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6088128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格式:DOC
  • 页数:57
  • 大小:12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版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 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2、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班级交流。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问:怎样列式?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班级交流,总结算法。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

    3、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

    4、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教学反思:第2课时 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情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教具:黄花片(6朵)、蓝花片(5朵)、红花片(8朵)学具:方块(20个),三角形(5个)教学过程设计:

    5、一、牵引导入 1.春天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看!(课件出示)花坛里的花开得真漂亮呀!这不还引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数花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2.师:比较每种花的朵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2)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3)黄花再添多少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4)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提的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生答)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种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那就是“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4.那

    6、么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摆花片来研究。二、认识“倍” 1.师摆花片:蓝花2朵,黄花6朵 师: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可以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请小朋友伸出手比划一下。 2.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上来圈一圈。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3.再次感知追问: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2朵?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请小朋友看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教师板贴。4.如果我添上1朵蓝花,现在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5.小结:看来,要知道黄

    7、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知道蓝花的朵数,再看黄花里面有几个蓝花那样的朵数,那么黄花就是蓝花的几倍。6.操作 (1)要求:第一排摆3个方块,第二排摆6个方块,问:第二排方块的个数是第一排的几倍?怎样分就能一眼看出是2倍?追问:你为什么3个3个的分呢? (2)要求:左边的小朋友摆三个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15个方块,两人说一说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几倍? (3)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摆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方块,要使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4倍,看谁的方法最多?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蓝花和红花是怎样的关系。 1.(课件出示蓝花和红花),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8、几倍吗?自己在下面想一想该怎样圈就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倍。 2.问: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2个2个圈在一起?红花朵数是蓝花的( )倍? 3.问:如果不摆花片,我们应该怎样去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汇报交流。(板书:82=4) 明确: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朵红花里有几个2朵,也就是把8朵红花第2朵一份平均分,所以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指出: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不是单位名称,所以不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倍”。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1(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的?(把绿带子看作一份,红带子有这样

    9、的5份,所以红带子是绿带子的5倍。) 2.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思考:第二幅图中你是把几个胡萝卜连在一起的?为什么第一幅图中2个彩球连在一起,而第二幅图中要把4个萝卜连在一起呢? 3.想想做做4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难点:

    10、帮助学生理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摆图形的游戏吧!2.提出学习目标a、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b、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个人展示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小组内互相交流。2.全班展示(1)例2 学生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11、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师: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师: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2)例3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学生展示。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3)例4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应怎么解决。三、拓展知识外延1.教材76、77页的做一做。学生

    12、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2.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练习十七的第1、2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计算。教学反思;第4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1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学习例题观察例题图,说说小华和小红在做什么?问: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

    14、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1.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

    15、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教学反思:第5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2.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满

    16、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17、)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个性化意见172个8根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

    18、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独立完

    19、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第6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

    20、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口算 4002= 300= 1002= 5300= 4006= 3009= 7009= 53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 笔算 244= 48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学生在做完后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

    21、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课件出示例题:小华家到体育场的场面) 咦,小华在做什么呢? 学生:在跑步 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2: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生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怎样列式?算式:1524=(一)合作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你能估算出小华家到体育场有多少

    22、米吗? 生:400多米; 500多米;600多米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对,我们可以通过列竖式来计算,同学们把竖式列出来。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察学生的探索情况)(三)全班汇报。 今天就我们要解决的这道乘法计算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一个乘数是三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那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百位上到底应该写几?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结合方块图:从个位起,用4

    23、分别乘152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4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8,在积的个位上写8,4和十位的5相乘得20,这里的20表示20个十,也就是2个百,在积的十位上写0,并向百位进2,4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4,这里的4表示4个百,再加上十位的进位数2个百是6个百,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写6。(板书,强调要补充完整横式)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四)自己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

    24、动,教师巡视。)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个位和十位都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这就是乘法笔算中的连续进位。三、解释应用与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独立完成,算完之后口头说计算过程,课

    25、件随学生发言出示,你做对了几题?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要注意哪些?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计算时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满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学生自己做,指名板演。(及时纠错)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 分组计算,出示答案。比一比两题的积分别是几位数。 第一组的两道算式,乘数同是3,为什么得数有的是三位数有的是四位数?(第一道算式百位数乘3不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百位数乘3需要进位,所以) 第二组也同样如此。(课件出示: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

    26、位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指名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需要口算哪些题呢? 游戏:口算抢答。 5.完成想想坐坐第5题。(课件出示) 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信息?要求这个问题该怎样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列式计算。 6.看一看聪明的你能拿到这份礼物吗?(黑板出示下题) 教学反思:第7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

    27、法的计算方法,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算理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想一想:07 80指名口答。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8、?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试一试:1044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9、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反思:第8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

    30、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简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出示:32 72 132 320 7200 214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出示例题插图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的?小结。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31、。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并进行评讲。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口算,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4完成“想想做做”第 5题。 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

    32、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第1课时 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1通过难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有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

    33、难点: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学生回答。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学生说。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用手掂一掂)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两名)板书:用手掂一掂3刚才两名同学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学生说:(用

    34、秤称一称)板书:用秤称一称二、认识秤1谁能说说你见过了哪些秤,大概是用来称什么的?(学生边说边出示挂图)老师简单地介绍各种秤的名称以及用途。再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而且最为方便的是那一种秤呢?学生说:台秤。2出示台秤,还有台秤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和挂图。老师说: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台秤,都有些什么组成的?(有学生说道:上边有“kg”这两个字母。)三、认识千克1.老师说:既然大家观察那么认真,发现了那么多东西。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位“千克”,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内容。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内容是“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 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 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完

    35、成小黑板。 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要求记住。 老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把“1千克”称为“1公斤”。2出示一个1千克重的物体(铅块)。师说:现在我们来称一样东西,请大家认真观察。把铅块放在台秤上边。(学生观察)师问:台秤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说:指针指到“1”了.师问:指针指到1,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明了它重1千克。 (板书 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让学生上台指一指)(1名)四、课堂练习(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说: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图中的内容,再完成题目。(学生做题)师问:第一幅图中盐水鸭有多重?学生答:1千克。师说;第二幅呢?学生说

    36、:5千克。师说:大家再仔细看看,看看谁有新发现?(净含量)师问:什么是净含量?(让学生说)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这是贴在电梯里的一个标志,谁能说说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要把它贴在电梯里?(有一个1000kg)这说明了什么?(电梯最大能载重1000kg,千万不能超载,否则会发生危险!)出示卡车图。在这辆卡车上面有没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千克?(5000Kg)这个5000Kg的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这辆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是5000Kg)注意:有学生把“1000kg”和“5000kg”说成是“1千克”和“5千克”。应要纠正,并强调“kg”是千克的符号,千克时一个完整的单位名词,不可拆分。3完成

    37、“想想做做”第3题。说出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这一题要提醒学生:称不同重量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种类的适合的秤。五、实践活动(一)称大米1老师先示范。2让学生分小组称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分别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二)称书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书称 2不够时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称够1千克的东西 3观察,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三)估计物体的重量1出示1千克的枣子、2千克的香蕉、3千克的苹果,分别用袋子装好。2让学生上台拎一拎,估计重量,然后老师称一称。六、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啊?你有哪些收获?(出示课题)七、课外作业利用国庆长假期时间,陪家长到菜场买菜,看看买

    38、到了哪些菜,分别各重多少千克?教学反思:第2课时 认识克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教学重难点:体会1克有多重。教具准备:2分硬币、各类标有克作单位的包装袋、直尺、羽毛、黄豆、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二、新课学习1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1克?请举例。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3一把直尺呢?4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5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橙子:150克 哈密瓜:1250克6拿出带来

    39、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

    40、子里的水重多少克。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8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图画,谈话:同学们,老师画了三幅画,你们想看看吗?(欣赏) 问:看了这三幅画后,你想说什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2举例谈话:在日常生

    41、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学生汇报。验证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组活动。交流、总结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讲述:我们把相对着

    42、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小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讲述:正方形的每条边的

    43、长叫做边长。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谈话: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逢,而且邻边也相等。三、应用拓展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3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要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5游戏:猜图形狗弟弟:我的身后是一个长方形,看得见的两条边分别是8cm、5cm,你知道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吗?猪小弟:我的身后藏着一个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8812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