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6076618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PPT
  • 页数:67
  • 大小:2.7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测量误差 测量 不确定 课件
    资源描述:

    1、2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u测量误差概述测量误差概述u随机误差的分析和处理随机误差的分析和处理u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u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u误差的合成误差的合成u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u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u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22.1 2.1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一般由国家设立各种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一般由国家设立各种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国际间通过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国际间通过互相比对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

    2、。互相比对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1)真值(理论真值)真值(理论真值)A0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各级实物计量标准构成量值传递网,把国家基准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各级实物计量标准构成量值传递网,把国家基准所体现的计量单位逐级比较传递到日常工作仪表或量具上去。在每所体现的计量单位逐级比较传递到日常工作仪表或量具上去。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相对真值)。常称为实际值(相对真值)。2.1.1 2.1.1 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定义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

    3、或真实数值 2)指定值(约定真值)指定值(约定真值)As 3)实际值(相对真值)实际值(相对真值)A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也称为测量器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也称为测量器具的测得值或测量值,它包括数值和单位。具的测得值或测量值,它包括数值和单位。4)标称值)标称值测量仪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仪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5)示值)示值 6)测量误差)测量误差2.1 2.1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2.1.1 2.1.1 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定义2.1.2 2.1.2 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表示方法

    4、说明:说明:(1)绝对误差有符号、有单位。)绝对误差有符号、有单位。(2)绝对误差体现了测量值与被测量实际值间的偏离程度和偏离方)绝对误差体现了测量值与被测量实际值间的偏离程度和偏离方 向,向,但仅用绝对误差通常不足以说明测量的质量。但仅用绝对误差通常不足以说明测量的质量。(3)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一般用符号)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一般用符号c 表示。测量仪器的修正值,可通过检定,由上一级标准给出。表示。测量仪器的修正值,可通过检定,由上一级标准给出。绝对误差 x =x x0测得值 真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约定值的百分比,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绝对误差与约

    5、定值的百分比,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实际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1000 xx实实 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示值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示值%100 xx示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测量仪器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测量仪器量程的百分比测量仪器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测量仪器量程的百分比 100%仪表量程%.F S%R2.1.2 2.1.2 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表示方法例例1,一台测量范围为,一台测量范围为01100相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1%F.S的测温仪表,的测温仪表,比较其测量比较其测量1000 和和550 时的相对误差。时的相对误差。测

    6、量测量1000时,相对误差为时,相对误差为 11/1000100%=1.1%,测量测量550时,相对误差为时,相对误差为2%。因此因此 仪表应该在接近测量范围上限工作时测量效果好。仪表应该在接近测量范围上限工作时测量效果好。例例2,质量,质量G1=50g,误差,误差 1=2g;质量;质量G2=2kg,误差,误差 2=50g 1=100%=100%=4%1G1G1的相对误差为的相对误差为250 2=100%=100%=2.5%G2G2的相对误差为的相对误差为502000 2-G2的测量效果较好的测量效果较好例例3,要测量,要测量90 的温度,现有的温度,现有0.5级、测量范围为级、测量范围为03

    7、00 和和1.0级、级、测量范围为测量范围为0100 的两种温度计,试分析各自产生的示值误差。的两种温度计,试分析各自产生的示值误差。解:对解:对0.5级温度计,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级温度计,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认为该量程内可能产生的绝对误差:认为该量程内可能产生的绝对误差:因此,示值相对误差:因此,示值相对误差:5.13001005.010011111 mmmmxsxx 5.111 mxx%7.1%100905.1%100111xxx同理可算出同理可算出1.0级温度计可能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级温度计可能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0.11001000.1100122222 m

    8、mmmxsxxx%1.1%100900.1%100222xxx2.1.3 2.1.3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仪器仪器测量人员测量人员使用环境使用环境方法误差方法误差材料性能和制造技术、材料性能和制造技术、动力源的变化、器件特性变化动力源的变化、器件特性变化人员视觉、读数误差、经验、熟练程度、精神方面原因(疲劳)人员视觉、读数误差、经验、熟练程度、精神方面原因(疲劳)测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差异测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差异 测量方法、采样方法、测量重复次数、取样时间不合理测量方法、采样方法、测量重复次数、取样时间不合理2.1.4 2.1.4 误差分类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系

    9、统误差按误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误差可分为:按误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误差可分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系统误差示意图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规律出现,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简称系差。1为定值系差,2 为线性系统误差,3为周期系统误差,4为按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由由特定原因特定原因引起、具有一定引起、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并按确定规律产生。并按确定规律产生。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若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则该误差为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单次测量偶然性(不明确、无规律)测量次数足够大时,其总体服从

    10、统计学规律,多数情况下接近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有界性;(2)对称性;(3)单峰性。随机误差随机误差N(t)Ax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称为疏失误差、异常误差,简称粗差。粗大误差粗大误差含有粗差的测得值称为坏值,应当剔除不用,因为坏值不能反映被测量的真实数值。N(t)AxN(t)AxN(t)AxN(t)Ax只有随机误差累进系统误差恒定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前述三类误差的划分具有相对性,某些情况可互相转化。例如,较大的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可视为粗大误差;当电磁干扰引起的误差数值较小时,可按随机误差处理,而当其影响较大又有规律可循时,可按系统误差

    11、引入修正值的办法处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同时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同时存在:(1)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时,可忽略随机误差;(2)系差极小或已得到修正,可按随机误差处理;(3)系差和随机误差相差不远,两者均不可忽略。基本误差:仪表在规定的正常工作的条件下(例如电源电压 和频率、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所具有的误差。通 常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示值误差就是指基本误差。仪表的精确度等级通常是由基本误差所决定。按误差来源按误差来源: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按掌握程度按掌握程度:已知误差、未知误差按变化速度按变化速度:静态误差、动态误差按仪表工作条件分按仪表工作条件分附加误差:仪表偏离

    12、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时所产生的与偏离 量有关的误差。u 其它分类方法其它分类方法2.2 2.2 随机误差的分析和处理随机误差的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高斯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大多数检测系统大多数检测系统N次测量结果次测量结果-xi(i=1,2,N)2.2.1 2.2.1 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对称性、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单峰性 22212ef xaf ee标准偏差;a 被测量的真值;e 随机误差,exa;h-精密度指数。正态分布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概率分布:-KK21h -3 -2 0 2 3f(x-a)x-a2.2.2 2.2.2 随机误差的工程计算随机误差的工程计算1

    13、 1)测量真值的估计)测量真值的估计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 n 次测量 xi(i =1,2,n)-样本nxnxxxxnnii.1211数学期望数学期望:nxExxxnnniinx.limlim211估计估计真值真值x0 xxEx2 2)残余误差)残余误差所得到的误差称为残余误差:利用算术平均值 x代替真值 x0 xxvii残余误差的代数和为零残余误差的代数和为零残余误差的残余误差的性质:性质:0)(1111xnxnxxniniinvinvixxv3 3)方差与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 nnaxnii 122方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偏差):标准差(标准偏差):nnaxnii 12有限次测量

    14、时标准差的最佳估计,利用贝赛尔公式:有限次测量时标准差的最佳估计,利用贝赛尔公式:21 1niixxnn 实验标准偏差实验标准偏差S S4 4)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nx112)()(nnxxnSSniixxi样本平均样本平均 的标准偏差的标准偏差 -单次测量标准偏差的单次测量标准偏差的n/1x多次测量提高精密度多次测量提高精密度介于(,+)的概率:6827.0)(df介于(2,+2)的概率:229545.0df介于(3,+3)的概率:339973.0)(df在这以外的情况很难发生在这以外的情况很难发生 5 5)极限误差)极限误差123321定义33为极限误

    15、差,或称最大误差,也称随机不确定度。残差大于极限误差的测得值判为坏值。(莱特准则)33%73.999973.0)(df5 5)极限误差)极限误差123321 莱特准则(3 准则)肖维勒准则 格拉布斯准则测量值 Xd 的剩余误差的绝对值|Pd|3-坏值-剔除 测量值 Xd 的剩余误差的绝对值|Pd|n-坏值-剔除 n-肖维勒系数(查表确定)测量值 Xd 的剩余误差的绝对值|Pd|(,n)-坏值-剔除(,n)-查表确定计算算术平均值 x 剩余误差 均方误差 剔除坏值6 6)粗大误差的识别)粗大误差的识别2.3 2.3 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1)1)定值系统误差定值系统误差 它指在

    16、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符号(方向)和数值大小均恒定不变。2.3.1 2.3.1 系统误差的特性系统误差的特性 2)2)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 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累积系统误差周期系统误差 复杂系统误差 2.3.2 2.3.2 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判断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判断1 1)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对测量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例:内阻不高的电压表测高内阻电源电压2 2)校准和比对法)校准和比对法用准确度更高地测量仪器进行重复测量3 3)改变测量条件法)改变测量条件法更换测量人员、测量环境、测量方法4 4)剩余误差观察法)剩余误差观察法降剩余误差绘制成曲线N(t)AxN(t)AxN(

    17、t)Ax例:等臂天平称重-左右两臂长的微小差别-恒值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一标准已知量去替代待测量 一、换位法一、换位法/替代法替代法被测物-X;平衡物-T;砝码-P T与与X 平衡平衡TLLX12TLLP12测量结果测量结果P与与T平衡平衡 换位换位/替代法替代法2.3.3 2.3.3 系统误差的消弱与消除系统误差的消弱与消除二、零示二、零示法法把待测量与已知标准量相比较,当两者的效应相互抵消时,零示器示值为零例:惠斯登电桥测电阻:Rx=R1*R3/R2 电位差计:Ux=Es*R2/Rs三、三、差分法差分法被测量对传感器起差动作用 干扰因素起相同作用-被测量的作用相加-干扰的作用

    18、相减抑制干扰 提高灵敏度作用:作用:传感器1传感器2x-xxxxx+-2x (1 1)直流零位)直流零位 首先测量短路时的直流电压,并存储,实际测量中,以实际测得值减直流零电压为测量结果四、四、智能仪器中系统误差的消除智能仪器中系统误差的消除智能仪器是用以形容新一代的测量仪器,含有微处理器、单片计算机或体积很小的微型机,有时亦称为内含微处理器的仪器或基于微型机的仪器。(2 2)自动校准)自动校准 当开关K接于Ux时:xU0UsU0AK1R2R212000)(RRRUUAUxxx 令,P=(R1+R2)/R2:000/1/1APPAPPUUxx 同理,K接Us和地时:000/1/1APPAPPU

    19、Uss00/1APPUz由以上三式可得:sozsozxxUUUUUU00运算放大器的自动校准原理图 1 1)利用修正值或修正因数)利用修正值或修正因数仪器检定书中给出的校正曲线、校正数据、校正公式2 2)随机化处理)随机化处理多台仪器测量取平均五、消弱系统误差的其他方法五、消弱系统误差的其他方法miixfmxfxfxfxxxxyim121212.4.1 2.4.1 误差传递误差传递已知y=f(x1,x2,xm),xi 的误差xi,则 y的误差:称为各各直接测量值误差的传递函数ixfmiiimmyyxxfyxxfyxxfyxxfyy12211间接测量量的标准偏差为:mimjijiijiiyxf1

    20、1222直接测量量相互独立,互不相关时:miiiyxf1222.4 2.4 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与分配2.4.2 2.4.2 误差的分配误差的分配等作用原则认为:设间接测量量y与各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为:y=f(x1,x2,xm)间接测量量的标准误差为:miiiyxf122mmixfxfxf211因此:nxfyii1还可以用极限误差表示:nlxflyii1例:某电功率的测量,按功率例:某电功率的测量,按功率 公式,测得电压公式,测得电压U=110V,电阻电阻R=10,直接测量误差,直接测量误差U=1.1V,R=0.1,求功率,求功率P的的测量误差。测量误差。RUp2解:解

    21、:按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公式:按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公式:RRUURURRPUUPp22按间接测量相对误差传递公式:按间接测量相对误差传递公式:%3%1%22RRUUPRRPPUUPp210110)1.0(1011021.124.2 12.136.3W 例:设计测量电阻功率消耗方案。设电阻、电压、电流测量的例:设计测量电阻功率消耗方案。设电阻、电压、电流测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相对误差分别为rR=1.0%,rU=2.0%,rI=2.5%,问哪种,问哪种测量方案好?测量方案好?11111PUUPPIIPrP解:解:IUP 11:方案RUP/:222方案RIP23:3方案UIUIUIIU%5.4UIrr2

    22、2222PUUPPRRPrPRUURURURRU/2/2222%0.52URrr33333PUIPPRRPrPRIIIRRIRI2222%62IRrr2.5 2.5 误差的合成误差的合成 随机误差的合成随机误差的合成kii12k个彼此独立的随机误差,其合成后误差的标准差为:极限误差合成:kiill12测量误差来源于多方面,其准确度用总误差来度量,由多个不同类型的单项误差求测量中总误差是误差合成问题。例:有一测温点,采用例:有一测温点,采用K型热电偶,基本误差型热电偶,基本误差1=4;补偿导线,;补偿导线,基本误差基本误差2=4;采用电子电位差计,基本误差;采用电子电位差计,基本误差3=6;附加

    23、;附加误差误差4=6,计算测温系统的误差是多少?,计算测温系统的误差是多少?C2.1024232221例:某测量系统由测量元件、变送器和指示仪表组成,要求系统的允例:某测量系统由测量元件、变送器和指示仪表组成,要求系统的允许为许为 1%,选用精度分别为,选用精度分别为0.1级、级、0.5级、级、1级的测量元件、变送器级的测量元件、变送器和指示仪表能否满足要求?请说明?和指示仪表能否满足要求?请说明?%1%12.10.15.01.0222SE指示仪表精度改为:指示仪表精度改为:0.5级级%1%71.05.05.01.0222SE 系统误差的合成系统误差的合成1、代数合成法:nii1符号确定符号确

    24、定2、绝对值合成法(q10):qppee12符号不确定符号不确定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nii1k个独立的随机误差合成:qppee1kiill12m个确定的系统误差合成:q个不确定的系统误差合成:测量结果的 合成误差为:el 例:使用弹簧压力表测量某给水管路中的压力,试计算系统误差。已知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为0.5级,量程为0600kPa,表盘刻度分度值为2kPa,压力表位置高出管道h(h=0.05m)。测量时压力表指示300kPa。读数时指针来回摆动一格。压力表使用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但环境温度偏离标准值(20oC),当时环境温度为30oC,每偏离1oC造成的附加误差为

    25、仪表基本误差的4%。解:解:仪表基本误差:环境温度造成的误差:测压点造成的误差:读数误差:kPaP0.3)600%5.0(121(4%)PPt 31000 100.050.5PghkPa kPaP0.24按绝对值合成法:1234()6.7PPPPPkPa 按方和根合成法:kPaPPPPP8.3(24232221(3.04%10)1.2kPa 2.6 2.6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2.6.1 2.6.1 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uuuu测量结果 1953年,Y.Beers在误差理论导引一书中指出:当我们给出实验误差为910-10时,它实际上是估计的实验不确定度。1963年,美国国家

    26、标准局(NBS)爱森哈特(Eisenhart)提出了定量表示不确定度的建议。测量结果uuuuu测量结果测量结果u 1953年,Y.Beers在误差理论导引一书中指出:当我们给出实验误差为910-10时,它实际上是估计的实验不确定度。196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爱森哈特(Eisenhart)提出了定量表示不确定度的建议。1978年5月,国际计量局向32个国家计量实验室和5个国际组织发出不确定度表述的征求意见书。同年年底收到了21个国家实验室的复函。1980年10月,国际计量局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的要求,召集并成立了不确定度表述工作组,起草了建议书 INC-1(1980)实验不确定度表示,并

    27、提交国际计量委员会讨论通过。1986年10月,国际计量委员会会议进一步考虑了修改意见,通过建新议书 INC-1(1986),并决定推广应用。1993年,工作组完成文件制订: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 ISO:1993(E),。1995年勘误后再版。2.6 2.6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2.6.1 2.6.1 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2.6 2.6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2.6.1 2.6.1 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不确定度的产生背景 1991年,中国制订了JJG(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试行)。1999年,中国制订了JJF(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技术规范)

    28、105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2012年,中国制订了JJF(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技术规范)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2.6.2 2.6.2 不确定度的定义不确定度的定义根据所获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是具有正负号的量值用标准偏差

    29、或其倍数的半宽度(置信区间)表示,并需要说明置信概率。无符号参数(取正号)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说明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最佳估值)的分散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与评定人员对被测量、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密切相关可利用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不能用来修正测量结果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2.6.3 2.6.3 不确定度的评定不确定度的评定评定步骤评定步骤y x1 x2.xny=f(x1,x2,.,xn)ux1,ux2,.,uxnuyU=kuy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_2()()(1)iAxxus xn_()Buxk包含概率:57.5%A类评定:统计分析

    30、包含概率:68.3%B类评定:基于经验或其它信息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置信因子或包含因子对与均匀分布:_()3Bux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_2()()(1)iAxxus xn_()Buxk A类评定:统计分析B类评定:基于经验或其它信息1n212uuu的标准差测量模型:y=f(x1,x2,.,xn)ux1,ux2,.,uxn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则,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22112myxiijijiijmiijfffuuxxx 输入量不相关时,21myxiiifuux21miiu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传播系数yu自由度的合成自由度的合成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31、的标准差:221myuyuiiiuu21miiu因此,21122yimiiiuuuuyiiyuuuu221muyyiuiiuu4212yuymiuiiuu自由度的合成自由度的合成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标准差:221myuyuiiiuu因此,221muyyiuiiuu又,2211,22uyuiuyuiiyuu因此,441yuymiiuiuu4411ymxiiuxiiufux扩展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yyUku包含因子:()pkt测量结果表示:yYyU2.7 2.7 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数据有效数字数据有效数字 -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端最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右

    32、端最后一个数字止,都叫有效数字;后一个数字止,都叫有效数字;如:测量结果如:测量结果 l=4.2958mm,极限误差,极限误差 lim=0.00005mml=1000.0mm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数一般为估读数,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数一般为估读数,极限误差为最后位极限误差为最后位的半个单位;的半个单位;2.7.1 2.7.1 有效数字的处理有效数字的处理l=1.0ml=1m有效数字定义有效数字定义加减运算加减运算 -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运算规则运算规则乘除运算乘除运算 -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4.286+1.32-0.4563=5.14974.286+1

    33、.32-0.4563=5.14975.155.15462.8462.80.64 0.64 1.22=242.78033 1.22=242.780332.42.4102舍入规则舍入规则-“四舍六入五凑双四舍六入五凑双”一般数据一般数据精度数据(标准差、极限误差)精度数据(标准差、极限误差)-“只入不舍只入不舍”如:极限误差如:极限误差0.220.220.30.3(一位有效数字)(一位有效数字)2.7.2 2.7.2 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等精度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在测量前尽可能消除系统误差,将数据列表;在测量前尽可能消除系统误差,将数据列表;判断是否有疏失误差,如有要抛弃,从开始重新计算;判断是

    34、否有疏失误差,如有要抛弃,从开始重新计算;判断是否有不可忽略的系统误差,如有要减弱,重新计算;判断是否有不可忽略的系统误差,如有要减弱,重新计算;计算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计算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nx计算计算 列于列于 旁边,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均方根误差;旁边,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均方根误差;2ivi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3,2,1(kkxxx计算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niixnx11计算残余误差计算残余误差 ,列于表中;,列于表中;)(xxvii检查检查 的条件是否满足;的条件是否满足;01niiv例例 对某物体温度进行对某物体温度进行15次等精度测

    35、量,测量结果列于下表,次等精度测量,测量结果列于下表,求取这一物体温度的测量结果。求取这一物体温度的测量结果。序号序号测量值测量值xi1154.202154.303154.004154.305154.206154.307153.908153.009154.0010154.3011154.2012154.1013153.9014153.9015154.00解:解:列出测量数据列表;列出测量数据列表;计算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06.15415/151iixxX=154.06(X=154.16)计算残余误差计算残余误差 列于表中;列于表中;)(xxvii序号序号测量值测量值

    36、xi1154.202154.303154.004154.305154.206154.307153.908153.009154.0010154.3011154.2012154.1013153.9014153.9015154.00X=154.06(X=154.16)残余误差残余误差vi+0.14(+0.04)+0.24(+0.14)-0.06(-0.16)+0.24(+0.14)+0.14(+0.04)+0.24(+0.14)-0.16(-0.26)-1.06()-0.06(-0.16)+0.24(+0.14)+0.14(+0.04)+0.04(-0.06)-0.16(-0.26)-0.16(-0

    37、.26)-0.06(-0.16)检查检查 ;01niiv01niiv计算计算 ;2iv20.0196(0.0016)0.0576(0.0196)0.036(0.0256)0.0576(0.0196)0.0196(0.0016)0.0576(0.0196)0.0256(0.0676)1.12360.036(0.0256)0.0576(0.0196)0.0196(0.0016)0.0016(0.0036)0.0256(0.0676)0.0256(0.0676)0.036(0.0256)用贝塞尔公式计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均方根误差;算均方根误差;33.01155020.1用莱依特准则判断:用莱依特准则判

    38、断:99.0333.03判断是否有疏失误差:判断是否有疏失误差:序号序号测量值测量值xi1154.202154.303154.004154.305154.206154.307153.908153.009154.0010154.3011154.2012154.1013153.9014153.9015154.00X=154.06(X=154.16)残余误差残余误差vi+0.14(+0.04)+0.24(+0.14)-0.06(-0.16)+0.24(+0.14)+0.14(+0.04)+0.24(+0.14)-0.16(-0.26)-1.06()-0.06(-0.16)+0.24(+0.14)+0

    39、.14(+0.04)+0.04(-0.06)-0.16(-0.26)-0.16(-0.26)-0.06(-0.16)01niivv20.0196(0.0016)0.0576(0.0196)0.036(0.0256)0.0576(0.0196)0.0196(0.0016)0.0576(0.0196)0.0256(0.0676)1.12360.036(0.0256)0.0576(0.0196)0.0196(0.0016)0.0016(0.0036)0.0256(0.0676)0.0256(0.0676)0.036(0.0256)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系统误差,方法很多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系统误差

    40、,方法很多用莱依特准则判断:用莱依特准则判断:99.0333.030.153,306.188xv内含有粗大误差,内含有粗大误差,应剔除应剔除x8内含有粗大误差,内含有粗大误差,剔除后再计算得到:剔除后再计算得到:17.03664.016.1541143664.01412iivx851.03v剔除剔除x8后的后的14个数据个数据中不含有粗大误差,中不含有粗大误差,判断是否有疏失误差:判断是否有疏失误差:0151ii5020.11512ii序号序号测量值测量值xi残余误差残余误差viv21154.20+0.14(+0.04)0.0196(0.0016)2154.30+0.24(+0.14)0.05

    41、76(0.0196)3154.00-0.06(-0.16)0.036(0.0256)4154.30+0.24(+0.14)0.0576(0.0196)5154.20+0.14(+0.04)0.0196(0.0016)6154.30+0.24(+0.14)0.0576(0.0196)7153.90-0.16(-0.26)0.0256(0.0676)8153.00-1.06()1.12369154.00-0.06(-0.16)0.036(0.0256)10154.30+0.24(+0.14)0.0576(0.0196)11154.20+0.14(+0.04)0.0196(0.0016)12154.

    42、10+0.04(-0.06)0.0016(0.0036)13153.90-0.16(-0.26)0.0256(0.0676)14153.90-0.16(-0.26)0.0256(0.0676)15154.00-0.06(-0.16)0.036(0.0256)X=154.06(X=154.16)(0.3664)例题测量数据表例题测量数据表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计算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nx045.01417.0n测量结果的表达式测量结果的表达式;135.016.1543xx2.8 2.8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例:为了测定刀具的磨损速度,我们做这样的实验:经过一定时间(如每隔一小时),测量一

    43、次刀具的厚度,得到一组试验数据如下:tyo1 247356824252627由图知,y与t之间的关系为:f(t)atb如何确定a、b?702)(iiibatyM目标函数:定义:这种根据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来确定函数中的待定系数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702)(iiibatyM函数M(a,b)在那些点处取得最小值?70702020iiiiiiiMy(atb)taMy(atb)b 令707000iiiiiiiy(atb)ty(atb)777200077008iii iiiiiiiiatbtytatby0 303627 125a.,b.0 303627 125yf(t).t.0 108165M.均方误差,它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经验公式来近似表达原来函数关系的近似程度的好坏偏差的平方和:它的平方根:0 329M.最小二乘法的矩阵表示:最小二乘法的矩阵表示:XAL变量关系:TTX XAX L正规方程:-1TTAX XX L解表达式:本章主要知识点:本章主要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真值、测量误差、误差表示方式、测量不确定度二、误差分析 1、误差分类 2、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及粗大误差分析与处理 随机误差的工程计算 换位法/替代法、零示法、差分法 莱特准则 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三、误差传递、分配与合成四、不确定度的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7661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