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基本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结构抗震基本知识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抗震 基本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2 第1章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1-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只不过在发生小于四级地震时,人们没有感觉。但是,如果地震发生在人群居住地并且地震级别较大时,将给人们带来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例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及2013年4月的四川芦山地震。尽管目前人们尚不能控制及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实践表明,设计出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物,则有可 .3 能减少地震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因此,为了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4一、地球的构造地球: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400km的椭圆球体。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2、即地壳、地幔与地核。.5 地壳:地球外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为30km,最薄处约5km,地震多发于此。通常认为,地壳(地球最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所组成的,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约为70-100km。地幔主要由质地坚硬的橄榄岩组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导致地幔内物质的对流。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可分为内核与外核。.6二、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地震安全成因主要分为:u构造地震u火山地震u水库引发地震u矿山开发u人工爆破 其中,前两项为天然地震,后面为诱发地震。.7 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1.断层说 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巨大的能量
3、,造成地壳岩层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发生变形,产生地应力。当地应力产生的应变超过某处岩层的极限应变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8.9 2.板块构造说 地球表面的岩石层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一直在缓慢地相互运动,板块构造说认为:板块的构造运动是产生构造地震的根本原因。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的岩体突然断裂或错动,从而引起地震。.10.11三、世界的地震活动 据统计,地球上平均
4、每年发生震级8级以上、震中烈度11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2次;震级7级以上、震中烈度9度以上的大地震不到20次;震级在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15万次以上。.12三、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东临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相当广泛。我国6个地震活动区:u台湾及其附近海域u喜马拉雅山脉活动区u南北地震带u天山地震活动区u华北地震活动区u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13五、近期世界地震活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的地震为8.7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为8.0级;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的地震为7.3级;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的地震为8.8级;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
5、的地震为9.0级,引发 海啸与核泄漏,以致造成巨大的灾难;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地震为7.0级;.141-2 地震的基本术语一、震源和震中u地球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引起地面震动u内部发生振动的地方称之为震源u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叫震中u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u根据震源深度将地震划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300km之间;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其中,浅源地震的破坏性为最大。.15.16二、地震波 地震由于地下岩体发生断裂、错动产生震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即为地震波,可分为体波与面波。(1)体波 体
6、波是指通过地球本体内传播的波,包含纵波、横波。.17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递方向一致的波。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递方向垂直的波。纵波:压缩波,无论是在固体内还是液体内均能 传播;周期短、振幅小,在地面引起上下颠簸运动。横波:剪切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 运动。.18(2)面波 面波是指介质表面或地球表面及其附近传播的波,一般认为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含瑞雷波和乐普波。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逆向椭圆运动。这种运动形式被认为是形成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乐夫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
7、,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19.20瑞雷波振动轨迹剖面(a)和射线(b).2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所以,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当横波或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为强力,产生的破坏作用也最大。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地震波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也就减轻。.22三、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例如某时某地发生了里氏7级地震。地震震级M与震幅的关系:地震震级M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关系如下:从该公式可以知道,如果地震震级M增加1级,则震源释放能量E增加大约为30倍。8.115.
8、1logMElogMA.23四、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一次地震,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然而,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此外,由于地层土不一样,地震波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震中距相同的建筑,其破坏程度也不一样。.24 此外,地震烈度与地面上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有关。08年8月底在攀枝花发生的6.1级与2010年4月玉树地震带来的破坏也相对较大,原因之一就是处于山区农民的房屋大部分是土坯房,即使不发生地震,也应该是危房。地震等级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就可以确定,但是,地震烈度则要经过调
9、查后才能确定,时间相对较长。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随即就发布了地震的等级为7.8级,两天后修改为8.0级。但是地震烈度的情况则是在9月初公布。.25汶川地震的烈度分布情况.26.271-2 地震动特性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一般通过记录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来了解地震动的特性。地震动的三要素为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与地震动三要素密切相关。每次的地震动记录都是不一样的。但可根据地震后的构筑物的破坏情况或者通过人工合成的办法确定几种典型的地震动,作为进行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用。.28一、地震动幅值特性 地震动的幅值可以是地面的加速
10、度、速度或位移的某种最大值或某种意义下的有效值。目前采用最多的地震动幅值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幅值,它可以描述地面震动的强弱程度,且与震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地震烈度的参考物理指标。二、地震动频谱特性 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频谱有重要的影响,震级越大、震中距越远,地震动记录的长周期分量就越显著。.29 地基土中软土且地层厚的地基上的卓越周期偏向长周期,因此地震动的作用就可能被放大。三、地震动持时特性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的破坏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作用下,当强震的持续时间越长,则该地点的地震烈度就高,结构物的地震破坏就重。.30.31地震的破坏作用1.地表破坏及其
11、影响 地表破坏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和滑坡等形式。地裂缝分成为构造性地裂缝和重力式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陷易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2.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破坏 由地表破坏造成的建筑物破坏性质上属于静力破坏,这种破坏有时是灾难性的,如北川县城的一些建筑的破坏。.32 更多的建筑物(大约90%)破坏由于地震地面运动的动力响应引起的,在性质上属于动力破坏,也是人们通过改善建筑物设计可以控制的。因此,结构物动力破坏机制的分析,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和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物的动力破坏主要表现为因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所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两类破坏形式。.333.次生灾害 如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12、水坝、煤气、通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的破坏给人们的破坏也相当巨大。例如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若不及时处理,给下游造成的破坏有可能大于地震本身的破坏。.341-4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一、基本术语u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如前所述,地震等级表明的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是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只能依据烈度大小。.35 在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的区划只能由国家地震局发布,且基本上按县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在抗震设计规
13、范中查出,如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峰值。u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物的抗震类别确定;u地震作用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u设计地震动参数 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36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u设计基本加速度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u设计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程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u场地 工程群体所在地,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37u抗震措施
14、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u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38二、地震影响和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抗震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震害调查表明,虽然不同地区的宏观烈度相同,但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的柔性建筑物,其震害要比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39 震害调查表明,虽然不同地区的宏观烈度相同,但处
15、于大震级远震中距的柔性建筑物,其震害要比小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重得多。因此,抗震规范用设计地震分组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分成为三组。第一组表示近震中距,第二、三组表示较远震中距的影响。.40三、建筑分类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成为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适度设防类(丁类)四类。(1)特殊设防类建筑: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2)重点设防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