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届中考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习题(经典练习).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届中考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习题(经典练习).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练习 本人 最新 中考 物理 第六 运动 习题 经典 练习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力和运动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1(2019改编题)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D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2(2018淄川一模)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3(2018青岛中考)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4(2018杭州中考)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5(2017邵阳中考改编)“低
2、碳出行,骑行天下”。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匀速转弯的自行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6(2018临淄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
3、数均为零7(2018武汉中考)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标枪运动员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8(2018淄川一模)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9(2019原创题)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
4、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在下落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的合力为零,此时笔只受到重力C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是因为物体都有惯性;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10(2018桓台一模)如图,是一名男生奔跑过程中左脚腾空、右脚着地的一瞬间,请画出此刻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A点是作用点)。11.(2019原创题)如图,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也不会脱落。此时,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摩擦力等于_(选填“所
5、挂重物的重力”或“大气压力”)。若此时挂钩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处于_状态。12.(2018临淄模拟)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_(选填“”“”或“”)F1。13(2018无锡中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过程中:(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_。(2)必须保证小车运动在水平支持面上,这是为了让小车在竖直方向所受_力和支持面对小车的_力相平衡,从而只探究
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4(2018桓台一模)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1)在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_的知识得出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他应该选择_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_,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伟要探究猜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步骤,如图丁所示。他比较
7、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答: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15.(2018宜宾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只猴子在竹竿上玩耍的情景,猴子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下滑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F向下,FmgB摩擦力F向上,FmgC摩擦力F向上,FmgD摩擦力F向下,Fmg16(2018张店一模改编)王华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后,知道了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从开始
8、拉动木块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4 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B当用F2.2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静止时,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2 NC当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 N时,木块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当以更快地速度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其所受摩擦力也将变大17(2018张店一模改编)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曾涉及一个斜面实验:让一个小车从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处由静止滑下来,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状态。请阅读下列10句表述,判断正误。(1)小车具有内能。( )(2)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它
9、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变化得越快。( )(4)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来时,没有力对它做功。( )(5)小车由A处运动到B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6)小车停在C处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小车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它受到的惯性大小都是相同的。( )(8)小车在AB间运动时,受到了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的作用。( )(9)小车由A处运动到C处的过程中,它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强都是相同的。( )(10)小车在AB段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立即停止运动。( )参考答案【夯基过关】1
10、C2.A3.C4.B5.A6.B7.D8.D9.B10如图所示11所挂重物的重力静止1213(1)距离(2)重支持14(1)匀速二力平衡(2)甲、丙接触面越粗糙(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高分夺冠】15C16.D17(1)(2)(3)(4)(5)(6)(7)(8)(9)(10)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随班就读工作小结。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
11、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二、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随班就读”领导小组,配备了专门的特教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总结随班就
12、读工作小结。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特教老师,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随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五、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
13、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全纳性教育。六、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德育主任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特教专管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随班生进行上。在学习上,学生能严守学校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完成各学科作业,成绩有很大提高。为使学生的思想上受到良好的熏染,通过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爱国爱
14、家、勤俭节约、法制安全等教育,使他们的意识逐步提高,增强社会实践及生活自理能力。为使学校和家庭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得到锻炼及发展,在本学期中,继续以家访为主,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结合的综合作用,以促进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班主任在教育和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人生没有信心,对学习没有自信,自尊心受不得一点打击。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通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中,增加学生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是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学
15、生对学习、对前途产生信心的火炬,是靠老师用爱心的火种去点燃。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讲过这样一段事;他读小学时,由于方言难懂,又好玩,结果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这时,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但新来的老师没嫌弃他,而是不断地鼓励他,耐心地开导他。学年结束,他获得全班第一名。以后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从这件事对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很有教育意义。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1、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生动活泼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2、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不论讲课,还是谈话,都不要刺伤学生的
16、自尊心。学生有错误,不能体罚、辱骂,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班主任应是学生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朋友。3、要给学生以鼓励性期待性的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某一优点,而且使学生智力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作为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学生正确的思路,独到的见解,闪光的思想,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班主任平时应对学生充满期待,关爱备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求知中受到鼓舞,增加动力,激励上进,从而达到潜力最佳状态。作为一个班主任,不可能每天守在教室里,只有走进学生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爱护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同时,也把自已的想法、做法讲给学生听,也让学生了解班主
17、任,也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1 、热心。只有对班主任工作热心,“捧出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才能在当前班主任工作付出多、困难多、报酬少的情况下搞好班主任工作。2、爱心。班主任要满腔热情地爱每一位学生,即使有些学生成绩差或有很多缺点,也要理解并帮助他们。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为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3、关心。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学习、生活、志趣、才能、性格等各方面,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及时引导和教育,以防患于未然。4、耐心。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犯错误的同学要宽容、有耐心。应该对犯错误的学生,留有改正缺点的机会。用冷静的态度帮助学生找出原
18、因,不要动辄停课检查,请家长,讽刺、羞辱,劝其退学等。再者给他们改过的空间和时间,不要急于立竿见影。事物都有一个变化过程,应当抓住犯错误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的引导,积极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后果。5、诚心。师生之间要以诚相见,班主任更应该如比。这样,双方才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班主任应把握每位学生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而学生也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自觉地学习。诚心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6、信心。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那种现象或问题都要足够的信心,要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