异酸经光氧化分解,可产生老化风味。律草酮(酸)异律草酮(-酸)(3)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新橙皮苷脱苦的方法:酶制剂酶解糖苷,树脂吸附,-环糊精包埋等。柚皮苷生成无苦味衍生物的酶水解部位结构(4)氨
18、基酸及多肽类肽类氨基酸侧链的总疏水性使蛋白质水解物和干酪产生明显的非需宜苦味。计算疏水值可预测肽类的苦味蛋白质子平均疏水值的计算:Q=Q=g/ng/ng g表示每种氨基酸侧链的疏水贡献;n n是氨基酸残基数。Q Q值大于14001400的肽可能有苦味,低于13001300的无苦味。s1s1酪蛋白在残基144145144145和残基150151150151之间断裂得到的一种短肽Phe-Tyr-Pro-Glu-Leu-PhePhe-Tyr-Pro-Glu-Leu-Phe,计算Q Q值为22902290,这种肽非常苦。从s1s1酪蛋白得到强疏水性肽,是成熟干酪中产生苦味的原因。强非极性S1S1酪蛋白
19、衍生物的苦味肽肽的分子量影响产生苦味的能力分子量低于60006000的肽类才可能有苦味,分子量大于60006000的肽由于几何体积大,显然不能接近感受器位置。(5)(5)盐类苦味与盐类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直径之和有关。l离子直径小于6.56.5的盐显示纯咸味如:LiClLiCl=4.98=4.98,NaClNaCl=5.56=5.56,KClKCl=6.28=6.28l随着离子直径的增大盐的苦味逐渐增强如:CsClCsCl=6.96=6.96,CsI sI=7.74=7.74,MgCl=8.608.607.咸味和咸味物质Salty taste and salty substanceA.阳离子产
20、生咸味当盐的原子量增大,有苦味增大的倾向。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钾离子和其他阳离子产生咸味和苦味。B.阴离子抑制咸味氯离子本身是无味,对咸味抑制最小。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盐中阴离子所产生的肥皂味可以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8.酸味和酸味物质Sourness and sourness substance 酸味是一种基本味,自然界中含有酸味成分的物质很多,大多是植物原料,主要有醋、醋精、酸梅及泡菜的乳酸,腌渍菜的醋醣等多种有机酸,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酸味的物质解离出的氢离子,在口腔中刺激了人的味觉神经后
21、而产生酸味,酸味有化钙除腥、解腻、提鲜、增香等作用。主要酸味剂Main sourness productMain sourness product(1)(1)食醋 食醋的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它是烹饪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主要成分为乙酸、高级醇类等。现用食醋主要有“米醋”、“熏醋”、“糖醋”、“酒醋”、“白醋”等,根据产地品种的不同,食醋中所含醋酸的量也不同,一般大构在58%之间,食醋的酸味强度的高低主要是其中所含醋酸量的大小所决定。l例如山西老陈醋的酸味较浓,而镇江香醋的酸味酸中带柔,酸而不烈。食醋中除了含有醋酸以外,还含有对身体有益的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
22、糖、钙、磷、铁、维生素B2等等。琥珀酸 延胡索酸 乳酸(2)(2)乳酸(3)(3)柠檬酸(4)(4)葡萄糖酸-D-D-葡萄糖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可转变成葡萄糖酸。9.辣味和辣味物质Piquancy and piquancy substancel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触觉。l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团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团。(1)(1)热辣味(hotnesshotness)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粘膜。如:红辣椒主要呈辣成分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l(2)辛辣味(pungency)l冲鼻的刺激性
23、辣味,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刺激,常温下具有挥发性。l如:姜、葱、蒜等。硫醚 蒜素 葱、蒜类在煮熟后失去辛辣味而发生甜味,这是由于二硫化合物被还原成硫醇之故 2.辣味物质Piquancysubstance辣味料的辣味强度排序: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热辣辛辣10.鲜味和鲜味物质Delicious taste and delicious substance 鲜味是食物的一种复杂美味,呈味成分有核苷酸、氨基酸、酰胺、三甲基胺、肽,有机酸等。鸡精调味料(Chicken essence seasoning),是一种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定义中明确了必须有鸡肉成分,必须有呈味核苷酸二
24、钠等原料带来的高品质的鲜味。味精是菜肴增鲜剂的第一代。在我国,始于1922年的上海,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通过大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提取。按谷氨酸钠含量分,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味精,一种是80度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80;另一种是99度味精,其谷氨酸钠含量为99。9,又称纯味精、无盐味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鲜味口味被吊得越来越高,普通味精按正常的添加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鲜味的要求,而过多添加,又会使菜肴带有苦涩味,且食后口干。A.呈鲜物质Delicious substanceDelicious substance(1)(1)
25、味精(谷氨酸钠)L-L-型谷氨酸钠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成分,D-D-型异构体则无鲜味。其鲜味与其离解度有关。(2)鲜味核苷酸主要的呈鲜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肉中鲜味核苷酸主要是由肌肉中的ATPATP降解而产生。存放时间过长,肌苷酸变成无味的肌苷,进而变为呈苦味的次黄嘌呤。酵母水解物也是鲜味剂,其呈鲜成分是5-5-核糖核苷酸。(3)其它鲜味剂天然存在的有些肽类如:谷胱甘肽、谷谷丝三肽植物蛋白质和微生物核酸水解产生的鲜味剂11.涩味和涩味物质Astringent taste and astringent substancel涩味通常是由于单宁或多酚与唾液中的蛋白质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体而引起的。l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