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6135264
  • 上传时间:2023-06-02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 部分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参考 模板 范本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

    2、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社会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与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3、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竭力物质与运动

    3、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基本观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2)旧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观点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间、空间(1)时间、空间及其特性(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基本观点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

    4、劳动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对客观催的主观映象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2)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4、意识与人工智能(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物质性与统一性(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及其关系(2)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概念。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

    5、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基本原理。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2、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二)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2、发展的进程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3、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三)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 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理

    6、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等基本原理。掌握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一)认识的基础与实质1、实践认识的基础(1)实践及其特点、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二)认识的辩证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条件与途径3、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2)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三)认识的辩证方法1、归纳

    7、与演绎2、分析与综合3、抽象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四)认识与真理1、真理及其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3)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明确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社会的观念结构以及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8、2)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但产生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而且形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互相制约。(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其相互制约3、社会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二)社会的经济结构1、生产力(1)生产力的涵义和生产力的构成(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涵义(2)生产关系的构成(3)生产关系类型3、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阶

    9、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阶级的实质(3)社会的阶级结构(三)社会的政治结构1、政治结构及其核心(1)政治结构的含义(2)政治结构的核心(3)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2、国家(1)国家的起源和本质(2)现代国家的类型(3)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四)社会的观念结构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意识诸形式(3)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2、文化的本质与功能(1)文化及其本质(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1)精神生产及其特点(2)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要求

    10、 正确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运行规律;明确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离不开人的活动。(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的更替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2)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

    11、斗争和思想斗争(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3)“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三)人类历史是人的自觉创造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1)社会发展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之中(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2、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七、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要求 理解社会进步是人

    12、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懂得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明确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历史的必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一)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进步(1)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前进发展的总概括(2)社会进步的表现(3)社会进步的根源2、社会进步的复杂多样性(1)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2)社会进步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人的本质和人的简直1、人的本质(1)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2)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三)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1、自

    13、由和必然(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共产主义是现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2)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和规律性与目的性统一(4)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际行动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要求 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思想体系;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

    14、程(二)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2、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二、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要求 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历史发展;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过程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1、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中国革命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2、中

    15、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及纲领;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纲领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要求 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6、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个主要法宝;掌握这三个法宝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一)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4、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和历史经验(二)武装斗争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2、人民军队的建设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三)党到建设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2、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四)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要求 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实践;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

    17、装夺取政权的基本理论;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的认识转变(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目标的实现1、土地革命时期农村根据地的曲折历程2、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和夺取全国政权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家政权 要求 了解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的

    18、斗争;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一)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根本问题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学说的认识和掌握2、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的较量3、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最终破产4、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覆灭5、新中国的诞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二)人民民主专政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解放区政权建设的经验2、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立的规定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4、人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5、人民民主专政是中

    19、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七、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要求 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正确评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理论成果。(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毛泽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新思想和新方针的提出2、论十大关系3、中共八大历史功绩4

    2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2、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3、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4、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3、邓小平

    21、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的阶段(三)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2、当代青年须学好邓小平理论3、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问题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3、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特点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发展才是硬

    22、道理3、“三个有利于”标准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特别是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一)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其原因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4、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4、正确

    23、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基本纲领的内容2、基本纲领的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要求 了解选择正确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掌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依据3、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农业是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4、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准禁治产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1、区域经济协调发

    24、展的重要意义2、区域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3、正确处理东部地区下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掌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

    25、式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三)非公有制经济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分配形式,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掌握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6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

    26、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2、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了解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市场机制的认识过程,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27、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点2、建立和健全市场管理法规,加强市场管理3、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手段及任务4、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八、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 要求 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及其格局,理解掌握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主题的论述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新判断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时候,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8、2、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3、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实行分步骤、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2、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格局(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2、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 要求 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掌

    29、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三)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健全法则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求 了解社会主

    30、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道思想和总的要求,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3、社会思想道德建设4、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重在建设,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2、深入持久开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成果十一、“一国两制”祖国

    31、和平统一 要求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二)“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1、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2、“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3、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2、香港、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十二、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领导核心 要求 了

    32、解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重要意义,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特点3、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4、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四)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五)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法宝1、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3、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搞好廉政建设 了解一年1月至12月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例如2001年专升本入学考试2000年1月至12月间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模板范本.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352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