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负离子反应总结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碳负离子反应总结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负离子 反应 总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R(烷烷基基)CH3CH3CH2CH3CH2CH2中中文文名名英英文文名名甲甲基基乙乙基基(正正)丙丙基基methylethyln-propylCH3CHCH3异异丙丙基基缩缩写写MeEtn-Prisopropyli-Pr2CH3CH2CH2CH2CH3CHCH2CH3(正正)丁丁基基异异丁丁基基n-butylisobutylCH3CCH3CH3叔叔丁丁基基tert-butyln-Bui-But-Bu(tertiary)CH3CH2CH仲仲丁丁基基sec-butyls-BuCH3(secodary)R(烷烷基基)中中文文名名英英文文名名缩缩写写3CH3(CH2)3CH2CH3CHCH2CH2
2、CH3(正正)戊戊基基异异戊戊基基n-pentyln-amylisopentylCH3CH2CCH3CH3叔叔戊戊基基tert-pentylCH3CCH2CH3CH3新新戊戊基基neopentylR(烷烷基基)中中文文名名英英文文名名缩缩写写第一章第一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碳负离子的反应1.1 基本原理1.2 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反应1.3 碳负离子与羧酸衍生物的缩合1.4 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反应1.5碳负离子对活泼烯烃的加成反应1.6 烯胺反应1.7 乙炔碳负离子反应1.8氰基(CN)负离子反应1.9 Wittig反应-羰基烯化反应1.1 1.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1.11.1.1碳负离子的形成及
3、其稳定性碳负离子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碳负离子是以一个带有负电荷的碳为中心碳负离子是以一个带有负电荷的碳为中心原子的中间体,是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原子的中间体,是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活性中间体。如甲基负离子、烯丙基负离活性中间体。如甲基负离子、烯丙基负离子、苄基负离子、三苯甲基负离子等。子、苄基负离子、三苯甲基负离子等。碳负离子可以通过碳负离子可以通过金属有机化合物异裂金属有机化合物异裂而而产生。碳氢键的碳原子上存在产生。碳氢键的碳原子上存在吸电子基吸电子基时时易形成碳负离子。易形成碳负离子。如:如:CHCO强碱CCOCCOCHC强碱强碱NCCNCCNCNO2CHNO2CNOO形成碳负离子的内部条件
4、形成碳负离子的内部条件能形成碳负离子的化合物从结构上讲,至少含有一能形成碳负离子的化合物从结构上讲,至少含有一个氢的碳原子的邻位要有一个活化基团,一些带个氢的碳原子的邻位要有一个活化基团,一些带有双键或叁键的吸电子基团有双键或叁键的吸电子基团C=O、NO2、SO2、CN、CC等都是活化基团。等都是活化基团。活化基团有两个作用:活化基团有两个作用:由于其吸电子作用,使氢碳酸的酸性增加,而容由于其吸电子作用,使氢碳酸的酸性增加,而容易脱质子化。易脱质子化。使形成的使形成的C-的负电荷离域而趋于稳定。的负电荷离域而趋于稳定。活化基团的强弱顺序如下:活化基团的强弱顺序如下:-NO2-C=O-SO2-C
5、OOR-CN-CCH-C6H5-CH=CH2-R除了要有一个除了要有一个活化基团活化基团外,分子中的其它基外,分子中的其它基团的团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和和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对对C的形成和稳的形成和稳定性也有影响,其中定性也有影响,其中空间阻碍空间阻碍影响最大。影响最大。CCH3OCHNOO形成碳负离子的外部条件形成碳负离子的外部条件 有了一个带有活化基团的化合物后,还必须加入有了一个带有活化基团的化合物后,还必须加入碱碱,才能把才能把-H交换下来,形成碳负离子。交换下来,形成碳负离子。选择强度适合的碱,酸性弱的选择强度适合的碱,酸性弱的-H要用强碱,反之用要用强碱,反之用较弱的碱。较弱的碱。在选择
6、碱的时候,还要分清哪些碱是强亲质子性的在选择碱的时候,还要分清哪些碱是强亲质子性的(与质子结合的能力),哪些碱是强亲核性的(与(与质子结合的能力),哪些碱是强亲核性的(与碳正离子的结合能力),哪些是两种都有的。这是碳正离子的结合能力),哪些是两种都有的。这是因为在形成因为在形成C的过程中,碱可能进攻碳原子,也的过程中,碱可能进攻碳原子,也可能进攻质子氢。可能进攻质子氢。一般来说,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大致与其碱一般来说,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大致与其碱性的强弱次序相对应。对具有相同进攻原性的强弱次序相对应。对具有相同进攻原子的亲核试剂,碱性愈强者,亲核性愈强。子的亲核试剂,碱性愈强者,亲核性愈强。CC
7、OB亲核亲质子H下面列出常用碱的性能:下面列出常用碱的性能:具有强亲质子和强亲核能力的碱:具有强亲质子和强亲核能力的碱:HO,CH3O,C2H5O,RS,CN等。等。具有强亲质子弱亲核能力的碱:具有强亲质子弱亲核能力的碱:H,NH2。具有强亲质子相当弱亲核性的碱:具有强亲质子相当弱亲核性的碱:Et2N,C6H5N,Me3Si-N。例例1.醛、酯的醛、酯的-H烷基化时,不能用烷基化时,不能用OH去去脱质子。如用脱质子。如用OH时时,则醛发生醇醛缩合:则醛发生醇醛缩合:CH3CH2CH+CH3CH2CHOOHCH3CH2CHOHCHCHOCH3OCH3COOCH2CH3+OHCH3COOH+OCH
8、2CH3CH3COO-+HOCH2CH3酯会发生水解:酯会发生水解:在形成碳负离子的外部因素中,还应指出的在形成碳负离子的外部因素中,还应指出的是溶剂的影响。假如溶剂的酸性比氢碳酸是溶剂的影响。假如溶剂的酸性比氢碳酸强的多的话,就不能产生很多的强的多的话,就不能产生很多的C,因为,因为刚形成的碱性很强的刚形成的碱性很强的C夺取溶剂的质子,夺取溶剂的质子,又成为原来的化合物(内返作用)。又成为原来的化合物(内返作用)。RH +M+B离解内返RM+BHR+M+BH一般应采用极性大但酸性弱的溶剂,即非质一般应采用极性大但酸性弱的溶剂,即非质子溶剂。有以下几种配合:子溶剂。有以下几种配合:(1)t-B
9、uOH,溶剂用,溶剂用t-BuOH或或DMSO、THF。(2)NaNH2,溶剂用液氨或醚、苯、甲苯、,溶剂用液氨或醚、苯、甲苯、1,2-二甲氧基烷苯等。二甲氧基烷苯等。(3)NaH、LiH,溶剂为苯、醚、,溶剂为苯、醚、THF等。等。(4)(C6H5)3CNa,溶剂为苯基醚、液氨等。,溶剂为苯基醚、液氨等。为了满足合成的需要,常常需要形成单一部位的烯为了满足合成的需要,常常需要形成单一部位的烯醇盐。因此需要从形成碳负离子时的条件上加以醇盐。因此需要从形成碳负离子时的条件上加以控制:控制:动力学控制动力学控制,形成碳负离子部位碳氢被碱提取质,形成碳负离子部位碳氢被碱提取质子的相对速度。一般在较子
10、的相对速度。一般在较低温低温度下和度下和体积较大体积较大的的碱时,易使碱时,易使碳负离子在位阻较小碳负离子在位阻较小部位的碳氢键处部位的碳氢键处形成;形成;热力学控制,两种碳负离子能相互转化并达到平热力学控制,两种碳负离子能相互转化并达到平衡,一般在较衡,一般在较高温高温度、度、体积较小体积较小的碱条件下,的碱条件下,取取代基较多部位的碳氢键易于形成碳负离子代基较多部位的碳氢键易于形成碳负离子 如:OH3COH3C动力学控制热力学控制17899(LDA/二甲基氧基乙烷)22(Et3N/DMF)H3COHCH2HBrOLiNLDALDA/THF-72 HCH2BrOOHCH3BrOOCH(CH3
11、)225CH3BrOCOCH3(CH3)3COH,(CH3)3COK1.1.2 1.1.2 碳负离子反应碳负离子反应C形成后(虽然是共振稳定的)具有很高的形成后(虽然是共振稳定的)具有很高的能量,可以发生多种亲核加成反应,重要能量,可以发生多种亲核加成反应,重要的四类反应用通式表示如下:的四类反应用通式表示如下:(1)与含羰基的化合物)与含羰基的化合物C+COCCO(2)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接着失去接着失去RO或或Z形成形成-酮酯或酮酯或-二酮,二酮,这是酯缩合型反应,总的结果是在这是酯缩合型反应,总的结果是在C上带上带上一个酰基,也叫上一个酰
12、基,也叫酰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3)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CC+XC+CX(4)与活泼烯烃的加成反应:)与活泼烯烃的加成反应:CCCC+CCZZH1.2 1.2 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醛、酮、酯、卤代羧酸酯、硝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等可生成碳负离子和醛、酮发生羰基缩合反应,产物为,-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酯、硝基化合物和氰基化合物,反应使碳链可以增长1-3个碳原子。1.2.1 醇醛和醇酸缩合醇醛和醇酸缩合醛或酮的自身缩合。有-H的醛、酮在碱的作用下发生自身缩合,得到链状或环状化合物,常用的碱有KOH、Ba(OH)2、NaOEt、(t-BuO)3Al等。反应机理
13、:反应机理:醛自身缩和:醛自身缩和:CH3COH+OH:CH2COHCH2COHCH3COH+:CH2COH慢CHOCH2CHOCCH3HOHCH2CHOH+CH3酮自身缩合:酮自身缩合:CH3CCH3+OHCH2COCH3+H2OOCH3COCH3+CH2COCH3(CH3)2CO-CH2C CH3O(CH3)2COCH2COCH3+H2O(CH3)2COHCH2COCH3醇醛缩合用于合成时,本身有下述特点:醇醛缩合用于合成时,本身有下述特点:(1)反应是可逆的。)反应是可逆的。(2)醇醛的中间产物)醇醛的中间产物-羟基醛一般分离不出来羟基醛一般分离不出来例如,乙醛缩合形成环式半缩醛,加热时
14、三聚物又例如,乙醛缩合形成环式半缩醛,加热时三聚物又变回变回-羟基醛,后者脱水为巴豆醛:羟基醛,后者脱水为巴豆醛:CH3CHCH2OHCHOCH3CHOCH3CHCH2CHOOCHCH3OHCH3CHCH2OCCHOHOCH3CH3C=CHCHO巴豆醛CH3CHCH2OHCHOOH-H2O(3)用较浓的碱作催化剂,可直接得不饱和羰基)用较浓的碱作催化剂,可直接得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化合物。(4)醛酮在碱作用下,形成的烯醇负离子是双位)醛酮在碱作用下,形成的烯醇负离子是双位性负离子。可以发生氧负和碳负的两位加成。性负离子。可以发生氧负和碳负的两位加成。RCH2CR+:BCRCHR +BHCHRCR
15、(R=H或烷基)OOOCRCHCORRCRCHOHCRRCROOC=CHRRBHBHCROHOC=CHRRCORORORB-(1)(2)OORCH2RCH2RCH2RCH2RCH2RCHCRCH=C(5)烯醇负离子烯醇负离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具有亲核性,与,具有亲核性,与卤代烷反应生成烷基化产物,如卤代烷反应生成烷基化产物,如:OCHOCH3OCHOHCH3CH3IK2CO3OCH3CH3CHO(6)不对称酮缩合时,因含两个)不对称酮缩合时,因含两个-碳原子碳原子(都连有氢原子),因此可形成两种负离(都连有氢原子),因此可形成两种负离子,生成两种缩合产物。子,生成两种缩合产物。CH3CH2
16、CCH3+B:CH2CCH2CH3CH2CCHCH3+CH3CCH2CH3OOOOCCH3CH2CH3OHCH2CCH2CH3CCH3CH2CH3OHCHCH3COCH3O1.2.21.2.2交叉缩合交叉缩合如果两个原料都含如果两个原料都含-氢原子,混合缩合得四氢原子,混合缩合得四个产物,除非产品容易从混合物中分离,否个产物,除非产品容易从混合物中分离,否则在合成上意义不大。常使用一个不含则在合成上意义不大。常使用一个不含-H的羰基化合物,这时可得两个产物。一般醛的羰基化合物,这时可得两个产物。一般醛羰基比酮羰基活泼,将醛慢慢的滴入酮中,羰基比酮羰基活泼,将醛慢慢的滴入酮中,可减少反应的复杂性
17、。可减少反应的复杂性。1.2.3 1.2.3 酯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酯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1)克莱森()克莱森(Claisen)反应)反应碱催化下含碱催化下含-H的酯和没有的酯和没有-H的醛反应。的醛反应。+CH3CO2Et肉桂酸乙酯 70CHOEtO-H2OCHCHCO2Et(2)酯与羰基化合物缩合(酯与羰基化合物缩合(Stobbe反应)反应)酯的酯的-亚甲基不能与酮发生醇醛缩合,但在亚甲基不能与酮发生醇醛缩合,但在醇钠的催化下,丁二酸酯或醇钠的催化下,丁二酸酯或-羟基取代的羟基取代的丁二酸酯却能和酮羰基反应。反应机理为:丁二酸酯却能和酮羰基反应。反应机理为:CH2CH2CO2EtEtOHCH
18、CH2COOEtCHCH2CO2Et+CHCH2R2CCO2EtOCO2EtEtOEtO2CR2COEtO2CEtO2C1.2.4 1.2.4 酸或酸酐负离子与醛酮缩合酸或酸酐负离子与醛酮缩合1.2.4.1羰基化合物与酸酐的缩合(羰基化合物与酸酐的缩合(perkin反应)反应)芳醛和酸酐在这种酸酐相同的羧酸钠催化下,发生芳醛和酸酐在这种酸酐相同的羧酸钠催化下,发生反应,生成反应,生成,-不饱和羧酸,反应由酸酐形成碳不饱和羧酸,反应由酸酐形成碳负离子,再和醛羰基碳反应。负离子,再和醛羰基碳反应。ArCHO+(CH3CO)2O170-180ArCHCH2OHCOOCOCH3CH COOH55-80
19、%ArCHCH3CO2Na反应具有以下特点: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反应常需要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反应常需要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2)芳醛的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如)芳醛的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如 NO2、Cl 等对反应有利。等对反应有利。(3)经经perkin反应,可合成反应,可合成-氨基酸等氨基酸等有用化合物有用化合物(4)中间体)中间体-羟基酸酯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羟基酸酯一般不能分离出来,在空间有利于失水的情况下在空间有利于失水的情况下(即使羟基不在即使羟基不在位置上位置上)将失水。将失水。CHOOH+(CH3CO)2OCH3CH2NaCH=CHOHCOOH-H2OCHOCHC=O香豆素1.2
20、.4.2 1.2.4.2 丙二酸及其衍生物与羰基化合物缩丙二酸及其衍生物与羰基化合物缩合(合(KnoevervengelKnoevervengel反应)反应)在有机碱的催化下,含活泼亚甲基的酸(如在有机碱的催化下,含活泼亚甲基的酸(如丙二酸、氰乙酸酯)与醛酮生成各种不饱丙二酸、氰乙酸酯)与醛酮生成各种不饱和酸或酯和酸或酯:PhCHO+CH2(COOH)2六氢吡啶CHPhOHCH(CO2H)2-H2OPhCH=C(CO2H)2-CO2CHPhCHCOOH80%本反应具有以下特点:本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弱碱,所以用于产)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弱碱,所以用于产生负离子的次甲基上要有
21、两个活化基团,生负离子的次甲基上要有两个活化基团,才能产生足够浓度的碳负离子,发生亲核才能产生足够浓度的碳负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如氰基乙酸、乙酰乙酸乙酯、加成反应,如氰基乙酸、乙酰乙酸乙酯、苯乙氰等均能发生本反应。苯乙氰等均能发生本反应。CH3CHO+CH2(CO2Et)2B:-H2OCH3CHC(CO2Et)2CH2(CO2Et)2B:CH3CHCH(CO2Et)2CH(CO2Et)2(2)在合成上芳醛比脂肪醛有用,后)在合成上芳醛比脂肪醛有用,后者易发生进一步反应。者易发生进一步反应。(3)丙二酸及其酯和酮发生本反应,一般比较丙二酸及其酯和酮发生本反应,一般比较困难,但用含有更活泼化合
22、物如氰乙酸及困难,但用含有更活泼化合物如氰乙酸及其酯可以发生反应。如:其酯可以发生反应。如:CH3CC6H5O+CH2CNCO2C2H5醋酸,醋酸铵苯共沸脱水CH3CC6H5CCNCO2C2H5+H2O52-58%1.2.5 1.2.5 羰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与-卤代羧酸酯缩合反应卤代羧酸酯缩合反应(DarzenDarzen反应)反应)-卤代羧酸酯和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卤代羧酸酯和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环氧环氧酸酯。酸酯。R1CR2OR1CR2HCOCOOEt+EtONaClCH2COOEt反应机理如下:反应机理如下:ClCH2COOEtClCHCOOEtEtONaR1CR2OR1C
23、R2HCOCOOEtClR1CR2HCOCOOEt+-Cl1)OH/H2O2)H+CHOCOO HCHOCHOBrOCH3ONaOOOCHOHCHO结果:羰基的位置增加一个醛基。结果:羰基的位置增加一个醛基。+OClCH2COOC2H5t-BuOKCH2COOC2H5O1.2.61.2.6硝基化合物和腈以及某些特殊烃类衍生硝基化合物和腈以及某些特殊烃类衍生的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的碳负离子与醛酮缩合(1 1)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在碱存在下,硝基甲烷与醛缩合得到在碱存在下,硝基甲烷与醛缩合得到-羟基羟基硝基化合物。例如甲醛与硝基甲烷反应,硝基化合物。例如甲醛与硝基甲烷反应,硝基甲烷分子中硝基甲烷分
24、子中-碳转变为碳负离子进攻碳转变为碳负离子进攻羰基碳最后得到三甲醇基硝基甲烷。羰基碳最后得到三甲醇基硝基甲烷。CH3NO2B:BHCH2NO2HCHOCH2CH2NO2OBHCH2CH2OHNO2进一步缩合CH2CHONO2CH2OHCH2OH(2 2)腈腈含含-H-H原子的腈与醛反应类似硝基化合物。原子的腈与醛反应类似硝基化合物。PhCH2CNPhCHOPhHCOCHPhCEtOHPhHCOHCHPhCN-H2OPhCHCPhCNPhCH-CNNEtO(3 3)特殊的芳香体系,如环戊二烯脱)特殊的芳香体系,如环戊二烯脱质子后的阴离子是一个含有六个电子质子后的阴离子是一个含有六个电子的芳香体系
25、,能发生碱催化下的缩合的芳香体系,能发生碱催化下的缩合反应。反应。CH2HCCHHCCHB:CHHCCHHCCH(CH3)2COCHHCCHHCCHC(CH3)2OBHCHHCCHHCCHC(CH3)2HO-H2OCHCCHHCCHCH3CCH3二甲基富烯1.3 1.3 碳负离子与羧酸衍生物缩合碳负离子与羧酸衍生物缩合碳负离子和羧酸衍生物(酯、酰卤、酸酐)碳负离子和羧酸衍生物(酯、酰卤、酸酐)中羰基发生缩合生成酮酸酯、中羰基发生缩合生成酮酸酯、-二酮、甲二酮、甲酰基、丙二酸酯等产物。反应可用下面通酰基、丙二酸酯等产物。反应可用下面通式表示。式表示。COAX+CCOAC+X1.3.11.3.1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