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DOC 10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6009845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DOC 1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DOC 10页 历史 论述题 答题 技巧 归纳 总结 DOC 10
    资源描述:

    1、历史论述题解题方法:步骤一: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 正确、我认为 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 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 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 国际因素、 国内因素。 思路四: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 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

    2、晰。步骤三:结论。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 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 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题型一:提供观点型开放题【设问方式】, (材料) ,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基本方法】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 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 公正、 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步骤】(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

    3、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例证。只要言之合理,照样可以给分。题型一【典例】典例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 、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 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 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

    4、军事上的优势, 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 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 欧洲国家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 在经济上剥削他们, 挫败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 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 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请评论材料中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或者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关键信息欧洲人 , 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 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欧洲 , 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欧洲国家 , 剥削, 挫败, 否认,

    5、攻击,1解题突破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评论材料中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或者中国)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 。第二步,套用题型一的答题步骤。首先,必须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其次,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再次,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最后,注意表述的科学性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材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 二是欧洲人的成就导致亚非地区变成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使亚非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使亚非地区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给亚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答案: 观点 1 欧洲人的成就改善了亚非地区人民的生活,推动了亚非地区社会的进步(现代化进程) 史实 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

    6、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思想科学化、政治民主化。观点 2 欧洲人的成就导致亚非地区变成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亚非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使亚非地区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给亚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史实 西方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摧毁中华文明等。观点 3 第一段材料片面强调了生产力标准,忽视了列强的侵略性;第二段材料站在道德情感的立场上, 忽视了列强侵略的客观进步性。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西方文化对亚非国家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既要看其主观动机又要看其客观效果-【小结】将这种具有两个及其以上, 可以任选其一

    7、作答的试题,就是观点例证型开放题。这种试题其观点没有对与错,只问你同意哪一种。无论选答哪一种观点, 只要言之成理、 持之有据, 都是正确回答。它开放的是求答指令, 因此,比较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否具有辩证性, 是否能够避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等。 回答时可根据自身实际, 诸如知识能力的构成、兴趣、爱好、趋向等,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列举史实作答即可。题型二:提炼观点型开放题的史实【设问方式】评材料中关于, , 的观点(思考方向: 对持有该观点【基本方法】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的人进行评价, 也就是分析 其观点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步骤】根源, 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 (1)明确要求,围绕材

    8、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局限, 理论的高度等方面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考)(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的主要(5)表述成文,做到论从观点,以备论证史出,史论结合, 论证有力。(思考方向: 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具体步骤:揭示真相。客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 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是什么关系? )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3)选择观点(判断表态) ,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 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论”,不是叙述,所以不一(思考方向:分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定要求全面, 但绝对要求精&反对,同意等情况。若题中材料

    9、的主观看法错误,则回顾 选;认识升华。为什么会历史,思考客观事实的真相)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具体步骤: 同意材料观点: 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论证;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指人们对历史事件、 历史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注意:揭事物的本质)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4)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2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 分)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10、 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题型二【示例】(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41 题)(12 分)阅读材料, (2008 年海南单科 26回答问题。题)(12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材料:(略)之一。, (略), 因此, 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而不仅仅取决位的变迁。(12 分)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1850)题型二【典例】典例1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

    11、败之。 ”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解析】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 要分析评论赵翼的观点, 前提是找准靶子, 弄清楚赵翼的观点是什么。 按照前面所述历史观点的定义, 可以这样概括: 赵翼(人)对唐朝由盛而衰原因(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杨贵妃导致唐朝由盛而衰(主观认识) 。提炼观点 时注意分两步: 一、评价的客观对象是什么 (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原因”而非杨贵妃)? 二、主观认识是什么 (杨贵妃导致唐朝由盛而衰)?找准观点,就可以 判断表态 了: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既然赵翼的主观看法是错误的, 那么 客观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

    12、我们可以回顾史实: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 破坏了社会经济。 在叙述史实的时候应该注意,评论的要求是精选论据(史实) ,而非全面叙述。赵翼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呢?杨贵妃受宠爱, 唐玄宗沉湎酒色, 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 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 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 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 其实, 赵翼的错误除了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外,还混淆了现象(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和本质(唐朝政治腐败)、主要矛

    13、盾(唐玄宗应负主要责任)和次要矛盾(杨贵妃应负次要责任) 、全面(唐朝由盛而衰的原因是复杂的)和片面(杨贵妃一人的原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外,赵翼之所以认为杨贵妃是“女祸”, 是和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即时代偏见) 。在中国古代社会,往往把一个朝代的灭亡归结为妇女(妲己、妹喜、杨贵妃、陈圆圆等) 、太监(魏忠贤等) 、奸臣(秦桧等)等,这主要是出于时代偏见;而且,在封建社会,由于三纲五常的限制,人们也不敢将原因归结到皇帝身上。 (具体答案见第 6页)典例2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解析】 此题难度

    14、大于上题, 其关键在于判断它是什么题型。 很多考生将它误作为比较题来答,结果就偏离了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 没有正确地提炼观点 。本题的观点是什么呢?答案是3这样表述的: 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 。很多同学认为顾炎武的观点是八股取士同焚书坑儒一样糟, 甚至更糟。 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 顾炎武的侧重点并不是二者的比较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人,他把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目的在于否定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因此,他 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八股取士的影响 ,而非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八股取士在禁锢思想方面与焚书一样, 在败坏人才方面甚于坑儒,这是两个小论点, 它们共

    15、同证明“ 八股取士应该被否定 ”这个总论点。 因此, 在叙述客观事物的真相是什么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叙述八股取士而非焚书坑儒 。如果是比较题,则要将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二者平分秋色。 从这道题我们应该明白, 正确地提炼观点决定着整道题的答题方向,不可不慎。 (具体答案见第 6页)典例3 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试结合史实说明董仲舒、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哪些方面是客观的?哪些方面是错误的?并分析两人作出这种评价的出发点。【

    16、解析】此题较上题更难。 难点一在于本道题的历史观点有多个,而且董仲舒的总论点还是隐性的观点 。商鞅变法的影响很复杂,主要是积极作用, 但也有消极影响,董仲舒只挑选了一个“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实际上已经隐藏着 对商鞅变法的否定 。苏轼则直接指出 商鞅变法全部(或主要)是其消极作用 (因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灭亡”) 。难点二在于分析两人作出这种评价的出发点 。董仲舒和苏轼都离战国时代很远了,二人为何都关注而且都否定商鞅变法呢?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以推断,董仲舒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诋毁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变法。 苏轼属于大地主官僚阶层。 同时

    17、期北宋在进行王安石变法,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二人都是以古讽今。 (具体答案见第 6页)-【小结】(1)认识升华的补充点:理论层次及对问题看法的偏差,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例 1)、态度倾向(例 3)、阶级立场(例 3)、方法论(例 1)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2)在解这种题型的时候,应该根据这种题型的特点注意以下问题: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 历史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痕迹。因此,应该学会将历史观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 既是

    18、主观看法, 就有可能产生错误。 人的主观看法是由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开放性:允许一定程度的发挥, 因为对历史观点的评价的最终结果是产生自己的历史观点,而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 这种题型的评分标准都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对考生中言之有理的新观点一般都给予肯定和鼓励。【附】观点论述题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 , 正确、我认为 , 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 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

    19、多角度4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外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 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 为依据, 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附参考答案:例1: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 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导致 “安史之乱 ”和 “藩镇割据 ”,战

    20、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 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 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 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 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影响。评分标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分时应注意:1. 能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在矛盾的,加 1分。2. 凡能明确地从全面和片面、 现象和本质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并言之成理的,加 1分。例2: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

    21、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但政府规定, 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 分成八个部分, 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 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 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 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 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 更不允许有任何 “越轨 ”的思想。 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 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 而

    22、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评分说明:本题答案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不一定拘泥于以上的表述,但请注意:必须肯定顾炎武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没有联系八股取士产生的背景, 只从八股取士的规定和后果来论证, 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 10分(本题总分 12分)。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扣 1分。例3:董、苏二人议论的中心内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二人都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历史上,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董、苏二人抓住商鞅变法过程中非本质、非主流的某些消极现象,无限夸大, 是错误的。 董仲舒指出商鞅变法后,随着土地私有、土地买卖的进行,秦土地

    23、兼并严重,贫富悬殊。这是客观的。秦经过商鞅变法, 封建经济发展, 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最终实现统一。 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骤至富强得天下,这是客观的。董仲舒只强调商鞅变法后农民的贫困, 认识不到商鞅变法对秦统一的重要作用, 这是不5正确的。秦统一后,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苛,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被农民起义推翻。这是秦施暴政的结果。苏轼把秦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所以董仲舒站在儒家的立场上, 否定商鞅变法。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其变法措施中的青苗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

    24、法等都触犯了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苏轼站在大官僚的立场上,借口说商鞅变法 “不顾人言”,导致秦 “旋踵而亡 ”。例 4、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 就不能不承认: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 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 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

    25、)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 1932 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 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 总是有痛苦的, 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 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 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 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民国初年材料三

    26、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 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 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 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0 字左右。)范文: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旧生产方式解体虽然产生了苦难,但历史的主题更主要的是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2 分,必须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27、。)史实:旧生产方式解体带来的苦难: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收入减少),没有了谋生的手段,无所事事,世风日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任意两点就可以得 2 分)新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机器生产)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生产力 1 分,生产关系 1 分)6例 5、“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 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28、。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冲击 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观点:1、赞成 “冲击 反应 ”模式。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2、反对 “冲击 反应 ”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冲击 反应 ”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中国 19 世纪中期以来的社会变化,虽

    29、然有西方的影响,但主要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观点一参考答案赞成 “冲击 反应 ”模式。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 (或者阐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西方国家加紧侵华步伐,从而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封建士大夫被西方的 “坚船利炮 ”所惊醒,于是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张,惊醒了 “天朝上国 ”的迷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面临 “外患 ”危机,为挽救清王朝

    30、自身的统治, 洋务派在 “中体西用 ”思想的指导下, 开展以 “自强”和“求富 ”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 在学习西方技术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或现代化)的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随后加紧资本输出, 并掀起瓜分世界的7狂潮,清政府彻底暴露了其软弱腐败的真面目并最终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不甘屈服的中国人认识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救中国, 于是民族资产阶级在先前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 相继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1、 最终仿照西方创制了新法律、 编制了预算、 改革了教育和社会习俗, 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会议拒绝中国政府代表的合理要求, 践踏中国的主权, 消息传到国内, 青年学生群情激愤, 并掀起了五四运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着手从文化和思想上改造中国, 并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可见,在西方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或:材料认为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动力,西方的冲击促使近代

    32、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我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是经济方面,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 洋务运动的诱导下,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甲午战争后, 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进一步冲击并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艰难发展。其次是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着中西的不断接触, 这种新政体的探索实践便不断在中国上演, 甲午中日战争后,使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程

    33、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面对西方冲击,资产阶级维新派实施维新变法, 试图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实现富国强兵;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还有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先进思想在西方传教士影响下不断冲击中国的传统思想,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突破传统观念,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实行

    34、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想。综上所述, 在受到西方各方面的冲击下, 中国产生了一系列的回应, 这种“冲击回应”促使中国社会文明进程不断加快。观点二参考答案不赞同 “冲击 反应 ”模式,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等切肤之痛仍无法让清政府改革进取,即使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但没有付诸实践。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 “剿发捻,勤远略 ”,在洋务派的

    35、推动下,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但它终究是保卫传统体制。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与之相应的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代表上层的维新派和其他主张变革的官员、 士人在变法的旗帜下结合在一起, 展8开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存的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代表其中下层的革命派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此展开武装暴动,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最终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延续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

    36、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独裁,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近代思想的解放和民族的觉醒, 与此同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空前壮大, 这些促使五四运动爆发, 知识分子着手文化与思想革命。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内部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变化的结果,是中国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观点三参考答案“冲击 反应”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缺陷。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是内外因素共同促成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的指导下,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从

    37、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中国开始步入工业化进程。甲午战争的炮声惊醒了酣睡的中国,随之而来的马关条约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另一方面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和其他主张变革的官员、 士人结合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八国联军的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清政府在完全沦为 “洋人朝廷 ”的同时,内部的守旧势力亦遭到沉重打击,革新势力乘机抬头。于是,慈禧太后的一道诏谕宣告了清末新政的开始。在清末新政期间,围绕着 “集权 ”与“分权 ”,清中

    38、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 地方实力派与立宪派之间矛盾重重, 而下层百姓也因新政事业的开展而颇多怨气。与此同时,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各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各地武装起义相继爆发,最终武昌的一声枪响,清政府的统治被推翻,延续二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告结束。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代表的合理要求遭拒,消息传到国内,青年学生群情激愤,加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这些促使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可见,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既与外在因素有关,也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积极开展救亡图存的结果。以 “冲击反应 ”模式来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忽略了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片面的。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归纳总结(DOC 10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098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