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6149521
  • 上传时间:2023-06-0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16.0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期末 综合 检测 试卷 套汇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

    2、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八项执政本领”。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能力,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搞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

    3、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网)材料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

    4、充分表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等。这些都让本该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调查研究是“家常便饭”,是高效率、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的“金钥匙”,甚至可以说调查研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乎工作的成败,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应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调查研究要突出

    5、针对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因此,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厘清具体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尽可能地把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想细想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所谓调查研究,应分为两个阶段,即“调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绝对不能搞成“调查”和“研究”两层皮,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毛主席曾说:“世界

    6、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就是真实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实情。因此,开展调查研究时从始至终都要高标准、高质量,不能打半点折扣,坚决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进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断、真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摘编自李金见调查研究要讲究“三个性”,人民网)材料三: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

    7、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别而实际上并无差别的统计结果作为阐述变量关系的依据;还有的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甚至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等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深入基层亲自做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

    8、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创业问题、精准扶贫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很多问题前无古人、旁无借鉴,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实践平台但是,有时候通信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

    9、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却难了。当前的调查研究,还不能紧跟理论研究的步伐,还不能为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摘编自廉思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人民周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发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C.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

    10、夫。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C.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领导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査研究的具体策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言过其实,不可大用。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11、源。C.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D.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5.要想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清水麻鞋 秦岭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

    12、是麻,为啥就不编麻鞋哩?”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岔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

    13、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买,一定买!”我说。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

    14、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

    15、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是

    16、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运用排比,体现了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文化与生活气息浓厚。B“我顿时窘红了脸”说明了作者因囊中羞涩不能买鞋而感到难为情,“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则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能买鞋的歉意。C文章写了当年萍水相逢的卖鞋少年找到了“我”,也意味着“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的“我”又找回了对清水麻鞋的美好情感。D文章最后写作者一回到天津就穿上了卖鞋少年特意赠送的清水麻鞋,“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这个结尾可谓意味深长,预示着作者将开启新的人生。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清水少年引用有关诗句和人物逸事来介绍清

    17、水麻鞋,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可读性,另一方面又让看似平凡的清水麻鞋平添一分神奇。B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细节表现细腻情感,“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这一细节将少年对书籍的珍爱之情和对“我”的感激之情充分展现出来。C“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与上文“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对麻鞋出乎意料的抢手而大惑不解。D文章以清水麻鞋为线索,始于清水麻鞋,终于清水麻鞋,中间的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是清水麻鞋一直贯穿其中,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8请结合全文,谈谈清水麻鞋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9文章的题目是“清水麻鞋”,作者却花费较多笔墨刻画了“清水少年”这一形象

    18、,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

    19、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20、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选自兼爱(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

    21、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察乱何自起?当:应该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虑而后能得得:处事 合宜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B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 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

    2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考虑埏埴以为器埴:黏土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追亡逐北北:败逃的军队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恶:怎么D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强行者有志强行:勤勉而行天下之乱物乱物:纷乱之事 秦人开关延敌延:迎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1

    2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14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雨叹(其三)杜甫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旺盛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谁比数:没人关心。衡门:贫者所

    24、居。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16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烟”飘浮朦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

    25、_”就展现了闲适之情。(2)娉婷高洁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诗句是“_,_”。(3)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_”和“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 的写作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到拒绝。他没有因此而 ,反而更加奋发

    26、向上。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 、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他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声情并茂一帆风顺B一挥而就自甘堕落言行举止如日中天C一蹴而就自甘堕落声情并茂如日中天D一挥而就萎靡不振言行举止一帆风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B这两项

    27、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比常人更勤奋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受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长期影响C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D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研究(二)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

    28、养了皮肤上的灼热。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_。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风从天上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_。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

    29、,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2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A比喻、拟人、对偶B借代、对比、对偶C借代、对比、排比 D比喻、拟人、排比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表述为:“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聂荣臻平庸的人

    30、只有一条命,叫生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麦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C【解析】材料三第一段中只是说“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这并不等于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

    31、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2.【答案】B 【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材料一说的是“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C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D项,只有材料二比较清晰地探讨了“调查”与“研究”的关系问题,且材料一没有谈及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3.【答案】D【解析】D项可以用来证明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A项的意思是,言语虚浮夸张,超出实际情况或自身实际能力,这样的人不能委以重任。强调用人的原则。B项的意思是,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要想让河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强调根基与

    32、源头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C项的意思是,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倾听坦率正直的批评,使错误行为得到纠正,就不会使自己受影响。强调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以及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4.【答案】结构上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在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有的放矢、一目了然。【解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相对清晰,主要按照常规的三段式结构行文,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本先在开头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与毛主席的观点,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观点;然后结合调查研究的现实从反面分析“为什么应该

    33、重视调查研究”;接着从三个角度阐释调查研究工作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且作者是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5.【答案】不仅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还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要注意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并形成符合实际符合科学的调查报告;善于联系实际,借助各种有效的调查手段与科技手段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与分析。【解析】材料二告诉我们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且重点强调了调查研究应该注意的三个“性”;材料三强调要立足于现实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要学会使用更加科学的调查手段与研究手段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D【解析】D项,“

    34、预示着作者将开启新的人生”理解有误,“却发现走进了岁月”意味着走进了以往的生活情境氛围之中,表达了由清水麻鞋而引发的感慨。7【答案】C【解析】C项,“大惑不解”言过其实,从文中来看,“麻鞋”展现的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游客抢购展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魅力,且上文只是说“似乎”,并非事实如此,所以“我”对麻鞋的抢手有出乎意料之感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大惑不解”。8【答案】对淳朴明净(“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清水麻鞋的喜爱;对与清水少年因清水麻鞋而建立起来的友谊的珍重;借清水麻鞋抒发对清水少年“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敬佩;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岁月不居、时

    35、光流逝的感慨。9【答案】清水少年是连接“我”与清水麻鞋的纽带,丰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蕴;清水少年可谓清水麻鞋的人格化身,与清水麻鞋所象征的淳朴普良、踏实奋进的优秀品质高度吻合;清水少年对清水麻鞋的喜爱,体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持久魅力,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意思: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不识其利辩其故”共用主语“天下之士君子”,且“不”否定的是“识其利

    36、”和“辩其故”,如在“利”后断开,否定的就只是“识其利”,这与文意不合,所以“识其利”和“辩其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今若夫”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发端,如单独断开,句中缺少谓语,所以不能单独断开,且“此也”是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当:同 “尝”,尝试。句意:我曾经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B.虑:用绳结缀。句意: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C.爱:吝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器皿贵重的宝物和肥沃丰饶的土地。故选D。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错误

    37、,文章最后一段士君子说“乃若兼则善矣”,意思是“兼爱固然是好的”,“固然”是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否定到另一方面去,可见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兼爱的好处。C.“实行起来虽然困难”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此何难之有”,可见没有困难。D.“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错误,文中列举这一事例是说明兼爱推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官居高位的人首先提倡,下面的人就会随之而行。故选A。13【答案】(1)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2)(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大凡;“篡”,

    38、掠夺;“所以”,的原因;“以”,因为。(2)“内”,在国内;“务”,致力于;“外”,在国外;“连衡”,使用连衡策略;“斗”,使相斗。14【答案】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或者“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第三段: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段墨子先自问自答提出“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的问题,接着以“此则天下之害也”回答了“天下之害”这一问题,所以第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开头提出问题“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紧跟着分析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凡

    39、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所以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第三段,开头提出问题“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意思是“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后面提出改变不相爱这一现状的方法,所以这一段的观点是“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参考译文: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既然如此,那么

    40、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

    41、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在郊野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

    42、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产生了。所以仁者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更何况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

    43、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5【答案】A【解析】“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错误,“布衣”是诗人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的自嘲。16【答案】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暗指君臣失道的时

    44、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从而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答案】(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2)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如果填写“荷花”或“莲”相关的语句不得分)(3)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一蹴而就:

    45、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写作”,应选“一挥而就”。第二空,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自甘堕落: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本文中讲恋爱失败,不存在“向坏”之意。所以应选“萎靡不振”。第三空,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姿态与风度。根据语境,此处与“生活习性”相对应,应选“言行举止”。第四空,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业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是修饰“事业”,应选“一帆风顺”。故选D。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B两项中“比同龄人”与“无法比拟”重复,“比同龄人有了”语序不当;AD两项中“深刻而丰富”不合逻辑,应是先“丰富”后“深刻”。全部改对的是C。故选C。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来看,此处应是强调狄更斯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原因,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由“反而更加奋发向上”“拼命读书”可概括为“勤奋”;“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49521.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