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文言积累附全解全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完全梳理与练习:课内文言积累附全解全析.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 知识 完全 梳理 练习 文言 积累 附全解全析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题 08 08 课内文言积累课内文言积累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一、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1 1、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陶渊明,东晋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元亮,名潜潜,别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世称靖节靖节 先生先生。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他的诗歌总的概 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田园诗 人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 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
2、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 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 2、记、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主题解说】二、【主题解说】 桃花源记通过叙述武陵渔人游历“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 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和平安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3、,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三、【重点三、【重点字词】字词】 1 1、字音字形、字音字形 (1)易错读音 俨俨 yn 然 阡陌 阡陌 qin m 垂髫 髫 tio 间 间 jin 隔 此中人语 语 y云 诣 诣 y 问津 津 jn (2)易错字形 武陵陵 人 缘缘 溪行 缘溪溪 行 豁豁 然 开朗 平旷旷 俨俨 然 阡陌阡陌 垂髫髫 怡怡 然 具具 答之 咸咸 来 问讯讯 邑邑 人 焉焉 遂遂 与外人 间隔隔 及郡郡 下 诣诣 太守 太守即遣遣 人 问津津 2 2、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字词解释 (1)缘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缤纷缤纷 :繁多的样子。 (3)仿佛仿佛 若有光:隐隐
4、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屋舍俨然俨然 :整齐的样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类。 (6)阡陌交通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悉悉 如外人:都。 (8)黄发垂髫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9)具具 答之:详尽,详细地。 (10)问今是何世世 :朝代。 (11)此人一一为具言具言 所闻:详细地说出。 (12)皆叹惋叹惋 :感叹、惋惜。 (13)便扶向扶向 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14) 处处志志 之:做标记。 (15)及及 郡下,诣诣 太守:到了/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6)欣然规规 往:计划。 (17)未果未果 ,寻寻 病终:没有实现/随即,不久。(18
5、)后遂无问津津 者:渡口。 3 3、通假字、通假字 便要要 还家:“要”通“邀”,邀请。 4 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寻寻:寻寻 向所志(寻找) 寻寻 病终(不久) 舍舍:便舍舍 船(舍 sh,动词,舍弃。) 屋舍舍 俨然(舍 sh,名词,“房屋”) 中中:中中 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中 (年间) 其中中 往来种作村中中 闻有此人此中中 人语云(里面) 志志:处处志志 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志 (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之:忘路之之 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渔人甚异之之 (代词,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之 属(代词
6、,这,代良田美池桑竹)具答之之 (代词,代村民)处处志之之 (代词,代沿途有特征的景物)闻之之 ,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之 (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为:武陵人捕鱼为为 业(读 wi,动词,作为 此人一一为为 具言所闻不足为为 外人道也(读 wi,介词,对,向) 遂遂:遂遂 迷,不复得路(终于) 遂遂 与外人间隔后遂遂 无问津者(于是,就) 得得:便得得 一山(出现) 得得 其船(找到) 乃乃:见渔人,乃乃 大惊(就) 乃乃 不知有汉(竟然) 其其: 欲穷其其 林(代词,这)其其 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其 家(代词,他们的) 得其其 船(代词,他
7、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其 往(代词,他,代渔人) 5 5、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芳草芳草鲜美鲜美 :新鲜美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阡陌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率率妻子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古);男子的配偶(今)。 率妻子邑人来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与世隔绝之地 (古);没有出路的境地(今)。 无论无论 魏晋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古);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今)。 不足不足 为外人道也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古);不充足,不满(今)。 6 6、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欲欲穷穷 其林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渔人甚渔人甚异
8、异 之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7 7、出自本课的成语、出自本课的成语 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 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其他:落英缤纷其他: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怡然自乐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外人道 无人问津无人问津 四、【课文理解】四、【课文理解】 1 1、按要求默写(也可以反过来考查语句理解)、按要求默写(也可以反过来考查语句理解) 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夹岸数百步
9、,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是: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本文中描写了桃花
10、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怡然自乐。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来问讯。B.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自云
11、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 2、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 答: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将发现桃花源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再寻 桃花源桃花源,贯穿起来。 3 3、第、第 1 1 自然段对桃花林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自然段对桃花林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桃源的 美好作了铺垫。 4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
12、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说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留 白) 答:(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 酷剥削和压迫。 (2)村民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5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答:(1)桃花源人害怕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2)作用: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6 6、
1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答:(1)不足为外人道也。(2) 源中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 7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 的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8 8、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
14、描写表现出来)、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2)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 (3)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9 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答:虚构的目的在于通过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 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10、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15、样的理想?、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1)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社会安定。 (2 2)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它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实现。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唐宋八 大家”。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16、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写山水游记, 本文是他永州八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河东集。 二、按原文填空:二、按原文填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
17、,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三、注音: 篁(hung)竹 清冽(li) 卷(qun)石底以出 为坻(ch) 为嵁(kn) 参(cn)差(c)披拂 佁(y)然不动 俶(ch)尔远逝 翕(x)忽 犬牙差(c)互 寂寥(lio) 悄(qio)怆(chung) 幽邃(su ) 四、四、解释词语:解释词语: (一)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皆若空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斗折蛇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4其岸势犬牙犬牙差互。犬牙
18、: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5凄凄神寒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感到寒冷。 6. 似与游者相乐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二)重点词语:(二)重点词语: 1、篁竹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鸣:发出声响。 3、伐竹取道: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伐伐:砍伐。取取:这里指开辟。道道:路。 4、水尤清冽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尤:格外,特别。冽冽:凉。 5、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以:用来。为为:作为。 6、卷石底以出:卷石底以出:石底向
19、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卷:弯曲。以以:而。 7、坻坻:水中高地。 8、屿屿:小岛。 9、嵁嵁:不平的岩石。 10、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 11、披拂披拂:随风飘拂。 12、可可:大约,表示估计数目。 13、 许许:上下,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量不确定,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4、无所依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15、佁然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6、俶尔俶尔:忽然。 17、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乐乐:逗乐,取乐。 19、斗折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20、蛇行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21、犬牙犬牙:像狗牙一样。 22、差互差互:相互交错。 23、不可知其源不可知其源:不
20、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可可:能够。 24、寂寥寂寥:寂静寥落。 25、悄怆悄怆:忧伤的样子。 26、邃邃:深远。 27、以以:因为。 28、清清:凄清。 29、居居:停留。 30、乃乃:于是、就。 31、之之:代指这里的景致。 32、去去:离开。 33、游游:游玩。 34、隶隶:附属,随从。 35、从从:跟随。 五、翻译句子:五、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 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珮珮带的带的珮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21、(我)心里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 风飘拂。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
22、的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 蛇一样蜿蜒前行,蛇一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23、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 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 景致便离去了。景致便离去了。 六、问题探究:六、问题探究: 1、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 凄悲凉的情感。 2、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