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教材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611818
  • 上传时间:2020-07-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5.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教材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docx》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诗歌五首 教材 语文 古代 诗歌 赏析 知识点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 部编教材语文七下部编教材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考点梳理古代诗歌五首考点梳理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的明君。“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的明君。“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 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

    2、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表达作者答: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抑郁不平,政治抱负不能实生不逢时、抑郁不平,政治抱负不能实 现人生感慨。现人生感慨。 3.3.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理解: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理解: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 宇宙的背景中,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宇宙的背景中,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孤独寂寞凄凉)(答:孤独寂寞凄凉) “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体现了

    3、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的“涕”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答:体现了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 来,怆然流泪了。来,怆然流泪了。 请赏析该诗句在这泪中包含着什么含义?请赏析该诗句在这泪中包含着什么含义? 答:表达的不只是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怀才不遇、壮志难答:表达的不只是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 蕴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 蕴 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4 4. .请描绘一下“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 来; 看这茫茫宇宙, 虽然无边无际, 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来; 看这茫茫宇宙, 虽然无边无际, 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 5. .这是一首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写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写登楼远眺,登楼远眺, 凭今吊古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的感慨,抒发

    5、了 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的思想感 情。情。 为什么能引起共鸣?为什么能引起共鸣? 答:答: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 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 得广泛的共鸣。得广泛的共鸣。 6 6.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 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

    6、的理解。 答: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 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答: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 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 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7 7.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答: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 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惆怅、孤寂)。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惆怅、孤寂)。 8 8.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 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 千百年来却一

    7、直不减它动人 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 色。色。 答: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 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答: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 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 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 何从的茫然感。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 不借助具体的景或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 不借助具体的景或 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

    8、来打动人。 9 9. . 登幽州台歌 的抒情方式是登幽州台歌 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它的感情基调是, 它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悲壮苍凉悲壮。 1010. .本诗蕴含的哲理:本诗蕴含的哲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二、望岳(杜甫)二、望岳(杜甫) 1.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望 字展字展 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或:巍峨高大)气势和气势和神奇秀丽神奇秀丽的的 景色。景色。 2.2.点点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

    9、的依据有两个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一是是标题中的标题中的“望望” 字,二是诗句中的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会当”一词。一词。 3.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参天耸立。 4.4.“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神奇秀丽的特点。的特点。 5 5.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高大雄伟(或:巍峨高大)、遮高大雄伟(或:巍峨高大)、遮 天蔽日天蔽日的特点的特点。 6 6.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 7. .

    10、请从“钟”字入手请从“钟”字入手, ,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聚集。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答:“钟”:聚集。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的特点。神奇秀丽的特点。 8 8. .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答:“割”:分,夸张手法。“割”:分,夸张手法。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 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 突山了泰山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 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 (或 “巍峨高大” 、遮

    11、天蔽日 (或 “巍峨高大” 、 “高大雄伟”)的形象。“高大雄伟”)的形象。 9.9.请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分晓阴阳割分晓”进行分析。进行分析。 答:答: 内容: 诗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内容: 诗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语言:语言:“钟钟”字,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字,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 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从而表现泰山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从而表现泰山的的神奇秀丽景象神奇秀丽景象; “割割”字字

    12、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的巍峨高大。巍峨高大。 3 10.10.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或:这两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或:这两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具有深刻的含答: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具有深刻的含 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 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

    13、、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概。 11.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 只有答: 只有站得高,站得高, 才能才能看得远;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12.1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两句表达 (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两句表达 (或或 抒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了诗人怎样

    14、的思想感情(或或情怀)情怀)? 答:答: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概。 13.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 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答: 这不只是诗人要这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 顶峰的誓言顶峰的誓言。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 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 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

    15、顶, 俯视一切、俯视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4.1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示例一答:示例一: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凝望。写出泰山的到凝望。写出泰山的 高大雄伟,神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二: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示例二: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 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三: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

    16、地而起,参天耸示例三: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 立的形象。立的形象。 15.15.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答:“凌”答:“凌”登登上上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 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16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原意诗句原意: :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 就会显得极为渺小。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意义衍生意义: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17、,才能俯视一切。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三、三、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王安石)(王安石) 1.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 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写)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写眼前实眼前实 景景,又,又比喻当时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比喻当时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最高层”等。“最高层” 字面是指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千寻塔的最高层, 实指, 实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或皇帝身旁的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或皇帝身旁的 4 最高决策层)最高决策层)。 (2 2)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这是一首哲理诗,其

    18、表达特点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寓理托物寓理。 (3 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 出出塔之高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作铺垫。 2.2.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缘身在最高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揭示了怎样的哲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答: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答: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 艰险、 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艰险、 不屈服于旧势力的

    19、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的人生态度。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欲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前者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 家拨云见日、 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家拨云见日、 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 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互勉或自励之意。好的成绩

    20、,需要更加的努力互勉或自励之意。 4.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苏轼的诗句“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苏轼的诗句“不识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 而言,比喻“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 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苏轼”。而苏轼 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

    21、所迷惑,是因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 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两者都极具哲理 性,常被用作座右铭。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5.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答: 飞来峰高耸入云, 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飞来峰高耸入云, 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 叫, 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 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叫, 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 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 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

    22、议论做铺垫,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 使议论自然。使议论自然。 6.6.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答: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 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7.写景与抒怀相结合, 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写景与抒怀相结合, 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 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答:答:前

    23、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揭示揭示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 理做理做了铺垫了铺垫。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然地表达了本诗的主旨)。 8.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诗人答: 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以及大无畏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以及大无畏 的精神。的精神。 5 9.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原意诗句原意: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衍生意义意义: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四、四、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陆游陆游) 1.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 1)首联中的“足”字写出了)首联中的“足”字写出了丰收的年景丰收的年景,表达了,表达了农家款待客农家款待客 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农家人热情淳朴)人

    25、倾其所有的盛情(或:农家人热情淳朴)。 (2 2)这首诗表达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 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3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富含哲理的千古 名句。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是:名句。这个句子中蕴含的哲理是: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比喻在困境中蕴含着新的希望。 (4 4) 一个 “足” 字,) 一个 “足” 字, 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 “疑”。 一个 “疑” 字,字, 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

    26、 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 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 致致。 (5 5)从“)从“丰年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淳朴的特点,”能够看出村里人热情淳朴的特点, 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全诗表现热烈或和谐的气氛。 (6 6)这首诗紧扣一个“)这首诗紧扣一个“游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 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诗人对农村风光的赞美和对 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农村生活热爱的感情。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

    27、蕴含哲理,耐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 咀嚼。请简要分析。咀嚼。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 只要坚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 只要坚 定信念,定信念,敢于探索,敢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 界,界,人生就能“绝处逢生”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3.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对淳

    28、朴、 闲适的田园生活 (农村生活) 的喜爱 (向答: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 闲适的田园生活 (农村生活) 的喜爱 (向 往)之情。往)之情。 4.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答: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 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 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5.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

    29、见所闻。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6.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 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6 答: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答: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 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 柳暗

    30、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 柳暗 花明的美丽景色。花明的美丽景色。 7.7.这首诗三、 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这首诗三、 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 诵, 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诵, 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 的意境。的意境。 答: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 只见重峦叠嶂, 山环水绕,答: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 只见重峦叠嶂, 山环水绕, 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 突然看见在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

    31、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 突然看见在 浓密的绿柳、 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浓密的绿柳、 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 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8.8.请说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说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答: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 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9.9.“山重水复疑无路,

    32、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 人们广泛引用?人们广泛引用? 答:答:示例(示例(1 1):这句话的本意是):这句话的本意是: :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 无路可走时, 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无路可走时, 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 含哲理, 告诉人们: 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 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含哲理, 告诉人们: 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 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 激励他们不要绝望, 要对明天充满希望,这句话激励遭遇

    33、失败的人们, 激励他们不要绝望, 要对明天充满希望, 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 2) 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惊喜, 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前后句先抑后扬, 更突出在困难中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前后句先抑后扬, 更突出在困难中 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3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 柳、花交错间又

    34、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 难的精神, 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这一想法无论在难的精神, 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这一想法无论在 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 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 所以这名句千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 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 所以这名句千 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 4)这句诗寓意着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 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诗具地前行,就会看

    35、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诗具 有激励人生的作用,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有激励人生的作用,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 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 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10.1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答: 抒发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对田园

    36、生活的热答: 抒发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之情。爱和向往之情。 11.11.“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原意诗句原意: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出现 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衍生衍生意义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世间事 物是消长变化的。物是消长变化的。 五、己亥杂诗五、己亥杂诗( (其五其五) )(龚自珍(龚自珍) 1.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37、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离愁离愁,三四句,三四句借花喻人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志愿(或“志 向”)。向”)。 (2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诗人的马鞭。 (3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自己是有爱 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4 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38、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继续为国效力的思的思 想感情想感情。 (5 5)诗人以“)诗人以“浩荡浩荡”修饰“离愁”,以“”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白日斜”烘托“离愁”,”烘托“离愁”, 以“以“天涯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异曲同工之妙。 (6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浩荡离愁。 (7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

    39、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 私奉献的精神私奉献的精神。 2.2.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或: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或: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 答: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答: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 途途和和命运,命运, 不忘报国之志不忘报国之志, 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 精神。精神。 3.3.这首诗这首诗第一二句第一二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

    40、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烘托“离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烘托“离 愁”的特定情境。愁”的特定情境。 4.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 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 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5.5.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这首诗共四句

    41、,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答: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8 6.6.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和命运。(或:诗人命运。(或:诗人 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7.7.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

    42、,愤然辞官回家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 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8.8.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 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9.9.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 ?不不 想舍的又是什么想舍的又是什么? ? 答:答: 诗人想舍的是当

    43、朝的黑暗与腐朽, 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 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 家的前途命运。家的前途命运。 10.10.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 答:答: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 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 另一方面表达了诗 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11.1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政治抱负和和个人志向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融为一体,将 抒情抒情和和议论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

    44、感情。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12.1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 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答: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 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 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1 13 3. .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答:运用环境描

    45、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答: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 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 14 4. .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答:答: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 执着追求。执着追求。 151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原意诗句原意: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的新 花。花。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教材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11818.html
    青草浅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