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6009110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文言文 特殊 句式 归纳 整理
    资源描述:

    1、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

    2、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

    3、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4、;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3)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

    5、,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6、;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宾语前置练习题 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7、,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3、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4、沛公安在? (同上) 5、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为学) 6、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7、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9、唯利是图(二)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

    8、:“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四)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9、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疑问词 常见的疑问词有“何”、“安”、“乌”、“为”、“哉”、“奚”、“乎”、“耶”等 例句“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 “尔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 “为何人哉?”(是什么人?) “夫子奚不时来观乎?”(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 “然则何时而乐耶?”(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欢乐呢?)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

    10、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

    11、、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主语的省略 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宾语的省略例如:民说之,使(之)王天下介词的省略例如:方柯玩游戏(于)网吧。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

    12、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

    13、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4、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091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