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技术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药物 提取 纯化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七章 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技术 n第一节 概 述 n第二节 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 n第三节 沉 淀 n第四节 萃取(Extraction)n第五节 吸附(Sorption)n第六节 亲和层析n第七节 新型层析分离纯化装置及介质 2 生物药物的稳定性受pH、温度、离子强度、提取过程所使用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等方面的影响,生物药物对剪切力也很敏感,分子量越大,稳定性就越差。因此,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条件应当越温和。许多生物药物组分的浓度非常低,但生物药物产品的纯度却要求很高,含量要达到95甚至98以上,最好是结晶态产品。另外,生物药物还应具有正常的颜色、稳定性和溶解速率。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2、 述述一一.生物药物的特点生物药物的特点3 生物药物的提取和纯化可分为5个主要步骤:预处理、固液分离、浓缩、纯化和产品定型(干燥,制丸,挤压,造粒,制片)。每一步骤都可采用各种单元操作。在提取纯化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因为每一操作步骤都不可避免带来损失。生物药物提取工艺流程的基本模式如图7-1所示。二、提取纯化的单元操作和基本工艺流程二、提取纯化的单元操作和基本工艺流程根据主要分离因素排列的单元操作分离范围见表7-1。6 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各种技术相互交叉,新型的分离纯化方法不断涌现。如沉淀技术和亲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亲和沉淀技术;超滤和亲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亲和超滤技术;萃取与
3、载体膜相结合,形成了液膜载体萃取法。这些新方法取长补短,使分离纯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快速有效、经济实用。三、提取纯化单元操作技术的特点三、提取纯化单元操作技术的特点7 生物药物提取纯化技术的另一特点是注重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如膜分离介质,层析介质,亲和配基,新型萃取剂等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非常快。提取纯化设备方面推陈出新,在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及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及GMP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8 膜过滤技术发展很快,分为微滤、超滤和纳滤,不仅用于细胞的分离,还用于蛋白质的浓缩。超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节能,对生物大分子类药物无破坏作用。液-液萃取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小分子量药物的提取。溶剂选择的余地
4、大,且易实现大规模生产。高速离心式液体萃取机是目前效率最高,使用最广的装置。液-液萃取技术还衍生出许多新的萃取技术,如双水相萃取,亲和萃取,超临界萃取等。双水相萃取蛋白质类药物是大规模提取高纯度蛋白质类药物的有效技术。而超临界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物理特性,即通过压力和温度的改变控制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扩散能力,控制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9 层析(色谱)技术是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纯化技术。层析装置的种类很多,且分离纯化机理也各不相同,适应于许多药物产品的分离纯化。离子交换色谱是应用最广,且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应用于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分子筛层析根据分子量大小不
5、同的原理,适应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纯化。层析分离技术的最高层次当属基于分子识别的技术,如亲和层析。这一技术已衍生出一大批新的技术,如免疫亲和层析、染料亲和层析、金属离子螯合层析。疏水性层析是基于分子的疏水性能来分离纯化的。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是分析化学的常用手段,现已将其扩展到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的应用中。有些设备不仅可进行分析,也可进行分离纯化,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缩短了分离纯化所需时间。与层析技术同步发展的各种分离介质是层析分离的技术保障,商品化的预装柱、缓冲剂、计算机程序控制使操作变得简单易学。置换层析与洗脱层析不同,是指吸附在层析柱上的一种组分被另一种置换剂(与层析上的介质的亲和力大于原被
6、吸附的组分)置换出来的层析技术。该技术有上样量高,分辨率高的特点。被分离的样品在分离过程中还有浓缩作用。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将不断得到改进。11 1994年开始了各项GMP验证,其中工艺论证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产品的纯化是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这涉及到药物的质量。所谓工艺验证,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得到关于生产工艺的书面材料,证明并保证生产过程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特定的高质量的产品。提取纯化处理工艺验证的范围包括:厂房设施、工程仪表、机械设备、生产环境、工艺条件、计算机软件、介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操作人员素质和测试方法等。四、提取纯化的工艺论证四、提取纯化的工艺
7、论证12 以上各个部分都要有验证材料或试验数据,根据这些材料和数据写出验证报告。当工艺的某一部分有较大变动(大修、工艺条件变化)时,要进行重新验证(再验证)。再验证是针对某一部分的行动,而不是整个工艺过程的验证,因此比较简单、快速、易行。验证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验证要求、组织验证小组、制定验证方案、实施验证试验、写出验证报告和再验证。13 一些药物(如抗癌药)往往对生物活细胞具有毒性,因此必须对中试或大生产的全过程设置屏蔽防护装置。其基本要求是:人员进出口要加以控制;在工作场所保持负压(一级、二级或三级生物密封室);空气的排放必须通过HEPA过滤器;对有烟雾产生的设备要有附加的屏蔽防护
8、装置;有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物要有生物学或化学的除污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监测;环境监测。五、生物药物生产的屏蔽防护技术五、生物药物生产的屏蔽防护技术(Containment technology)Containment technology)14 生物药物纯化工艺技术要求高,应尽可能选用高质量的设备,并要求有清洁的各级GMP厂房。纯化方法的设计应考虑到尽可能去除污染病毒、核酸、宿主细胞杂蛋白、糖及其他杂质,要防止纯化过程中带入有害物质。六、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15 关于纯度的要求,可视产品的来源、用途和用法而制定,例如经反复多次使用的真核细胞表达的制品,要求纯度达到9
9、8以上;多次使用的原核细胞表达的制品要达95以上;外用制品的纯度可降低要求。16 纯化工艺的每一步均应测定纯度,计算提纯倍数和收率等。纯化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若不得不加入,应设法除尽;并在最终产品中检测残留量,残留量应远远低于危害剂量,还要考虑到多次使用的积蓄作用。17 指发酵液不经预处理,或仅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可采用树脂吸附法、柱式流化床吸附法等。由于可不必先分离菌丝体和固形物,因而可简化分离过程,提高产品收率,减少吸附剂的损耗,缩短操作时间。第二节第二节 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一一.直接从发酵液中提取产品直接从发酵液中提取产品18(一)细胞破碎方法分
10、类 可分为两大类:机械破碎和非机械方法破碎。对液相物料,机械破碎法有超声波、机械搅拌和压力法。对固相物料,机械破碎法有研磨法和压力法。非机械破碎法分为脱水(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有机溶剂干燥)和裂解(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两类。裂解法又分为渗透压突变法、冷冻和解冻法等。化学法有阴阳离子洗涤剂处理法、抗生素处理法和甘氨酸处理法。酶法可用溶菌酶等有关的酶制剂处理,或用噬菌体裂解、抗生素处理等。二.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19 高压均质器法:是当前较为理想的大规模破碎细胞的方法。可破碎酵母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杆菌,甚至黑曲霉菌。将细胞悬浮液在高压下通入一个孔径可调的排放
11、孔中,菌体从高压环境转到低压环境,细胞就容易破碎。高压均质器的操作参数较简单,主要是操作压力、温度以及通过高压均质器的次数。但机理却颇为复杂。(二二)破碎技术破碎技术(微生物细胞破碎微生物细胞破碎)工业上所用的高压均质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55MPa,菌悬液一次通过均质器的细胞破碎率在1267。细胞破碎率与细胞的种类有关。20 可分为离心过滤、离心沉降、离心分离3种类型,所使用的设备有过滤式离心机、沉降式离心机和分离机。过滤式离心机可用于处理悬浮固体颗粒较大、固体含量较高的场合。沉降式离心机用于分离固体浓度较低的固液分离。分离机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密度有微小差异的乳浊液或含微量固体微粒的乳浊液
12、。三三.离心离心21 离心技术在生物制药研究及生产中应用极广,如从培养液中分离收集细胞,去除细胞碎片,收集沉淀物,从含蛋白质的液体中除去蛋白质吸附剂,也包括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溶解的大分子。22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是:膜作为一种有选择性的障碍物,允许某些组分通过,而不许其他组分通过,因此将料液分成透过液和保留液两部分。膜分离技术在分离物质过程中不涉及相变,无二次污染。可分批操作,也可连续操作,易于自动化和扩大生产规模,分离效率较高。膜分离的缺点是膜易污染,使膜的性能降低。合成材料制成的膜在耐热、耐化学腐蚀等方面尚需改进,膜分离技术需要与其他分离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一一)膜分离原理及特点膜分离原理及特
13、点四、膜分离技术四、膜分离技术23 按照膜的孔径大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0.02514 m);超滤膜(0.0010.02 m);反渗透膜0.000l0.001m);纳米膜(平均直径2 nm)。(二)膜分离材料及装置 膜可以是完全可透的,也可以是半透性的;有的膜是独立存在于流体间的,也有的膜是附着于支撑物或载体上的微孔隙中。膜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渗透选择性。24 用于生物制药工业中的膜材料要求耐温性能要好、耐酸碱处理、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即要求膜对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不产生变性,无抗原性)。按照膜的结构分为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25 按照膜的材料可分为合成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和不锈钢膜。如
14、常用的微滤膜材料有醋酸纤维酯和硝酸纤维酯、再生纤维素和聚四氟乙烯等,超滤膜材料有聚砜、聚醚砜、聚偏二氟乙烯、硝酸纤维酯(或醋酸纤维酯)、尼龙、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物膜。此外还有不锈钢膜。(三三)膜过滤操作膜过滤操作主要的膜分离过程如下表 27 微滤器、超滤器和反渗透器的主要类型有平板式、管式、中空纤维式和螺旋卷绕式4种。28 当溶液中欲被分离的蛋白质不受阻碍地通过超滤膜的孔隙时,如果在膜的一侧结合着亲和配基,该蛋白质就会与配基结合,因而结聚在膜的这一侧。不与配基结合的其他物质就将穿过孔而被带走。再用适宜的洗脱剂将该蛋白质洗脱下来。(四四)亲和超滤亲和超滤 1原理原理29 决定超滤亲和纯化效率及质
15、量的主要因素是:目的物的代表性分子量、大分子配基及超滤膜的截留分子产量。超滤膜的孔径应适宜,并要求分布均匀,以防止漏出配基。要便于蛋白质及杂质的自由通过。大分子配基吸附到膜上,会降低过滤速度,有的配基还会沉淀到膜的表面。在膜的表面引入电荷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30 亲和配基和目标组分的结合方式有两种:(1)(1)将含有目标物的溶液与配基在超滤器内混合,或单独在混合槽内混合:(2)(2)将含有目的物的溶液及含有配基的溶液用泵分别送至膜的两侧,当蛋白质通过膜到达膜的另一侧(配基所在地)时,与配基结合。第1种方法较为常用,适应于相对较清的发酵液,或发酵液预先经过预超滤。2 2亲和结合的方式亲和结合
16、的方式31 蛋白质和酶粗制品的脱盐的方法除了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外,还有透析和渗滤。五五.渗滤渗滤(Diafiltration)Diafiltration)技术和透技术和透析析(Dialysis)Dialysis)32 渗滤是利用超滤器,选择性地使低分子量的溶质及水分子通过超滤膜,而保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使原溶液中的产品得到纯化。其特点是:原溶液的体积保持恒定,目标物的浓度也保持恒定。33 超滤是在外压作用下进行的,而透析是在常压下依靠小分子物质的扩散运动来完成的。透析装置有:透析袋、旋转透析器、平面透析器、连续透析器、浅流透析器、微管透析器。34 泡
17、沫分离的原理是:将气体通入含多种组分的溶液中,由于这些组分的表面活性有差异,因此在溶液的表面,某些组分将形成泡沫,泡沫的稳定性取决于操作条件及溶液的生物学特性。泡沫中含有更多的表面活性成分,故泡沫的组分种类及其含量与溶液中的不相同。这样,溶液中的不同组分就得以分离。六、泡沫分离六、泡沫分离36 在泡沫分离过程中,要选择好操作条件,以保持酶蛋白的天然结构不变,活力不降低。泡沫分离法的特点是分离所用的机械结构简单,可连续操作,容易放大,费用也不高。泡沫分离的目的,一方面提高酶蛋白的富集率(泡沫中蛋白质的浓度/最初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另一方面提高酶蛋白的提取率(泡沫中蛋白质的质量/最初的蛋白质质量
18、),或使多组分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分配系数最大。37 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有蛋白质的溶解性、蛋白质及沉淀剂的浓度、溶液pH、离子强度、温度和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的浓度。沉淀剂的状态(固态或饱和溶液),沉淀剂的加入速度、混合的时间及混合程度、沉淀物的分离提取等因素也必须考虑。沉淀一般只能达到初步纯化的目的。技术较为成熟,在大规模生产中广泛应用。第三节第三节 沉沉 淀淀一、沉一、沉 淀淀38 去除沉淀的经典操作是用洗涤法,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将目的物与杂质分离。如果沉淀剂和目的物在溶解性相似,可考虑用超滤方法或层析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常用的分离沉淀方法有:沉淀、悬浮法、离心法、过滤法或错流膜过滤。39(二二)
19、盐析剂用量的确定盐析剂用量的确定 生产中所需的硫酸铵饱和度,需通过实验决定。(一一)盐析剂的选择盐析剂的选择 常用的盐析剂包括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最常用的是硫酸铵。二二.盐析盐析40 pH值的操作:从酶的溶解度考虑,盐析操作的pH值常选择在酶的等电点附近。但从酶的稳定性方面来考虑,有些酶在等电点时稳定性较差,因此要选择最佳的pH值。一般要求在酶最稳定的pH值的前提下,再考虑最适宜于酶沉淀的pH值。在操作时,一旦确定最佳pH值后,在添加硫酸铵之前,加入酸或碱,调节好酶液的pH值,要尽量避免pH值忽高忽低,以免破坏酶的稳定性。在添加硫酸铵时,要注意搅拌,并注意硫酸铵的加入速度。一般是
20、由少到多,缓慢加入,硫酸铵尽可能磨成细粉。(三三)盐析操作盐析操作41 酶液的静置:加完硫酸铵后,酶液要静置一段时间,使酶蛋白完全沉淀下来,酶静置后,就不要再搅拌。温度的控制:有些酶在较高温度下稳定性能较好,可在常温下进行盐析操作,而对于大多数酶,尽可能在低温下进行盐析操作。42 用有机溶剂处理时,尽可能用稀的有机溶剂沉淀,而且一定要在低温下进行,最好在0以下。用有机溶剂沉淀得到的酶蛋白,不要放置过久,要尽快加水溶解。(一一)有机溶剂的选择有机溶剂的选择 可用于酶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包括醇类物质等。(二二)有机溶剂沉淀操作有机溶剂沉淀操作三、有机溶剂沉淀三、有机溶剂沉淀43 许多食用级和药用级
21、酶制剂,常用酒精作为沉淀剂。酒精用量应根据实验来确定。沉淀宜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取15以下,但温度太低,会使滤液中溶解度较低的蛋白质也沉淀下来。沉淀时的pH值,尽可能接近酶的等电点附近。酒精是蛋白质的变性剂,酒精浓度太高时,易引起变性。加酒精后,在酶沉淀之前,变性更加厉害,因此酒精最好在沉淀还未发生之前加完。酒精不能一次性全部加完,应分批加入,加入时应不断搅拌。加入一定量的高岭土或硅藻土,作为酶沉淀的载体,便于离心收集。离心分离结束后,应立即加水或缓冲液将酶沉淀物溶解,及时降低沉淀物内的酒精浓度,以防酶的变性。(三三)影响酒精沉淀收率的主要因素影响酒精沉淀收率的主要因素44 将配基与可溶性载体偶
22、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亲和沉淀剂),该复合物与生物分子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沉淀出来(即通过诱导沉淀)。(一)原理四、亲和沉淀四、亲和沉淀(Affinity precipitation)45 配基-载体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配基包括:酶的基质、辅酶、免疫配基及有机染料等。溶液中的pH、离子强度及蛋白质浓度等条件对亲和结合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有竞争性的配基会降低产物与原配基的亲和结合力,甚至使亲和结合发生逆转。46 引导产生沉淀的方法有:离子交联、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疏水基团、改变pH、诱导产生疏水性沉淀、温度诱导沉淀。亲和沉淀的收率取决于亲和反应的效率,也取决于沉
23、淀性能。亲和反应之后,如果沉淀效果不好,可加入某些天然的多聚物促进沉淀。47 亲和结合:将亲和配基加到含有目的物蛋白质的溶液中,调节好有关沉淀的条件,使之有利于亲和结合。(二二)亲和沉淀的操作亲和沉淀的操作48 洗涤:如果是在未经处理的粗制液中发生亲和沉淀,可能会发生某些非特异性的结合,一些无关的物质会陷于其中,因此在分离目的物之前,要洗涤沉淀。其做法是:加入适当的清洗剂重新溶解沉淀,再沉淀;或在专一性洗脱之前,彻底洗涤沉淀。49 配基-载体复合物与目的蛋白质的分离:分离结束之后,要确保回收目的物蛋白质和配基-载体复合物,目的蛋白质要达到一定的纯度,收率要高,要重新利用配基-载体复合物。配基的
24、价格较为昂贵时,多加入些天然载体可使配基-载体复合物的循环使用效率提高以减少配基的损失。50 常用的沉淀技术还有用聚合物絮凝剂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五、其他沉淀技术五、其他沉淀技术51 萃取指物质在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最常见的是液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萃取水溶液中的某种组分。原溶剂和萃取剂一般是互不混溶的。根据溶质在这两个互不混溶的液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将溶质浓缩到萃取剂中。萃取是通过溶质在两相之间的竞争性溶解(分配)而实现的。萃取多用于小分子的生物药物,如抗生素和核苷酸,但也可萃取生物大分子,如双水相萃取技术萃取蛋白质。(一一)定义和原理定义和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25、 萃取萃取(Extraction)一、概述一、概述52 pH值影响分配系数,因而对萃取的收率影响很大。影响萃取操作的因素主要有:1 1pHpH值值二、萃取操作的影响因素二、萃取操作的影响因素53 一般来说,低温萃取速度较慢,可适当提高温度;但是由于萃取剂多为有机溶剂,在高温下,产品的稳定性较差而受破坏,故萃取尽可能在低温或常温下进行。温度还影响分配系数。2 2温温 度度54 加入盐析剂,可使溶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易于转入到溶剂中去。盐析剂的加入,也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3 3盐盐 析析55 萃取剂的选择依据主要是对所要萃取的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还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三、溶剂的选择三、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