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西灌阳县郊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doc》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灌阳县 数字化 地质 实习 报告
- 资源描述:
-
1、目 录第一章 绪 论2一、目的任务2二、地理概况4三、实习时间安排5四、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5五、前人研究概况6第二章 区域地质7区域地质概况7第一节、区域地层7第二节、区域构造7一、褶皱7二、断层8三、节理8四、劈理9第三节、区域岩浆岩9一、海洋山花岗岩9二、都庞岭西体岩体10三、都庞岭东体岩体10第四节、区域矿产12第三章 测区地质14第一节地层20第二节褶皱22第三节断层24第四节劈理24第五节矿产25第四章 基于3S地质填图的方法26第一节MapGIS在地质填图中的(绪论)26一、矢量化文件28二、图元文件的校正29第二节、MapGI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流程291、地图基准设置302、
2、数据的下载和转换303、GPS数据误差校正324、GPS点位数据的生成325、MapGIS属性连接33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38第一节沉积发展史38第二节构造发展史39第六章 结束语附表:附表一: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附表二:节理产状统计表附表三:GPS点数据属性表附图:附图一:广西灌阳上泥盆统实测地层剖面图附图二:节理走向玫瑰花图附图三:广西灌阳地区区域地质纲要图附图四:广西灌阳地区区域底层柱状剖面图附图五:广西灌阳县城郊数字化地形地质图第一章:绪论1.1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将平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类容联系起来,以提高个人知识运用水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和判断
3、分层标志及绘制地质随手剖面图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和团队分工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测量、地层划分、岩石的野外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3S地质填图的方法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方法,进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2地理概况 灌阳实习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东边缘,地处东经111007-111010,北纬25028-25031,属灌阳县灌阳镇管辖。实习区距湘桂铁路的全州站、桂林站分别为60 Km和159Km。灌阳镇到各实习点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灌
4、(阳)-百(里)二级公路自北向南通过灌阳,向北经全州县石塘镇在兴安县百里村与322国道相接可达湖南;向南经过栗木镇在阳朔县城与321国道相连可抵广东。灌阳县到各实习点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 灌阳实习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灌阳县城以西、西山坪-陆家坪以东地区,少数区域地质踏勘路线西延水里河,东到都庞岭林场等地。 灌阳县地处都庞岭、海洋山之间。东为中山都庞岭,南北走向,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3m;西为中山海洋山,亦为南北走向,主峰宝盖山,海拔1944.0m。山势层层降落,到实习区构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貌。区内最高为天花板,海拔630.3m,最低为灌江,海拔约240.0m,相对高差约390
5、.0m。 本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9C,极端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为-5.8,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552mm,多集中在3月份-6月份。境内主要河流为湘江西域支流灌江,自南向北流经实习区东沿。江水清澈,水浅滩险,虽无舟楫通航之便,但可筑坝引水,灌溉农田。 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薯;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药材。盛产枣子,雪梨,尤以蜜枣闻名;木材较丰富,以松,衫为主。 灌阳镇人口约20000,以汉族为主,兼有壮、瑶,生习无殊。1.3实习时间安排 10月8日-10月12日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及讲课灌阳地质特征简介学生准备,预习实习内容,撰写读书报告10月13日上
6、午:桂林灌阳;下午:整理内务10月14日踏勘阶段全天:九牛河-仁义桥10月15日全天:仁义桥-池家坝10月16日上午:下车田 下午:都庞岭林场,晚上讲GPS使用与参数设置10月17日全天:填图区内踏勘晚上:实测剖面方法10月18日实测剖面阶段上午:实测剖面、下午:讲课:实测剖面数据处理及绘图晚上:自己踏勘复习10月19日上午:踏勘阶段考试 下午及晚上:数据处理、画图10月20日-10月21日上午:数据处理、画图下午:数据处理、画图晚上:讲课填图基本方法10月22日-10月26日填图阶段第一天老师带队、其他时间分小组学生独立进行填图。10.22晚GPS数据下载10月26日晚上讲课:地质发展史实习
7、报告的编写与综合地质图的制作10月27日上午:填图考试;下午:返校10月28日-11月19日报告编写及数据处理本次实习为期6周,其中踏勘占1周,实测地层剖面占一周,准备,往返、机动占0.5周,其余时间为室内填图及实习报告编写。1.4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并且能够把所学的构造地质学等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我们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五条路线的踏勘,使我们对实习区地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寒武系厚层状浅变质砂板岩,奥陶系(O)紫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下泥盆统(D1)中
8、厚层状紫红色砂岩、块状构造、可见到交错层理及波痕;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中厚层至薄层状灰绿色砂岩及顶部发育有含赤铁矿层层系;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生物碎屑白云岩;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中厚层状白云岩化泥晶灰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层理构造的泥灰岩和癞痢状白云岩化灰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的泥页岩、泥晶灰岩、扁豆灰岩;邵东组(D3sh)较纯的灰白色泥晶灰岩;下石炭统岩关组(C1y)含三条癞痢条带的泥晶粉屑灰岩;白垩系(K)底砾岩残余露头;第四系(Q)的坡积物。顺利进行了实测地层剖面的测量并绘制实测剖面图;绘制了灌阳复式向斜剖面图;野外数字化填图;节理产状的测量
9、并绘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1.5前人研究概况 对实习区在内的灌阳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工作最早可追朔到20世纪40年代,李四光、张文佑等对本区进行过概略的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 较系统进行面上地质工作是湖南地质局区测队(1974年)开展的1:20000道县幅区调工作,通过工作初步建立了实习区的地层系统,提交了相应的地质图和矿产图等成果。其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1988年,1995年)先后完成了都庞岭地区和海洋山地区1:5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分别提交了相应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此外, 广西地矿局遥感地质站(1990年)和广西第二水文队(1991年)在本区还开展了航磁、重力和遥感等研
10、究,编制了1:500000卫星遥感线、环形影像解释图、1:500000航磁T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面图、布伽重力异常图、航空放射性伽玛等值线图等,为实习区区域地质构造、深部地质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资料。 桂林工学院(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自1985年在灌阳建立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基地以来,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习区及周边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在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同时还不断探讨和改进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考核方法(钱建平等,2001年)、完善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为适应新时期地质填图数字化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桂林工学院在该基地进行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11、研究,现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面向教学的“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应用效果。在近20年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 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1989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年、2005年)等。第二章 区域地质2.1区域地层 灌阳实习区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 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其中以奥陶系和泥盆系最为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经加里东运动岩石均遭受浅
12、变质,并构成地槽褶皱基底;泥盆系和石炭系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连续沉积,属台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垩系是陆相红盆沉积,按陈国达(1959年)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其详细特征见灌阳地区区域地层柱状剖面图,以下只是对各个地层简单的概括:寒武系厚层状浅变质砂板岩,奥陶系(O)紫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下泥盆统(D1)中厚层状紫红色砂岩、块状构造、可见到交错层理及波痕。紫红色砂岩中的波痕及下泥盆统(D1)紫红色砂岩中的交错层理);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中厚层至薄层状灰绿色砂岩及顶部发育有含赤铁矿层层系;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生物碎屑白云岩;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中厚层状白云岩化泥晶灰
13、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层理构造的泥灰岩和癞痢状白云岩化灰岩;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2)的泥页岩、泥晶灰岩、扁豆灰岩;邵东组(D3sh)较纯的灰白色泥晶灰岩;下石炭统岩关组(C1y)含三条癞痢条带的泥晶粉屑灰岩;白垩系(K)底砾岩残余露头;第四系(Q)的坡积物。2.2区域构造 根据实习区内地层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不同时代沉积岩岩性、沉积构造、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征分析,实习区所在的灌阳地区经历了地槽准地台地洼的地壳构造发展阶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四期构造运动,对应可划分出四个构造层。但在区域上和测区内,构造均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褶皱与断裂均较
14、发育。节理和劈理非常典型,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向。2.2.1褶皱 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时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特点。其中,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构造最为强烈,形成了以褶皱轴向为北东向、北北东向紧闭复式褶皱,且显示了背斜向北东倾伏,向斜向南西扬起之特征。印支期盖层褶皱轴向为近南北向展布的宽缓褶皱构造。燕山、喜山期褶皱由于零星分布,形迹不明显。 实习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该褶皱由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组成,相对简单而开阔,具盖层构造特点。灌阳复式向斜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在填图区内,从西向东主要有天花板向斜、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它们总
15、的特征是: (1) 均为近南北向延伸的平行褶皱。 (2) 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1000m7000m,宽为100m700m,长度 与宽度之比在3:110:1之间,属短轴褶皱。 (3)根据两翼优选产状、轴面产状、枢纽变化,投三角位态图,本区的褶皱主要为直立水平褶皱,次为斜歪水平褶皱,个别为直立倾伏褶皱。 (4)翼间角为1000左右,多为开阔褶皱。 (5)通过正交剖面测量,对褶皱岩层作等倾斜线图,该区褶皱属J.G.Ramsay Ic和Ib类型。 (6)据轴向及主应力方位计算,结合区域应力场,本区褶皱是印支运动受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2.2.2断层 区域断层按主要构造线的展布、规模大小等特征,可
16、归纳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四组。本次实习区主要为南北向、北东向和东西向(F2、F4、F6、F8、F10均属南北向,F1、F3、F5属东西向,还有D2t顶部地层中的阶梯状正断层(如图2-6为阶梯状正断层素描图)。其中,北东向断层切断了燕山期的花岗岩,并控制白垩系盆地的成生,具长期活动特征;南北向断层多平行于复向斜轴向延伸,属先压后张的正断层。实习区断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本区断层均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带。 (2)发育在碳酸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 (3)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具多期活动性。
17、(4)沿断层走向方向上出现负地形地貌。 (5)断层经过处附近常有陡崖、断层泉出现。 (6)断层面上有擦痕和阶步,比如F4、F6、F10断层面上出现明显的擦痕和阶步。2.2.3节理 本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 按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剪节理、张节理以及复合型节理;按形成时期可分为印支期褶皱前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印支期褶皱后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以及燕山期的X剪节理及张节理。它们之间的区分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区分之外,印支期褶皱前的节理产状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褶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
18、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 雁列节理与雁列脉:在测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在断层带的附近,常可见到雁列节理和被方解石充填的雁列脉。规模一般不大,雁列带长一般为0.52m,雁列带宽一般为1030cm,雁列角多为4070,有左列、右列之分,有时可组成共轭雁列脉。根据雁列节理和雁列脉主要反映晚期北北东向挤压的产物。 缝合线构造:它是碳酸盐岩中一种常见的与节理近似的小型构造,裂缝界面多呈锯齿状、波状和柱状,并常充填有不溶残余物质(主要为钙质、铁锰质、炭质及粘土等)。按形成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沉积型(原生)、构造型(次生)和叠加改造型。2.2.4劈理 本区劈理非常发育,按传统分类分为
19、破劈理、流劈理和滑劈理,按结构分类本区主要有板劈理、隔劈理和褶劈理。破劈理或间隔劈理主要发育在上泥盆统和下泥盆统泥晶灰岩和泥岩中,镜下未见矿物定向排列。流劈理多见于中、下泥盆统的泥质砂岩中,在镜下石英普遍见颗粒拉长、波状消光、定向排列明显,在结构上属于间隔劈理;另一方面,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富泥质的板岩中,广泛发育板劈理,岩石具良好的可劈性,使岩石劈裂成完整的石板,在显微尺度下,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强烈定向排列,板劈理与层面一般均有一定的交角。滑劈理或褶劈理主要见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板岩中,可见以一定间隔(0.51cm)切过先存的板理,使早期的连续劈理发生挠折或微细褶皱。在泥盆系中局部可见一种折劈理(
20、或扭折),其规模较褶劈理大,不密集,也属劈理的二次变形。有人认为,这是褶皱劈理发育早期之产物。扭折带近南北延伸,属正断层性质,可能是燕山期折带近南北延伸,属正断层性质,可能是燕山期南北挤压的结果。按劈理与褶皱的关系分,有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它们的大致区别是:(1)层间劈理发育在褶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2)因实习区的褶皱属于开阔型褶皱,因此,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一般较大;(3)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发生折射现象;而轴面劈理可穿层,在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构成扇形或反扇形的劈理扇。2.3区域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
21、东西两侧,构成东西两个花岗岩带:东带为都庞岭岩体,西带为海洋山岩体。两者均为北东方向延展,从南西向北东岩浆活动时代由老到新,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 海洋山岩体:发育时代为加里东期,出露面积约380km2,平面上呈椭圆状, 空间形态上展现为一个扁平状大岩基,岩体侵位于海洋山背斜核部,长轴方向与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岩体西侧侵位于奥陶系,东部及南部被泥盆系沉积不整合覆盖。 海洋山花岗岩(3)与下泥盆统地层之间沉积接触关系证据如下:(1)接触面之上存在有古风化壳和底砾岩;(2)沉积接触界面对原生线理的切割;(3)接触界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4)可见花岗岩到花岗质碎屑岩的岩性变化;(
22、5)岩体边部无冷凝边。(如图2-9为海洋山花岗岩与下泥盆统地层沉积接触关系素描图)该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表现为灰白色,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淡色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造岩矿物的主要特征为:黑云母为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石英为无色、粒状、贝壳状断口;斜长石为灰白色、粒状、两组解理、具聚片双晶;钾长石为肉红色、粒状、两组解理、具卡式双晶;综合以上岩石学特征将该岩浆岩定名为加里东期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在九牛河油麻石附近可以见到)。 都庞岭岩体:由西体和东体组成,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都庞岭东体花岗岩(r52)的岩石学特征及其与寒武纪地层的侵入接触关系和断层接触关系。都庞岭东体花岗
23、岩(r52)的发育时代为燕山期,出露面积约为170km2,主要为细中粒-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似斑状结构,斑晶由钾长石、斜长石及石英组成,粒径约为1cm,钾长石、斜长石自形程度好,多为单晶,石英斑晶为他形集合体,斑晶含量约为20%。基质粒径为1mm4mm,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都庞岭东体花岗岩(r52)与寒武纪地层的断层接触关系的依据为:(1)在断层破碎带里有断层角砾岩,该角砾岩被方解石脉所胶结;(2)出现此岩性变化序列:花岗岩花岗碎砾岩断层角砾岩寒武纪浅变质砂板岩;(3)在寒武纪中由于断层活动所形成的牵引褶皱;(4)无古风化壳和底砾岩说明不是沉积接触,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