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6053467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7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部编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问有囊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褫。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

    2、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剐称。截(j):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不能励精 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 生病D.王数封我矣 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

    3、不足。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答案】 (1)A(2)C(3)A(4)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解析】【分析】(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

    4、精”就是振奋精神。BCD理解正确。故选A。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 。故选C。 (3)A理解不正确。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一个知:同

    5、智,智慧。第二个知,懂得,知道。以:把。为:看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故答案为:A C A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

    6、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

    7、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2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8、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尊君在不?(_)下车引之。(_)元方入门不顾。(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4)下列

    9、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2)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

    10、)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期行:相约同行;相委:丢下;去:离开。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日中:中午;则:就;信:信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已热衷于功名的心。 (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ACD分析正确。B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不是心理描写。 (4)A两个“

    11、去”都是离开的意思。B两个“委”都是舍弃的意思。C仁义/义理。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 (5)这句话的大意是: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命。“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结合荀巨伯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从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等可以看出荀巨伯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这是我们从荀巨伯身上应该学习的。 故答案为: 同“否” ; 拉、牵拉 ; 回头看。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

    12、开;(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B (4)C (5)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于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

    13、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注意“期”“委”“去”“则”得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4)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

    14、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 (6)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观点明确,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可以从“信义”“诚实”等方面来谈。【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

    15、:“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尊君在不?_ 下车引之。_元方入门不顾。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

    16、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答案】 (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2)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

    17、,这是无礼貌。(3)B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不”通假字,通“否”;“引”,拉、牵拉。 (2)重点字词:“期”约定;“委”,丢下;“至”,到达;“信”,诚信。 (3)B项错误。结合文中元方和友人的对话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故“心理描写”错误。 故答案为: 同“否” ; 拉、牵拉 ; 回头看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

    18、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注释】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zh)酒

    19、:一杯酒。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数人饮之不足 _乃左手持卮_遂饮其酒_终亡其酒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

    20、”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固”“安”“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

    21、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

    22、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文侯与虞人期猎_天雨 _公将焉之 _乃往,身自罢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乐,岂

    23、可不一会期哉?(3)给这则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答案】 (1)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2)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3)文候与虞人期猎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雨”是名词用如动词,“下雨”的意思;“期”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岂(怎么)、期(约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故答案为: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 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文候与虞人期

    24、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

    25、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6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元方入门不顾 _ 学而不思则罔 _三军可夺帅也_ 传不习乎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 (1)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2)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26、:“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罔”是“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夺”是古今异义词,“改变”的意思。 (2)句中的“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俄而(一会儿)、骤(大,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故答案为: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 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

    27、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之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 , 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

    28、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注】文山:文天祥自号。辟:征召。潜:偷偷地。椟:木匣。(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B.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不C.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D.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 留 燕 三 年 潜 造 一 椟 文 山 受 刑 后 即 藏 其 首(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答案】 (1)A(2)凡 留 燕 三 年 /潜 造 一 椟 /文 山 受 刑 后/ 即 藏 其 首(3)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解析】【分

    29、析】(1)A到。B不/不,通假字,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C三年/约数,多次。D助词,的/代词,指友人。 (2)根据句意: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故停顿划分为: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3)“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意思是说文天祥显贵发达的时候,多次征召张千载为官,张千载都没有接受。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文中提到张千载侍奉文天祥三年并料理后事,可见其“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之高尚情操。 故答案为:A; 凡 留 燕 三 年 /潜 造 一 椟 /文 山 受 刑 后/ 即 藏 其 首; 朋

    30、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料理后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附参考译文】 张千载,字

    31、毅甫,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三年来给他送饭从无间断。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火化了尸首,这样之后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生死之交,千年才出的一位高洁之士。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划线词。 非宁静无以致远_无以广才_年与时驰_能服于人_(2)翻译下列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2)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3)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

    33、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致”是“到达,达到”;“广”是古今异义词,“增长”的意思。 (2)本题句中的“静(摒弃干扰,宁静专一)、以(用来)、养德(修养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勿(不要)、以(因为)、恶(坏事)、为(做)”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诫子书一文,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要珍惜时间。【乙】文写先帝告诫儿子要从小善做起,成就大德;要广泛读书,增长智慧。据此对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启示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

    34、答案为:达到;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信服; 从宁静专一中来修养身心,从节俭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要认为坏事较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较小就不去做; 甲文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立德修身,立志学习,珍惜时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乙文告诉我们应不辞善小,成就大德,广泛读书,增长智慧。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

    35、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

    36、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 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艺:种植。(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及其家穿井_闻之于宋君_乃故言曰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4)【甲】、【乙】两文讲述了

    38、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等到;使听到;故意(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39、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 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 使听到 ; 句意:于是故意说道。故:故意。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食:吃,殆;大概;句意为: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种麦子的这家人把犀牛的腿打断了,不再怀疑邻居家的牛。故

    40、停顿应为: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分析其类似的道理。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故答案为:等到;使听到;故意; 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

    41、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本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42、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1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43、“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上文选自_,其编者是南朝的_(人名)。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门外戏”一词突出元方只是孩童,衬托出他虽年幼却聪慧识礼的形象。B.“尊君在不?”语气直接,表现出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迟到失信的错误。C.“下车引之”是友人惭愧的表现,他无言以对的狼狈衬托了元方的形象。D.“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聪明智慧、善于言辞又知书识礼的人物形

    44、象。【答案】 (1)世说新语;刘义庆(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3)D 【解析】【分析】(1)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2)注意关键词: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 (3)D. “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的本真性情和坦率的品质。故选D。 故答案为:世说新语;刘义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 D。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

    45、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534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