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 教育 读书笔记 精选
- 资源描述:
-
1、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
2、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 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一块石头,它无 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
3、运就是走向衰亡。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也可以用“经验”来代替“生活”这个词。同时,他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会是这种生活的延续呢?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文章里回答了我
4、。他认为“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面临死亡,如果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么毫无疑问生活将无法延续,人类也将走向灭亡。因此,教育便产生了,教育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传递经验,使人类生活延续下去。 紧接着,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教育要传递,就离不开 沟通。沟通与传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沟通乃是让处在共同体的人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即,处在一个群体的人们要想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别人或自己的下一代就需要借助沟通。杜威甚至认为“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这句换就等于承认社会生活
5、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 以上讲的这些,杜威认为都是讲的非正规教育。这种教育是通过儿童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获得经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传递的经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除了比较低级的职业以外,通过直接参与成人的事业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有意识的机构学校和明确的教材课程设计出来了。讲授某些东西的任务委托给专门的人员。”正规的教育也因此产生。 然而在杜威看来,从非正规的教育向正规的教育转变,有着明显的危险。即“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永久的社会利益很可能被忽视。”因此在本章的最后,杜威提出“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6、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现在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中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大背 景下。然而,如何才能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杜威在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看来他是准备把这一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读书笔记 杜威在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中提到“学校是特殊的环境”。他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环境本身具有教育性。如我们的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等都是“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在偶然环境中形成的,学校则“总是明确根据影响
7、其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的产生,在杜威看来是必然的。因为随着社会变得日益复杂,就有必要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特别关心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学校这一专门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的特殊环境便应运而生。杜威认为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学校的第一和第二项功能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环境的选择,第三项功能则是创造环境。 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似乎重在选择环境而在创造环 境方面略显不足。例
8、如: 2、 “学校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而我 国的学校所提供的环境似乎过于简化。例如: 3、 杜威提到在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风俗习惯的青少 年混合在一起的学校里,学校还发挥协调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也来到了中国,学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然而(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仍然有许多学校未能在期间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例如: 读书笔记 杜威的第三章标题是教育即指导,讲的是教育的指导作用。他首先从环境的指导作用说起,因为在上一章中他提到了“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因而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物理102汤晓绍101802
9、30 第一部分:全书总体感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1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1)生物与非
10、生物不同,只有通过更新才能维持自己。社会生活也和生物一样,是个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中更新的过程。自我更新而维持生命的原理,不仅可用于生理意义上,而且可用于经验上。这是说,社会生活是社会经验的更新过程。(2)所有人之间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是经验更新的必要条件。(3)所以经验的传递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如果说“教育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程。是社会生活之必需。” “一切沟通都有教育性”,而且“社会的生活与沟通完全相同”,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也都有教育性”。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是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获得的教育;一种是我们为青年准备的教育。从此得出的结论是:教会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2教育
11、即生长。这个意思用教育上的话来说,(1)“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教育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不能把生长看做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而应把生长本身看作是目标。(2)“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3)生长的能力,一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二依靠别人的帮助。 由此可知,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的生长的历程,在一个人一生的每个时代里面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标;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获得更多的教育 能力。这种观念与如下三种传统观念相反。 3教育即改造。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时没有一种
12、当前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直接改造经验的特性。这种观点与他的生命观和生长观一脉相承。杜威对教育下了一个专门定义“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教育,第一能够增加经验的意义,使受教育者认识他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能够提高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预料将要发生的事,并能预先做准备,以便将来获得有益的结果和避免无益的结果。有教育功能的经验,不同于“呆板的活动”(不能自主的机械动作)和“无恒的活动”(毫无目的,不顾将来结果的活动),”教育即继续改造”的根本特点是:“把目的(即结果)与过程视为一件事”。这是说,活动的经验是占时间的,它的后一步就是完成它的前一步,后面的结果就表现出前面
13、的目的,这种完整经验使人掌握良好的行动模式(“习惯”)。“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杜威还强调,经验的改造不但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教育不单能发展儿童与青年,并能发展将来的社会。教育即改造的观念既不同于上述的把教育视为遥远将来的“准备说”和把教育视为有一个终极目标的“开发说”;也不同于把教育看作由外面提供材料并培养智能的要素主义教育观,以及把教育视为以往的重演的永恒主义教育观。只有“教育即改造”(或“社会改造”)之教育才是进步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是保守的。 4选择教材必须以改进我们共同生活为目的。(1)教材先由供给学生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价值所构成,它“把需要传递的当前社会生活的意
14、义转化为具体的和详细的术语”。(2)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保证将来比过去更美好。此外,还必须把社会最基本的事物放在第一位。(“教育首先必须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民主社会尤其要依靠用广泛的人类的标准来编制学校课程,课程里所研究的是有关共同生活的问题,所观察和传授的都能发展学生的社会见识和社会兴趣。 5.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第一,一个人必须有他的目的和问题,并能自行思考,“思维和事物的消化一样是一件个人的事情”。第二,个人的见解,个人所喜欢学习的对象,个人应付问题的方法等都不同。如学校用一个模式要求 学生。那么
15、其必然结果是:精神错乱,故意矫作,创造力渐渐丧失,信心消退,盲从习惯滋长。所谓有创造精神的态度,就是一个人不受外部强迫的反应。凡是一个进步社会都视个人的变异如珍宝,因为社会进步依靠个人的变异。所以杜威主张:民主社会如要与它的理想相符,必须在他的教育规划里容许个人的自由,使特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 第二部分:书中部分句子的精读 1、通过社会群体的更新,任何经验的延续是实在的事实。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2、每一个个体,作为群体的生活经验载体的每一个单位,总有一天会消灭。但是群体的生活将继续下去。 3、人生来不仅不了解、而且十分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和习惯,必须使他们认识它们
16、,主动地感兴趣。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 4、人类的幼年和很多低等动物的崽仔比较起来,原有的效能差得多,甚至维持身体所需要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那么,对于人类一切技术、艺术、科学和道德的成就来说,那就更需要教导了! 备注:社会为什么能前进?因为有个体之间的传递,更有群体之间的传递。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为什么能传递?因为有差异,有高低,一如水!湖水为什么不流动?因为一样平。风为什么能流动?因为压力差。社会组成的各个个体之间,如果个个一个水平,就无法流动了,无法传递了,无发展可言了。差异,是前进最重要的资源! 于是,是不是也应该这样说,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正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用好这
17、种差异,才能让这个班集体中有更多的传递、发展。是不是也应该这样说,一个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正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用好这种差异,才能让这个课堂传递起来,流动起来,生动起来,有效起来。 5.社会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在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 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志趣相投。 备注:沟通是共同体生存的最重要手段,共同的目的是共同体生存的最重要的黏合剂。由此可看出,如果我们的师生
18、关系,不能形成一个共同体,我们的教学、德育等一切工作都会变得非常低效!所以,我们作为教者,想要追求什么,达到什么,不应该自己武断地提出所谓的目标吧,而应该和最大多数人一起来制定、追求,这样才更有可能达成!由此也可看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最难的地方,就是让集体的奋斗目标和所有个体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整合起来,同谐共振。让群体成为真正的共同体,是管理者最显智慧的地方。 6.在任何社会群体中,有很多人与人的关系仍旧处在机器般的水平,各个人相互利用以便得到所希望的结果,而不顾所利用的人的情绪的和理智的倾向和同意。这种利用表明了物质上的优势,或者地位、技能、技术能力和运用机械的或财政的工具的优势。就亲子
19、关系、师生关系、雇主关系和雇员的关系,统治者被统治者的关系而论,他们仍旧处在这个水平,并不形成真正的社会群体,不管他们各自的活动多么密切地相互影响。发命令和接受命令改变行动和结果,但是它本身并不产生目的共享和兴趣的沟通。 备注:为共同体而奋斗的沟通,成员之间必须是平等的 。“如果我是对方”这种换位思考,是不是非常之重要,而又极难之做到?! 7.要沟通经验,必须形成经验;要形成经验,就要身处经验之处,像另一个人那样来看这个经验,考虑和另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点,以便把经验搞成这样的形式,使他能理解经验的意义。除了论述平凡的事物和令人注意的话以外,必须富有想象力吸收别人经验中的一些东西,以便把自己
20、的经验明智地告诉别人。一切沟通就像艺术。 备注:我们应该是激起孩子思维,点燃他们改良生活经验的热情。 8.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如果所获得的知识和专门的智力技能不能影响社会倾向的形成,平常的充满活力的经验的意义不能增进,而学校教育只能制造学习上的“骗子”自私自利的专家。一种是人们自觉地学得的知识,因为他们知道这是通过特殊的学习任务学会的,另一种是他们不自觉地学得 的知识,因为他们通过和别人的交往,吸取他们的知识,养成自己的品性。避免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割裂,成为发展专门的学校教育的一个越来越难以处理的任务。 备注:学
21、校,顺应历史、文明的发展,自然要担当起正规教育的重任。 向生活学习,从社会取材,向孩子请教,或许能让这种割裂变得尽可能小些,少些。学以致用,我们教育教学最起码的出发点。 相关书籍的阅读 1.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多数课堂教学并不十分令人乐观: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自不必说,即使在一些所谓的启发式的课堂里,学生也不过是教师思想的俘虏而已崇拜师长,迷信权威,不善发问,更不敢怀疑;如果说有思考的话,那不过是在揣测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回答老师的提问。至于像顾颉刚先生所说的怀疑思索辨别,并提出自己的创见,那就更谈不上了。如此课堂教学,焉能培养出新世纪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备注:专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首
22、先表现在教育中,并通过专制的教育得以实现。 2.人的觉醒:于是人们越来越开始审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道、人性、尊严、平等、权利等观念开始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萌芽。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师打学生现象的谴责,正是中国全社会人的觉醒在教育上的围观体现。 备注:人在觉醒后反而被抛弃,教育中需要德。 3.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会土壤,这土壤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同样,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这个保障制度便是民主的政治制度。 备注:民主教育不能光靠政治制度的保障,更要有精神制度的保障。 4.有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 备注:育在民主社会的建设中应该主动挑起自己的责任,不能坐等民主教育的条件成熟了以
23、后才开展民主的教育。 5.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真正的自我教育。 备注:老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向上的心,让学生自己有愿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6.当务之急,不是对学生进行从零开始所谓的培养创造性,而是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备注:创造性不是培养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老师的责任不是去培养创造性而是不去抹杀孩子的创造性,并将它发扬开来。 7.尽管我们总是希望教育目的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最佳平衡,但是这种最佳平衡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往往根据当时情景的缺陷和需要来制定我们的目的。即根据特定历史背景下教育的缺陷而必然在教育目的方面有所突出在当前,我们尤其需要突出“人”。 备注:片面的理论认识总
24、是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和理性,完满的理论认识在现实中总是不存在的,或者这说明:片面的才是符合现实的,也才是正确的。 8.教育中的人的凸现,统一并互动与民主教育的推进与民主社会的建设越是尊重人性的教育,其培养的人就越能适应尊重人性的社会。同样,越是尊重人性的社会,就越要求教育对人性予以充分的尊重。 备注:育的个人与社会本位当期价值取向一致的时候,二者是相联系的。只有当教育进步到与社会体制不相符时,教育本位和社会本位才会出现矛盾。 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 李镇西 著 漓江出版社 思考之一校园期盼德先生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使命,正是为即将到来的民主更加健全的社会培养民主主体具有民主精神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