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精品)初中数学获奖优秀说课稿集合.doc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606164
  • 上传时间:2020-06-28
  • 格式:DOC
  • 页数:153
  • 大小:2.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品)初中数学获奖优秀说课稿集合.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品 初中 数学 获奖 优秀 优良 说课稿 doc 下载 _其它资料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初中数学初中数学获奖优秀获奖优秀说课稿说课稿  全部说课稿目录全部说课稿目录  16.3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 17.2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18.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18.1勾股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说课稿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19.1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 19.2.2菱形(1)定义与性质说课稿 20.2数据的波动说课稿(第一课时) 除法说课稿 矩形 (第一课时)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说明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说课稿 分式的意义说课稿 “形的判定”说课稿菱形(第 2 课时) 16.316.3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  

    2、;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 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 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 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 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 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 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 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

    3、数学。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 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 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 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一、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 的结合,会使

    4、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 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 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 富 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 学 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 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 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 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

    5、 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  符合课标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十六章: 分式 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 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 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学生喜欢

    6、上网络数 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 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 体会分式方程是 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 用意 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 (四)教学媒体:Midea-Class 纯软多媒体教学网  几何画板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 产生 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

    7、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 分式 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 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应该是一节课或一学期的教学目标, 它应该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它应该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才能让教师好把握,学生好掌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书设计: a 不是

    8、分式方程的解 (二)学习方法:类比与转化 教学思考:伴随教学过程的进行,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要比 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好,绝不能用媒体技术替代应有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与 传统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教学过程: 活动 1: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设计说明:教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寓德于教。体 现了教学评价之美-激励启迪。 设计说明: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 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活动 2:总结定义,探究解

    9、法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式、方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合作探 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利用类比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考:再一次体现了对全章进行整体设计的好处,在学习 16.1 分式和 16.2 分式的运算时,几乎每一节课都运用类比的思想-分式与分数类比和进行算 法多样化训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好的效果。在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学习内容时要 遵循以下原则:一、拓展内容要与所学内容有有机联系。二、拓展内容要符合学 生实际认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三、拓展内容要适量,不要信息过载。 活动 3:讲练结合,分析增根 活动 5:布置作业,深化巩固(略) 17.

    10、217.2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 也是以 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 程, 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 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 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 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 动探索

    11、。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 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思考及想象,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 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 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 例函数的性质

    12、。 四、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 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 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 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 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 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 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 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 ,要

    13、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 学生形成分析、 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 ,提高学生利 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 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 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 正方形的周长 C 和它的一边的长 a 之间的关系 (2) 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 8 米/ 秒,他所跑过的路程 s 和所用时间 t 之间的关系 (3) 矩形的面积为 10 时,它的长 x 和宽 y

    14、 之间的关系 (4) 王师傅要生产 100 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 x 和工作时间 t 之间的关系 问题 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 数? 问题 1 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 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 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吗?  通过问题 2 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 x k y,请学生对比正 比例函数的定 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例题 1:已知变量 y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2

    15、时,y=9 (1) 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 当 x=3.5 时,求 y 的值 (3) 当 y=5 时,求 x 的值 通过对例 1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在 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待定系数 法” ,先设反比例函数为)0(k x k y,再把相应的 x,y 值代入求出 k,k 值的 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 x 与 y 成反比例,根据以下条件,求出 y 与 x 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1)x=2,y=3             (

    16、2)x= 1 2 ,y=4 通过此题, 对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 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 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 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 3 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 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 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 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 x y 8 和 x y 8 的图象; (2)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

    17、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 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 分析原因;  (3)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 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 支) 。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 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1) 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 x 不能为零。 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 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 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 x 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 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

    18、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 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 在“连线”这一环节 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 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 ,为以后 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 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 x 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 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 较多的“点” ,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 图象与 x 轴或 y 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 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

    19、注意力,引起学生进 一步学习的兴趣。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准确,我认为在学生第一 次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该在黑板上认真示范画出图象 的每一个步骤,毕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 x y 6 和 x y 6 的图象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出现在 一些问题。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学生画出的函 数图象的准确性。 (三) 探究学习 2函数图象性质 1、图象的分布情况 问题 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0(kkxy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 呢? 提出问题 5 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

    20、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 分布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 6:观察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 支,那么它的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 (1) 引导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 启发他们主动探索反比例 函数的分布情况,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 (2)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 输入几个 k 的值, 观察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 观察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变过程。 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于学生对比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 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 k 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

    21、一条性质:当 k0 时,函数 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 三象限内; 当 k0 时,自变量 x 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 减小;当 k0,分别比较在第 三象限 x-2,第一象限 x2 时的 y 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 立?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 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 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 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 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 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 x k y,由分母不能为零,得 x 不能为零。由 k0,得 y 必不为零,从而验证

    22、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 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 x 轴、y 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 随即强调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四) 备用思考题 1、 反比例函数 3a y x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 a 的取 值范围 2、 23 (1) m ymx (1) 当 m 为何值时,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2) 当 m 为何值时,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五) 小结: 1、 通过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名 称 解析式 图 像 图象分布 函 数 变 化 情 况 k0 k0 k0 时,函数图 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 k0 时,自变量 x 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

    23、逐渐减小; 当 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 限 x-2,第一象限 x2 时的 y 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立? 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每一 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 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 x 轴、y 轴相交吗?为 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代数 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 x k y,由分母不能为零,得 x 不能 为零。由 k0,得 y 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 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 x 轴、y 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随即 强调画图时要

    24、注意准确性。 (八)备用思考题 1、 反比例函数 3a y x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 a 的取值范围 2、 23 (1) m ymx (1) 当 m 为何值时,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 (2) 当 m 为何值时,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九)小结: 1、 通过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名称 解析式 图像 图象分布 函数变化情况 k0 k0 k0 正 比 例 函数 y=kx(k0) 是 一 条 经 过 原点和(1,k) 的直线 一、三 象限 二、四 象限 y 随 x 的增 大而增大 y 随 x 的增 大而减小 反 比 例 函数 )0(k x k y 双曲线 一、三 象限 二

    25、、四 象限 y 随 x 的增 大而减小 y 随 x 的增 大而增大 2、 请学生小结一下我们在画图象的过程中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1) 在列表过程中,x 的值不能取 0;取值可以由原点向两侧取相反 数;可以适当的多取一些点,方便连线 (2) 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光滑曲线 (3) 函数图象只能是无限逼近 y 轴和 x 轴,永远不会和两轴相交 (十)作业 基础题:A 册习题 21.5 提高题:同步 72 页第 14,15,16 题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说明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教案说明  三、三、 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是新人教版八

    26、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第二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 的一节应用课。体现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找出常 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 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 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2、能力训练目标  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

    27、型解决问题,进一 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函数探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使学生的 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再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 好地交流和合作 四、四、 学习内容的基础以及其作用 在 17.1 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上,实际问题与 反比例函数这一节重点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探究的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

    28、常见问题, 反映了数学与实 际的关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发过来服务实际,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抽 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上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实际问 题,运用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理”,其本质体现的是力与力 臂两个量的发比例关系,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来解决。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 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和理解, 更深层次体会建立反比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 思想,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诊断分析 本节课容易了解的地方是:杠杆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物理模型,利用 杠杆定理容易建立函数关系式。 而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问题学生比较难

    29、理解: (1)是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课时注意提醒学生关注实际问 题的意义; (2)从函数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变量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建 立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实现从静到动的转变。授课时教师要按照 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我设计的 问题的提示下来进行探究,学生若能发现其他的规律,教师应表扬,并让同学自 己来讲解。 四、 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教法特点: 1、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为驱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把 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应以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为驱动,激发

    30、学生的 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同时,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 使每位学生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中的发现者.  2、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和思 辨性结合的培养 ,优化观察的对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从繁杂无序问题中捕 捉最有价值的信息此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3、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 质之一现代社会中,几乎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许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如上述 众多结论的获得) ,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 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设一切为学生合作

    31、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学会与他人 合作.  4、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 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 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作为主体去 面对解决的问题,主动去探索、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用数学的方法和技术 来处理实际模型,最终得出结论.  5、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真”的典范 ,同时又是“美”的科学教师 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 炼、 智力得到开发、 情操得到陶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它是鼓舞学生奋

    32、发向上, 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的重要因素.  预期效果分析: (1)教学难点的突破 本节的难点在于“把实际问题利用反比例函数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 课前预设通过“师生共分析分析错处再独立解题”的三个环节,以达到 学生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 (2)教学重点的落实 在探索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时,教学活动设计了学生通过“现观察后 归纳再比较后小结”的循环上升的思维进程进行引导,在实际教学活动 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发现并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和系统化。 总之 ,学生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协作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是学生对科学 探索与研究的初步尝试,但是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 15.1 分

    33、式的意义 教材教材上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七年级第二册上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七年级第二册说课稿说课稿  515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 0 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六年级第 一学期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 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以后 学习函数、方程等问题的关键。 2学情分析 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基础比较差, 学习能力较弱 但通过预初年级分数的学习, 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

    34、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学 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 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为了 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几组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 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二、目标分析 教育目标的确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 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 包括三个层次: 学习数学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完善自我的精神品格。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分式的概念 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性目标 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

    35、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分式的过程,初 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学生通过类比方法的学习, 提高了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 辩证观点的再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二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 教学 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发现有些数量关系仅用整式来表示是不够 的, 引发认知冲突,提出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类比分数探究分式的概念, 形成师生互动, 体现了

    3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 2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积极思考、主 动探索获得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分式概念、掌握分式有 意义、分式值为 0 的条件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的方法(如类比分 数的概念形成分式的概念)扩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设计理念.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本) 中明确指出以学 生发展为本, 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 是在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上, 创设情景, 产生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

    37、开展观察特点、类比归纳、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 类比思想、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值为 0 的条件 突破点:由于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分式分母的值不能为 0,所以在教学中,采 取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 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说明: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 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   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表示数量关系仅用整式是不够的,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形成概念  

    38、类比分数知识,得到分式概念 由分式的概念,类比分数 得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反馈训练   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分式的基本概念,根据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要, 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 设计安排了 2 个由浅入深的例题 例 1 是熟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其变式是训练学生掌握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例 2 是如何求分式的值为 0同时配有三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 练习,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 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分式的意义说课稿分式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39、 “分式的意义” 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五章的第一节 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与整式是紧密相联的,是前 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意 义后, 为进一步学习分式、 函数、 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不够高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 可能会用分数的定义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 含有字母的整式。为了让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

    40、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有理式是不是 分式。 (2) 技能目标: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 ; “如果 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 ,会推断分式的分母 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3)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 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分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学生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意义:分式与除法的关系; (2)难点: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则

    41、分式没有意义” ; “如果分式的 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 。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教师将以引路的形式,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带着 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归纳、概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让学生全面地掌 握分式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下面这样几个环节 1设问激疑,以旧探新,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教师先问学生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分数。 思考:请各位同学将下列各题用一个恰当的分数来表示: 1 一段绳子长 3 米,把它平

    42、均分成 4 份,则每份长是多少? 2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 180 千米,一辆汽车行驶 7 小时,从甲地到达乙地,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 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看以下两个问题。 思考:1一段绳子长 3 米,把它平均分成份,则每份长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 180 千米,一辆汽车行驶x小时,从甲地到乙地,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通过运算、比较,可以发现 3 x 、180 x 是一种新的代数式。教师介绍这种 新的代数式,我们称它为“分式” ,从而引出课题“分式的意义” 。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联想,给出分式的概念。即 两个数a,b相除可以用“ab”或“ b a

    43、 ”来表示,如果两个代数式 A,B 相除 我们也可以用“AB” 或“ A B ”来表示。 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 A,B 相除时,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分母 B 中含有字 母,那么 A B 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这样的安排可以刺激学生复习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能作为新知识 的生长点的旧知识,将新知识的各因素联系起来,并以组织好的方式呈现给 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通过比较 概括,是新旧知识相联系,通过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调动学生 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他们对分式的概念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认识,为下 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对

    44、反映新知识内容的文字、符号先有一个表层 的认识。 ) 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后,紧接着教师给出: 例 1:现有以下各式:2,x,xy,ab, 1 3 ,x,n,请同学们任取两个进行 组合,使组合后的代数式为分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答案并不唯一,通过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亲自 动手, 亲身体验, 展开想象的翅膀, 组合成的代数式将一个个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教师通过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加以分 析,指出类似 2 ab 这种形式的,虽然也有分母,但分母中不含有字母,所以不是 分式,而是整式。指出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 含分数

    45、线, 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最后指出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  根据分式的概念,我们还可以看到分数线具有双重意义:(1)表示括号;(2) 表示除号。所以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教师给出: 例 2:用分式表示下列各式: (1)2xy;  (2)1 73xxy;   (3) 2 211xx;  (4) 2 :1xy; 2观察感知,启发引导,指导运用,巩固概念 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要分数有意义,只要使分母不为零” 让学生很自然得过渡到“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给出: 例 3:当x取什么值时

    46、,分式: 1 41 x x 有意义? 学生根据之前的结论,得出只要分母410x ,即 1 4 x 时,这个分式有意 义。 教师顺水推舟,再给出以下分式,让学生讨论,这时当 x 取什么值时,分式 有意义? (1) 2 2 x x ;   (2) 2 1 25 x x ;  (3) 1 1 x x ;  (4) 2 1 xx x 讲到这里,教师又乘胜追击,问学生: 例 4:那么以上各分式,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 那么我们说只要分母为零时,这个分式就无意义。请学生给出每一题的正确 结论。 3、变式训练,讨论辨析,揭示内涵,深化概念 在掌握了如何求当未知数取什么值时

    47、,分式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后,教师 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对学生来讲思维又将象每个跳动的音符一 样活跃起来了。 教师问学生: 例 5:同样的,以上各分式,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在本质方面还是肤浅的, 很多学生只会考虑满足分 子为零即可,所以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时就有考虑问题较周到的学 生通过(3)(4)两个题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找出了症结。这样教师就能及时 得对症下药,指出“分式的值为零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分 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4反思小结,自主评价,培养能

    48、力,激励奋进 一节课已进入尾声,教师指导学生反思:我们是如何得到分式概念的?分式 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分式意义 的本质?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有哪些?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 (1)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 A,B 相除时,可以表示为 A B 的形式,如果分母 B 中 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 (3)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 (4)当分母为零时,分式就无意义 (5)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 于零。 (6)是圆周率,它代表的是一个常数。 (7)在开放题中,强调根据

    49、整式、分式的定义进行编制。 5 分层作业 (1)练习册 151 (2)x取何值时,分式 2 32 x x 的值为负数? 四评价分析 1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新的信息对学生来讲基本上是陌生的,零 碎的和彼此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现、创造提供自 由广阔的天地,就是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利 用旧知探索新知,逐步深入,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将学生带入发现概念的最近发 展区。 2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误认为由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后,对新知识的理 解就已经到位了,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旧知识间的深层联系和实质区 别, 去揭示这种内在的或隐藏的联系与区别,纠正其对概念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的 理解,在头脑中获得新的痕迹。 3小结部分通过师生共同反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 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旧知识建立逻辑性的稳固联系,从而形成新的 认知结构。同时,体现在学习策略的选择、实施、调整等方面,从整体上也提高 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程 度, 还可以评价自己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闪烁出的思维火花,领悟其中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品)初中数学获奖优秀说课稿集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61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