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ptx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6018340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PPTX
  • 页数:103
  • 大小:1.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 通信 原理 系统 课件 第七 第三代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及增强技术及增强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目录目录概述概述7.2WDMA与与HSDPA7.37.1CDMA20001x 与与CDMA20001xEvDo功率功率控制与切换控制与切换7.5TD-SCDMA 7.4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概述概述7.1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IMT-2000的主要目标和要求特点 IMT-2000 意指工作在2000MHz频段并在2000年左右投入商用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

    2、com System),它既包括地面通信系统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基于IMT-2000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为3G,它将支持速率高达2Mbps的业务,而且业务种类将涉及话音、数据、图像以及多媒体等业务。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IMT-2000的目标全球漫游适应多种环境 能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足够的系统容量和强大的用户管理能力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全球性标准多种环境下支持高速的分组数据传输速率快速移动环境 144kbps步行环境 384kbps 固定位置环境2Mbps 便于系统的升级、演进,易于向下一代系统灵活

    3、发展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业务的需求具有简单的小区结构和易于管理的信道结构无线资源的管理、系统配置和服务设施要灵活方便业务与其它固定网络业务兼容频率利用率高高保密性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IMT-2000的发展历程(1)IMT-2000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历程:1991年,国际电联正式成立TG8/1工作组,负责FPLMTS标准的制定 1996年,FPLMTS正式更名为IMT-2000 1997年初,国际电联发出通函,向各国征集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方案 1998年6月,ITU共收到

    4、10种地面无线传输方案,经过协调与融合,1999年11月,确定了IMT-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规范,将无线接口标准明确为五种方案,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IMT-2000的发展历程(2)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标准部(ITU-R)最终通过I M T-2 0 0 0 无 线 接 口 规 范(M.1 4 5 7),包 括:-美 国 电 信 工 业 协 会(T I A)提 交 的 c d m a 2 0 0 0-欧 洲 电 信 标 准 化 协 会(E T S I)提 交 的 W C D M A-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CATT)提交的 TD-SCDMAMobi

    5、le Communication TheoryIMT-2000地面无线传输技术提案序号提案名称双工方式提交者1J:W-CDMAFDD、TDD日本:ARIB2ETSI-UTRA-UMTSFDD、TDD欧洲:ETSI3WIMS W-CDMAFDD美国:TIA4WCDMA/NAFDD美国:T1P15Global CDMA IIFDD韩国:TTA6TD-SCDMATDD中国:CATT7cdma2000FDD、TDD美国:TIA8Global CDMA IFDD韩国:TTA9UWC-136FDD美国:TIA10EP-DECTTDD欧洲:ETSI DECT计划Mobile Communication Th

    6、eoryIMT-2000地面无线接口标准多址方式标准名称对应提案CDMAIMT-2000 CDMA DSWCDMAIMT-2000 CDMA MCcdma2000IMT-2000 CDMA TDDTD-SCDMA和UTRA-TDDTDMAIMT-2000 TDMA SCUWC-136IMT-2000 TDMA MCDECT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3G系统承载的业务(1)3G灵活的支持多种业务: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等;并能够灵活引进新业务ITU-R的建议M.816将3G支持的主要业务划分为交互性业务、分配性业务和移动性业务三大类。Mobile Communica

    7、tion Theory3G系统承载的业务(2)()交互性业务 会话业务、消息业务和检索与存储业务()分配性业务 例如广播业务()移动性业务 漫游业务和定位业务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频率范围(MHz)工作模式业务类型备注19201980/21102170FDD(频分双工)陆地移动业务主要工作频段17551785/18501880FDD陆地移动业务补充工作频段18801920/20102025TDD(时分双工)陆地移动业务主要工作频段23002400TDD陆地移动业务补充工作频段,无线电定位业务共用825835/87088088591

    8、5/93096017101755/18051850FDD陆地移动业务之前规划给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频段,上下行频率不变19802010/21702200卫星移动业务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3G系统中支持的新技术系统中支持的新技术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智能智能天线技术天线技术软件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多用户检测与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与干扰消除全全IPIP核心网核心网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7.2CDMA20001x 与与CDMA20001xEvDo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技术发

    9、展演进过程技术发展演进过程 IS-95ACDMAIS-95BCDMACDMA2000 1xCDMA2000 3xCDMA20001x EV-DOCDMA20001x EV-DV2G3G话音业务话音业务话音业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数据业务x商用商用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支持新的无线配置 前向链路引入辅助导频 采用变长的Walsh码 引入准正交函数 支持Turbo编码 前向链路的发射分集 前向链路采用快速功率控制 增加了反向导频信道 反向链路信道码分复用 反向链路连续的波形 引入前向快速寻呼信道 增加了反向增强接入信道 采用新的扩频调制方式 支持可变的帧长Mobile

    10、 Communication Theory 无线配置(Radio Configuration,简称“RC”)指一系列前向或反向业务信道的工作模式。分类 根据前向和反向业务信道不同的物理层传输特性进行分类,每种RC支持一套数据速率。特性 cdam2000的前向业务信道支持RC1到RC9;反向业务信道支持RC1到RC6。其中RC1和RC2用于后向兼容IS-95系统。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前向链路物理信道由适当的Walsh函数或准正交函数(quasi-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QOF)进行扩频。表示与表示与IS-95后向兼容后向兼容前向链路前向链路

    11、公共指公共指配信道配信道公共功率公共功率控制信道控制信道导频导频信道信道公共控公共控制信道制信道同步同步信道信道业务业务信道信道广播控广播控制信道制信道寻呼寻呼信道信道快速寻快速寻呼信道呼信道前向导前向导频信道频信道发送分集发送分集导频信道导频信道辅助导辅助导频信道频信道辅助发送分辅助发送分集导频信道集导频信道01个个专用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基本信道基本信道子信道子信道补充码分信道补充码分信道(RC1 2)01个个功率控制功率控制补充信道补充信道(RC1 2)图图10-11 CDMA2000 1x前向链路物理信道划前向链路物理信道划分分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M

    12、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使在其覆盖范围内的MS能够获得基本的同步信息,也就是各BS的PN短码相位的信息,MS可根据它们进行信道估计和相干解调。MS还可以可通过对导频信号进行检测,以比较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和决定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越区切换。因此,导频信道需要用较大的功率来发射,以保证可靠性。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CDMA系统中,不同的基站利用导频PN序列的不同时间偏置来标识,时间偏置可以复用。不同的导频信道由偏置指数(0511)来区别,任一导频PN序列的偏置指数乘上一个常数就是该序列相对于零偏置导频PN序列的偏置时间。对于CDMA200

    13、0 1x系统,该常数是64。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F-SYNCH只经过了PN短码的调制作用 传送同步信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各移动台可利用这种信息进行同步捕获 F-SYNCH的数据速率为固定的1200bps,在发送前要经过卷积编码、码符号重复、交织、扩频、QPSK调制和滤波。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F-PCH供基站在呼叫建立阶段传送控制信息:移动台在建立同步后,就选择一个F-PCH(或在基站指定的F-PCH)监听由基站发来的

    14、指令,在收到基站分配业务信道的指令后,就转入指配的业务信道中进行信息传输。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信道比特信道比特块交块交织器织器调制调制符号符号比特比特/帧帧W帧质量帧质量指示位指示位8 位保留位保留/编编码器尾比特码器尾比特卷积或卷积或Turbo 编码器编码器24bit/5ms比特比特数据速率数据速率(kbps)16bit/20ms1669.61.5符号符号192768速率速率(ksps)38.438.4/n符号符号删除删除删除删除无无符号符号重复重复R1/41/4系数系数1 40bit/20n ms62.

    15、7/n76838.4/n1/480bit/20n ms84.8/n76838.4/n1/4172bit/20n ms129.6/n76838.4/n1/4360bit/20n ms1619.2/n153676.8/n1/4744bit/20n ms1638.4/n3072153.6/n1/41512bit/20n ms1676.8/n6144307.2/n1/43048bit/20n ms16153.6/n12288614.4/n1/41到到3047bit/20n ms1/58 1/94 无无2 无无1 无无1 无无1 无无1 无无1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调制

    16、调制 符号速率符号速率加扰比特重复加扰比特重复I和和Q 路加扰比特抽取器路加扰比特抽取器加扰比特重复系数在非发送分集模式加扰比特重复系数在非发送分集模式下为下为1,在发送分集模式下为,在发送分集模式下为2信号映射信号映射0 11 1信道信道增益增益X长码发生器长码发生器(1.2288Mcps)用户用户m的的长码掩码长码掩码以调制符号速率以调制符号速率/(2 加扰比特重加扰比特重复系数)的速率抽取比特对复系数)的速率抽取比特对W调制调制 符号速率符号速率抽取器抽取器功率控制比特功率控制比特位置抽取器位置抽取器前向功前向功率控制率控制子信道子信道增益增益功率功率控制控制符号符号插入插入功率控制比特

    17、功率控制比特取值为取值为1每每20ms 帧帧16bits或每或每5ms帧帧4bits调制调制 符号速率符号速率抽取定时抽取定时控制控制(800Hz)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信道类型数据速率(bps)下行同步信道1200下行寻呼信道9600 或 4800下行广播控制信道19200(40 ms 时隙长),9600(80 ms 时隙长),或 4800(160 ms 时隙长)下行快速寻呼信道4800 或 2400下行公共功率控制信道19200(9600/每 I和Q支路)下行公共指配信道9600下行公共控制信道38400(5,10 或 20 ms 帧长),19200(10

    18、或 20 ms 帧长),或 9600(20 ms 帧长)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专用控制信道RC 39600下行基本信道RC 19600,4800,2400,或 1200RC 214400,7200,3600,或 1800RC 3 9600,4800,2700,或 1500(20 ms 帧长)或 9600(5 ms 帧长)下行补充码分信道RC 19600RC 214400下行补充信道RC 3153600,76800,38400,19200,9600,4800,2700,或 1500(20 ms 帧长)76800,38400,19200,9600,4800,24

    19、00,或 1350(40 ms 帧长)38400,19200,9600,4800,2400,或 1200(80 ms 帧长)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 1x前向链路的差错控制技术前向链路的差错控制技术CDMA2000系统针对不同的数据速率的业务需求,采用了多种差错控制技术:循环冗余校验编码(CRC)前向纠错编码(FEC)交织编码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信道类型FEC编码速率R同步信道卷积码1/2寻呼信道卷积码1/2广播信道卷积码1/4 或 1/2快速寻呼信道无-公共功率控制信道无-公共指配信道卷积码1/4 或 1/2下行

    20、公共控制信道卷积码1/4 或 1/2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专用控制信道卷积码1/4(RC 3)下行基本信道卷积码1/2(RC 1或2)1/4(RC 3)下行补充码分信道卷积码1/2(RC 1 或 2)下行补充信道卷积码 或Turbo码(N 360)1/4(RC 3)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alsh码码PN短码序列PN长码序列PN长码周期为长码周期为 2的的42次方减次方减1,速率为,速率为1.2288Mcps,用于下行链路寻呼信道和,用于下行链路寻呼信道和业务信道的数据加扰业务信道的数据加扰两个互为准正交的两个互为准正交的PN

    21、短码序列,码速率均为短码序列,码速率均为1.2288Mcps,周期周期长度为长度为2的的15次方,次方,基站识别基站识别Walsh码以及准正交函数码以及准正交函数,保证保证前向链前向链路的各个信道之间具有正交性。路的各个信道之间具有正交性。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周期 2 24242-1-1 速率 1.2288Mcps 作用 前向链路寻呼信道和业务信道的数据加扰前向链路寻呼信道和业务信道的数据加扰 反向链路中区分用户反向链路中区分用户 特征多项式 长码发生器的结构 长码掩码的格式423533312726252221191817161076532()1P xxxx

    22、xxxxxxxxxxxxxxxxx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长码发生器是由42级移位寄存器、相应的反馈支路以及模2相加器组成。为了保密起见,42级移位寄存器的各级输出与长码掩码(一个42位的序列)相乘,然后进行模2加,得到长码输出。42 42比特长码掩码比特长码掩码最高有效位最低有效位模2 加长码输出长码输出最高最高有效位有效位最低最低有效位有效位 模模2 2加加 长长码发生器码发生器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 1x系统所使用的Walsh码的最大长度为128。为了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同时保持前向链路中恒定的码片速率,需要使用

    23、变长的Walsh码分配 必须保证与其他码分信道之间的正交关系Wn32R=1/4R=1/2W80128、W48128和W112128 F-QPCHF-ATDPICHF-APICHN 512,且1 n N/2-1WnNF-APICH和F-ATDPICH联合使用WnN(N512)F-APICHW064F-TDPICHWn64F-BCCHW164 W764F-PCHW3264F-SYNCW16128F-PICHWalsh函数信道类型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n64OTD或STS方式Wn128R=1/2F-CACHWn64RC=1或RC=2F-SCCHWnN (N=4,8,

    24、16,32,64,和128)RC=3或RC=4F-FCHWn128RC=4Wn64RC=3或RC=5Wn64RC=1或RC=2F-FCHWn128非发送分集F-CPCCHWn128RC=4Wn64RC=3或RC=5F-DCCHWnN (N=16,32和64)R=1/4WnN (N=32,64,和128)R=1/2F-CCCHWn64R=1/4Walsh函数信道类型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目的 弥补Walsh码数量不足的情况 正交扩频过程掩码 QOFsign Walshrot掩码函数表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Mobile Communi

    25、cation Theory CDMA2000 1x中使用的两个掩码函数如表所示 生成的QOF长度为2567822dd8777d2d2774beeee4bbbe11e441e44bbe111b4b411d27777d2227887dd37d27e4be82d8e4bed87dbe1bd87d41e44eebd7724eeb288d144e7228ebb1722827d72141bd7d8beb1727de4eb2728b1be8d7de414d828b1417d8deb1bd72741b1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6、000000000000 0WalshrotQOFsign的16进制表示形式 掩码函数函数2560W25610W256213W256111W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 1x前向链路发射分集前向链路发射分集为了克服信道衰落,提高系统容量,CDMA2000允许采用多种分集发送方式:多载波发射分集正交发送分集(OTD,Orthogonal Transmission Diversity)空时扩展分集(STS,Space Time Spreading)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高一阶Walsh码的过程,这种重复方式保证了两路Wal

    27、sh扩展的正交性。这是一种开环分集方式。采用OTD发送分集方式,其中一个导频采用公共导频,另一个天线需要应用发送分集导频,并且两个天线的间距一般要大于10个波长的距离,以得到空间的不相关性。这种发送方式与普通方式基本相同,只是码重复不同。数据分离数据分离QPSK 映射映射0-11-1QPSK 映射映射0-11-1符号重复符号重复(+)符号重复符号重复(+-)增益增益A增益增益BWalsh n复复PN码码序列序列交织符号交织符号AB1b2b2s1s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离,然后经过符号重复和Walsh扩频后的输出为 式中,W1和W2分别表示两个

    28、Walsh码性能 由于发送分集中,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内没有冗余,由于发送分集中,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内没有冗余,这样发送分集不会降低频谱利用率,因而有利于高速数这样发送分集不会降低频谱利用率,因而有利于高速数据传输。据传输。但是由于采用了多天线,在空间域引入了冗余,并且两但是由于采用了多天线,在空间域引入了冗余,并且两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到达移动台不相关,这样使得传输的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到达移动台不相关,这样使得传输的性能得到了提高。性能得到了提高。1122eosxWsxW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空时扩展发送分集是另外一种开环发送分集方式。编码、交织符号采用多个Wa

    29、lsh码进行扩频,STS方式是空时码中空时块码的一种实现方式。b1b2w1w2b1 w1b2 w2b2 w1b1 w2bS1S2-21 空时扩展分集结构空时扩展分集结构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输出 其中,W1和W2为两个正交的Walsh码。性能 STS发送分集方式在移动台接收端的解扩基于Walsh码的积分,空时块码的构造和译码比较简单,而且当一根天线失效时仍能工作。与OTD发送分集方式相比,由于STS扩展扩频比的加倍,每个符号的能量在总能量不变的条件下与普通的模式是相同的,而且每个符号经历的独立衰落信道数目是OTD方式的一倍,因此STS分集性能要高于OTD方式。

    30、112212112222bWb WSb WbWS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CDMA2000 1x 上行(上行(反向反向)链路链路信道组成信道组成无线配置为RC1到RC4。区分方式与前向链路相同。反向链路反向链路增强型增强型接入信道接入信道反向公共反向公共控制信道控制信道接入接入信道信道反向业务信道反向业务信道(RC1 或或RC 2)反向业务信道反向业务信道(RC3到到RC4)反向导频信道反向导频信道增强接入信道增强接入信道表示与表示与IS-95后向兼容后向兼容反向导频信道反向导频信道反向公共控制反向公共控制信道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基本信道07个反向补充个反向补充码

    31、分信道码分信道反向导频信道反向导频信道0或或1个个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0或或1个个反向基本信道反向基本信道0到到2个个反向补充信道反向补充信道反向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功率控制子信道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7反向补充码分信道R-SCCH2反向补充信道R-SCH1反向专用控制信道R-DCCH1反向基本信道R-FCH1反向导频信道R-PICH反向链路专用物理信道(R-DPHCH)1反向增强接入信道R-EACH1反向公共控制信道R-CCCH1反向接入信道R-ACH反向链路公共物理信道(R-CPHCH)最大数目物理信道类型信道名称Mobile Communicat

    32、ion Theory307200,153600,76800,38400,19200,9600,4800,2700,1500(20 ms 帧长)153600,76800,38400,19200,9600,4800,2400,1350(40 ms 帧长)76800,38400,19200,9600,4800,2400,或 1200(80 ms 帧长)RC 3反向补充信道14400RC 29600RC 1反向补充码分信道9600,4800,2700,1500(20 ms帧长),9600(5 ms 帧长)RC 314400,7200,3600,或 1800RC 29600,4800,2400,或 12

    33、00RC 1反向基本信道9600RC 3反向专用控制信道38400(5,10,或 20 ms 帧长),19200(10 或 20 ms 帧长),9600(20 ms 帧长)反向公共控制信道38400(5,10,或 20 ms 帧长),19200(10 或 20 ms帧长),9600(20 ms 帧长)数据9600报头反向增强型接入信道4800反向接入信道数 据 速 率 (bps)信道类别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 1xCDMA2000 1x反向链路中的差错控制反向链路中的差错控制 循环冗余校验编码和 Turbo码与前向链路相同 前向纠错编码的要求 卷

    34、积编码 交织编码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注:N是每帧的信息比特数 1/4(RC 3,N 6120),1/2(RC 3,N=6120),1/4(RC 4)卷积码或Turbo码(N 360)反向补充信道1/3(RC 1),1/2(RC 2)卷积码反向补充码分信道1/3(RC 1),1/2(RC 2),1/4(RC 3 和 4)卷积码反向基本信道1/4卷积码反向专用控制信道1/4卷积码反向公共控制信道1/4卷积码增强型接入信道1/3卷积码接入信道编码速率RFEC信道类别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CDMA2000 1X反向链路中的扩频码反向链路

    35、中的扩频码 在RC1和RC2,反向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要使用Walsh码进行64阶正交调制。在RC3和RC4,移动台在反向导频信道、增强接入信道、反向公共控制信道以及反向业务信道上,使用Walsh码进行正交扩频,以区分同一移动台的不同信道。cdma2000 1xEV-DO简介(简介(1 1)cdma2000 1x EV-DO系统通过与话音业务不同的独系统通过与话音业务不同的独立载波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其前向链路数据速率最高可达立载波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其前向链路数据速率最高可达2.4Mbps,反向链路数据速率最高可达,反向链路数据速率最高可达153.6Kbps。cdma2000 1x EV-DO

    36、的的射频特性和射频特性和IS-95以及以及cdma2000 1x的射频特性一致,包括:码片速率相同,的射频特性一致,包括:码片速率相同,链路预算相兼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射频设计等也相链路预算相兼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射频设计等也相同。同。1x EV-DO在前向链路上采用了多项与在前向链路上采用了多项与cdma 2000 1x差别较大的技术。差别较大的技术。cdma2000 1xEV-DO简介(简介(2 2)1x EV-DO系统前向链路的主要特点有:系统前向链路的主要特点有: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采用动态速率控制 采用快速自适应的调制编码 采用灵活的调度算法 采用快速小区交换 Mobile C

    37、ommunication TheoryWDMA与与HSDPA7.3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概述 WCDMA技术特点 宽带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 5MHz带宽 3.84Mchip/s码片速率 可变的用户速率 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支持异步基站 上下行链路采用基于导频符号或公共导频的相干检测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CDMA的主要参数多址接入方式多址接入方式DC-CDMA双工方式双工方式FDD/TDD基站同步基站同步异步方式异步方式码片速率码片速率3.84Mchip/s帧长帧长10ms载波带宽载波带宽5MHz多

    38、速率多速率可变的扩频因子和多码可变的扩频因子和多码检测检测使用导频符号或公共导频进行相使用导频符号或公共导频进行相干检测干检测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标准支持,应用时可选标准支持,应用时可选业务复用业务复用具有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复具有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复用到同一个连接中用到同一个连接中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CDMA的标准体系 基于蜂窝网络结构特点,WCDMA无线通信协议栈可划分为接入层(Access Stratum)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WCDMA无线接入部分标准主要覆盖了OSI 模型的低三层,分别是:物理

    39、层(L1)、数据链路层(L2)、网络层(L3)。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CDMA的标准体系 物理层是由一系列的上、下行物理信道组成,提供信息传输通道。链路层基本功能是对物理层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根据所配置的参数通过ARQ等方式对上层提供有不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服务 网络层还兼顾了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它负责各种业务的呼叫信令处理,以及话音、数据等业务的控制和处理。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物理信道 物理信道是由特定的载频、扰码、信道化码、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持续时间段,上行链路中的相对相位来定义的。无线帧是一个包

    40、括15个时隙的处理单元,一个无线帧的长度是38400chips(10ms)。时隙是由包含一定比特的字段组成的一个单元,时隙的长度是2560chips。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行专用物理信道 分为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行DPD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行DPCCH)DPDCH和DPCCH在每个无线帧内是I/Q码复用。上行DPDCH用于传输专用传输信道(DCH),在每个无线链路中可以有0个、1个或几个上行DPDCH 上行DPCCH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包括支持信道估计以进行相干检测的已知导频比特、发射功率控制指令(TPC)、反馈信息(FBI)、以及一个可选的传输

    41、格式组合指示(TFCI)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行专用物理信道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行公共物理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基于带有快速捕获指示的时隙基于带有快速捕获指示的时隙ALOHA方式方式 的传输的传输PRACH分为前缀部分和消息部分分为前缀部分和消息部分 UE可以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时间偏置开始传输,表示为可以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时间偏置开始传输,表示为接入时隙接入时隙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基于带有快速捕获指示的基于带有快速捕获指示的DSMA-CD(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

    42、lision Detection)方法传输)方法传输定时和结构与定时和结构与RACH相同相同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专用物理信道 即下行DPCH 下行下行DPCH的帧结构的帧结构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公共物理信道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固定速率(固定速率(30 kbps、SF=256)传送预定义的比特传送预定义的比特/符号序列符号序列 主主CPICH和从和从CPICH P-CPICH是是SCH、主、主CCPCH、AICH、PICH、AP-AICH、CD/CA-ICH、CSICH和和PCH映射的映射的S-CCPCH信道的相位

    43、基准,信道的相位基准,P-CPICH也可以是也可以是FACH映射的映射的S-CCPCH和下行和下行DPCH缺省相位基准缺省相位基准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公共物理信道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从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从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P-CCPCH固定速率(固定速率(30kbps、SF=256)传输传输BCH 帧结构没有帧结构没有TPC指令、指令、TFCI、导频比特、导频比特 在每个时隙的第一个在每个时隙的第一个256 chips内,发射主内,发射主SCH和从和从 SCH S-CCPC

    44、H用于传送用于传送FACH和和PCH 可以通过包含可以通过包含TFCI 来支持可变速率来支持可变速率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公共物理信道同步信道(SCH)用于小区搜索的下行链路信号用于小区搜索的下行链路信号 主主SCH和从和从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送下行共享信道(传送下行共享信道(DSCH)寻呼指示信道(PICH)固定速率(固定速率(SF=256)传输寻呼指示(传输寻呼指示(PI)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WCDMA的链路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信道化码 信道化码用于区分来自同一信源

    45、的传输 WCDMA的扩频/信道化码是基于正交可变扩频因子技术(OVSF)物理信道要采用某个信道化编码必须满足:某码树中的下层分支的所有码都没有被使用,也就是说此码之后的所有高阶扩频因子码都不能被使用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信道化码用于用于产生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产生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OVSF 的码树的码树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扰码 扰码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的终端或基站区分开来。上行物理信道可用的扰码分为长扰码和短扰码,共有224个上行长扰码和224个上行短扰码,上行扰码由高层分配。下行物理信道是由218 阶的gold序列组成Mobi

    46、le Communication Theory扰码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扰码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行链路扩频 上行链路扩频包括DPDCH/DPCCH、PRACH和PCPCH三种。上行链路扩频上行链路扩频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上行链路扩频 PRACH消息部分和PCPCH消息部分扩频和扰码原理与专用信道相同,包括数据和控制部分,对应专用信道的DPDCH和DPCCH。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下行链路扩频 下行物理信道的扩频下行物理信道的扩频 Mobile Communica

    47、tion Theory调制 WCDMA系统的调制码片速率是3.84 Mcps,通过扩频产生的复数值码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上下行链路调制相同。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的不对称的需求,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的不对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出了一种基于WCDMA的增强型技术,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增强型技术,即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技术,以实现最高速率可达以实现最高速率可达10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数据传输。HSDPA新增加了用于承载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物理信道:高速下新增加了用于承载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物理信道:高速下行共享信道(行共享信道(HS-DSCH),以及相应的控

    48、制信道),以及相应的控制信道。采用以下几项关键技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采用以下几项关键技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请)、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求重传(HARQ)、快速小区选择()、快速小区选择(FCS)、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术(MIMO)等,来保证高速数据业务的可靠传输。)等,来保证高速数据业务的可靠传输。TD-SCDMA 7.4TD-SCDMA技术标准(技术标准(1 1)工作在工作在TDD方式方式下,在下,在CDMA的基础上,引入了的基础上,引入了TDMA的性质,把一帧分成几个时隙,每个时隙可以用作上行或的性质,把一帧分成几个时隙,每个时隙可以用作上行或者下

    49、行,一个时隙内的用户用不同的码字来区分。者下行,一个时隙内的用户用不同的码字来区分。TDD系统特别适用于上下行不对称,具有不同数据传输系统特别适用于上下行不对称,具有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业务;速率的业务;此外其上下行链路由于工作于同一频率,使之便于使用诸此外其上下行链路由于工作于同一频率,使之便于使用诸如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达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达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时分时分CDMA信道带宽信道带宽1.6MHz码片速率码片速率1.28Mcps双工方式双工方式TDD基站间同步方式基站间同步方式同步同步话音编码话音编码AMR话音编码话音编码帧长帧长10

    50、ms信道化码信道化码正交可变扩频因子(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码相干检测相干检测导频辅助的相干检测导频辅助的相干检测调制方式调制方式QPSK,高速率(,高速率(2Mbps)采用)采用8PSK功率控制功率控制上行为开环功率控制上行为开环功率控制下行为闭环功率控制(下行为闭环功率控制(1.4KHz)信道编码信道编码卷积码和卷积码和Turbo码码TD-SCDMA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系统的主要参数系统的主要参数(2)(2)TD-SCDMA技术标准(技术标准(3 3)特点特点TD-SCDMA系统有以下技术特点系统有以下技术特点 时分双工 上下行链路共用一个频率上下行链路共用一个频率 非常适合承载这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件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183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