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笔记(DOC 26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下)笔记(DOC 2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下笔记DOC 26页 古代汉语 笔记 DOC 26
- 资源描述:
-
1、古代汉语(下)笔记第五章 古书的注解一、学习意义历代古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研究古人思想、学习古汉语语言规律的重要参考数据。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注解的方法以及它的局限性,对我们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同学都要走上文字工作岗位,在工作当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免不了要查阅古书加以解决,因此培养阅读古注的能力也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二、历代古注概述汉代注解古书的时代始于汉代,因为语言的发展变化,先秦的一些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等,到了汉代已不能让人完全读懂,于是就有人为它们作注解,来帮助人们读懂古书。注解古书的范围主要限于
2、儒家经典,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为儒家经典作注了。如东汉高诱的战国策注。汉代著名的注解家毛亨:西汉经学家,山东曲阜人,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鲁人申培鲁诗、齐人辕固齐诗、燕人韩婴韩诗、鲁人毛亨毛诗并称“诗四家”。孔安国:西汉经学家,孔子后人,曲阜人,作尚书传、古文孝经传,多不传。马融:东汉人,作周易注、礼记注、论语注等。郑玄:东汉经学家,山东高密人,作三礼注、毛诗笺、孟子传。赵岐:东汉人,作孟子章句。王逸:东汉人,作楚辞注。高诱:东汉人,作战国策注、淮南子注等。因为汉代注解家距先秦比较近,他们对先秦典籍所记载的语言典故、社会生活、文物制度都比较了解,因而他们的注解有很高的可信度。魏晋南
3、北朝时期注解的形式出现了集解体等何晏:三国魏人,作论语集解。范宁:晋人,作春秋谷梁传集解。注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三国魏人王弼的老子注、晋人郭象的庄子注、三国吴人韦昭的国语注等。唐代到了唐代,汉代人的注解唐代人又看不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方法叫“疏”,或者叫“正义”,如唐代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就是疏解郑玄的周礼注和仪礼注。正义:一般是政府组织编写,有官修性质疏:私家写的注书原则:疏不破注注解的范围继续扩大,唐人除了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外,还为其子书作注,如杨倞的荀子注、尹知章的管子注等,不仅如此,还为汉代以下的其他古书作笺注,如李善
4、的文选注。十三经注疏,十三经为唐代的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孔颖达)、周礼疏、仪礼疏(贾公彦)、春秋公羊传疏(徐彦)、春秋谷梁传疏(杨士勋),宋代的论语、孝经、尔雅(刑昺)、孟子(孙奭)。宋代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这时期的注解体现了与汉唐不一样的风格,常常是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宋代注解家影响最大的是朱熹诗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四书集注影响巨大。清代清代学者对文字、训诂、音韵要求严格,注解风格为之一变。比较重视语言材料,立论重视证据,所作注解大多详尽可靠。清代学者除为古书作注解以外,还做了许多古籍校勘工作,是因为古书经过历代传刻转抄,文字往往有错误。如清人阮
5、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校勘术语:讹、脱、衍、倒。校勘分为:分为本校、他校、理校、对校。衍文:也叫衍字,简称衍。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文中多出来字的现象。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郑笺:“舟载渡物者而与众物泛泛然俱流水中。”校勘记:“与下衍众字。”脱文:也叫脱字,简称脱。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三、古注的术语释义术语曰,为,谓之(叫做,称作)格式:所释意义+曰,为,谓之+被释词功能:释义,区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诗经:“陟彼高冈。”毛传:“山脊曰冈。”论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
6、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诗经:“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谓(说的是,是说,是指)格式:被释词+谓+所释意义功能:用来说明被释词所指的范围或比喻、映像的事物。论语:“后生可畏。”何晏注:“后生谓少年。”诗经:“君子之车。”郑笺:“君子谓将率(帅)。”貌,之貌(的样子)格式:被释词,+动词,形容词+貌,之貌功能: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论语:“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莞尔,小笑貌。”楚辞:“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犹(等于说,相当于)格式:被释词,+犹+所释意义+也功能: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诗经:“
7、羔羊之革。”毛传:“革,犹皮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章句:“老犹敬也,幼犹爱也。”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叫做声训。之言,之为言格式:被释词+之言,之为言+同音或近音词+也功能:便于记忆,寻求同源词。注音术语读为,读曰格式:假借字+读为,读曰+本字功能:注音,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诗经:“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也可以用来说明假借字。如字是用来指明异读词(多音字)读音所用的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其中表示本义的读音叫做本音,其余的读音都是变读,“如”字告诉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要读本音
8、。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经典释文:“毛如字,郑呼报反。”四、古注的种类传:主要指依据经文逐字逐句地解释,以阐明经义。注:取义于灌注的意思,文献经义艰深,必须加以注解而后明,这正如水道阻塞必灌注而通畅一样,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笺:表识的意思,“表”就是指前人的注书有不太清楚或比较隐晦的地方,通过注解把它将清楚;“识”指的是如果对前人注释有不同意见,则把新的意见记下来,以免和旧注相杂。这种注释不但对经典原文作出解释,有时还对原有注解予以订正和补充。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
9、思,这种注解不是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侧重于逐句逐章地阐发串讲大意。集解(集注,集传,集解):汇集众说而解之的意思,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为它作注解的通常不止一家,各家注解又各有所长,有人便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照一定程序汇编到一起,并对各家的见解加以评说,在评说当中,阐述自己的见解。疏,正义: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音义往往以注音为主,以释义为辅。如唐人陆德明的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补注:对前人的注解有所订正、补充的意思。如宋人洪元祖楚辞补注,清人王先谦汉书补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东汉王逸注:“朕,我也。”宋人洪元祖补注:“古
10、者上下共之,至秦独为亲称,汉遂因之。”五、古注的内容解义解释字义(释词)荀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杨倞注:“能,善;绝,过。”串讲句意(串讲)诗经:“自伯之东,首飞如蓬。”毛传:“妃人,夫不在,无容饰。”注音校勘文字所谓校勘,就是对同一种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相互核对,比较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其错误。校勘的内容:校订错字,删削衍文,补缀脱文,比较异同,乙证错简。释事就是对人名、地名、史实、词语出处、典章制度、典故来源等内容进行说明与考证。诗经:“之子于归,百两(辆)御之。”毛传:“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显示修辞或写作手法诗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毛传:“兴
11、也。”评论是注解者对正文所阐述的一段文字的看法和见解。阐述语法分析句读六、古注的体例即古注在古书中的编排体例。(影印版)七、古注的局限P683,总之,我们阅读古书,不应该完全撇开旧注,一空依傍;也不应该迷信旧注,被古人牵着鼻子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批判地吸收古书旧注中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第六章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第一节 古书的标点一、文言句读及其简史古代的书没有标点符号,作者一气写下,既不分段,也不断句,这种形式叫做白文,古人在读白文时,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基
12、本只起断句的作用,一开始的时候,语意已完,用(绝),表示一句话终止的符号,大约从宋代开始使用圆圈来代替,一句话未完,需要停顿,使用丶(主),说文:“,钩织也。丶,有所绝上而识之也。”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五四以后逐渐推广开来的,“句读”只起断句作用,而无法表达各种语气,我们今天给古书标点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断句,第二是弄清句子本身的语气。二、句读训练的重要性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学问如何看点书。”只有读懂文字,才能正确断句,如果不懂文字,就无法正确断句。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句读能力的训练,而且教育童蒙也是首先从句读抓起。礼记:“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离经,断句读也。”古人之学都把句读之学当作重
13、要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我们今天学习句读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断句是研究古籍的第一步,句读确切与否,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意关系十分密切。三、标点古书的原则和需求字句必须能讲通内容必须符合情理所谓符合情理,指的是不但要和客观事物的情理相符,而且要和上下文所叙述的情理相符。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四、古书标点的错误类型和原因错误类型当断未断不当断而误断当属上而误属下当属下而误属上断句不误而标点有误注意:有的句子不止一种错误类型。错误原因不明词义资治通鉴:“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侱史:“其年,(汪)革遁入行都,厢史执之以闻,遂下大理,狱具,枭于市。”左传:“使尽之,
14、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不通语法史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知音韵历代诗话续篇:“吴黄龙中,童谣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不懂文化资治通鉴:“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资治通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不识通假不明事实五、标点古文的步骤和方法步骤通读全文,深入理解着手断句,大致点断确定标点,细加斟酌审查复核,修正定案方法细审文理、词义断句利用首尾虚词断句句首:夫,且夫,今夫,盖,惟连词:苟,若,即句尾:也,矣,焉,哉,乎,欤,耶,耳利用声律韵脚断句利用排偶
15、句式断句根据语法习惯断句者也,为所,见于,若何,有者,岂不乎,何之有根据前人的注疏断句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朋党论第二节 文言文的翻译一、翻译的作用古文今译是帮助人们读懂原文的有效途径古文今译是学习古汉语,提高古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古文今译是古
16、文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原则)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要通畅明白,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雅:就是译文要典雅优美,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信、达是基本要求,雅是译文追求的目标,是最高境界,但它是建立在信、达的基础之上的,译文不准确,再优美也无济于事,当然,仅仅做到准确通顺,如果不进一步要求主动优美,那么翻译出来的文字便会索然无味,就反映不出原文的风格神韵,所以三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如果做好信、达、雅前提:要有比较丰富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
17、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两种方式)直译:直接按照原文词句意义、词序和句法结构来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逐词逐句相对应,译文与原文句法结构基本相当,这种翻译叫直译。作用:能够真实反映原文思想内容,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从而比较容易地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论语: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翻译:孔子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去考察他的行为。”左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翻
18、译:四年春,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意译:就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整体的翻译,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表达出来,它并不是追求词句上的对等,而着重译文的内容。哪些情况需要意译:词语有所不同词语的搭配有所不同句子结构有所不同表达方法有所不同另外,韵文一般需要意译,韵文除了内容,还有韵律、节奏等问题。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鸟鸣和啁啾,双栖在黄河的绿色沙洲。窈窕贤淑的妙龄女子,是俊俏男子的好配偶。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驾着一叶柏木舟,漂漂荡荡水中流,思绪烦乱夜不眠,无限忧愁到心头,不是解愁少美酒,外出散心任遨游。直译和
19、意译经常是交替使用的,任何一篇文言文,都很少一种方法用到底。四、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错误因不了解古今词义的演变而误孟子:“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进:在朝做官;退:免官在野。因不了解复音词和词组的区别而误史记:“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过。”因不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而误因不明修辞而误因不懂文化而误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文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
20、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
21、,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宋学士文集第七章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一、定义修辞就是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活动。二、修辞方式引用什么是引用古人在阐述观点,发表议论时,常常援引前代典籍中的语句或历史故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引用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以以简驭繁,以较少的文字表达比较多的内容,使文章典雅含蓄用众人熟悉的言语典故说明抽象的道理,便于理解引用的类别从引用的内容看,分为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左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