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系统辨识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辨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系统辨识系统辨识1 1课程主要内容课程主要内容 结束结束2 2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3 3一、建模的必要性一、建模的必要性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建模,主要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建模,主要是建模建模。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研究辨识建模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辨识建模的理论和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用途:数学模型的主要用途: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就一直围绕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就一直围绕着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和和控制器设计控制器设计这两个主题来发展,这两个主题来发展,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相互发展。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相互发展。1.1.用来预报实际系统物理量用来预报实际系统物理量 研究实际系统往往需要事先知道一些物理量
2、的数研究实际系统往往需要事先知道一些物理量的数值,而其中有些量可能无法直接测量或测不准,所以值,而其中有些量可能无法直接测量或测不准,所以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报。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报。4 43.3.为了设计控制系统为了设计控制系统 目前目前,对被控系统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的选取对被控系统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的选取,以及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的控制结构和参数的设计都广泛依赖于如何进行具体的控制结构和参数的设计都广泛依赖于对被控系统的理解及所建立的被控系统数学模型。对被控系统的理解及所建立的被控系统数学模型。2.2.用于分析实际系统用于分析实际系统 工程上在分析一个新系统时,通常先进行数学仿真,工程上在分
3、析一个新系统时,通常先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的前提必须有数学模型。仿真的前提必须有数学模型。建模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模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是设计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成功地进行控制器设设计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成功地进行控制器设计的关键之一。计的关键之一。5 5系统的模型一般分系统的模型一般分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与与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材料构成的用于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材料构成的用于 描述系统中的关系和特征的实体模型。描述系统中的关系和特征的实体模型。模型:模型:就是把系统实体的本质信息简缩成有用的就是把系统实体的本质信
4、息简缩成有用的描述形式,描述形式,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中一些关系和特征的数据模型。描述系统中一些关系和特征的数据模型。控制领域的控制领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就是指能用来就是指能用来描述系统的动态描述系统的动态或静态特性和行为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或静态特性和行为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是进行系统分析、预报、优化及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是进行系统分析、预报、优化及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二、模型二、模型是一种简化描述。是一种简化描述。6 6三、建模方法三、建模方法1 1、理论建模法:、理论建模法:通过对系统内在机理的分析,按照已知的一些物通过对系统内在机理的分析,按照已知的一些物理定律导出各物理量关系
5、来建立数学模型。理定律导出各物理量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理论建模法建立的模型称为理论建模法建立的模型称为机理模型机理模型。一般在理论建模中一般在理论建模中,根据模型应用的目的和精度要求根据模型应用的目的和精度要求,仅考虑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有限的几个因素即可。仅考虑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有限的几个因素即可。缺陷:缺陷:当验前信息不足时,用理论建模法会遇到很大困难。当验前信息不足时,用理论建模法会遇到很大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对机理模型简化,这就使对于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对机理模型简化,这就使得机理建模与实际过程间有一定的误差。得机理建模与实际过程间有一定的误差。7 7 理论建模通常只能用以建立
6、比较简单系统的模型理论建模通常只能用以建立比较简单系统的模型(白箱问题白箱问题)。)。由于许多系统的机理和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因由于许多系统的机理和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理论建模法的运用亦越来越困难,其局限性越此,理论建模法的运用亦越来越困难,其局限性越来越大来越大,需要建立新的建模方法。需要建立新的建模方法。在被建模的装置尚不存在(设计阶段)或虽存在但在被建模的装置尚不存在(设计阶段)或虽存在但无法进行实验时,理论建模是取得模型的唯一途径,无法进行实验时,理论建模是取得模型的唯一途径,是验前问题中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验前问题中唯一可行的方法。理论建模的难点在于对有关学科知识及实际经验的
7、理论建模的难点在于对有关学科知识及实际经验的掌握,故掌握,故不属于课程的讨论范围不属于课程的讨论范围。在理论建模方法难以进行或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在理论建模方法难以进行或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下,系统辨识建模方法就幸运而生。系统辨识建模方法就幸运而生。8 82 2、辨识建模法:、辨识建模法:对被控系统进行测试,利用观测数据,通过辨识技术对被控系统进行测试,利用观测数据,通过辨识技术去构造系统模型的方法。去构造系统模型的方法。系统辩识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是研究怎样利用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在线运行数据(输入输入/输出数据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建立描述系统的
8、数学模型的科学。模型的科学。系统辩识系统辩识亦称为亦称为实验建模方法实验建模方法,它是它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和和“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的逆问题。的逆问题。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9 91 1)完全辨识问题:)完全辨识问题:完全不了解系统的任何基本特性(定常完全不了解系统的任何基本特性(定常时变;线时变;线性性非线性;确定非线性;确定随机等)。随机等)。这类问题称为这类问题称为黑箱问题黑箱问题。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通常需要对系统作某些主观的先验假设。通常需要对系统作某些主观的先验假设。2 2)部分辨识问题:)部分辨识问题:系统的某
9、些基本特性假定是已知的,但不知动态模型系统的某些基本特性假定是已知的,但不知动态模型的阶次或有关的系数。的阶次或有关的系数。这类问题称为这类问题称为灰箱问题灰箱问题。显然比黑箱问题容易解决。显然比黑箱问题容易解决。根据对系统事先了解的程度(先验知识)可将辨识根据对系统事先了解的程度(先验知识)可将辨识问题分成二类:问题分成二类:完全辨识问题完全辨识问题和和部分辨识问题部分辨识问题。1010 大部分工程系统及工业过程都属于大部分工程系统及工业过程都属于灰箱灰箱问题。通常问题。通常对系统的结构会有很多了解,因此可推导得系统特定的对系统的结构会有很多了解,因此可推导得系统特定的数学模型。在这种情况下
10、只要定阶和确定模型中的一组数学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定阶和确定模型中的一组参数。从而模型化问题简化为参数。从而模型化问题简化为参数估计参数估计。因此参数估计。因此参数估计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辨识策略:有效的辨识策略:u 尽可能地掌握系统的先验知识,即尽可能地使尽可能地掌握系统的先验知识,即尽可能地使系统系统“白化白化”;有效的辨识方法:有效的辨识方法:“灰箱灰箱”方法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互为补充。起来,互为补充。u 对依然对依然“黑黑”的部分,用理论建模方法不能确定的部分,用理论建模方法不能确定的部分和参数,采用系统辨识方法。的部分和参数,采用系
11、统辨识方法。1111系统辨识的框图系统辨识的框图 对象 输入u(k)测量 测量 测量噪声 测量噪声 输出y(k)输出测量值 输入测量值 过程噪声 系统辨识 1212模糊数学创始人模糊数学创始人L.A.Zadeh 19621962年年 ZadehZadeh从数学的角度定义从数学的角度定义:辨识就是在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辨识就是在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所测系统等价等价的模型的模型。19781978年瑞典的李龙年瑞典的李龙(Ljung)(Ljung)提出提出 :系统辩识的系统辩识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数据数据、模型类模型类和和准则
12、准则。系统辩识是按照一个系统辩识是按照一个准则准则,在,在模型类模型类中中选择一个与选择一个与数据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拟合得最好的模型。拟合拟合的好坏是一个不定的概念,所以要的好坏是一个不定的概念,所以要用用准则准则来判别。来判别。3 3、系统辨识的定义、系统辨识的定义 所谓所谓辨识建模辨识建模是从实验数据出发,根据辨识的目的以及对过是从实验数据出发,根据辨识的目的以及对过程已有的验前知识,预先给出一个模型类(线性的、非线性的、程已有的验前知识,预先给出一个模型类(线性的、非线性的、定常的、时变的、连续的、离散的定常的、时变的、连续的、离散的 )进行拟合。)进行拟合。1313四、系统辨识的内
13、容(或步骤)四、系统辨识的内容(或步骤)它是一个迭代过程。它是一个迭代过程。大致包括:试验设计,模型结构确定,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大致包括:试验设计,模型结构确定,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满意辨识目的及先验知识确定模型结构模型结构和准则模型的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验证最终模型不满意数据预处理输入输出数据检测试验试试验验设设计计辨识的一般步骤辨识的一般步骤1414 大致包括:试验设计,模型结构确定,参数估计大致包括:试验设计,模型结构确定,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和模型验证。1 1、试验设计、试验设计 1)选择变量:)选择变量:以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为目的。以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为目的。首先根
14、据试验对象,确定所要观测的变量。首先根据试验对象,确定所要观测的变量。(u是人为给定的,是人为给定的,y是观测的,是观测的,y的选取不同会改变的选取不同会改变输出矩阵输出矩阵C的结构和数值。)的结构和数值。)通常为得到试验设计前的必要的知识,必须进行通常为得到试验设计前的必要的知识,必须进行一些一些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摸底)。(摸底)。四、系统辨识的内容(或步骤)四、系统辨识的内容(或步骤)1515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可用一些简单方法(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可用一些简单方法(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获得系统的如下信息:获得系统的如下信息:主要时间常数(系统频宽,与试验长度有关)主要时间常数
15、(系统频宽,与试验长度有关)允许的输入信号幅度(系统的线性范围)允许的输入信号幅度(系统的线性范围)过程的非线性与时变性(有助于模型类的选择)过程的非线性与时变性(有助于模型类的选择)噪声水平(以便用多大的输入,使得观测量有多噪声水平(以便用多大的输入,使得观测量有多大的信噪比)大的信噪比)变量之间的延迟(滞后环节参数)变量之间的延迟(滞后环节参数)2 2)输入信号的选择输入信号的选择(阶跃、方波、脉冲、(阶跃、方波、脉冲、PRBSPRBS)。)。1616 3 3)采样速度的选择采样速度的选择(要采集数据就有采样速度选择(要采集数据就有采样速度选择问题)。实际上先采用较短的采样间隔,在数据分析
16、时,问题)。实际上先采用较短的采样间隔,在数据分析时,可根据需要隔几个取一个数据。可根据需要隔几个取一个数据。4 4)试验长度的确定试验长度的确定(试验时间问题)。辨识精度与(试验时间问题)。辨识精度与试验时间的长短有关。试验时间的长短有关。2 2、模型结构确定、模型结构确定 根据辨识的目的及对被辨识系统的先验知识,确定根据辨识的目的及对被辨识系统的先验知识,确定系统所属的模型类系统所属的模型类 模型结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应用的目的及精度要求。模型结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应用的目的及精度要求。通常模型精度与复杂性要折衷考虑。通常模型精度与复杂性要折衷考虑。1717 常用的模型类:常用的模型类:参数参
17、数的的 或或 非参数非参数的的 线性线性的的 或或 非线性非线性的的 连续连续的的 或或 离散离散的的 确定确定的的 或或 随机随机的的 I/OI/O的的 或或 状态状态的的 时变时变的的 或或 定常定常(时不变时不变)的的集中参数集中参数的的 或或 分布参数分布参数的的 频率域频率域的的 或或 时间域时间域的的 等等。等等。1818 根据系统的空间、时间的离散化情况,模型可分根据系统的空间、时间的离散化情况,模型可分为三类:为三类:1 1)集中参数的连续时间模型集中参数的连续时间模型:空间变量是离散的,:空间变量是离散的,时间变量连续。如常微分方程,代数方程。时间变量连续。如常微分方程,代数
18、方程。2 2)集中参数的离散时间模型集中参数的离散时间模型:时、空变量均离散。:时、空变量均离散。如差分方程,代数方程。如差分方程,代数方程。3 3)分布参数模型分布参数模型:时、空变量均连续,如偏微分方程。:时、空变量均连续,如偏微分方程。它可以在空间上离散化,简化成分块集中参数,所以它可以在空间上离散化,简化成分块集中参数,所以对它的辨识不介绍。对它的辨识不介绍。a19193 3、参数估计、参数估计 模型结构确定后,其中未知部分就要通过观测数据模型结构确定后,其中未知部分就要通过观测数据进行估计。通常未知部分是以未知参数出现,故辨识进行估计。通常未知部分是以未知参数出现,故辨识工作就成了工
19、作就成了参数估计参数估计。4 4、模型验证、模型验证 一个模型辨出来后,是否可靠必须进行多次验证。一个模型辨出来后,是否可靠必须进行多次验证。参数估计的要求就是要辨识出来的模型与实际过程参数估计的要求就是要辨识出来的模型与实际过程在某种意义下最在某种意义下最“接近接近”。所以必须有个所以必须有个准则准则衡量。衡量。通常一个模型用一套数据进行辨识,然后用另一套通常一个模型用一套数据进行辨识,然后用另一套数据来验证和修改。数据来验证和修改。2020第二章第二章 过渡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过渡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 2121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模型适于不同的系统。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模型适于
20、不同的系统。古典辨识方法古典辨识方法:采用时域法和频率法来辨识线性系统的:采用时域法和频率法来辨识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原则上只适用于原则上只适用于SISO线性系统。线性系统。SISO系统通常采用传递函数系统通常采用传递函数。MIMO系统通常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系统通常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由实验来建立数学模型由实验来建立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可以为更复杂,可以为更复杂的系统辨识做预备性实验,它是现代系统辨识的基础,的系统辨识做预备性实验,它是现代系统辨识的基础,属于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的辨识领域。属于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的辨识领域。2222试验信号的选用:试验信号的选用:对系统模型的研
21、究方法不同,输入试验信号也相应对系统模型的研究方法不同,输入试验信号也相应分成分成非周期非周期的和的和周期周期的两种。的两种。用用时域法时域法建模:输入信号为建模:输入信号为非周期非周期的。的。主要采用阶跃和方波(近似脉冲)函数。主要采用阶跃和方波(近似脉冲)函数。用用频域法频域法建模:输入信号用建模:输入信号用周期周期的。的。主要用正弦波,二进制周期函数。它们又分为单频主要用正弦波,二进制周期函数。它们又分为单频和多频(组合正弦波及周期方波)和多频(组合正弦波及周期方波)23232 2 1 1 过渡响应法(时域法)过渡响应法(时域法)采用采用非周期非周期试验信号,通过系统的试验信号,通过系统
22、的动态响应动态响应研究系研究系统的模型。统的模型。一、非参数模型的辨识一、非参数模型的辨识 在时域中建立线性系统非参数模型时,用很简便的在时域中建立线性系统非参数模型时,用很简便的方法就可得到方法就可得到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曲线,曲线,阶跃响应阶跃响应曲线、曲线、方波响应方波响应曲线或它们的离散采样数据表。曲线或它们的离散采样数据表。对于线性系统,对于线性系统,脉冲响应脉冲响应,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和和方波响应方波响应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脉冲响应:脉冲响应:可以采用幅值相当大,宽度很窄的方波可以采用幅值相当大,宽度很窄的方波来近似来近似函数函数 。2424二、由阶跃响应曲线辨识
23、传函二、由阶跃响应曲线辨识传函1 1、试探法、试探法 工业中常用的模型类:工业中常用的模型类:(即便是高阶系统也用低阶模型去逼近)(即便是高阶系统也用低阶模型去逼近)由由非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转变成转变成参数模型参数模型,包括确定传函的结构及参数。,包括确定传函的结构及参数。1TsK)s(Gse1TsK)s(G1Ts2sTK)s(G22s22e1Ts2sTK)s(G 先观察试验所得响应曲线的形状特征,据此判断,从模型类中先观察试验所得响应曲线的形状特征,据此判断,从模型类中确定一种结构。然后进行参数估计,最后验证数据拟合程度,反确定一种结构。然后进行参数估计,最后验证数据拟合程度,反复多次,直至
24、误差复多次,直至误差e(t)e(t)最小(验证数据拟合可只取若干点)。最小(验证数据拟合可只取若干点)。25251 1)若阶跃响应曲线特征为:)若阶跃响应曲线特征为:0)t(ymax)0(yconst)(y曲线逐渐上升到稳态值:曲线逐渐上升到稳态值:1TsK)s(G可采用结构:可采用结构:待估参数为:待估参数为:K K,T T稳态增益:稳态增益:0U)(yK)(y)t(y)t(y1)(y将试验曲线标么化,即将试验曲线标么化,即 ,2626要确定要确定 T T,只要一对观测数据:,只要一对观测数据:y y*(t(t1 1),t t1 1 则标么化后响应:则标么化后响应:Tte1)t(y可得:可得
25、:)t(y1 ntT11Tte1)t(y由由若取若取 y y*(t(t1 1)=0.63)=0.63,则,则 T=tT=t1 1验证数据拟合如何,验证数据拟合如何,可在可在 t=T/2 t=T/2 和和 t=2T t=2T 二点进行:二点进行:39.0)2T(y87.0)T2(y若拟合不好,则应另选模型结构类。若拟合不好,则应另选模型结构类。12727待估参数为:待估参数为:K K,T T,稳态增益:稳态增益:0U)(yK将试验曲线标么化,即将试验曲线标么化,即)(y)t(y)t(y1)(y2 2)实验曲线是一条)实验曲线是一条S S形非周期曲线形非周期曲线 )可选用模型类:)可选用模型类: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