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域 产流 汇流 计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影响要素的计算降雨径流影响要素的计算第二节第二节 蓄满产流与降雨径流相关图蓄满产流与降雨径流相关图第三节第三节 下渗曲线与超渗产流下渗曲线与超渗产流第四节第四节 流域汇流计算流域汇流计算第三章第三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在一次降雨中,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在一次降雨中,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值称为下径流量值称为径流量径流量R R(t t)或或净雨量净雨量h h(t t),径流量的计算称为,径流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产流计算。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河网后,自上游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河网后,自上游向下游流动,向下游流动,形成流域出口形成流域出口流量流
2、量 Q Q(t t),),其其计算称为计算称为汇流计算汇流计算。流域产流与汇流概念流域产流与汇流概念 产流方案产流方案 根据流域降雨、蒸发和根据流域降雨、蒸发和径流径流资料,分析确定资料,分析确定降雨量降雨量、土壤含水土壤含水量量和和径流量径流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汇流方案汇流方案 根据流域降雨和流量资根据流域降雨和流量资料,推求料,推求净雨净雨和和出口流量出口流量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降雨径流影响要素计算降雨径流影响要素计算P(t)PRR(t)R QQ(t)P(t)R(t)PRQ(t)R Q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流域产流方案与汇流方案制定流域产流
3、方案与汇流方案制定 一、降雨量一、降雨量 以时段雨量为纵坐标,时段的时序为横坐以时段雨量为纵坐标,时段的时序为横坐标绘成时段标绘成时段雨量直方图雨量直方图,也称,也称雨量过程线雨量过程线。单位时段的雨量称单位时段的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 i=P P/tt ,雨量过程线可以转换成雨量过程线可以转换成雨强过程线雨强过程线。以雨量累积值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以雨量累积值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点绘的曲线称标,点绘的曲线称累积雨量曲线累积雨量曲线。雨量直方图与累积雨量过程线雨量直方图与累积雨量过程线0102030405060708090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4、17 18 19 20 2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P(mm)P(mm)二、二、径流量径流量 Q(m(m3 3/s)/s)t(h)W流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1 1、径流深计算、径流深计算径流深计算径流深计算FtQFtQQRniiniii1016.326.3 Q(m(m3 3/s)/s)t(h)QiQi+1tQnQ1 地面径流退水较快,而地下径流退水历时地面径流退水较快,而地下径流退水历时较长。实测流量过程线往往是由若干次暴雨所较长。实测流量过程线往往是由若干次暴雨所形成的洪水径流组成。形成的洪水径流组成。为了研究暴雨与洪水之间的关系,必须流为了研究暴雨与洪水之间的关系
5、,必须流量过程线加以分割,可采用量过程线加以分割,可采用退水曲线方法退水曲线方法。2 2、流量过程线分割、流量过程线分割 退水曲线退水曲线是流域蓄水消退曲线,对同是流域蓄水消退曲线,对同一流域的各次洪水,将若干条流量过程线一流域的各次洪水,将若干条流量过程线的退水部分绘于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的退水部分绘于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左右移动,使退水线尾部重合,其左右移动,使退水线尾部重合,其下包线下包线可作为标准的可作为标准的地下水退水曲线地下水退水曲线。退水曲线退水曲线t Q(m(m3 3/s)/s)地下水退水曲线地下水退水曲线地下水退水满足地下水退水满足线性水库线性水库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Qdt
6、dWQKWgQKdtdQg1消除消除 W 得得gKtteQQ0tgQQdtKdQQt0110从从0t 积分积分地下水退水方程地下水退水方程 t0Q Q0 0QtgKtteQQ0地下水退水方程地下水退水方程 gKtttteQQtttgQQdtKdQQttt11从从tt+t 积分积分时段退水方程时段退水方程 t+t0Q Qt+t+t t地下水时段退水方程地下水时段退水方程 gKtttteQQt Q Qt tQ Qt 方法方法1 1:根据地下水退水根据地下水退水曲线上每隔曲线上每隔t t的的流量值流量值Q Q(t t)、)、Q Q(t t+t t),可算出,可算出确定确定K Kg g的方法的方法取若
7、干计算值的平均值作为流域的取若干计算值的平均值作为流域的K Kg g。)(ln)(lnttQtQtKg 由若干个Qt 点绘 lnQtt 图,直线的图,直线的斜率斜率为为-1/Kg,从而定出,从而定出Kg。有有tKQQgt1lnln0gKtteQQ0方法方法2 2:根据退水方程根据退水方程 LnQtttKQQgt1lnln01.01/kg退水曲线退水曲线次洪水过程线划分次洪水过程线划分tQtR 斜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到地面从起涨点到地面径流终止点绘制直线径流终止点绘制直线AB AB,ABAB线以上线以上为地面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为地面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
8、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一般还要划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同,一般还要划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地下径流分割示意图地下径流分割示意图NABN N=0.84=0.84F F 0.20.2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地表径流起涨点起涨点地表径流停止点地表径流停止点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是表示包气带土壤湿润程度是表示包气带土壤湿润程度的物理量,土壤保持水分的最大量称为的物理量,土壤保持水分的最大量称为田间田间持水量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凋萎含水量的差值称。田间持水量与凋萎含水量的差值称流域蓄水容量流域蓄水容量(W Wm m)。)。土壤含水量与前期降土壤含水量与前期降雨有密切关系,可以用参数雨有密切关
9、系,可以用参数 前期影响雨量前期影响雨量(P Pa a)来反映。来反映。三、三、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浅层地下水层浅层地下水层 潜水层潜水层包气带包气带包气带包气带不透水层不透水层不透水层不透水层深层地下水层深层地下水层承压水层承压水层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土壤含水量变动地带土壤含水量变动地带前期影响雨量计算采用递推形式:前期影响雨量计算采用递推形式:P Pa,ta,t+1+1=(P Pa,ta,t+P Pt t -R Rt t )上式限制条件:上式限制条件:当当P Pa,ta,t+1+1W Wm m 时,时,P Pa,ta,t+1+1=W Wm m简化形式:简化形式:P Pa,ta,t+1+1=(P
10、 Pa,ta,t+P Pt t )在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W Wm m 可看作流域十分干旱可看作流域十分干旱情况下降雨产流过程的最大损失量。情况下降雨产流过程的最大损失量。对于包气带不厚且雨量充沛地区,可选取对于包气带不厚且雨量充沛地区,可选取久旱不雨(久旱不雨(雨前雨前P Pa a=0=0)后一次降雨量较大资后一次降雨量较大资料(料(雨后雨后P Pa a=W Wm m ),则),则 W Wm m=P-R-E P-R-E雨雨 流域日蒸发量流域日蒸发量 E E 是该日气象条件和土壤是该日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函数。当含水量的函数。当 P Pa a=0=0时时E E=0=0;当当P Pa a=
11、W Wm m 时,时,E E=E Em m。E Em m称为土壤称为土壤日蒸发能力日蒸发能力,常采用下式推求,常采用下式推求 E Em m=EE水水 式中,式中,E E水水水面蒸发量,水面蒸发量,mm;mm;经验系数。经验系数。假定假定E Et t与与P Pat at 成线性关系,则成线性关系,则matmtWPEEa,tmmPWE)1(atmmtPWEE 即a,tmma,tPWEPta,tta,EPP1)1(mmWEK 故故无雨日:无雨日:递推公式起始日的递推公式起始日的P Pa a是假定的,但起始日是假定的,但起始日从何时开始呢?例如,从何时开始呢?例如,P Pa a起始计算时间相隔起始计算
12、时间相隔3030天,当天,当K K0.900.90时时K K30300.04,0.04,说明最大误差不说明最大误差不到起始误差的到起始误差的5 5。长时间无雨时,可取起始长时间无雨时,可取起始P Pa a 值较小些,值较小些,或令或令P Pa a 0 0 。一次大雨后,土壤比较饱和,可取起始一次大雨后,土壤比较饱和,可取起始P Pa aW Wm m。【例【例】某流域某流域W Wm m=100mm=100mm,6 6月份月份E Em m5.6mm/d,75.6mm/d,7月份月份E Em m 6.8mm/d6.8mm/d。推求。推求7 7月月2 2日日3 3日的日的P P和雨前和雨前P Pa a
13、值。值。tP(mm)KPa(mm)计算说明计算说明6.2560.30.9446月月25日日26日总雨量很大,日总雨量很大,6月月27日日Pa达达Wm 6.2678.80.9446.2714.70.9441006.280.944100Pa0.944(10014.7)=108.3 100 取取1006.290.94494.4Pa0.94410094.46.300.94489.1Pa0.94494.589.17.10.93284.1Pa0.94489.184.17.220.20.93278.4Pa0.93284.178.47.321.90.932 P20.221.942.1mm Pa78.4mm7.
14、42.20.932K K6 61 15.6/100=0.944 5.6/100=0.944 K K7 7 1 16.8/100=0.9326.8/100=0.932洪号洪号PPaR750712567423750901498923760819119569177050278966577100380323778062465573079042445219810823368718820701427816某流域降雨径流要素测验与计算结果某流域降雨径流要素测验与计算结果 在湿润地区,包气带缺水易为一次降雨所在湿润地区,包气带缺水易为一次降雨所蓄满蓄满,则产流量,则产流量R R 可由降雨量可由降雨量P Pe
15、e减去降雨开始减去降雨开始时土壤缺水量时土壤缺水量(W Wm m-P-Pa a)求得。即雨量补足包气求得。即雨量补足包气带缺水量后,全部形成径流,这种产流方式叫带缺水量后,全部形成径流,这种产流方式叫做做蓄满产流蓄满产流,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R R=P Pe e-(-(W Wm m-P-Pa a)第二节第二节 蓄满产流与降雨径流相关图蓄满产流与降雨径流相关图一一、蓄满产流蓄满产流PaWm-Pa降降水水RP Pe eR R=P Pe e-(-(W Wm m-P-Pa)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带带包包气气潜潜水水带带蓄满产流计算示意图蓄满产流计算示意图 当流域土壤含水量达当流域土壤含水量达W Wm m时的
16、产流状态为时的产流状态为全流域产流全流域产流或称或称全面产流全面产流,产流量,产流量R R=P Pe e-(W Wm m-P-Pa)。但当降雨量尚未达到流域的。但当降雨量尚未达到流域的W Wm m值值时,由于包气带各处厚度不一致,各点蓄水时,由于包气带各处厚度不一致,各点蓄水容量也不相同,因而在局部地区也会产生径容量也不相同,因而在局部地区也会产生径流,这种产流状态称之流,这种产流状态称之部分产流部分产流,然后逐步,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面产流。过渡到全面产流。流域产流过程示意图流域产流过程示意图部分面积产流全面产流包气带包气带P Pa aW Wm m-P-Pa a P Pa=W Wm m潜潜 水水
17、P 1 1、建立降雨径流相关图、建立降雨径流相关图 根据流域内多次暴雨的雨量根据流域内多次暴雨的雨量P Pe e,对应的,对应的径流量径流量R R,初始土壤含水量,初始土壤含水量P Pa a,可点绘以,可点绘以P Pa a为为参数的参数的P Pe eP PaR R相关图。相关图。二二、降雨径流关系图降雨径流关系图已知流域各次已知流域各次P P、R R,制定,制定产流方案产流方案:K,WmK,Wm,P Pe eP Pa aR R 相关图相关图P Pe eP PaR R相关图相关图PaPe(mm)R(mm)45。降雨径流相关图降雨径流相关图上部属流域全面产流上部属流域全面产流状态,满足方程状态,满
18、足方程R R=P Pe e-(-(I Im m-P-Pa a)表现为一表现为一组平行等距离的组平行等距离的45450 0直线。直线。相关图下部属流相关图下部属流域部分产流情况,产域部分产流情况,产流量随降雨量减少迅流量随降雨量减少迅速降低,表现为一组速降低,表现为一组向下凹的曲线。向下凹的曲线。Pa=0 20 40 60 80 100 Pe(mm)R(mm)R1 R2 R3 R4P4 P3P2 P1例:某次降雨前例:某次降雨前P Pa a=58mm=58mm,各时段,各时段雨量分别为雨量分别为P P1,1,P P2,2,P P3 3,P P4 4 。、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应用、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应用
19、 内插内插P Pa a=58mm=58mm相关线(相关线(红线红线)查得相应的查得相应的R R1 1,R R2 2,R R3 3,R R4 4 Pa=0 20 40 60 80 10058 P(mm)R(mm)1818 3838 6363 8888130 130 105105 80 80 50 50P P5050303025252525RR1818383863638888已知已知 Pa=58mmPP50508080105105130130R R181820202525252545。降雨径流降雨径流关系也可采用关系也可采用简化形式,以简化形式,以P Pe e+P Pa a为纵坐为纵坐标,标,R
20、R 为横坐为横坐标,点绘相关标,点绘相关图。图。3 3、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P P5050303025252525RR1818383863638888已知已知 Pa=58mmPa+Pa+PP108108138138163163188188R R1818202025252525 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简化的降雨径流相关图45。1818 3838 6363 8888188188 163163138138108108三、蓄满产流模型三、蓄满产流模型 流域内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是不同的流域内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是不同的。以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以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
21、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流域内小于等于该为纵坐标,以流域内小于等于该 Wm的的面积占全流域的面积比面积占全流域的面积比 a 为横坐标,所绘的为横坐标,所绘的曲线称为流域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蓄水容量曲线。Wm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流域蓄水容量曲线PeW0WR0011)1()1(mmmbmmmWmWmWbdWWWWdWmmmm0 0)1(1)1(100bmmmmAWAWWdW)1(1110bmmmWWWAbmmeemPAAeWAPWmWmWPWdPRe10)(1)1(AA+PebmmmWW)1(1Wm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流域蓄水容量曲线PeW0R0 0AA+PeW=Wm-W0=Pe+W0-WmR=Pe
22、 W =Pe (Wm W0)mmmWbW)1()1(1110bmmmWWWAbmmeeWAPWmWmWPR10)1(WmWPRe0mmeWPAmmeWPA蓄满产流模型基本公式蓄满产流模型基本公式 (产流参数(产流参数Wm、b)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相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相同的。如果由已知雨量同的。如果由已知雨量 P Pe e 从降雨径流相关从降雨径流相关图上查得径流量图上查得径流量 R R 后,还需再分成地面和后,还需再分成地面和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四、四、径流(净雨)划分径流(净雨)划分 在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区域在降雨过
23、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区域称为产流区,其面积称为称为产流区,其面积称为产流面积产流面积,一般以,一般以占全流域面积的占全流域面积的百分比百分比表示。表示。在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量已经满足在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量已经满足满足,产流量满足,产流量 R R 按按稳定下渗率稳定下渗率f fc c下渗,下渗下渗,下渗的水量形成地下径流的水量形成地下径流 R Rg g,超过稳定下渗率的,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部分形成地面径流 R Rs s (包括壤中流)(包括壤中流)。潜潜 水水f fc cR Rg gR Rs sP Pe eR RR Rg g+R Rs s 土壤缺水小、先蓄满的地方先产流土
24、壤缺水小、先蓄满的地方先产流 产流面积随着降雨继续而不断增大产流面积随着降雨继续而不断增大 产流面积大小与降雨量和初始土壤含水量产流面积大小与降雨量和初始土壤含水量 有关,与降雨强度无关。有关,与降雨强度无关。蓄满产流面积的变化有如下特点:蓄满产流面积的变化有如下特点:WmW00 0PeRFrFr R/PercrcrcgtFfhtFftFfhhh 如果已知稳定下渗率如果已知稳定下渗率f fc c,可以根,可以根据净雨过程划分水源据净雨过程划分水源 、f fc c 的分析推求的分析推求 稳定入渗率稳定入渗率fc可用的降雨径流资料采可用的降雨径流资料采用用试试错法错法得到。根据实测降雨过程、净雨过
25、程得到。根据实测降雨过程、净雨过程、地地下径流总量,下径流总量,假设一个假设一个f fc c代入公式计算,当计代入公式计算,当计算得算得地下径流总量地下径流总量值与值与实际值实际值相等时即为所求相等时即为所求f fc c 。分析多次洪水,定出流域。分析多次洪水,定出流域f fc c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时时段段 t(h)Pe(mm)R(mm)产流产流面积面积 FC(mm)RG(mm)fc=2.0 fc=1.6fc=2.0 fc=1.6 1 6 14.5 7.6 0.524 6.3 5.0 6.3 5.02 4 4.6 3.7 0.804 6.45.1 3.7 3.7 3 6 44.4 44.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