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诗歌 鉴赏 训练 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1)下列对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描写诗人面对街灯和明星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B.第二节作者想象天上街市中的珍奇物品,含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
2、的不满。C.第三节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骑牛来往的动人情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厌弃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D.第四节描绘作者想象牛郎织女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中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B.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C.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D.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4)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旨在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
3、故事,清新、活泼。B.这首诗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C.这首诗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是作者美好愿望的表现,与现实生活无关。D.这首诗的主题是消极的,它表明了作者只能寄希望于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答案】 (1)D(2)逗号一般用来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而此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3)B(4)B 【解析】【分析】(1)D项“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作者改造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
4、往之情。故选D。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读者好像在作者的带领下在欣赏。故选B。 (4)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故选B。 故答案为:(1)D; (2)逗号一般用来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而此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
5、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一般用来 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作用的分析。诗中多次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似乎是作者与读者在谈话,让人感到亲切真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 (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 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
7、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 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 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
8、气氛。 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
9、,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 (1)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2)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解析】【分析】(1)首联是写景句,要体会“早寒”
10、这样的季节、氛围特点,要抓住具体景物分析把握。“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2)“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归帆天际看”写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乡泪客中尽”中的“乡泪”直接点明了乡思,“客”点明身份,
11、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直抒胸臆。“归帆天际看”写“归帆”和“天际”等景物组成的画面,借家人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是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 诗人抓住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秋天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突出寒冷的特点,点出题目中的“早寒”。 两句诗集中表达诗人思乡情切,不能归去的无奈和悲苦;“乡泪客中尽”实现直抒胸臆。“归帆天际看”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特点。回答本题时需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抒情方式。回答本题时需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入手。 【附参考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
12、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
13、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
14、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15、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或作者的情感。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16、留。(1)王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答案】 (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鹿柴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
17、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鹿柴“但闻”二字写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山居秋暝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
18、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故答案为:(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点评】(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答题时应注意,比较阅读是将两篇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鹿柴和山居秋暝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本题考查
19、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应注意,鹿柴写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同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6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0、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B,C(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21、。(4)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B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有误。(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杨花落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
22、切,甚至啼血。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景物是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