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6138291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PPT
  • 页数:92
  • 大小:2.7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世界 地理 第二 全球 陆地 自然 基本 格局 及其 理论研究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研究及其理论研究l第一节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l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l 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掌了解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分异研究。进行区域分异研究。关键词:关键词:自然带自然带 (physical zon

    2、e)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地域分异地域分异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内容结构内容结构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带的形成自然带的形成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自然带的形成一、自然带的形成(一)自然带

    3、的定义(一)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自然带也称也称“自然地带自然地带”或或“地理地带地理地带”,是,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合体。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为过渡带所衔接,因此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为过渡带所衔接,因此在决定自然带范围时,还应参照其他自然标志。在决定自然带范围时,还应参照其他自然标志。土土壤与植被壤与植被是重要的参考标志,与自然带的气候特征是重要的参考标志,与自然带的气候特

    4、征相互映照。相互映照。地球上的自然带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和演变。地球上的自然带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和演变。自然带的演变是整个地理环境综合演化的结果,自然带的演变是整个地理环境综合演化的结果,它与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它与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系。(二)自然带形成的时空演化(二)自然带形成的时空演化 前寒武纪时期,由于生物界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因此前寒武纪时期,由于生物界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因此当时地球上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但陆地上还没有生当时地球上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但陆地上还没有生物,海洋生物界也比较单一。到了泥盆纪,植物界才实现从物,海洋

    5、生物界也比较单一。到了泥盆纪,植物界才实现从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开始披上绿装。石炭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开始披上绿装。石炭-二叠纪的植被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清晰的分带性。已具有清晰的分带性。晚石晚石炭世炭世三个三个比较比较明显明显的植的植物带物带 热带植物带热带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或安加拉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或安加拉植物带 冈瓦纳植物带冈瓦纳植物带 中生代中期中生代中期是地形趋向准平原化的时期。侏罗纪是地形趋向准平原化的时期。侏罗纪从日本群岛到不列颠群岛,从新西伯利亚群岛到南非从日本群岛到不列颠群岛,从新西伯利亚群岛到南非和澳大利亚这一广大空间,主要分布着比较单调的裸和澳大利亚这一广大空间,主要分

    6、布着比较单调的裸子植物。子植物。早第三纪是第四纪大冰期以前的温暖时期。早第三纪是第四纪大冰期以前的温暖时期。亚洲大陆大约从亚洲大陆大约从40N以北直到北冰洋沿岸均为以北直到北冰洋沿岸均为温带气候,以南则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以南则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欧洲的温带气候也一直向北伸展到北冰洋的斯匹欧洲的温带气候也一直向北伸展到北冰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欧洲大部分则是热带和亚热带气次卑尔根群岛,而欧洲大部分则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候。在北美,目前是大陆冰川一部分的格陵兰岛的北在北美,目前是大陆冰川一部分的格陵兰岛的北部边缘,在部边缘,在2 500万年前,也曾生长过红杉和葡萄。万年前,也曾生长过

    7、红杉和葡萄。第三纪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第三纪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到晚第三纪,随着山脉的隆起,气候有变到晚第三纪,随着山脉的隆起,气候有变干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展,干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展,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植物的成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植物的成分。分。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高低差异加大,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高低差异加大,气候变冷,出现了大冰期气候。气候变冷,出现了大冰期气候。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高纬地区植物群也多次进退,愈近北极地区,植物种高纬地区植物群也多次进退,愈近北极地区,植物种愈年轻。愈年轻。但很少

    8、受到冰川作用影响的地区则属于具有但很少受到冰川作用影响的地区则属于具有多种植物的古热带区,保留着许多晚第三纪的特色植多种植物的古热带区,保留着许多晚第三纪的特色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就是保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的物,如水杉、银杏等就是保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的“活活化石化石”。木本植物的减少和草本植物的增加,也是大冰期条木本植物的减少和草本植物的增加,也是大冰期条件下植物发展的一个特征件下植物发展的一个特征。银杏银杏 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然带是在白垩纪-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它们分别具

    9、有不同的几个特点下来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个特点:(1)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带。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带。这里有保留到现代的第这里有保留到现代的第三纪植物群,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三纪植物群,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要特征之一。要特征之一。(2)亚热带自然带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从上白垩纪以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

    10、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晚白垩世在本带的平原晚白垩世在本带的平原和山地生长着森林,到渐新世中期才开始向较干燥的和山地生长着森林,到渐新世中期才开始向较干燥的气候条件转化,至中新世末期森林草原和草原才散布气候条件转化,至中新世末期森林草原和草原才散布开来。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开来。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荒漠。(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

    11、带。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占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现代温带草原和荒漠的地盘以及相当广阔的有了现代温带草原和荒漠的地盘以及相当广阔的北极区域。北极区域。(5)温带森林中的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森林中的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这这大约是从中新世或上新世才开始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发大约是从中新世或上新世才开始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森林亚带。但在西伯利展起来的,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森林亚带。但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山区,亚寒带针叶林要古老得多,它是从山亚南部的山区,亚寒带针叶林

    12、要古老得多,它是从山区蔓延到平原的。亚寒带针叶林向平原的扩展,无疑区蔓延到平原的。亚寒带针叶林向平原的扩展,无疑是由于第三纪末期气候普遍变冷之故。是由于第三纪末期气候普遍变冷之故。(6)苔原带。苔原带。在第三纪末期,温带和极地纬度上的植在第三纪末期,温带和极地纬度上的植被由于受到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而继续分化,苔被由于受到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而继续分化,苔原植物群在第四纪才开始发育起来,这在第四系原植物群在第四纪才开始发育起来,这在第四系地层中所发现的苔原植物的化石可以为证。这是地层中所发现的苔原植物的化石可以为证。这是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带中最年轻的一个。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带中最年轻的一个。(1)自然

    13、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自然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早在学家道库恰耶夫,早在1898年他就论证了自然地理现年他就论证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指出:象的地带性规律,指出:“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物及动物在地表土的分布;皆按着一定严密的候、植物及动物在地表土的分布;皆按着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

    14、从而,从而创立了自然带学说。创立了自然带学说。(三)对自然带演化意义的认识(三)对自然带演化意义的认识 (2)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

    15、征,成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志。(3)自然带的发现与划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自然带的发现与划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意义。例如,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例如,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它的范围内有一定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有关的在它的范围内有一定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有关的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因而一个自然带内,农业生产上的熟制大体相同,如因而一个自然带内,农业生产上的熟制大体相同,如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等。自然带学说成为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等。自然带学说成为19世纪以来地理学的

    16、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地理学在世纪以来地理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地理学在今天可以告诫世人的经典的自然规律之一:人类必须今天可以告诫世人的经典的自然规律之一:人类必须在自然带理论的框架下配置自己的活动。在自然带理论的框架下配置自己的活动。(4)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于人胜于其他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于人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这是有切动物,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活动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部分。因而人类活动必须受自然规律的

    17、支配。如果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律,一定配。如果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律,一定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例子已屡见鲜。鲜。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 定量特征定量特征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见世界植被图)(见世界植被图)1.1.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木

    18、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最为活跃。林下的红猿猴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砖红壤。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层次热带雨林的层次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2热带稀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 2a热带荒漠草原热带荒漠草原 3热带、亚热带荒漠亚热带热带、亚热带荒漠亚热带,4.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地中海硬叶常绿林 5东岸亚热带常绿林东岸亚热带常绿林 6温带阔叶落叶林温带阔叶落叶林 7温带草原,温带草原,7a温温带荒漠带荒漠 8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

    19、林 9,苔原,苔原 10高山垂直植被带高山垂直植被带 1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类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

    20、类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l 2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l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主要由比温带草原草本植个月以上的干季。主要由比温带草原草本植物植株高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物植株

    21、高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季相变化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3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

    22、及南美部分地区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贫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形成荒漠土。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l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l 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

    23、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的部分地区。l 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里有短生植物的

    24、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土。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5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 在地球上,亚热带的在地球上,亚热带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极为强烈,这里陆表现得极为强烈,这里陆地有巨大的面积,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地有巨大的面积,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大陆轮廓和洋流也都有大陆轮廓和洋流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地带性现象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不同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地带性现象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使亚热带的自然带不是横贯东西连成一体的全球性地带,而是使亚热带的自然带不是横贯东西连成一体的全球性地带,而是在在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和大陆东岸等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区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和大

    25、陆东岸等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域差异。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非洲的西南端以及以及南美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又称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

    26、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阀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常绿阀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6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

    27、些山间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于温带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l 7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l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

    28、。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因素的影响,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草原带动物善于适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所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应草本植被所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动物穴居洞中

    29、,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8温带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至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则因大陆性气至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

    30、和荒漠。亚洲东部夏绿林受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如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中部和朝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如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中部和朝鲜半岛的大部以及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鲜半岛的大部以及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库页岛)等等地,这里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地,这里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北美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

    31、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为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物种类比热带森林为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温带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9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大陆

    32、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成了由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是松鼠、雪兔、狐、貂、麇、熊、猞猁等耐寒动物。是松鼠、雪兔、狐、貂、麇、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亚寒带

    33、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l 10苔原带苔原带l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数不多,特有驯鹿

    34、、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鸟市”。苔原带苔原带11冰原带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覆盖,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这样,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这样,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贫乏,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贫乏,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尚未发现陆生哺乳动物,

    35、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尚未发现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等。和海豹等。冰原带冰原带(二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自然地带本质上是自然地理系统,其中生态系统自然地带本质上是自然地理系统,其中生态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由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由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蒸发的置不同,从而导致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蒸

    36、发的不同,并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不同。不同,并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不同。一般一般而言,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而言,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率最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断指标,地理环境的诊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能是否退化,评价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类

    37、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如何。因此,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如何。因此,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和生产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986 指指 标标 景观地带景观地带年辐射年辐射平衡平衡/kJkJcmcm-2-2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1010的的积温积温/年降水量年降水量/mm/mm年蒸发量年蒸发

    38、量/mm/mm植物量植物量/t.hm/t.hm-2-2植物群体年产植物群体年产量量t.hmt.hm2 2.a.a-1-1冻土地带冻土地带5454848460060030030050050010010025025028282.52.5泰加林地带泰加林地带1051051261261 0001 0001 8001 8003003008008002502505005002602607 7阔叶林地带阔叶林地带1461462302302 4002 4004 0004 000600600100010004004006006004004001313草原地带草原地带1461462092093 0003 0003

    39、 5003 50040040050050035035050050020208 8温带荒漠地带温带荒漠地带1881882302303 5003 5005 0005 0002502502502504.54.51.51.5地中海地带地中海地带2512512722725 0005 0007 5007 5005005008008004004006006001701701616亚热带荒漠地带亚热带荒漠地带2302302932936 0006 0009 0009 0001001001001002 21 1热带荒漠地带热带荒漠地带2932933143149 0009 00010 00010 000505050

    40、501.51.51 1典型萨王纳群落典型萨王纳群落地带地带31431410 00010 0005005001 0001 00050050090090040401212热带雨林地带热带雨林地带2512512722729 0009 0009 7009 7001 5001 5002 0002 000900900125012506506504040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 地域分异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一)整体性整体性李春芬:李春芬: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是对

    4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内在联系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2.空间组合性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

    42、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3.动态演变性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

    43、中。该属性是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二)(二)差异性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区域性区域性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非纬向地

    44、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非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

    45、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的。经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

    46、,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同。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 第一级第一级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级第二级大洲或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整体性、差异性的等级划分(二)整体性、差异性的等级划分地球大洲、大洋洲的不同部位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地球是太阳系中适合人类生存。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的空间组合。46亿年

    47、的共同演化历史。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有关学者的论述景贵和景贵和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1986)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

    48、分异规律概说(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有关学者的论述黄秉维黄秉维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19991999)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有关学者的论述有关学者的论述R.R.哈特向哈特向 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地

    49、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从地理环境结构纬向地带性差异的现象分析中可以从地理环境结构纬向地带性差异的现象分析中可以看到,纬向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看到,纬向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们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更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更替、循序排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常简称纬向地带替、循序排

    50、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常简称纬向地带性规律。性规律。l 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于地球的球形、太阳辐射对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于地球的球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l 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使大气圈下部各层、水圈上部各层、岩石圈上部各层的温使大气圈下部各层、水圈上部各层、岩石圈上部各层的温度也具有地带性,蒸发、云量、气压的高低、风系、海水度也具有地带性,蒸发、云量、气压的高低、风系、海水上部各层的含盐度、海水饱含气体的程度、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世界地理-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382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