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重点(DOC 29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600970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
  • 页数:29
  • 大小:4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重点(DOC 2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重点DOC 29页 西方经济学 论述题 大全 重点 DOC 29
    资源描述:

    1、10 试说明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对通货膨胀,西方学者有三种区分的方式。(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区分。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西方学者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即每年物价上升的速度在10 % 以内。目前,许多国家都具有这种温和类型的通货膨胀。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年上升速度在10 % 以上,100 % 以内(含100 % 。超级通货膨胀,即物价年上升速度超过100 %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存在着两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均衡的通货膨胀,即两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如工资

    2、率、租金、利率等。非均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这种区分方法有两种类型。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有点像运动中的物体的惯性。因此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时又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二是对产量和就业量的影响。通货膨胀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1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商品的价格均按照相同的比例增长。由于这一状况是预期到的,所以人们在协商工资

    3、和贷款契约时已经把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从而,工资、利息率和租金都按和各商品相同的比例增长。这样,价格上涨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同时,由于人们已经预期到各种物价上涨的幅度,所以他们能准确地知道物价的信息,正和没有通货膨胀时一样。这样,人们不但不会花费时间去搜寻有关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对这种信息具有肯定性。因此,平衡的和预见到的通货膨胀也不影响生产和就业。总的说来,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正和一切价格和货币的面值以相同的比例增加一样。(2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虽然通货膨胀是平衡的,但由于它的到来出乎意料,所以事先协议的工资和信贷契约未能把通货膨胀的影响考虑在内。因此,

    4、放债者受到损失,借债者得到好处;领取固定工资者受到损失,雇主得到好处;持有现款的人受到损失,持有实物的人得到好处。这样,人们的收入分配会受到影响。对于产量和就业,这种类型通货膨胀被认为对它们影响不大。(3非平衡的和预见到的通货膨胀。虽然这种类型的预见到的性质使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能避免(2中所说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但是,由于通货膨胀是不平衡的,所以人们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求准确的有关价格的信息。同时,由于想节约手中存放的现金,人们会更经常地去银行取款,而企业要把一部分经营管理的力量用于此。这样,非平衡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效率,从而会影响就业与产量。(4非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由于

    5、这一类型是非平衡的而且是预期不到的,所以它兼有(2和(3中所说的作用,即既影响收入分配,也影响产量和就业。上述通货膨胀的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物价上涨的程度。随着物价以温和的、奔腾式的和超级的速度上升,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即对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11 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包括对铸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管理。在货币供给中,占比例最大的不是铸币和纸币,而是活期存款,所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主要是对活期存款的管理。对活期存款进行管理的

    6、关键是准备金。因此,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准备金,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管理。西方经济学认为, 使用货币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 中央银行就要增加货币供给, 刺激总支出, 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相反, 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 中央银行就要减少货币供给, 抑制总支出, 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简单地说,大量失业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被称为补偿性货币政策。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 (1采取措施, 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2银行准备金的增加, 通过货币

    7、创造乘数的作用, 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扩大; (3货币供给量的扩大, 使银根松动, 这不仅使人们容易得到信贷, 而且使利率降低; (4信贷的放宽和利率的下降, 对投资起刺激作用, 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上升; (5投资的上升, 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 大大提高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据称, 这样就可以消除衰退和失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 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 (1采取措施, 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2银行准备金的减少, 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 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收缩;(3货币供给的收缩, 使银根抽紧, 这不仅使人们难以得到信贷, 而且使利率提高; (4信贷的收紧和利率的上升, 对投资起抑制作用

    8、, 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下降; (5投资的下降, 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大大降低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据称, 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和信贷、降低或提高利率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现在依次说明如下。手段一: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

    9、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将持有的一部分政府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付款。这样,中央银行的支票进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票据清算存入中央银行,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如果卖出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卖出债券以后就会通过票据清算,把中央银行的支票存入商业银行,增加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增加准备金。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扩大,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使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

    10、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付款。这样,商业银行的支票就进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中的准备金中如数扣除。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如果买进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就会减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减少准备金。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降低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下,而债券价格的下降就等于利率的上升。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收缩,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减少也使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下降。手段二: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11、府债券作担保。美国在联邦准备制度成立之初,贴现率政策曾经被看做是最重要的政策。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拿到联邦准备银行再贴现,以增加准备金。但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主要不再用商业票据而是用政策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借款。因此,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

    12、券使利率降低或提高时,就必须相应地改变贴现率,使贴现率和利率大致相适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手段三: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率,活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有最高限和最低限。商业银行为了获

    13、取最大利润,一般都愿意尽可能按最低准备率提留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如果有必要,中央银行可以将准备率一直降到法定的最低限。准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下降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一般情况下,准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

    14、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直到法定最高限。准备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的提高,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准备金不足缩小了商业银行扩张货币和信用的基础,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上述三种手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就重要程度而言,贴现率政策虽然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现在已被放在次要地位,而公开市场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信用产生直接影响,这种

    15、直接影响不同于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贴现率对银行信用产生的间接影响。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从而可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一般地说,以上三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

    16、信贷控制等。12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财政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西方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

    17、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1年度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以前被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通货膨胀存

    18、在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总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年度平衡预算会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2周期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又名瑞典预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这种财政预算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年度,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平衡。(3职能财政。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为此,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 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政府增加收入的办法不应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增加

    19、公债,还可以增发货币。主张职能财政的西方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除了失业救济金

    20、、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退伍军人额外津贴、为维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的长短等也常随经济风向而变动。(3改变税率。税收是西方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 因此, 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采取增税措施,给公众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西方学者认为,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增税可以减少总支出,因而是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13 试评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以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

    21、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这些目标看起来很理想。但是许多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很难同时达到这些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手段无法实现这些政策目标。现代西方经济学只宣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只把经济稳定和发展说成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完全讳言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服务于垄断资本这一本质。事实上,根据凯恩斯主义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都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本利益、干预经济的具体形式。财政政策是国家把税收、公债制度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并企图维持

    22、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和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体系,按照垄断资本的要求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需要,控制货币供给、利率和信贷,调节投资,从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收入政策是国家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强制地或非强制地限制工人的工资,并试图抑制通货膨胀。当然,凯恩斯主义政策给垄断资本带来了巨大利益。然而,就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而论,这种宏观的经济政策实际效果远不像西方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理想。扩张性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对减轻经济危机从而减轻失业和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起过一些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深度、广度、持续时间和破坏程度有所减轻

    23、。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除了扩张性政策所起的作用外,诸如战时经济转为和平经济引起的固定资本更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等因素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者中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凯恩斯主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也会使西方经济在一个时期内获得较快的发展。紧缩性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对减轻通货膨胀也起过一些作用。造成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因素也很多,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学者中有人认为,衰退、高失业和石油价格下降是近几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宣传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交替使用,相互补偿,在实践中则以扩张为基调。但是,扩张性政

    24、策并不是防治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减轻当前经济危机的因素中包含着加深未来经济危机的因素。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刺激投资,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实行扩张性政策,实际上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因此,长期扩张的累积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扩张性政策还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流通中的超额货币供给,直接导致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赤字。如果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也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通过增发政府债券来弥补,被银行买去的部分就会转化成为增加货币供给的准备金,造成信用膨胀,这也会引起通货膨胀。紧缩性政策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轻通

    25、货膨胀,但是,西方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不会在长期中持续地实行紧缩政策,因为紧缩会抑制投资,从而会触发和加剧经济危机。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不是微调的成功,而是微调的失败。西方国家的经济没有同时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而是陷入了滞胀,即衰退伴随着价格水平上涨,严重的失业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在滞胀面前,凯恩斯主义政策失去了有效性,凯恩斯派经济学者束手无策。扩张性政策会使滞胀中的“胀”更为严重,紧缩性政策又会使滞胀中的“滞”进一步恶化。萨缪尔森公开承认:“混合经济现在反复地闹滞胀病,有利于滞胀中的滞的部分的政策导致胀的部分恶化,而有利于胀的部分的政策导致滞

    26、的部分恶化。因此,可以看到我们仍然处于进退维谷之间。”收入政策或工资价格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企图用来同时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第三种政策。可是,在收入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原来对这一新的政策手段抱着很大希望的西方经济学者和政治家都感到沮丧。原因是,这一政策的推行,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而且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收入政策本要同时控制货币工资和价格,可是结果总是控制了货币工资这一头,而控制不住价格那一头。有讽刺意味的是,往往在政府宣布收入政策开始生效的时候,一些大公司就立即公开地或变相地提高价格。对于货币工资,企业则迫使工人严格按照政府收入政策的规定执行。这样,货币工资的提高就更加落后于价

    27、格的提高。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这种收入政策“显然对劳方是不公平的”。推行收入政策的西方政府最为顾忌的是工人的反抗。工资的提高受到限制而价格的提高实际上没有受到限制,结果是,垄断资本大受其利,而工人深受其害。这必然加剧社会矛盾。美国尼克松政府的收入政策失败的最终原因就在于此。现在,西方经济学对收入政策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收入政策达不到要达到的目标,因而是无用的。(2收入政策的效果比无用更坏,因为它不仅没有降低通货膨胀,而且扭曲了价格机制,干扰了自由市场。(3收入政策是有缺陷的,但比造成高失业的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付出的代价要小一些,因而仍不失为一种办法。这些观点分歧至少表明,西方经济学界

    28、目前已不再认为收入政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解决通货膨胀的政策。14 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看法是多种多样、存在着分歧的。但是,在反通货膨胀和对通货膨胀采取的对策方面,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基本上一致的。(1紧缩性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国家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按照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和有效需求原理,真正的通货膨胀只有达到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才能产生。要消除通货膨胀,国家要压缩总需求,采取紧缩性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和支出两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

    29、就是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税收能够压缩社会总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消费需求;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也能够压缩社会总需求,削减政府的购买;可以压缩政府需求,削减政府的转移支付。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减少了消费需求。这些措施都使社会总需求减少,从而会消除通货膨胀缺口,阻止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要大于财政支出而出现财政盈余,财政盈余应该冻结起来备用,如果花出去会扩大总需求,同紧缩性财政政策相矛盾。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货币贬值,一般

    30、物价水平上涨。要消除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储备金,从而减少银行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压缩信贷规模和数量,压低收入水平、投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主要有以下三项措施。第一,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购买政府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支付所购买的债券,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同时,由于政府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会降低债券价格,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利息率。第二,提高贴现率。提高贴现率是提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减少贴现数量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同时也会引起商业银行相应地提高贷款利率。第三,

    31、提高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或储备率,会使商业银行储备金不足,因而不得不收回部分贷款,被收回的贷款不得不用活期存款来偿付。这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货币现象,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使之与经济增长率一致。货币学派提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增长率保持在某一水平上(如3 % 5 % 的增长速度。这时,在市场上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由利息率、工资率、价格等自动调节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2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紧缩性需求管理压缩社会总需求是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为了对付非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西方经

    32、济学家提出了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措施。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这是从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通货膨胀时期用来限制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增长的经济政策。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即确定一个工资和物价增长的客观标准,并用课税作为手段来实施与推行,遵守者可有减税奖励,违犯者要有增税惩罚。第二,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通过强制的说服或施加压力,使企业和工会自愿限制工资与物价的增长幅度。第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政府宣布在一定时期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的冻结。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微观市场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生产

    33、要素市场的工资刚性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刚性,推动着工资与物价交替上升,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然而,从西方各国实际看,收入政策实施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收入指数化。在控制工资和物价上涨方面,收入政策有一定作用,但是,无法克服通货膨胀过程中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货币学派提出了收入指数化的政策措施。收入指数化的主要内容是: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时对各种实际收入的影响。从某些国家

    34、的实践看,收入指数化政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减少相对价格体系中各种价格之间的扭曲与变形,可以减少资源配置负效应。第二,抵消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减少物价上涨给人们的收入和财富造成的损失,可以缓解和减轻社会膨胀心理和恐惧感。第三,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收入不公平,剥夺政府和个人从通货膨胀中捞取不合理的收入,从而削弱搞通货膨胀的动机。但是,收入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官方编制的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压低物价实际上涨程度,编制指数与按其调节收入有一定时间间隔,往往工资调整滞后于物价上涨。(3对外经济管理。在国际盈亏条件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时,往往会诱发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在反通货膨胀过程中,正确运

    35、用对外经济管理政策,如国际贸易、国际收支等政策,来改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也是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之一。实行浮动汇率制,政府可以根据国际贸易情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调整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汇率。在本国货币贬值和外币升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要降低,进口商品以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要提高,这样,就会刺激国外需求和本国出口,抑制国内需求和出口,终将通过贸易顺差的增加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汇率变动、抑制国内需求、增加进口供给,对通货膨胀必然有制约作用。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并存的情况下,汇率政策作用受到限制,必须采用适当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付通货膨胀。主要措施有:调整进口产品的关

    36、税,阻止通货膨胀国际扩散和传递;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出口管理,减少国内急需产品出口,限制日用消费品出口;引进外资,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加换汇能力和增加有效供给。(4供给管理。西方经济学家从70年代以后,重视与强调了社会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与分析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失业的影响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管理政策。 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从长期看, 发展生产 、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控制物价上涨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供给管理政策除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外,还有人力政策的和经济增长政策。 人力政策。这是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

    37、家舒尔茨等提出的,又称就业政策,目的在 于改善劳动力 市场结构,减少失业。 人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增加对国民的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制 定开发人才的 战略,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人才建设的模式和策略,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开 发、智力投 资的计划和规定。美国最先实施人力政策,对于人的有效培养、合理使用、充分 发挥人的能 力来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经济增长政策。从长远看,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潜力或生产能 力。因此,提 高和增强经济潜力或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政策,就成为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 部分。经济 增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38、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增加既是重要的因素又是关键, 对经济增长有 重大推动作用。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的途径有提高人口出生率、 鼓励与吸引移民等。 相对于劳 动力数量而言,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尤为重要,主要办法是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 第二,资本积累。 资本不断增加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率,发展资本与技术密 集型产业, 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储蓄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应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鼓励 储蓄。 第三,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技术进 步的政策措 施有:国家对全国的科技发展进行规划与协调,对重点科技工作国家直接投资,采 取鼓励科技 发展的措施,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等等。 第四

    39、,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现代经济商品化、 社会化 要求协调各产业部门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同形式 的经济计划, 来协调各产业部门顺利发展,平衡增长。各国都制定了经济增长的短期、中期与 长期计划,并 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实现,称为政策性计划。其中法国的计划是比较典型和成功 的。 总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运用一种经济政策。 要注意各种 经济政策的配合与协调,同时,还必须运用各种行政的、政治的、法律的和教育的 手段来配合 与保证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 15 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 件是什么? 乘数也叫倍数。 宏

    40、观经济学中所运用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函数中由于某个自变量 的变化而引 起的 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 投资的变动 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 资不仅会增 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 的投资与收入 ,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例如某企业增添 100 万元的机器,这引起生产这些机 器的企业和 工人收入增加 100 万元。现在假设增加的收入有 80 %用于消费,即边际消费 倾向 MPC0 8 80 %。这就会引起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80 万

    41、元,由此导致这些消费品的生产 和有关人员的 收入增加 80 万元;若他们仍以增加的收入的 80 %即 64 万元用于消费,这又 会再引起这些人 需要的消费品的生产和收入增加 64 万元;如果假定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 80 %,这又 会再次引起消费品的生产和收入增加 51 2 万元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将使国 民收入的增加 量( Y为投资增加量的 5 倍。 其中消费增量( C为 400 万元,储蓄增 量( S为 100 万元。 根据凯恩斯的论述,收入可以分解为投资和消费,又可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 由于 收入和消费 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稳定的,从而作为收入与消费之 间的差额的

    42、 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函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稳定的。 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三个前提条件: (1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种程 度的增加,即 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地发挥出来。 (2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 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劳动力(包括熟练的 劳动力,那 么投资增加后,并不能使产量和收入增加。 (3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下面根据希克斯的解释,从封闭经济条件和 开放经济条 件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存货不足,那么只能依靠下述两种方式来弥补 产品不足的困 难。一是用劳动代替资本(用人力代替物资,这

    43、种方式仅限于生产设备不足的情 况,因为生产 设备不足,可以靠多雇用劳动力来替代。 但这种替代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只要 最重要的物 资供给不足,乘数作用就会发生障碍。二是从其他工业部门抽调产品来满足某一 部门的需求 。如果是从投资品工业中抽调,那么某一种投资的扩大是以牺牲另一种投资为代 价而进行的 。 如果是从消费品工业中抽调,那么投资的增加引起消费的缩减,从而使就业的增 加发生困难 。总之,无论是从哪一类工业部门中抽调产品,投资能否净增加都难以确定。所以 存货不足将 使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变得无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增加投资后,如果发现物资供给不足,便可以从国外进 口,以满足由 于投资增加

    44、所造成的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追加的需求,使乘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 来。或者,它 可以减少出口,截留某些部门的产品,满足国内经济的需要。 但实际问题并非如此 简单,在开 放经济条件下,应当注意期初的外汇储备和向国外取得信贷的可能性。假定一国 有充足的外 汇储备,或者有把握能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或者能对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施加 有力的影响, 那么增加投资以后,一旦发生了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就可以用增加进口或减少 出口的办法来 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这时,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将是有效的。假定一国没有足够 的外汇储备, 又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外汇储备,也没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或 者它无法影响 世界市场上的价格,那么增加投资以后,既不能靠增加进口,又不能靠减少出口来 弥补国内的 产品短缺,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这种场合同样 会变得无效。 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之所以被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成是萧条经济学,一 个重要的 理由就是,惟有在萧条时期,才有闲置的设备和原料,才有过剩的劳动力,才有足 够的消费品存 货,从而才能使投资的乘数作用不受阻碍地发挥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6重点(DOC 29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097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