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总论-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针灸学总论-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总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针灸学总论针灸学总论绪论绪论针灸学的概念 针灸疗法的特点一、针灸学发展简史一、针灸学发展简史n针灸的起源n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n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起源起源 针刺疗法的诞生时间新石器时代 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石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战国至秦汉针灸学理论形成时期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 脉灸经 成书于战国初期 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 (2)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 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对针灸理论的第一次总结。(3)难经阐述了奇经八脉和原气,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做
2、了详细的解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张针药结合,辩证施治。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可广泛运用于内科病以及神经疾病。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 魏晋皇甫谧(记载穴位349)是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书。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 (针灸医方109)。鲍姑,亦擅长用灸,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首载阿是穴法和指寸法,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2)、宋金元时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王惟一 (354个腧穴),制成二具铜人模型(内置脏腑,外刻经络腧穴,以供教学使
3、用)十四经发挥元代滑寿(首次把任督与十二经并列成为“十四经”)金代何若愚和阎明广创立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取穴法。标幽赋金元窦汉卿(八脉交会穴)(3)、明清时期针灸大成杨继洲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记载经穴359个。针灸逢源 李学川,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现代正经腧穴也为361个,自2006年后加上了印堂穴。(4)、近代与现代 二、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二、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n6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n16世纪传到欧洲n1979年WHO,43种病症推广用针灸治疗n2010年11月16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三、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三、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方法 基本内容:针灸理论、针灸技基本内容:针
4、灸理论、针灸技术、针灸临床应用。术、针灸临床应用。针灸学科的三本巨著针灸学科的三本巨著n内经n针灸甲乙经n针灸大成 对针灸学的三次总结对针灸学的三次总结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n1、掌握经络的概念。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交接和气血流注规律。n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n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的特点、作用及意义。经络总论经络总论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气血的通道。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
5、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 粗而大 分布深 有定数 络 细而小 分布浅 除十五大络外,余无定数第一节、经络学说的形成第一节、经络学说的形成1、针灸等刺激的感应传导现象的观察2、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3、气功的“行气”与经络的发现4、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n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n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n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等。(一)十二经脉 内容:指手三阴、三阳经;足三阴、三阳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称为“正经”。1、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
6、名称 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构成。例如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 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例外,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3、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在体内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阳经属腑络脏主表。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十二经脉除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外,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表里配对关系。太阴
7、与阳明互为表里,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4、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手示指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5、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n逐经相接,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歌诀:肺交大肠胃交脾,心交小肠膀肾宜 心包三焦胆传肝,肝再传肺不停息十二经脉气血流
8、注示意图6、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待讲完循行后再看二、奇经八脉n定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命名与分布概况:“奇”有“奇特”“奇异”、不同于一般的意思“一元三岐”任、督、冲脉皆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n特点:不隶属,无表里 无脏腑属络关系 无表里配属关系 不直接与脏腑相联系 除任、督脉有穴位外,余无自己的穴位n作用:统帅、主导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 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n各自作用与临床意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阳脉之海”任脉调节全身诸阴经;“阴脉之海”冲脉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部的诸经;阳维主一身之表,阴
9、维主一身之里,阳跷 阴跷 共同调节下肢运动,司寤寐维系一身之阴阳n几个名词概念几个名词概念 “一元三岐”任、督、冲脉皆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然后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督脉行于后正中线,冲脉与肾经相并上行。“阳脉之海”指督脉与六阳经均有联系,统领一身之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阴脉之海”指任脉与六阴经均有联系,具妊养、调节诸阴经的的作用。“十二经之海”指冲脉起于胞中,与督、任、足阳明、足少阴等经关系密切,具有涵蓄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作“血海”。“十四经”:十二经+任、督脉 三、十五络脉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布:十二
10、经脉的别络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分出,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的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脾之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十五络脉的作用与临床意义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不足;任督络及脾之大络,沟通了腹、背、胁及全身经气。n四、十二经别:由十二经脉分出,比络脉更粗,为十二经脉之正。区别:十二经脉之正称为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之别称为络脉 n四、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躯干入体腔与相应脏
11、腑联系(入);浅出体表上头项(出);在头项合于相应的阳经经脉(合),又称“六合六合”足太阳经经别足太阳经经别“别入于肛别入于肛”n 十二经别的作用:十二经别的作用:n 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n 2、加强了经脉所属络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突出了心与头的重要性。n 3、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的循行不足。n 4、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五、十二经筋五、十二经筋 概念: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分布概况:循行分布与体表经脉一致,循行走向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结、聚、散、络的现象。作用:1)约束骨骼;2)利于关节屈伸活动;3)维持人体正
12、常的运动功能n六、十二皮部 概念: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作用: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反映病症。第三节第三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气街、四海 标本 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是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标”原意指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原意指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根结 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为“结
13、”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气街 是指经气聚集运行的通路。有头气街、胸气街、腹气街、胫气街。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n四海:即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第四节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的临床应用n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n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经络的临床应用n1、说明病理变化n2、指导辩证归经n3、指导针灸治疗第二章 腧穴总论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
14、握腧穴的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定位方法。2掌握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掌握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了解了解各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3了解腧穴的命名、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了解腧穴的命名、发展概况、现代研究概况。况。腧穴总论 腧穴的定义:n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即是疾病的反应点;亦是针灸的施术部位,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俗称“穴位”。腧穴:对穴位的统称。输穴:五输穴之一。俞穴:背俞穴。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一、腧穴的分类:n经穴n奇穴n阿是穴 经穴n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n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