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ppt课件-2023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ppt课件-2023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5.2 自然环境 整体性 课时 ppt 课件 _2023 新人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二人教版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本节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南美洲火地岛地区的醉汉树,南美洲火地岛地区的醉汉树,及其偏向一侧的树冠及其偏向一侧的树冠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贴地匍匐前进的贴地匍匐前进的垫状植被垫状植被-澜沧雪灵芝澜沧雪灵芝 黄土高原上生长不良,黄土高原上生长不良,一直长不大的一直长不大的“小老头树小老头树”根据图中的植被情况,说出当地较为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
2、中的植被情况,说出当地较为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广州白云山广州海珠湿地公园分别说出图中所反映的自然环境中有哪些自然要素?大气大气水文水文水文水文岩石、土壤、生物岩石、土壤、生物岩石、土壤、生物岩石、土壤、生物大气大气u 自然环境要素的组成:自然环境由大气大气、水水、土壤土壤、生物生物、岩石岩石、地貌地貌等要素组成。大气大气植物(生物)植物(生物)土壤土壤水文水文岩石岩石 这些自然环境的地这些自然环境的地理要素是简单集汇在一理要素是简单集汇在一起,还是偶然地在空间起,还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呢上结合起来呢?水文水文气候气候河流径流量大河流径流量
3、大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地形地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亚马孙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之一是河流径流量大。亚马孙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之一是河流径流量大。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跟其他地理要素有关联吗?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跟其他地理要素有关联吗?地貌地貌植被植被地表千沟万壑地表千沟万壑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植被破坏严重土壤土壤气候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这跟其他地理要素有什么关系?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这跟其他地理要素有什么关系?干旱干旱大陆性
4、大陆性气候气候植被植被水文水文地貌地貌土壤土壤深居内陆深居内陆戈壁、沙漠为主戈壁、沙漠为主贫瘠贫瘠河流欠发育河流欠发育稀疏稀疏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西北戈壁沙漠地貌景观、贫瘠的土壤、欠发育的河流,西北戈壁沙漠地貌景观、贫瘠的土壤、欠发育的河流,这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这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关,而是,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整体。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大气大气 水文水文 生物生物 土壤土壤 地貌地貌 三角洲地貌红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自然环境
5、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以广州自然环境为例以广州自然环境为例(1 1)说明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迁移的?)说明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迁移的?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l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将水分落到地面,使土壤、湖泊以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l 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分由土壤传递给植物体;l 地表的水分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的蒸发,将水分输送到大气。(2 2)指出图中物质迁移涉及哪些循环过程?)指出图中物质迁移涉及哪些循环过程?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循环(3 3)回忆所学知识,画出水循环、岩石圈循环示意图。)回忆所学知识,画出水循环、
6、岩石圈循环示意图。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蒸发蒸发水汽水汽输送输送降水降水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下渗下渗蒸腾蒸腾(3 3)回忆所学知识,画出水循环、岩石圈循环示意图。)回忆所学知识,画出水循环、岩石圈循环示意图。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浆变质岩变质岩沉积岩沉积岩冷却凝固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生物生物水文水文大气大气岩石岩石降水降水降水降水矿物质矿物质水、无机物水、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二氧二氧化碳、化碳、降水降水氧氧气气水水水汽水汽尘埃尘埃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
7、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自然环境要素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等过程,进行着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水循环水循环岩石圈循环岩石圈循环生物循环生物循环u阅读书本阅读书本p81p81案例案例 思考:生物循环如何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思考:生物循环如何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生物循环的核心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循环生物循环植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环境环境动物动物光照光照 6
8、CO 6CO2 2+6H+6H2 2O OC C6 6H H1212O O6 6+6O+6O2 2叶绿素叶绿素大气大气水圈水圈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大气大气COCO2 2 光热光热土壤岩土壤岩石水圈石水圈水分水分 无机盐无机盐植物植物叶绿素叶绿素结合起来结合起来生产出了生产出了有机物有机物提供提供提供提供提供提供u阅读书本阅读书本p81p81案例案例 思考:生物循环如何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思考:生物循环如何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生物生物大气水岩石地形土壤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水循环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水循环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
9、、矿物的形成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矿物的形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土壤的肥力、土壤的保持土壤的肥力、土壤的保持枯枝落叶、保持水土枯枝落叶、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石灰岩、生物风化、煤炭石灰岩、生物风化、煤炭 石油石油蒸腾作用、下渗蒸腾作用、下渗光合作用光合作用u阅读书本阅读书本p81p81案例案例 思考: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发挥什么作用?思考: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发挥什么作用?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1.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2.2.物质迁移和
10、能量交换的途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3.3.意义:意义:自然环境要素形成自然环境要素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整体。生物循环生物循环植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环境环境动物动物岩石圈循环岩石圈循环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变质岩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浆水循环水循环大气大气大气大气陆地陆地海洋海洋水汽水汽输送输送径流径流输送输送降水降水蒸发蒸发降水降水蒸发蒸发4.4.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整体性的基础。整体功能整体功能l类型:类型: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功
11、能,也包括整体功能。然要素的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l形成:形成: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整体功能。了整体功能。l类型:类型:如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等。二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大气大气1.1.生产功能(指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生产功能(指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COCO2 2 光热光热土壤岩土壤岩石水圈石水圈水分水分 无机盐无机盐植物植物叶绿素叶绿素结合起来结合起来生产出了生产出了有机物有机物提供提供提供提供提供提供光照光照 6CO 6CO2 2+6H+6H2 2O OC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1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