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渗透变形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渗透变形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渗透 变形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第三节 渗透变形的预测第四节 渗透变形的防治1 概述一、概念渗透变形: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当此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渗透变形(seepage deformation)或渗透破坏或渗透破坏。二、渗透变形的类型:管涌和流土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又称潜蚀。潜蚀普通发生在不均匀的砂层或河卵(砾石)层中,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孔隙
2、中被渗透携走,使土层的孔隙和孔隙度增大,强度降低,发展下去会呈现”架空结构”,甚至造成地面塌陷.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机械潜蚀:为不溶解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也是经常发生的。渗流的机械冲刷力把细小的土颗粒带走,而大的颗粒仍留在原处。化学潜蚀:当土中含有可溶性组分被渗透水流溶解和搬运,使土的颗粒结构变松,空隙度增大,水流的渗透能力增强。这在含有可溶组分的土石中常见。渗透水流通过一系列特有作用过程使土体中某些颗粒松动、脱离、被水携带和搬运,从而导致土中形成孔洞通道及孔洞通道的不断向源延伸和扩大。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垂直管涌:渗流对土颗粒的上托作用,使之松动、悬浮和携出地表的现象。水平
3、管涌:在水平方向细粒物质从粗粒骨架空隙中被水流携走的现象。按渗流方向与土层接触面的关系:垂直接触管涌 平行接触管涌2.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常发生于均质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接触管涌:当粗细粒土层相互叠置时,接触面上发生的管涌。二、渗透变形实例现象渗透变形,一般发生在无粘性土和粉土中。1水坝:管涌甚至流土坝基坝体2基坑:开挖流土(流沙)基坑表面截水沟排水基坑排水原地下水位线降水后地下水位线2 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1.渗透变形的动力-动水压力 当动水压力岩土抗渗强度(岩土抵抗渗透水流作用的能力),产生渗透变形。一、渗流的动水压力及临界水力梯度渗透压力:dP=dwwdh
4、 g动水压力(D):单位体积土层所受的渗透压力dwdlgdFdwdlgdWIgdldhgdldwdPDsat水的重量:饱水土体重量:水下土体重量:dQ=dW-dF=(sat-)g dl dw=gdl dw当dP=dQ时,土颗粒处于平衡状态当dp=dQ时,单元土体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为临界水力梯度Icr。即有:wg dw dh=gdl dw dh/dl=/Icr=dh/dl=/Icr=(s-1)(1-n)太沙基公式这是一般应用的松散砂质土产生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计算公式。从上式可以看出,土粒越密实,n越小,Icr越大,土体越不容易发生渗透变形。土的侧压力系数式中:我国水利部门
5、:扎马林:gctgIcrnn(Icrs)1(5.0)1)(121,管涌的Icr的求取较为复杂。通过试验测定二、土体结构特征抗渗强度土体抗渗强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制约渗透变形发生的土体结构特性,包括土中粗细颗粒直径比例,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土的级配特征,颗粒形状及排列方式等因素。1.粗细颗粒直径比例只有当土中细颗粒的粒径d小于粗颗粒的骨架孔隙直径d0时,才能发生潜蚀,据研究其最优比为:d0/d=8d0:孔隙直径d:细颗粒直径D:粗颗粒直径一般天然无粘性土均为混粒结构,其孔隙率多为 n=0.395,大颗粒粒径D与其孔隙d0比为D/d0=2.5,所以有利于发生潜蚀的粗细粒径比为D/d=20。土体的排列
6、方式决定着D/d0 的值:当排列疏松时,D/d0 减小,D/d减小,渗透变形广泛当排列密实时,D/d0 增大,D/d增大,渗透变形不广泛2.细颗粒的含量实验资料证实:当细粒含量达20%-30%.产生渗透变形所需的水力梯度值急剧增大。水利水电科学院在试验基础上提出用细颗粒含量来判别天然无粘性土分布曲线为双峰型(颗粒分布曲线具两峰点,峰点点有一明显“断裂点)的渗透变形型式:35%流土25%管涌=25%35%流土或管涌,取决于砾土的密实度及细颗粒的组成中等以上密实度、细颗粒的不均匀系数较小的砾土,发生流土细颗粒成分中粘粒含量增加,可增大土的凝聚力,土的抗渗强度增加,不易发生渗透变形。另外,只有较多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