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梵尼兰
  • 文档编号:6016266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梵尼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0 自考 犯罪 犯法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试卷(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狭义的犯罪学也被称为( C )A. 犯罪人类学 B. 犯罪生物学C. 犯罪解释学 D. 犯罪对策学2. 当代犯罪学提出犯罪的多原因论,从众多学科中汲取营养,反映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 B )A. “正题法则”性学科 B. 综合性学科C. 独立性学科 D. 交叉性学科3. 关于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C )A. 二者的研究目的相同 B. 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素材C. 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 D. 犯罪学为刑法学提供理论坐标4. 贝卡利亚的犯

    2、罪学主张是( A )A. 自由意志论 B. 功利主义理论C. 天生犯罪人论 D. 社会防卫理论5. 加罗法洛认为杀人犯罪属于( D )A. 法定犯罪 B. 地理犯罪C. 历史犯罪 D. 自然犯罪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犯罪学研究起步时迫切需要治理的犯罪是( C )A. 经济犯罪 B. 女性犯罪C. 青少年犯罪 D. 流动人口犯罪7. 菲利的研究是典型的( A )A. 实证研究 B. 人文主义研究C. 思辨研究 D. 批判主义研究8. 官方犯罪统计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D )A. 犯罪主体分类 B. 犯罪空间分布C. 犯罪明数 D. 犯罪暗数9. 我国犯罪学家严景耀扮作罪犯深入到监狱中

    3、参与观察,写成博士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这种资料收集的方法是( D )A. 调查研究 B. 实验研究C. 文献研究 D. 实地研究10. “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是( C )A. 刑法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 B. 犯罪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C. 社会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 D. 刑罚学对犯罪行为的表述11. 将犯罪人划分为初犯、偶犯、惯犯、职业犯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 A )A. 反社会程度 B. 组织形式C. 动机形式 D. 情绪状态12. 社会学研究犯罪行为的目的是( D )A. 揭示犯罪现象 B. 探讨犯罪原因C. 发现社会运行规律 D. 维护社会运行秩

    4、序13.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势称为( C )A. 犯罪数量 B. 犯罪类型C. 犯罪规律 D. 犯罪特点14. 世界各国的犯罪数据主要来自于( A )A. 警察部门 B. 起诉机关C. 矫正机构 D. 审判机关15. 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犯罪高峰期的犯罪特点是( D )A. 新滋生的犯罪分子居多 B. 流窜犯罪居多C. 经济犯罪猖獗 D. 流氓犯罪活动猖獗16. 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属于( B )A. 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B. 被害人的心理特征C. 被害人的生活方式特征 D. 被害后果特征17. 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或承担了被害后果,可将其划分为( C )A.

    5、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害人 B. 暴躁型被害人和纵欲型被害人C. 既然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 D. 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18. 被强奸后的女性容易发生的“恶逆变”角色转换类型是( C )A. 认同型 B. 防卫过当型C. 堕落型 D. 双重角色型19. 当代古典犯罪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之研究重心在于( B )A. 犯罪人的犯罪倾向 B. 犯罪的机会C. 犯罪结果的诱惑力 D. 刑罚威慑20. 迪尔凯姆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C )A. 精神分析理论 B. 人格障碍理论C. 失范理论 D. 遏制理论21. 关于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B )A. 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年人B. 所有的人都是潜在的犯

    6、罪人C. 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强有力可能导致犯罪的发生D. 个体对于法律的道义合法性具有更坚定的信念可能导致其更多地参与犯罪活动22. 刑罚的特殊预防对象为( D )A. 危险分子 B. 不稳定分子C. 犯罪被害人 D. 犯罪人23. 属于非监禁性保安处分的措施是( A )A. 限制居住 B. 监护隔离C. 少年保护 D. 强制劳作24. 刑事司法对策最关键的环节是( C )A. 确立合理的刑事诉讼理念 B. 保证侦查的合理性C. 增强量刑的合理性 D. 允许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实现个别公正25. 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始于( B )A. 1999年7月 B. 2003年7月C. 2009年7月

    7、 D. 2010年7月26. 我国监狱在改造罪犯过程中会根据年龄、性别、犯罪性质、人身危险性等对罪犯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处遇,这一做法体现了罪犯矫正的( B )A. 人道化原则 B. 个别化原则C. 教育化原则 D. 社会化原则27. 西方国家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程序中,选择治疗方法之前需要( A )A. 进行心理评估诊断 B. 制定矫治计划C. 实施矫治活动 D. 追踪治疗效果28. 提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犯罪预防理论的学者是( B )A. 龙勃罗梭 B. 李斯特C. 加罗法洛 D. 萨瑟兰29. 对犯罪“特殊预防”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B )A. 采用特种手段 B. 针对特定对

    8、象C. 针对特定区域 D. 通过特殊程序30. 与美国相比,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是( D )A. 严格限制境外人员入境 B. 严厉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C. 严格进行社会面控制 D. 严格限制非法拥有枪支二、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 自由意志论:人在社会上有自由意志来选择犯罪或守法行为,以满足其需要或解决问题;以犯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较守法的方式吸引人,因为可以花较少的工夫获得较大的报酬;个人选择犯罪行为的解决方式可以因害怕社会对该行为的反应及惩罚而受到限制;社会的反应及惩罚愈迅速、确定、严厉,愈可控制犯罪行为;最有效的犯罪预防方式,是足够的惩罚而不使犯罪成为吸引

    9、人的选择。32. 暴力犯罪:是强调犯罪手段的一种犯罪行为类型,其主要特征是行为人对受害者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威胁进行的侵害行为。33. 犯罪状况: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发生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犯罪人的构成状况(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所在地区、气质、价值取向等。)34. 被害后果: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和引发的反应。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 简述犯罪定性研究的局限性。答:(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够精确。(2)研究结论的基础不够广泛,往往根据典型的或者少量的个案资料得出结论。(3)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即

    10、因人恧异,所以,对研究者自身素质的依赖性大。(4)研究结论缺乏客观性,难以进行重复检验。36. 简述职业环境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答:(1)职业环境中有可利用资源或机会。在职业环境中的工作人员能获得一定的“资源”-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就可能成为人们犯罪的机会和手段。(2)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障碍可能影响犯罪。在职业环境中形成了以工作上的联系为纽带的领导之间、职员之间、领导与职员之间的各种关系。37. 简述狭义再次被害与广义再次被害的区别。答:(1)狭义再次被害:再次被害是随着被害人司法权益的保护而提出的概念,被害人学家发现,被害人在接受警方询问、参与控诉、审判等诉讼

    11、活动中,不仅没有受到保护,而且在精神、时间、物质上还会再次遭受损失,人们便将被害人在诉讼中所受的一切损害称为再次被害。(2)广义再次被害:具体是指被害后,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的损害以及受到的其他社会组织、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又称再度被害,二次被害。38. 简述犯罪社会学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答:犯罪社会学把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把犯罪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19世纪末,犯罪社会学是作为一种对当时以个人为中心的犯罪研究的矫正思路出现的,20世纪后,犯罪社会学已成为犯罪学理论的主流。犯罪社会学在犯罪原因的探讨中,特别突出对社会因素的强调,关注都市化、人口的增长、移民、社会变

    12、迁、甚至是地理的变动对犯罪现象产生的影响,他们注重犯罪的调查,研究与个人犯罪行为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该个人与社会组织、家庭、邻里、社区等的相关关系,也包括个人的社会态度、流动性、身份地位、社会联系等。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39. (本题11分)论述现代西方国家的罪犯矫正特点。答:(1)监控手段的科技化。(2)矫正机构的民营化。(3)处遇方式的多样化。(4)矫正模式的社会化。40. (本题12分)论述刑事惩罚对策与犯罪社会预防对策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二者的制定主体及实施所依靠的强制力基本相同。(2分)(2)区别:二者的核心内容不尽相同。(2分)二者的内容范围不尽相同

    13、。(2分)二者的运用手段不尽相同。(2分)二者与刑事法律关系不同。(2分)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5分。41. 公安部20XX年6月1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举措和成效等情况。20XX年以来,各地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信部部署开展“断卡2.0”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涉诈电话卡5682万张;人民银行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清理整治涉诈银行账户2.8亿个;中央网信办全力加强网络技术反制,封堵涉诈网址55万个。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源头治理,严防涉诈人员外流作案,严防形成诈骗窝点

    14、,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坚决铲除诈骗犯罪土壤。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和中宣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3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9亿份,发送公益短信30.7亿条.组织开展“五进”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积极创建无诈社区,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强大声势。组织开展精准宣传,对财务人员、在校学生、网购人员等易受骗群体,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反诈宣传方案,全力保护重点人群不受侵害。组织开展新媒体宣传,开通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累计发布视频805条,播放量达7.4亿次。公安机关会同各部门综合施策、齐抓共管,着力构建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4月26日,公安

    15、部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APP及时发布典型案例,普及防骗知识,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对收到的涉诈短信和电话、登录的涉诈网址,会尽可能识别并发出预警提示;群众可以通过APP一键举报涉诈信息。目前,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已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次,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1至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4%。80.6%和146.5%。成功劝阻771万名群众免于受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1亿元。20XX年5月,全国

    16、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46万起,与4月相比下降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问题:(1)列举材料中体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工作的新措施。答:措施:深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特种行业、枪支弗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特殊群体的管理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

    17、帮教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查禁淫秽色情活动和各种非法出版物,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2)结合材料论述“打击”和“防范”的关系及实践意义。答: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有赖于打击措施的成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对综合治理的其他内容具有整体的促进作用。实践意义:对现实发生的犯罪的有效打击,控制住犯罪数址的增长和性质的严重化是保障群众有安全感的直接措施。打击是犯罪控制的直接途径,是控制犯罪发展势头的有力手段,是治标的基本手段,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现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因此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预防是消除或减少犯罪原因的直接途径,是治本的基本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162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