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教学实习指导书.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森林经理学教学实习指导书.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经理 教学 实习 指导书
- 资源描述:
-
1、森林经理学教学实习指导书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二0一一年八月目 录实习要求与安排1第一章 森林区划21.1经营区划系统和要求221.2经营区划要求21.2小班区划2231.3森林分类区划4第二章 小班外业调查42.1小班调查与记载446102.2四旁树木调查1111111111122.3调查总体蓄积量控制12第三章 统计与成图133.1面积计算13131314143.2小班蓄积量计算1414143.3统计表编制1414143.4林相图编制1515153.5县级森林资源分布图编绘17171717173.6林种布局图绘制1717173.7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编写提纲18附件 技术标准19参
2、考文献33实习要求与安排一、 实习目的以金寨县马鬃岭林场为实习基地,通过实际的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使学生掌握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数据统计与制定图、数据分析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编制等方法。二、 实习内容(一)森林区划森林区划的目的、意义;我国森林区划系统、营林区、林班、小班的划分方法;小班地形图勾绘。(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意义;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小班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三)数据统计与制图方法。(四)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三、 实习仪器与材料角规、卷尺、测高器、GPS、皮尺、铅笔、1:1万地形图、林业调查
3、设计常用手册、实习指导书等。以小组为单位配备实习器材。四、 实习报告(一)结合马鬃岭林场的实际情况,说明该场的森林区划特点。(二)以1:1万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小班区划与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填写在小班卡片上。(三)试利用马鬃岭林场已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完成一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五、 注意事项实习中统一行动、听从指挥;注意安全、团结互助;认真实习、独立完成。第一章 森林区划森林区划是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区划,将为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打下基础,其意义在于: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便于进行各种技术、
4、经济核算。1.1经营区划系统和要求1.1.1经营单位区划系统(1)国有林场:国有林业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工区)林班小班。(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两级。(3)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功能区(森林旅游区、生产经营区)功能分区(游览区、生态保护区、休闲疗养区、游乐区等)。(4)集体林区:县(市、区)乡(镇)行政村(乡村林场)小班。1.2经营区划要求 (1)国有林场区划系统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无特殊情况,应维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或森林资源调查区划系统不变。(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区划系统应和功能区区划保持一致。(3)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地形平
5、坦等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森林林班面积一般为100150公顷。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并在林班线上设立标牌、标桩等标志,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4)集体林区按现有行政区划,尽量保持不变,如有变动,按现行政区划进行拆并,拆并后的乡(镇)、行政村面积应和原区划面积保持一致。(5)各级区划界线应和行政界线保持一致,下一级界线与上一级界线重合时,以上一级界线为准。对过去已区划的界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保持不变。 1.2小班区划1.2.1小班区划条件 (1)权属不同;(2)林地地类不同;(3)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4)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5)林业工程类别不同;(6)林分起源不
6、同;(7)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8)龄级以上相差一个龄级,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9)商品林林分郁闭度相差0.2以上,公益林林分郁闭度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地相差一个覆盖度级;(10) 立地条件类型不同。1.2.2小班区划方法和要求(1) 小班区划方法1.利用转绘或判读区划的1:1万或1:2.5万基本图(地形图),以行政村(林班)为单位,按照小班区划条件,深入现场,采用对坡目测勾绘方法,准确地将小班界调绘到基本图或地形图上。2.使用近期(以不超过一年为宜)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比例尺1:2.5万的卫片(空间分辨率10米以内)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场核对。空间分辨率10
7、米以上的卫片只能作为调绘辅助用图,不能直接用于小班勾绘。3.当地形不明显,利用地形图难以进行小班区划时,或进行小班区划核对以及为林分因子调查或总体蓄积量精度控制调查而布设样地时,可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小班界线和样地位置。(2)小班编号与注记在外业区划时,可按区划调查顺序编写临时小班号,并标注地类或优势树种组符号(有林地标注优势树种组符号,其它地类标注地类符号)。一个行政村(林班)区划调查结束后,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顺序连续编写正式小班号。(3)小班区划要求1.为保持小班位置、面积相对稳定和调查的连续性,提高调查精度,小班区划应尽量沿用原来的小班界线,公益林小班尽量利用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
8、果,商品林小班应参考前期二类清查小班区划。但对原区划不合理或因经营活动造成小班界线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区划,小班区划要求位置正确,区划合理,保证精度。2.尽量以山脊线、合水线、河流、道路等明显自然界线作为小班界;现实林分经营目的明确,生长稳定,以林分界为小班界,小班界不得跨行政村(林班)及以上行政界线。3.小班区划面积要求:公益林小班区划起始面积为1公顷,最大不得超过35公顷;商品林小班区划起始面积1:1万地形图为0.4公顷,1:2.5万地形图为1公顷,最大不超过20公顷。(4)小于小班区划起始面积的小块林地的处理1.无立木林地中0.067公顷以上1公顷(商品林1:1万地形图为0.4公顷)以下的
9、其它地类,尽量合并到附近相同或相似的地类中去,或按付小班处理。2.有林地中0.2公顷以下的无立木林地可以忽略不计(面积视为有林地,蓄积量按实际面积计算),达0.2公顷以上时按付小班处理。带状片林和带状灌木林地的缺损长度小于林带宽度的3倍时,按上述方式处理。3.确实无法合并的小班,可以超比例尺区划,编写小班号,填写小班卡片,现场确定并在卡片上填写实际面积。1.3森林分类区划 森林分类区划是在综合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后,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区划等宏观规划成果进行的区划。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位,原则上与已有森林分类区划成果保持一致。国家公益林界线不得擅自变动;其它
10、类别如以往划分不合理、区划条件发生变化,或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变更时,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划分的有关规定重新划分和审批。第二章 小班外业调查2.1小班调查与记载2.1.1小班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和调查等级,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小班调查。小班调查应充分利用上期调查成果和小班经营档案,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和效率,保持调查的连续性。(1)样地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带状样地应与等高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样地数量应
11、满足精度要求。(2)目测法当林况比较简单时采用此法。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30块以上的标准地目测练习和一个林班的小班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的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的精度要求时,才可以进行目测调查。 小班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或固定面积样地以及其他辅助方法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目测调查点数视小班面积不同而定:3公顷以下 1-2个 4-7公顷 2-3个 8-12公顷 3-4个13公顷以上 5-6个(3)卫片估测法 当卫片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m时可采用此法。其技术要点为: 1.建立判读标志 根据调查单位的森林
12、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择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与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 2.目视判读根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它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的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判读结果。 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以及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地调查等方式确定。 3.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
13、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靠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到90%以上时,二人应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应到现地核实。当两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不到90%以上时,应分别重新判读。对于室内判读有疑问的小班必须全部到现地确定。 4.实地验证 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数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照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在每个类型内,要按照小班面积大小比例不等概选取。各项因子的正判率达到90%以上时为合格。(4)各种小班调查方法允许调查的小
14、班测树因子见表1。表1 不同调查方法应调查的小班测树因子表调查法测树因子 样地法目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林 层起 源优势树种(组)树种组成平均年龄(龄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郁 闭 度每公顷株数散生木蓄积量每公顷蓄积量枯倒木蓄积量天然更新下木覆盖度2.1.2小班调查因子记载(1)小班调查因子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包括:空间位置、地况及林况因子,详见表2。1.空间位置:记载小班所在的县(市、区)、乡(镇、林场)、行政村(林班)、村民组、小地名、小班号。2.权属:分别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记载。3.地类:按最后一级地类调查记载。4.工
15、程类别:分别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中下游等重点地区防护林(淮河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其它工程(如世行贷款项目、中德合作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等)。表2 不同地类小班调查因子表? 地类调查项目乔木林竹林疏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其它灌木林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封育未成林地苗圃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辅助生产林地空间位置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权 属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地 类1,21,21,21,21,21,21,21,21,21,21,
16、21,21,2工程类别1,21,21,21,21,21,21,21,21,21,21,2事 权22222222222保护等级2222222222地形地势1,21,21,21,21,21,21,21,21,21,21,2土 壤1,21,21,21,21,21,21,21,21,21,21,2立地类型1,21,21,21,21,21,21,21,21,21,21,2天然更新1,21,21,21,21,21,21,21,2林 种1,21,21,21,21,2起 源1,21,21,21,21,21,21,2优势树种(组)1,21,21,21,21,21,21,2树种组成11111平均年龄1,21,21
17、1,21,2平均树高1,21,21,21,21,21,21,2平均胸径1,21,21,2优势木平均高1郁闭/覆盖度1,21,21,21,21,2每公顷株数1111,21,2散生木1,21,21,21,21,21,21,21,2每公顷蓄积量1,21,21,2健康状况1,21,21,21,21,21,21,2调查日期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调查员姓名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注:1为商品林,2为公益林。5.事权:生态公益林(地)分为国家级或地方级。6.保护等级:生态公益林(地)分为特殊保护、重
18、点保护和一般保护。7.地形地势:记载小班地貌、平均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因子。8.土壤:记载小班土壤名称(记至土类)、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A+B层)、质地、石砾含量等。9.下木植被:记载下层植被的优势和指示性植物种类、平均高度和覆盖度。10.立地类型:查立地类型表确定小班立地类型。11.立地等级:根据小班优势木平均高和平均年龄查地位指数表,或根据小班主林层优势树种平均高和平均年龄查地位级表确定小班的立地等级。对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小班可根据有关立地因子查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确定小班的立地等级。12.天然更新:调查小班天然更新幼树与幼苗的种类、年龄、平均高度、平均根径、每公顷株数、分布
19、和生长情况,并评定天然更新等级。13.林种: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按林种划分技术标准调查确定,记载到亚林种。14.起源:分别人工、天然、飞播三种形成方式调查记载。15.优势树种(组):按优势树种(组)划分标准调查记载。当两个树种(组)成数相等时,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组)为优势树种(组)。经济林按优势树种填写。竹林填写毛竹或元杂竹。灌木林优势树种(组)按阔叶类、杂竹类、灌木经济林技术标准填写。16.树种组成:由两个树种(组)组成,其优势树种(组)占65%以上划为纯林,优势树种(组)达不到65%的划为混交林。由三个以上树种(组)组成,其中不足1成的树种(组)可加到龄级相同的树种(组)合并计算。树
20、种(组)组成按十分法填写,如10硬、6硬4松、5杉5软等。17.平均胸径:实测3-5株优势树种(组)平均木胸径,取其均值作为小班平均胸径,以2厘米为径阶,取偶整数记载。平均胸径达不到5厘米时,调查记载平均根径,并加括号以示区别。竹类以1厘米为径阶,毛竹起始胸径为3厘米,元杂竹起始胸径为2厘米。18.平均年龄:按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调查记载。竹林调查填写实际年龄,经济林不填写年龄。19.平均树高:实测3-5株优势树种(组)平均木树高,取其均值作为小班平均树高,以米为单位,取整数记载。灌木林地设置小样方或样带测算灌木平均高度,以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竹林、经济林不填写。20.优势木平均高:在
21、小班内,选择3株优势树种(组)中最高或胸径最大的立木测定其树高,取平均值作为小班的优势木平均高。21.郁闭度或覆盖度:有林地小班用目测或仪器测定各林层林冠对地面的覆盖程度,取小数二位;灌木林设置小样方或样带估测并记载覆盖度,用百分数表示。22.小班每公顷蓄积量:仅调查填写乔木林和疏林地蓄积,竹类填写株数。每公顷蓄积量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竹类株数保留10整数。小班每公顷蓄积量可用角规测树、样段调查法、样地调查法、卫片判读法等方法确定。角规调查法:根据林木分布特点和生长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深入到小班内部,布设调查点进行调查,并在角规测树记录表中分别角规点和树种填写观测株数、坡度、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