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范例.doc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606160
  • 上传时间:2020-06-28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32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范例.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 学说 范例 doc 下载 _其它资料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初中数学说课稿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数轴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我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 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 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 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 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

    2、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建立有理 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 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

    3、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 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 学生好动性, 注意力易分散, 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 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 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 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

    4、特征, 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 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 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 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 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 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 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 节: (

    5、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 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 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 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 5 C 用 5 表示。 (2)零下 15 C 用 -15 表示。 (3)0 C

    6、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 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 0 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 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 0,数轴 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 惯与方便所作,

    7、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 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 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 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 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 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

    8、个数学概念“数轴”,使 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 B、 C、 D、 E、 F、 A、B、C 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 和 F 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 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 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 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 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

    9、”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 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 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 展开。 安排课本 23 页的例 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

    10、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 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 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 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 23 页练习 1、2 2、课本 23 页 3 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 P 与表示有理数 3 的点 A 距离是 2, (1)试确定点 P 表示的有理数; (2)将 A 向右移动 2 个单

    11、位到 B 点,点 B 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 B 点向左移动 9 个单位到 C 点,则 C 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 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 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 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 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 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

    12、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 25 页 1、2、3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 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各位专家领导,上

    13、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版),八年级第十九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第一课 时。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 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 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 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理解勾 股定理,以便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1.【

    14、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勾股 定理及其计算;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 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 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中国古 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 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15、,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 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 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突破措施】: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创设生动、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冲突,让学 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过程; 自主探索,敢于猜想:充分让自己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数学问题的结论,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 更是一位参入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从而形成生动的课堂环境; 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实行“小组合作制”,各小组中自己推荐一人担任“发言人”,一人担任 “书记员”,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的“发言人”汇

    16、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可上台利用“多媒体视频 展示台”展示本组的优秀作品,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 其然”, 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本节课可选择“引 导探索法”,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紧随 新课改理念,也反映了时代精神。基本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 结-布置作业”六个方面。 【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

    17、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 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演示 FLASH 小动画片: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 3 米,消防队 员取来 6.5 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 2.5 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

    18、三边?”的问题。学生会感到一些困难,从而老师指出 学习了今天的这节课后,同学们就会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不仅自然, 而且也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更好“服务于生活”。 (二)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课本 P99 图 19.2.1: 观察图中用阴影画出的三个正方形,你从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可能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老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 SP+SQ=SR(此时让小组“发言人”发言),从而让学生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等腰直 角三角形,其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当C=90,AC=BC 时,则 AC2+

    19、BC2=AB2。这样做有 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紧接着让学生思考: 上述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情况, 那么在一般情况下的直角三角形中, 是否也存在这一结论呢?于是再利用多媒体投影出 P100 图 19.2.2(一般直角三角形)。学生可以同样求 出正方形 P 和 Q 的面积,只是求正方形 R 的面积有一些困难,这时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 图形,再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就能够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 三角形也存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这样

    20、 设计有利于突破难点,也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数学思想及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问:当边长不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一结论呢?投影例题:一个边长分别为 1.5,3.6,3.9 这种含有小数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 般”的情形,这样归纳的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三)归纳验证 【归纳】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再 到边长为小数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各小组“发言人”

    21、的积极表现,整堂课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验证】先后三次验证“勾股定理”这一结论,期间学生动手进行了画图、剪图、拼图,还有测 量、计算等活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而且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培养 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四)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开始上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自学课本 P101 例 1,然后完成 P102 练习。 (五)课堂小结 1.小组成员从内容、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进行小结,后由“发言人”汇报,小组 间要互相比一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最佳。 2.教师用多媒体介绍“勾股定理史话” 周

    22、髀算径:西周的商高(公元一千多年前)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规律。 康熙数学专著勾股图解有五种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积求勾股法是其独创。 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六)布置作业 课本 P104 习题 19.2 中的第 1.2.3 题。目的一方面是巩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上内容,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上来说明这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次说课 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18.118.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

    23、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 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 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 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

    24、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 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 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 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 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

    25、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拓展巩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 三、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 勾股定理数形图 1955 年希腊发行 美丽的勾股树 2002 年国际数

    26、学 的一枚纪念邮票 大会会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 3 米,消防队员取来 6.5 米长的云梯,如果 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 2.5 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 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

    27、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 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 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 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 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28、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 3,斜边为 5,另一直角边长为 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 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 29 英寸(74 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 58 厘 米长和 46 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 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50

    29、厘米,40 厘米,30 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 70 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 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 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1、课本习题 2.1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 c,那么 222 cba 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

    30、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18.2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 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 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标

    31、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 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 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

    32、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 探究精神 (三) 、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 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 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 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 键。 重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 关键: 辅助线的添法探索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

    33、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 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 识结构的目的。 (一) 、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示本节课的 探究宗旨。 (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 13 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 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 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

    34、了我要学的气氛,同 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包括难点突破) 因为几何来源于现实生活,对初二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从个体实践经验中开始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所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 手折纸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直观感觉上是什么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插入去验证猜 想。 这样设计是因为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按照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 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是不容易想到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动手裁出了

    35、一个两直角 边与所折三角形两条较小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学模型。 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从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自然、 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 探索论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

    36、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在同学们完成证明之后,可让他们对照课本把证明过程严格的阅读一遍,充分发挥教课书的作用, 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 、组织变式训练 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三个题目。 (演示)第一题比较简单,让学生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 能完成。第二题则进了一层,字母代替了数字,绕了一个弯,既可以检查本课知识,又可以提高灵活运 用以往知识的能力。第三题则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能够推出可能的结论,这些作法培养了学生灵活转换、 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利用率。在变式训练中我还采用讲、说、 练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

    37、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反馈,调节 教法,同时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起来。 (五) 、归纳小结,纳入知识体系 本节课小结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注意总结思想方法,培 养能力方面,比如辅助线的添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告诉同学今天的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同学们通过自 己亲手实践发现并证明的,这种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好方法,希望同学在课 外练习时注意用这种方法,这都是教给学习方法。 (六) 、作业布置 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我安排了两组作业。 A 组

    38、是基本的思维训练项目,全体都要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 心。B 组题适当加大难度,拓宽知识,供有能力又有兴趣的学生做,日积月累,对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思维 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积极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精神和培养创新活动的要 求,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初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 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

    39、培养学生动 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 此外,本节课我还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 联系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由最邻近的知识去向本节课迁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主 动获取知识。 总之,本节课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 争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 培养。 19.119.1平行四边形的说课平行四边形的说课 一、 说教材:

    40、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 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 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到“边” (面的边缘) 。 教学分两两个环节。 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 的特点。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平行 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

    41、对平行四边形 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 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 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 塔高等,指的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概念引入, 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 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

    42、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 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 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教学难点】 :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 2、出示 发现什么? -出现了一个新

    43、的四边形 这个四边形有什么特殊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新课探究 1、师:根据你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请你选择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指名学生用实投展示,组织学 生评价。 2、师:打开学具袋,从中找到平行四边形。 3、问:请你们将学习小组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提出要求:四人一组,充分利用学具,开动脑筋,想办法,共同探讨。 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归纳 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问: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你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

    44、出示图片图上的物体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推拉铁门、栏杆、标志、花窗。 这些物体中都隐藏着平 行四边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5、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1、学生在作业纸上自己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教师指导板书画高的方法。 问:通过画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平行四边形有 4 条底,每一条边都可以作为底。 (2)同一条底上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都相等。 3、识别、提高。 (1)投影出示:画在平行四边形外边的高,让学生识别认识。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的可以画在平行四边形的里边,有的可以画在平行

    45、四边形的外边,不管画在哪 儿都要注意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4、画高练习 19.1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345 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 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 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 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 形并相互交

    46、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 “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 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47、,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 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 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

    48、中我抓 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教师要注重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 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我们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应体 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 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 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

    49、学家皮亚杰说: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 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 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 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 它叫“中国魔板” ,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尝试探索 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 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范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616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