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域内协调发展ppt课件-2023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4.1流域内协调发展ppt课件-2023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4.1 流域 协调发展 ppt 课件 _2023 新人 2019 选择性 必修 第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_、沼泽构成。湖泊(2)流域:由_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分水岭2.流域特点 整体性3.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 农业_、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灌溉水质保护4.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_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工程技术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实施背景(1)水文特征:河流_。含沙量大水土流失华北
2、平原3.主要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生物措施_、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沿_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修建_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水土保持封山育林等高线梯田(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 利用水库对黄河_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调水调沙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调配背景人水矛盾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1)问题断流(2)影响 影响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影响生态环境。3.采取的措施(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_。调度和分配(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_。节水技术情境导入 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暴发,引发了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
3、,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制”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主题1 黄河的调沙减淤情境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
4、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任务1.参观黄河的壶口瀑布,我们看到的是近似于泥汤的河水咆哮而下,让人震撼,河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
5、什么?答案 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入河泥沙较多,河水浑浊。任务2.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该地区农业耕作过程中应如何去做?答案 改进耕作方式,尽量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任务3.有人说,今后黄河入海泥沙的数量将会减少,其依据的理由可能是什么?答案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中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拦截了大量泥沙。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情境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还承担着重要的航运任务,同时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
6、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现已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莱茵河流域示意图任务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答案 荷兰。原因: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任务2.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答案 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但上
7、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其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任务3.指出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答案 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经济手段: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等。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养殖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
8、工业发展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方式如下:(2)流域的综合开发(经济效益):流域的综合开发往往是以河流开发(河流开发普遍以梯级开发为主)为核心,并带动流域各种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农业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工业结合矿产资源及廉价电力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旅游业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3)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植树保护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水源利用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9、;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土地生态的开发,从而促进流域三大产业的发展,同时使生态得以保护、环境得以改善,如下表所示:2.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3.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 (1
10、)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知识拓展 黄土高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读湘江流域图,回答12题。1.湘江流域(2 5 )。A.为热带季风气候B.地形以山地为主C.水能、矿产丰富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C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湘江流域位于我国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湘江流域中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下游以平原为主;结合图示可知,湘江流域分布有水电站和各种有色金属矿产;该流
11、域不处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最强的沿海地区。2.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2 7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A解析 湘江流域上游地势较陡峻,开垦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中游可以修建用于防洪与灌溉的水库;湘江下游地势平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湘江上游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主题2 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情境1 1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黄河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下图为20世纪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