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关系 互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二、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的解说二、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的解说(一)定义(一)定义 师幼关系是老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师幼关系是老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动的过程。师幼互
2、动是形成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师幼互动是形成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二)师幼交往的性质:(二)师幼交往的性质:“我与你我与你”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人际交往关系 而不是而不是“我与它我与它”的关系。即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集的关系。即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集中体现为对话关系。中体现为对话关系。“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指双方的而且指双方的敞开敞开和和接纳接纳,是对,是对双方双方的倾听,的倾听,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乘领。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乘领。”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望发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
3、望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三三)师幼互动的载体师幼互动的载体 师幼的引发行为或反馈行为,既可能表现师幼的引发行为或反馈行为,既可能表现为言语行为,也可能表现为非言语行为。为言语行为,也可能表现为非言语行为。言语:师幼互动的主要载体言语:师幼互动的主要载体(工具工具)体态语:动作体态语:动作,眼神眼神,表情等表情等 (四)教师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四)教师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 1 1、约束纪律,如、约束纪律,如“不许拉女孩的小辫子不许拉女孩的小辫子”2 2、指导活动,如:、指导活动,如:“看,象老师这样叠衣服看,象老
4、师这样叠衣服”3 3、照顾生活,如,帮幼儿把纽扣扣好、照顾生活,如,帮幼儿把纽扣扣好 4 4、抚慰情绪:如,、抚慰情绪:如,“摔疼了,是不是?摔在哪儿了,老师帮你摔疼了,是不是?摔在哪儿了,老师帮你揉一揉。揉一揉。”5 5、提问:、提问:“告诉老师,昨天我们讲的故事里,大象有几个朋友告诉老师,昨天我们讲的故事里,大象有几个朋友呀?呀?”6 6、让幼儿帮助做事:如、让幼儿帮助做事:如“欢欢,帮我拿拖把欢欢,帮我拿拖把”7 7、共同游戏:、共同游戏:“老师想去公园,可以坐你的车吗?老师想去公园,可以坐你的车吗?”8 8、表达情感:、表达情感:“我看见你就烦我看见你就烦”9 9、询问:如、询问:如“
5、周末干什么啦?周末干什么啦?”(五)幼儿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五)幼儿引发的师幼互动主题1 1、寻求指导和帮助:、寻求指导和帮助:“老师,我的鞋带解不开了老师,我的鞋带解不开了”2 2、告状:、告状:“老师,强强踢我的椅子老师,强强踢我的椅子”3 3、表述情况:、表述情况:“老师,我刚才看到地上有很多死去的蚯蚓老师,我刚才看到地上有很多死去的蚯蚓”4 4、请求:、请求:“老师,我想玩积木游戏老师,我想玩积木游戏”5 5、发表见解:、发表见解:“我知道鳄鱼只看见黑色和白色我知道鳄鱼只看见黑色和白色”6 6、寻求关注与安慰:龙龙被椅子绊倒而看着老师大哭。、寻求关注与安慰:龙龙被椅子绊倒而看着老师大哭
6、。7 7、询问:、询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寿司呀?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寿司呀?”8 8、帮助老师做事:、帮助老师做事:“老师,我帮你浇花吧。老师,我帮你浇花吧。”9 9、与老师共同游戏:、与老师共同游戏:“老师,今天我是医生,你病了,我可以老师,今天我是医生,你病了,我可以给你治给你治”(六)互动行为的性质:引发行为(六)互动行为的性质:引发行为 1 1、积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表现出、积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亲和明显的亲和,友好友好,喜爱等正向情感特征。喜爱等正向情感特征。2 2、消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行为中,存在明、消极:在教师或幼儿引发的互动
7、行为中,存在明显的不满显的不满,厌恶厌恶,恼怒等负向情感特征恼怒等负向情感特征 3 3、中性:在互动行为中,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中性:在互动行为中,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七)互动行为的性质:反馈行为(七)互动行为的性质:反馈行为 1、积极、积极 2、消极、消极 3、中性、中性 4、无反应、无反应(八)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八)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1 1、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在不同的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表现不同;在在不同的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表现不同;在不同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同。不同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同。2 2、幼儿对教师的影响、幼儿对教师的
8、影响 幼儿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幼儿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的情感、态度、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三、师幼互动的现状:已有的一般研究结论三、师幼互动的现状:已有的一般研究结论(一)互动的发起(一)互动的发起 研究表明,将近研究表明,将近3/4的师幼互动是由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是由教师发起,仅仅1/4多一点的师幼互动是由幼儿主动发起。多一点的师幼互动是由幼儿主动发起。就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而言,小、中、大班幼儿就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而言,小、中、大班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分别为:发起的师幼互动分别
9、为:49.8%、27.6%、22.6%。说明,小班幼儿更需要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说明,小班幼儿更需要寻求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而中、大班幼儿相对更为独立,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而中、大班幼儿相对更为独立,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小。同时也说明幼儿大致习得了老师的反映的方式。小。同时也说明幼儿大致习得了老师的反映的方式。(二)互动的过程(二)互动的过程 1、师幼对对方行为的敏威性、师幼对对方行为的敏威性 (1)无论是在大班、中班还是在小班,教师对幼儿发)无论是在大班、中班还是在小班,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均相对较低。幼儿对教师的起互动行为的敏感性程度均相对较低。幼儿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和互动信号更为
10、敏感和在乎,并做出相应的各种行为和互动信号更为敏感和在乎,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反馈。(2)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产生低敏感性的原因主)教师对幼儿发起互动行为产生低敏感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没有注意或不知道;二是知道了但故要有三种,一是没有注意或不知道;二是知道了但故意不反应;三是知道和注意到了但没有理会和反应。意不反应;三是知道和注意到了但没有理会和反应。而幼儿的低敏感性主要是因为没听见或不知如何反应而幼儿的低敏感性主要是因为没听见或不知如何反应或不敢做反应或不敢做反应(如老师批评时)。如老师批评时)。可见,同样是低敏感性的反馈行为,教师的有意性和可见,同样是低敏感性的反馈行为,教师的有意性和
11、支配性更强。支配性更强。2、互动的性质、互动的性质 幼儿发起的积极行为都显著多于教师,而教师发起的幼儿发起的积极行为都显著多于教师,而教师发起的消极行为显著多于幼儿。从总体来看,教师和幼儿消极行为显著多于幼儿。从总体来看,教师和幼儿的反馈行为性质均以中性为最多,积极反馈次之的反馈行为性质均以中性为最多,积极反馈次之。但教师的反馈行为,性质比较复杂:对幼儿展示活动但教师的反馈行为,性质比较复杂:对幼儿展示活动结果、寻求指导和帮助、寻求关注和抚慰和表白等结果、寻求指导和帮助、寻求关注和抚慰和表白等行为,教师的积极反馈更多,表明教师对这些给予行为,教师的积极反馈更多,表明教师对这些给予帮助和征询评价
12、的行为更能接受。而对幼儿表述客帮助和征询评价的行为更能接受。而对幼儿表述客观现象、告状和请求或征询许可等行为,教师的反观现象、告状和请求或征询许可等行为,教师的反馈更多是消极的,表现出教师对幼儿一些自发性行馈更多是消极的,表现出教师对幼儿一些自发性行为和愿望的不认可。同时,对告状、发表个人见解为和愿望的不认可。同时,对告状、发表个人见解等行为,教师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不给予幼儿任何反等行为,教师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不给予幼儿任何反馈的。馈的。3、互动的内容:信息交换多于直接的情、互动的内容:信息交换多于直接的情感交流感交流 二者的比例是二者的比例是89.9%与与10.1%。而且,在少量。而且,在少量的
13、情感交际行为中,教师的正向评价以及表的情感交际行为中,教师的正向评价以及表达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消极的情感,等直接表达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消极的情感,等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行为远比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达自己情感的行为远比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对幼儿情感状态的关注、接受幼儿的情感(对幼儿情感状态的关注、接受幼儿的情感表露、拒绝幼儿的情感表露)的多。即,教表露、拒绝幼儿的情感表露)的多。即,教师倾向于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对师倾向于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对幼儿的情感情绪关注不够。幼儿的情感情绪关注不够。四、师幼互动中常见问题分析四、师幼互动中常见问题分析(一)互动的质量低(一)互动的质量低 研究表明
14、,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半以上研究表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71.1%,而真实交流,而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性问题只占28.9%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
15、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见:见:p169p169教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四种认知水平教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四种认知水平案例:小螃蟹吹泡泡案例:小螃蟹吹泡泡”的教学的教学 一所幼儿园的一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幼儿园小班活动中,一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示范的教学活动是学儿歌(第一学期)示范的教学活动是学儿歌“小螃蟹吹泡泡小螃蟹吹泡泡”。老师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把准备好的图像在电视屏幕上显老师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把准备好的图像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一只黄色的小螃
16、蟹边吹泡泡边走向蓝色的海水里,示出来:一只黄色的小螃蟹边吹泡泡边走向蓝色的海水里,海水里除了这只小螃蟹外,还有一株水草。海水里除了这只小螃蟹外,还有一株水草。老师把此图让孩子们看了一下后,又隐去了这个图像,然老师把此图让孩子们看了一下后,又隐去了这个图像,然后问小朋友:后问小朋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提问了几个小朋友,提问了几个小朋友,都说看到了小螃蟹吹泡泡。然后,老师几乎提问了其他所有都说看到了小螃蟹吹泡泡。然后,老师几乎提问了其他所有的小朋友,都是这一答案。接下来,老师播放了一遍关于这的小朋友,都是这一答案。接下来,老师播放了一遍关于这首儿歌的朗诵录音:首儿歌的朗诵录音
17、:“小螃蟹,吹泡泡。轻轻吹,泡泡少;小螃蟹,吹泡泡。轻轻吹,泡泡少;重重吹,泡泡破;不轻不重慢慢吹,吹得泡泡满天飘。重重吹,泡泡破;不轻不重慢慢吹,吹得泡泡满天飘。”然然后又提问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后又提问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二)漠视幼儿,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二)漠视幼儿,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的重视 往往教师成了儿童的往往教师成了儿童的“代言人代言人”,而儿童则成了教师的,而儿童则成了教师的“应声应声虫虫”教师教师“抛球者抛球者”(言说者),儿童(言说者),儿童“接球者接球者”(倾(倾听者)听者)例例1:“老师,刚才我在路上看见许多死去
18、的蚯蚓老师,刚才我在路上看见许多死去的蚯蚓”一天,一位幼儿告诉老师:一天,一位幼儿告诉老师:“刚才我在路上看见了很多死刚才我在路上看见了很多死去的蚯蚓去的蚯蚓”,而老师却说:,而老师却说:“噢,学儿歌的时间到了,等一噢,学儿歌的时间到了,等一会再告诉老师好吗?会再告诉老师好吗?”儿歌学完后,老师早把这件事给忘了。儿歌学完后,老师早把这件事给忘了。几天后,这位孩子非常神秘几天后,这位孩子非常神秘,兴奋地问老师:兴奋地问老师:“老师,老师,你猜猜看,你猜猜看,1010条橡皮筋可以做成什么?条橡皮筋可以做成什么?”而老师兴致不高说:而老师兴致不高说:“10“10条橡皮筋吗,可以做成条橡皮筋吗,可以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