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语文创新教学研究:《阿房宫赋》《六国论》联教联读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6016199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创新教学研究:《阿房宫赋》《六国论》联教联读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阿房宫赋 六国论 语文 创新 教学研究 阿房宫 联教联读 教学 设计 下载 _小学语文综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语文创新教学研究:阿房宫赋六国论联教联读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赋”与“论”的特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两篇文章。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文章,把握两篇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会辩证分析。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感悟两位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情怀,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文化传承与理解: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理的批判思维习惯,感受杜牧、苏洵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针对性。【学习难点】为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辩证分析。 【课时安排】2课内2课时+课外2小时【学习资源】1.诗行天下之杜牧-落魄江湖载

    2、酒行,天才简史-苏洵视频;2. 苏辙的六国论、 贾谊的过秦论。 【课前预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杜牧生不逢时,半生荒凉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

    3、,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苏洵行者与学者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写作背景阿房宫赋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但唐敬宗李湛好游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六国论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

    4、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2.诵读课文,初步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

    5、。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概括来说,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起于战国,兴盛于汉代,流行于两晋,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文赋”。 赋的特点主要有两点: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实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唐代的“文赋”较之战国时期的骚赋、汉代的汉赋、两晋的骈赋而言,不大讲求对偶、音律

    6、,而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也都继承了唐代文赋的特点,成为千古佳作。 阿房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历来得到很高的评价。元代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清代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3.通读全文,校正字音,准确断句;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用书,自行翻译课文,标记出不能理解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句

    7、子意思。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辩证分析。 【教学过程】通读课文,释言解文学生活动1:诵读课文,完成重点字句段的翻译,与师合作解决翻译中的疑惑之处,疏通文意并思考:阿房宫赋六国论两篇文章各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观点的语句。参考: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细读文章,理清思路学生活动2:杜牧与苏洵两位作者是怎样得出自己的观点的?参考:阿房宫赋:先铺叙阿房宫的奢华及毁灭,后得出观点。第一部分(第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段:从背景、耗资、规模、布局、宫中人物活动等

    8、方面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第段:从宫人来源、宫中生活、珠宝陈设等方面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第二部分(第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得出结论。第段:从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纵欲纷奢、秦皇无道指出秦必亡之命运。第段: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六国论:开头直接提出观点,而后论证观点。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第23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别从正方两方面论证;第三部分(第45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研读文

    9、章,溯源探旨学生活动3:结合背景,合作探究:两位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目的:阿房宫赋:规谏统治者不能大兴土木,要爱惜民众。(文章最后一句)六国论: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文章最后一段)原因: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23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资治通鉴

    10、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

    11、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作者意在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赏读文章,品悟人格学生活动4:杜牧生活在唐代,苏洵生活在宋代,两人为什么会选择写秦和六国?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话言犹在耳,这是历代骚人墨客富于历史责任感的一种概

    12、括,也是后人作文的榜样。“为时而著”相对于作者而言,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这一点,在阿房宫赋六国论中体现得非常典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同样,苏洵在六国论中也绝对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对此,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他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字里行间可见其拳拳之心。他们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

    13、景仰。联读赋论,赏析异同学生活动5:两篇文章一赋一史论,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两篇文章的理性体现在何处?参考:观点合理性。阿房宫赋的观点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在于“不爱人”,这是非常合理的。六国从百姓那里抢珍宝,“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秦始皇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这些都是不爱人的表现。六国不爱人,为秦所灭,秦不爱人,仅存在14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种观点也是合理的。这句话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人的

    14、嚣张气焰吓怕,不要采取软弱妥协的外交政策,是合理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在于一味地割地求和,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结果壮大了敌人的实力,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目的针对性。杜牧生活的晚唐,大唐帝国日薄西山,已走向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处在崩溃的前夕,杜牧希望当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因为沉溺声色而送命,接替他的敬宗荒淫更甚,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事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大起宫室,广深色,故作阿房宫赋。”苏洵生活的北宋,统治者军事上无能,外交

    15、上妥协,助长了东北面的辽和西北面的西夏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时进犯,而北宋王朝主要的应付方法是逐年缴纳捐品银两,换取暂时安宁喘息。由于中央集权以及对外妥协政策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当时无数爱国志士中的一员,苏洵试图从六国灭亡的教训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六国论在此背景下产生。结论正确性。阿房宫赋的结论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的结论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两个结论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毫不过时。思路严谨性。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先体物后写志,前两段由外到内,由物到人,铺叙描写阿房宫建筑

    16、之豪华,极写宫中人生活之奢侈。、4段转入议论,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行文思路富有科学性,令人信服。六国论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及“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三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4、5段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整篇文章逻辑严密,思路严谨。史实客观性。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事实,客观存在,毋庸置疑。方法恰当性。阿房宫赋六国论都运用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对

    17、比论证,类比论证。如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运用对比论证,将秦的挥霍无度与人民疾苦对比,体现秦与人民对立矛盾。六国论中,“秦以”也运用了对比论证,从数量上进行对比,赂秦之地远多于战胜而得的土地,六国赂秦所损失的土地,要比战败所损失的土地多百倍,两相比对,论证灭亡原因不在战而在赂。学生活动6:两篇文章在文体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参考:阿房宫赋:整齐和谐之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

    18、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连续六个排比句,一气呵成,句句蝉联,又句句夸张,蝉联中有夸张的形象,而这些夸张的形象构成了句式的蝉联,句句相接,环环相扣,似大河狂涛,奔涌而至。字字列举秦皇耗费民资之多,句句暗陈人民饱受灾难之深。抑扬跌宕之美。运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词以及双声兼叠韵的词,如:“地势”“五步”“蜀山”“参差”“逦迤”“精英”等,全文共计三十多组。声母的特点是短促,韵母的特点是舒长,声音的组合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成分,或促节,或荡漾,或兼而有之,使得音节更富于起伏变化。悠扬回环之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

    19、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这里除了用虚词“也”谐和音律外,“荧”“镜”同属“根”韵;“鬟”“兰”同属“山”韵;“过”“所”同属“波”韵。这种韵法,一方面虚词“也”作为单音字重复使用,给读者以声韵的变化色调匀整感,另一方面,拖长虚词“也”的韵脚的语音吟诵,可以收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特殊效果。六国论:故用设问,立论周密。在六国论一文中,作者在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弊在赂秦”之后就故意用了一个设问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疑问也正是别人的疑问,所以作者在别人未问之前自己首先发问,并给了一个明确答复:“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使文章的立论更完

    20、备,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苏洵往往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后能从细小处入手,自觉地替别人提出疑问并加以回答,以消除人们的疑惑,也使自己的论点更完美周全。善用夸张,感染力强。比如作者在论证“赂秦而力亏”这一分论点的时候,就把历史上发生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事实缩小到一两天之内:“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这种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割城数量的众多和次数的频繁,同时也说明了苟且偷安者狼狈的窘态和一时的安宁。巧用比喻,说理透彻。比如文章有这样一段引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引用苏代的话比喻三国企图用割让土地的办法制止秦国的入侵,必然会导致六国的灭亡。这种善打比方的说理形象

    21、生动,具体感人,易打动人、说服人。再比如“如弃草芥”“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等,都是以形象的比喻说理,既表现了六国子孙割地态度的轻率,也包含了作者鲜明的憎恨感情。对比鲜明,论证有力。作者在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时便以概括的事实,对比的方法,说明了赂秦求和的危害。通过“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的比较,特别是两个“百倍”的比较,令人触目惊心。由此作者推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这便有力地证明了六国灭亡并不是“兵不利,战不善”,而是“弊在赂秦”矣。再比如作者通过六国祖先创业时的艰辛与其子孙割地赂秦的草率比较,有力地证明了割地赂秦是悖情背理的,是有辱于

    22、其先祖的。鲜明的对比论证使文章更加有理有据。辨读文章,提升理性学生活动7:古往今来,探讨秦、六国灭亡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贾谊的过秦论、苏轼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你同意谁的观点呢?贾谊过秦论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苏辙六国论主要讲六国决策者目光短浅,不识“天下之势”,彼此“背盟致约,以自相屠灭”,以致“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突”,从而自食恶果,相继灭亡。苏轼六国论开篇先谈“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后面谈到“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论述六国得以暂时生存,还是因为善待了 “士”。接下来是谈秦国“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就是说,秦国不善待士,所以导致了灭亡。归结出六国得以暂存和秦之速亡的原因在于是否“养士”。学生活动8:结合史实,对于秦与六国的灭亡,你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看法有没有漏洞?【作业布置】1.背诵两篇文章;2.对于秦与六国的灭亡,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论证你的观点,不少于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文创新教学研究:《阿房宫赋》《六国论》联教联读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1619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