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考研2课件(DOC 1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考研2课件(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哲学史_名词解释_考研2课件DOC 11页 西方 哲学史 名词解释 考研 课件 DOC 11
- 资源描述:
-
1、一、 霍布斯的“物体”霍布斯指出,物体是哲学的唯一对象。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地广延。物体根本属性是广延,可以被人感知和理解二、 人是机器拉美特利把机械论的思想贯彻到底,提出了人是机器的思想,动物和人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人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在比例上更接近一些,所接受的血液更充分一些,因而就产生了理性。三、 同类相知论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流射物与感觉通道之间的符合关系。所以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同类相知”说,他认为我们是“用气见神圣的气,用火看昏暗之火,用友爱对友爱,用争吵见可悲的争吵”。同类相知论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2、就是同类元素自己认识自己。四、 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遍遍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五、 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总体性概念。其一,它是指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宇宙万物的实体,是万物的普遍本质,根据和基础,是一切事物本质规定性的总和.其二,它是指绝对理念发展到人类精神阶段,在人类意识中达到自觉的最后阶段.绝对精神是绝对理念的最高阶段。 六、 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是指十八世纪法国围绕在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周围的哲学家群体,他们坚持唯物主
3、义和彻底的无神论学说,对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持尖锐的批判态度。本原:本原,它的本义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本原的这两层含义分别被翻译为“基质”和“原则”。毕达哥拉斯派数本原说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而非单一、可变的。1、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更加普遍,一个事物可以缺乏某一种物理属性,但却不能没有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有三类,数学比例的关系,决定事物之间的和谐;数学中的对立关系,如奇和偶;数字代表自然和社会属性的类
4、比关系,如4代表正义等。2、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一切事物的形状都具有几何结构,而几何结构则与数字相对应。世界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面,面产生体,体产生可感形体,产生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爱利亚派 巴门尼德 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存在是同一个东西。思想内容需要由“是”来表述,思想的对象即“是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他以“是”具有表述思想和指示存在双重功能为理由,进而把“是”的两种功能归结为同一意义、同一对象,得出上述结论。“存在存在,非存在并不存在”,不存在是不能思想和表达的,因此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反对赫拉克利特的“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流射说
5、(名词解释)1、按照恩培多克勒的本原论,人的肉体感官归根到底皆由水火土气组成,爱和恨也在人体内起作用。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这种同类本原的触类相通称为“流射”。2、流射说第一次试图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他区分感觉和思想,认为思想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感觉。3、因此,流射说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
6、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论证:1、从可感事物中看到,存在的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存在的东西又是充实的,因此,充实是可以分割的。2、分割充实必须要以虚空作为条件,充实的事物之间要有空隙。充实与虚空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二者皆为解释世界的原则,充实是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事物众多和运动可能性的原则,二者皆为本原。3、充实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分的充实物体组成的,也是不生不灭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名词解释)这句话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
7、找哲学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柏拉图“四线段”的比喻: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区分和对比(论述题)1、柏拉图用“线喻”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这种区分,由于意见是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的状态,所以意见与知识的比例是1:2。再将这一条线按照1:2的比例分成二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物件,第二部分是理念,指人的理性自身凭藉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到的那种东
8、西,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与上述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幻想、信念、数学知识和理性知识,前两者为意见,后两者为知识。2、线段的最右方是本原,整个线段中,后一对象是前一对象的假设,而本原没有假设。3、四线段的比例反映了事物以及与之对应的认识的真实性程度,勾勒了世界认识的等级图式。4、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如诗和艺术作品;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信念是真判断,是对日常生活有用的经验,但是缺乏知识必须具备的确定性;数学,是低级的知识,介乎意见和理智之间;理性知识,哲学知识,用辩证法得来,理智最终认识的本原即是善。太阳的比喻1、柏拉图把
9、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外在化为世界本原,用太阳比喻善,太阳是善的儿子。可感领域中最崇高、伟大的是太阳,可知领域中则是善。2、在认识能力方面,太阳是肉眼视觉的源泉,善则是心灵的眼睛认识的源泉。仅有理智和理智对象不足以使心灵知道理智对象,而善则为理智提供活动的动力,促使理智朝向、并把握与之对应的对象。3、在认识对象方面,太阳是可感事物生长的源泉,善则决定可知对象的所在,善给知识对象以真理,给认知者以认知能力的实在。4、善是安排、规定可知领域的秩序的外在原则和原因。5、善本身不是存在,而是在尊严和力量上超越存在。洞穴的比喻1、影像被固定的囚徒矮墙(被举起的雕像)沿墙走的人火洞口洞内和洞外分别比喻两个领域
10、。洞内的影像和雕像:线段喻中的影像和自然物;被锁的囚徒和自由的囚徒在洞内看到的是幻想和信念;洞内的火:太阳;洞外的太阳:善;洞外的人所见的为理念,观看的是知识;看太阳的渐进的过程比喻辩证法,最终达到善。2、为了解放同胞,走出洞穴的人回到洞穴,但最终失败,因光明不能适应黑暗。3、这个故事比喻了苏格拉底的悲剧。哲学家的使命和工作,虽然其兴趣在于可知的理念,追求善,但为了其他人的利益不得不放弃个人兴趣而参与政治,为公众谋求幸福,而其途径则是启蒙教育。理念论“理念”的含义:1、理念,来自动词“看”,原义为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希腊文显相的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引申为理智的对象。理念的译法强
11、调了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了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2、理念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理念”其他的特征: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不变性和永恒性: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灵魂回忆说(论述题)1、灵魂在未跌落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
12、。但是,灵魂在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灵魂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的知识,成了堕落的理念、不纯粹的理念。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而学习就是回忆。2、“回忆说”旨在解决智者的学习悖论,回忆说肯定了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东西,但对“知道”的意思进行了分析:知识包含于灵魂之中,已经是知道的东西;被知道的东西不一定是被关注的东西,拥有知识的灵魂不一定知道它的拥有。回忆是灵魂对自身的关注,是对拥有知识的再认识。3、原初的知识是灵魂对理念的自我观照,知识的学习则是对原初知识的摹本,灵魂的摹仿则是回忆,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净化肉体才能接近知识,最彻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13、,即死亡。4、回忆说的主要作用:(1)为苏格拉底方法提供了理念论的论证;(2)回答了生活在可感世界的人何以能够认识理念的诘难;(3)论证了灵魂不朽。亚里士多德现实与潜在对运动的表述:认为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因此一个运动要成立也就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乏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1、他又认为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现实和潜在是运动的两重本质。2、潜在性相当于“缺乏”,是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的形式;现实性则是事物已有的形式。从潜在到现实的转化也就是缺乏的形式转变为实际具有的形式。3、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这种转化是不
14、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不可能穷尽潜在因素,因此运动是绝对的。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四因说(论述题)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四因”说1、(1)质料因:解释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2)形式因:运动的特定方式。解释事物为什么以某一特定的方式运动。(3)动力因:运动的推动者或作用者。解释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运动。(4)目的因:运动目标的理由。解释事物为什么要运动。2、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都属于形式,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形式因高于质料因。目的论1、主张把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自然决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他所谓的目的是事物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