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验针灸学针灸效应及机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实验针灸学针灸效应及机理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实验 针灸 效应 机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针灸效应及机理针灸效应及机理第一节第一节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针刺镇痛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针刺麻醉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一)疼痛的定义及性质 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部分。(二)疼痛分类 对于临床而言,根据起因不同又可分为炎症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性痛炎症性痛是指由创伤、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外科手术引起的外周组织损伤导致炎症时所发生的疼痛,包括痛觉过敏、触诱发痛、自发痛和继发痛。神经病
2、理痛神经病理痛是指由创伤、感染或代谢病引起的神经损伤而造成的疼痛。(三)痛觉及其调制系统1、脊髓伤害性信息的节段调制系统 闸门控制学说:脊髓背角存在一种类似闸门的神经机制,这个闸门控制着从外周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神经冲动强度。经典的闸门控制学说认为,节段性调制的神经网络的构成:有初级传入A类(刺激)、初级传入C类纤维(伤害性刺激)和背角投射神经元(T细胞)和胶状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SG细胞)组成。SG细胞兴奋细胞兴奋-闸门关闭闸门关闭-疼痛缓解;SG细胞抑制细胞抑制-闸门打开闸门打开-产生疼痛 2、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 下行抑制系统是指从高级中枢发出经脑干等结构对由脊髓上行
3、的伤害性刺激信号产生抑制作用的系统。下行易化系统是与下行抑制系统作用相反的一个调制系统,它兴奋背角神经元,从而使疼痛更易于出现。下行抑制系统抑制脊髓上行的伤害性刺激信号伤害性痛反应减弱下行易化系统兴奋背角神经元痛反应激活针刺(灸)镇痛 (一)针刺镇痛的作用 在镇急性痛中,不同频率电针可激活不同神经通路、电针镇痛效应与电针强度成正相关。在镇慢性痛中,电针弱刺激效果较好.针刺(灸)镇痛(二)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1、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针刺既能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
4、痛标准。2、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 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阀和耐痛闹提高达对照值的65%-180%。3、针刺镇痛作用的空间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4、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 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到最大值一般需20-40min,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其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以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min。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的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优点:在于使用安全、生理
5、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伤口疼痛轻等优点.缺点:存在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满意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满意等问题。针刺麻醉 (一)针刺麻醉及其临床价值 1、针刺麻醉的作用:1)镇痛作用;2)抗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3)抗创伤休克的作用;4)抗手术感染的作用;5)促进术后创伤组织修复的作用。2、针麻的特点1)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2)便于术中医患间的配合;3)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4)简便、经济,便于推广。3、针刺麻醉的缺陷1)麻醉不全;2)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3)个体差异较大。(二)针刺麻醉使用范围 目前针麻和针药复合麻醉主要用于头面部、颈部、腹部、妇产科及四肢的手术,麻醉效果较好
6、的手术有:甲状腺摘除手术、颗顶枕区及后颅窝手术、前颅凹颅脑手术、颈椎前路骨科手术、肺叶切除术、剖腹产、腹式子宫全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胃大部切除术、全喉切除术、上颂赛根治术、斜视矫正术、拔牙术等。(三)针刺麻醉方法1、术前准备1)术前测试:术前预测就是测定患者针刺诱导前后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此来估计针麻效果,作为麻醉选择的依据之一。2)试针:试针是指在针麻效果术前测试的基础上,选择几个穴位进行针刺,以了解患者的针刺得气情况和对针刺的耐受能力。3)心理诱导:是指为了获得较好的针麻效果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2、部位的选择:、部位的选择:临床应用以体针和耳针为主,其他方法配合使用。1)体针麻
7、醉:通常选用四肢和躯干经穴组成 针刺麻醉处方。处方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同神经节段取穴、经验取穴。2)耳针麻醉:是指以选取耳穴为主进行麻醉的方法。选穴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辨证原则,二是反应点原则。3、刺激方式、刺激方式1)手针式:是指针刺得气后,以手法运针维持穴位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获得持续的得气感。2)电针式:是指针刺得气后,将电麻仪连接到针体上,利用其输出的脉冲电流维持针感的方式。3)经皮电刺激:是指通过特定的电极而不是针灸针作用于特定部位而获得镇痛效果的方法。(四)针药复合麻醉优点:1、药物加强针刺镇痛效果;2、节省麻醉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3、生理功能稳定,利于
8、术后恢复;4、某些特殊优越性。针刺麻醉的适应症针刺麻醉的适应症 对麻醉药物过敏者。对麻醉药物过敏者。肝、肾、肺功能不良,病情危重、休克和年迈体衰不肝、肾、肺功能不良,病情危重、休克和年迈体衰不能接受麻醉药物者。能接受麻醉药物者。病情诊断明确、无需广泛探查者。病情诊断明确、无需广泛探查者。愿意接受针麻,耐痛能力较好而不肥胖者。愿意接受针麻,耐痛能力较好而不肥胖者。有接受针刺并能发挥针刺调整作用者,有接受针刺并能发挥针刺调整作用者,针刺麻醉的禁忌症针刺麻醉的禁忌症 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惧怕针刺,术前预测针刺效果欠佳者。精神系统的某些疾病如痴呆、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神经系统损坏性疾病。
9、诊断不明,需做术中广泛探查者。病灶局部广泛粘连,手术复杂者。顾虑重重,经反复解释仍不能排除精神紧张者。针刺镇痛原理(一)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1、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 1)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途径针刺能兴奋的神经纤维包括A、A、A、C 参与镇痛的神经纤维:A、A弱刺激达到镇痛目的 2)针刺信号的脊髓内传导途径 针刺信号脊髓交叉到对侧上传影响邻近节段所支配皮肤、内脏活动脊髓外侧束邻近节段的痛觉传入脑干、间脑、前脑发放下行冲动(脊髓外侧束脊髓背角)产生镇痛效应3)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水平的整合 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脊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镇痛效应 针刺信息和伤害性刺激信息到达相同或相近脊髓节段镇痛作用较强
10、 针刺信息和伤害性刺激信息到达相距较远的脊髓节段镇痛作用较弱4)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脑干水平的整合针刺信号 延髓网状结构的巨核细胞同一核团镇痛效应 5)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在丘脑水平的整合伤害性刺激引起丘脑内侧核群、中央中核特殊形式放电反应针刺穴位可以抑制这种痛敏细胞放电 6)针刺激活脑内一些有关的痛觉调制结构有些核团对痛阈无影响,但可减弱针刺镇痛作用:尾核头部、丘脑中央中核、中脑中央灰质及中缝核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起调制作用的边缘系统:海马、扣带回、隔区、杏仁、视前区、下丘脑 2、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1)内阿片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针刺阿片肽释放镇痛-内啡肽、脑啡肽在
11、脑内有镇痛作用脑啡肽、强啡肽在脊髓内有镇痛作用 针刺激活脑内的内阿片肽系统:脊髓内的内阿片肽神经元释放相应递质初级感觉传入末稍的阿片受体抑制P物质释放、抑制脊髓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痛反应脑内有关核团中内阿片肽能神经元兴奋释放递质神经元换元参与下行抑制系统抑制痛觉传递 2)经典神经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5-HT增加针刺镇痛效应去甲肾上腺素对抗针刺镇痛,激活低位脑干发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下行投射系统加强针刺镇痛DA消弱针刺镇痛乙酰胆碱能系统增加针刺镇痛内阿片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动镇痛DA抑制内阿片肽的释放减弱针刺镇痛 3)针刺镇痛耐受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针刺镇痛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
12、刺或反复刺激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中枢CCK-8是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效应的重要因素电针有效性的个体差异决定于中枢阿片肽与CCK-8的相对平衡电针刺激引起阿片肽释放加速CCK-8神经元CCK-8释放抑制镇痛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1、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使其支配的肌肉收 缩增强2、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3、促进损伤局部炎性水肿的消退4、改善末梢神经血液循环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二)针灸对脊髓损伤功能的调节1、提高受损脊髓局部的血流量2、改善损伤部位的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3、促进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的再生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三)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
13、作用1、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整2、对运动从属时值的调整3、对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调整4、对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一)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针灸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脑动脉壁上的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使脑组织氧和能量代谢得以改善,脑组织损伤减轻。(二)纠正血脂和血流流变性的异常针刺能降低患者血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以防止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沉方程K值,从而减少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1、对血浆过氧化脂质、前列环素、血栓素等的
14、影响2、对血浆内皮素的影晌3、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4、对热休克蛋白基因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四)改善甲皱微循环(五)调节脑电活动及体感诱发电位 1、脑电活动 2、体感诱发电位 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六)调整神经介质或递质的代谢紊乱1、儿茶酚胺:缺血性脑卒中血浆儿茶酚胺针刺儿茶酚胺2、活性神经肽:缺血性脑卒中亮-脑啡肽样物质针刺亮-脑啡肽样物质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针刺可提高模型动物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水平4、氨基酸递质:针刺对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有调节作用5、血
15、浆-内啡肽:针刺可使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内啡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三、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及机制(一)抑制癫痫放电,改善异常脑电图1、对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的影响异步化:即针刺后高波幅慢波或高波幅棘慢综合波减少或消失。同步化:针灸后出现短暂的高波幅慢波或慢波增多或出现棘慢综合波。混合变化:即在同一病人中出现同步化和异步化。三、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及机制(二)提高机体免疫力癫痫患者特是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IgA缺陷和细胞免疫障碍,自身抗体阳性率也高于正常。针灸治疗可使免疫球蛋白增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三、针灸治疗癫痫的作用及机制(三)增高脑内-氨基丁酸含量(四)增加脑内单胺类物质,降低乙酰胆碱含量(五)调整
16、脑内阿片肽物质释放(六)促进回返抑制的恢复 针灸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一、胰腺(一)针灸对胰腺功能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上:1、改善临床症状;2、降低血糖;3、降低尿糖;4、治疗并发症;5、局限性:对轻、中度疗效好,对重度疗效差,需配合中西药治疗。(二)针灸对胰腺功能的作用机制1、针灸对神经-胰岛系统功能的调节1)调节迷走神经的功能迷走神经功能低下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糖尿病针灸迷走神经兴奋性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2)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针灸 细胞和/或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分泌胰岛素 受损的细胞结构的恢复 葡萄糖利用、转化血糖 3)整体调节作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并不是某一系统单一作用的结果,而
17、是全身性的综合作用,针刺既能调节胰岛素分子水平的功能,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该部位的重新控制作用,其中针刺后胰岛素靶细胞受体功能改善是针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机理之一。2、针灸对胰岛素分子水平物质的调节1)改善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缺陷2)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相关受体基因表达3)调节下丘脑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可兴奋迷走神经,使胰岛素分泌增强,血糖下降,食欲增强;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兴奋交感神经,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上升,食欲减弱。二、甲状腺(一)针灸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1、临床症状减轻;2、腺体体积减少;3、调节血中T3、T4、TSH含量;4、尿中排碘量明显减少。5、针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