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力学 知识点 总结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一、约束的类型一、约束的类型1 1、具有光滑接触面(线、点)的约束(光滑接触约束)、具有光滑接触面(线、点)的约束(光滑接触约束)静力学静力学几种情况几种情况:(1)物体的尖端与光滑表面接触,其约束反力沿约束表面的法线)物体的尖端与光滑表面接触,其约束反力沿约束表面的法线方向。方向。(2)物体的光滑表面与尖端约束接触,其约束反力沿物体表面的)物体的光滑表面与尖端约束接触,其约束反力沿物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法线方向。2 2、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柔索只能受拉力,又称张力柔索只能受拉力,又称张力.用用 表示表示TF 3 3、光滑铰
2、链约束(径向轴承、圆柱铰链、固定铰链、光滑铰链约束(径向轴承、圆柱铰链、固定铰链支座等)支座等)(1 1)径向轴承(向心轴承)径向轴承(向心轴承)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承孔为约束轴承孔为约束概念:轴穿入光滑圆柱形圆孔则构成径向轴承。概念:轴穿入光滑圆柱形圆孔则构成径向轴承。zyxAAzFAxFA(2 2)光滑圆柱铰链)光滑圆柱铰链(3 3)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4 4、其它类型约束、其它类型约束 (1 1)可动铰支座(滚轴支座)可动铰支座(滚轴支座)(2)(2)球铰链球铰链 (3 3)止推轴承)止推轴承F FB BF FA A约束力的约束力的方向方向:沿着链杆
3、中心线,指向可以假定。:沿着链杆中心线,指向可以假定。二力杆二力杆F FAB(4)链杆约束)链杆约束二力杆(或二力构件):仅受二力作用而二力杆(或二力构件):仅受二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杆;二力杆不一定是直杆,也处于平衡的杆;二力杆不一定是直杆,也可以是曲杆,但杆两端的两个力一定是沿可以是曲杆,但杆两端的两个力一定是沿杆两端连成直线的平衡力。杆两端连成直线的平衡力。F FA AF FB B二力构件二力构件AyFAxFAM(5)平面固定端支座)平面固定端支座(6)蝶铰链)蝶铰链xyzABCDEBxFBzF(7)空间固定端支座)空间固定端支座二、画受力图步骤二、画受力图步骤3 3、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
4、束力。、按约束性质画出所有约束力。1 1、取所要研究物体为研究对象(分离体)、取所要研究物体为研究对象(分离体),画出其简图;画出其简图;2 2、画出所有主动力;、画出所有主动力;画受力图注意:画受力图注意:(1)若物体有三力作用,则要考虑三力汇交;)若物体有三力作用,则要考虑三力汇交;(2)二力杆受力图先画;)二力杆受力图先画;(3)画整体受力图时,系统内部的内力不要画,因为它不影响)画整体受力图时,系统内部的内力不要画,因为它不影响 整体平衡;整体平衡;(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的力,即要不是一对拉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性质的力,即要不是一对拉力 要不是一对压力。要不是一对压
5、力。三、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三、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00yxFF1 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2 2、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0iM列平面力系平衡方程要用到的力偶的两列平面力系平衡方程要用到的力偶的两条性质:条性质: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于零;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3 3、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基本形式基本形式00AyMF二力矩形式二力矩形式00BAMMAB两点连线不得与各力平行(或两点连线不得与各力平行(或x轴不垂直轴不垂直AB连线)连线
6、)4 4、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基本形式基本形式000 xyOFFM二力矩式二力矩式000BAxMMF其中投影轴其中投影轴x不垂直不垂直AB连线连线三力矩式三力矩式000CBAMMM其中其中A、B、C三点不得在一条直线上三点不得在一条直线上 xdxqFbaq合力:合力:作用点:作用点:qbacFxdxxqx babadxxqdxxxq结论:结论:线分布载荷的合力的大小等于线分布载荷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载荷图的载荷图的面积面积,合力作用线通过载荷图的,合力作用线通过载荷图的形心(重心)形心(重心)。上述求平行线分布荷载的合力的简便方法称为上述求平行线分布荷载的合力的简便方法称为荷载图面积法荷载图
7、面积法,在以后的章节和材料力学、以,在以后的章节和材料力学、以及专业课中经常要用到。及专业课中经常要用到。四、线分布荷载的合力四、线分布荷载的合力矩形均布载荷:矩形均布载荷:qlFq三角形分布载荷:三角形分布载荷:qlFq21注意:列平衡方程前,一定要把分布荷载先化成合力。注意:列平衡方程前,一定要把分布荷载先化成合力。五、求物体系统反力的方法(或思路)五、求物体系统反力的方法(或思路)当判定物体系统平衡问题是静定问题时,要求物当判定物体系统平衡问题是静定问题时,要求物体系统的未知量,这时,一定要体系统的未知量,这时,一定要先考虑解题思路先考虑解题思路,然然后再列平衡方程求未知量后再列平衡方程
8、求未知量。例如可选整个系统为研究。例如可选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列出部分平衡方程,求出部分未知量,然后再对象,列出部分平衡方程,求出部分未知量,然后再从系统中选某一物体为研究对象,列出另外的平衡的从系统中选某一物体为研究对象,列出另外的平衡的方程,求其余未知量,一直这样分析下去,直到所有方程,求其余未知量,一直这样分析下去,直到所有未知量全部求出为止。当然,同一个题目的解题思路、未知量全部求出为止。当然,同一个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可以多考虑几种解题思路、方法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可以多考虑几种解题思路、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一种求物体系统未知量的最简捷的方进行比较,找出一种求物体系统未知量
9、的最简捷的方法。法。下面给出具体的方法。下面给出具体的方法。方法(分三种情况):方法(分三种情况):(1)取整个物体系统,若上面的反力能全部解出,就直接)取整个物体系统,若上面的反力能全部解出,就直接求解反力,不要拆开。求解反力,不要拆开。(2)若取整个物体系统,若上面的反力不能全部解出,就)若取整个物体系统,若上面的反力不能全部解出,就把物体系统拆开(从约束处拆),取已知力作用的物体为对把物体系统拆开(从约束处拆),取已知力作用的物体为对象,若该对象上的反力能全部解出就直接求解,然后再考虑象,若该对象上的反力能全部解出就直接求解,然后再考虑其它物体,按照同样的思路,一直到把物体系统上的反力全
10、其它物体,按照同样的思路,一直到把物体系统上的反力全部解出为止。注意:若取研究对象上的反力不能全部解出,部解出为止。注意:若取研究对象上的反力不能全部解出,则再考虑其它已知力作用的物体为对象进行分析。则再考虑其它已知力作用的物体为对象进行分析。(3)若取整个物体系统或取部分为对象,上面的反力均不)若取整个物体系统或取部分为对象,上面的反力均不能全部解出,这时就找求能全部解出,这时就找求12个反力的突破口(个反力的突破口(例如,找两例如,找两个未知力作用线的交点为矩心,利用力矩平衡方程求出个未知力作用线的交点为矩心,利用力矩平衡方程求出12个反力个反力),当),当12个反力解出后,则物体系统的反
11、力就可全个反力解出后,则物体系统的反力就可全部解出。部解出。【例【例】结构上作用载荷分布如图,结构上作用载荷分布如图,q13 kN/m,q20.5 kN/m,力,力偶矩偶矩M2 kN m,试求固定端,试求固定端A与支座与支座B的约束反力和铰链的约束反力和铰链C的内力。的内力。【例【例】组合梁受荷载组合梁受荷载M、qm、q、P,尺寸如图所示,试,尺寸如图所示,试分析分析求求A、B、C支座反力支座反力的解题思路的解题思路。六、空间力的投影计算的两种方法六、空间力的投影计算的两种方法1、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FZFYFX cos,cos,cos应用此法必须注意:如果投影轴
12、不通过力矢的始端,则可以应用此法必须注意:如果投影轴不通过力矢的始端,则可以过该力矢始端作出与该投影轴平行并且正向相同的轴,根据过该力矢始端作出与该投影轴平行并且正向相同的轴,根据同一个力在所有互相平行且正向相同的轴上的投影都相等,同一个力在所有互相平行且正向相同的轴上的投影都相等,再按一次投影法计算该力的投影。再按一次投影法计算该力的投影。注意力的投影用注意力的投影用Fx、Fy、Fz或或X、Y、Z表示。表示。2、二次投影法(间接投影法)、二次投影法(间接投影法)当力与各轴正向夹角不易确定时,可先将 F 投影到xy面上,然后再投影到x、y轴上,即FFXxycoscoscosFFYxysinco
13、ssinFZsinFFxycos七、计算空间力对轴之矩的方法七、计算空间力对轴之矩的方法 当拿到一道计算力对轴之矩的题目时当拿到一道计算力对轴之矩的题目时,首先观察一下力首先观察一下力F 与与Z轴的空间位置轴的空间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力若力F与与Z轴平行或相交,则轴平行或相交,则MZ(F)=0;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若力若力F与与Z轴垂直轴垂直,可根据定义来计算,即通过力可根据定义来计算,即通过力F作作一个平面垂直于一个平面垂直于Z轴,那么力轴,那么力F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就是它自己,在该平面上的投影就是它自己,即即F=Fxy,Z轴与该平面的交点为轴与该平面
14、的交点为O点,且点,且O点到点到F=Fxy作用线作用线的距离的距离d为已知为已知,则则MZ(F)=Mo(F)=Mo(Fxy)=Fd。第三种情况第三种情况:若力若力F与与Z轴既不相交、也不平行、也不垂直,此时轴既不相交、也不平行、也不垂直,此时可把力可把力F分解为三个分力分解为三个分力Fx、Fy、Fz,再运用合力矩定理来,再运用合力矩定理来算,即:算,即:MZ(F)=MZ(Fx)+MZ(Fy)+MZ(Fz)。)。值得注意得是,此时三个分力值得注意得是,此时三个分力Fx、Fy、Fz与与Z轴的空间轴的空间位置不是相交、就是平行或者垂直,可见又回到第一、位置不是相交、就是平行或者垂直,可见又回到第一、
15、第二种情况,这时可按第一、第二种情况分别算之,然第二种情况,这时可按第一、第二种情况分别算之,然后代入上式即可。最后要说明得是:后代入上式即可。最后要说明得是:上述计算空间力对上述计算空间力对轴之矩的方法适用于动力学中动量矩的计算。轴之矩的方法适用于动力学中动量矩的计算。八、空间力偶矢量方法:八、空间力偶矢量方法:用右手法则表示用右手法则表示,即首,即首先任作一先任作一 法线垂直于力偶作用面,该法线的方位就表法线垂直于力偶作用面,该法线的方位就表示力偶矩矢的方位,然后沿着这条法线按一定比例尺示力偶矩矢的方位,然后沿着这条法线按一定比例尺取一段长度表示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矢的指向可按取一段长度表
16、示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矢的指向可按右手法则确定,即以右手握住这条法线,四个手指表右手法则确定,即以右手握住这条法线,四个手指表示力偶矩的转向,大拇指向表示力偶矩矢的指向。示力偶矩的转向,大拇指向表示力偶矩矢的指向。九、空间力偶矩在某轴上的投影或空间力偶矩对某轴之九、空间力偶矩在某轴上的投影或空间力偶矩对某轴之矩的计算方法:矩的计算方法:(1)将空间力偶矩用右手法则表示为矢量;)将空间力偶矩用右手法则表示为矢量;(2)将该矢量向某轴投影,即得到空间力偶矩在某轴上)将该矢量向某轴投影,即得到空间力偶矩在某轴上的投影或空间力偶矩对某轴之矩。的投影或空间力偶矩对某轴之矩。注意:此方法在列空间力偶系或空
17、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注意:此方法在列空间力偶系或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中经常要用到,下一学期学程中经常要用到,下一学期学材料力学材料力学课程扭转这课程扭转这一章中也要用到。一章中也要用到。【例【例】分析(解题思路):如何求力分析(解题思路):如何求力 P 在三轴上的投影和对三轴在三轴上的投影和对三轴的矩的矩。Pxyzabc十、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十、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1 1、空间汇交力系、空间汇交力系000zyxFFF空间力偶系空间力偶系000zyxMMM利用空间力偶系平衡方程求反力的解题方法利用空间力偶系平衡方程求反力的解题方法(1 1)将物体上的空间力偶矩用右手法则表示为矢)将物体上的空间力偶
18、矩用右手法则表示为矢量;量;(2 2)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其中反力的方位、方向)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其中反力的方位、方向可根据空间力偶的性质,即力偶只能和力偶平衡可根据空间力偶的性质,即力偶只能和力偶平衡来确定;来确定;(3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列出空间力偶系的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列出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求反力的思路,最后把反力求出来。衡方程;考虑求反力的思路,最后把反力求出来。3 3、空间平行力系、空间平行力系000yxzMMF4 4、空间任意力系、空间任意力系000000zyxzyxMMMFFF.0,0,0;0,0,0nmlkjiMMMMMM利用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反力的方法是:利
19、用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反力的方法是:先列平衡方程,然后才考虑解题思路。先列平衡方程,然后才考虑解题思路。检验物体是否平衡;检验物体是否平衡;临界平衡问题;临界平衡问题;求平衡范围问题。求平衡范围问题。考虑摩擦的系统平衡问题的特点考虑摩擦的系统平衡问题的特点1.平衡方程式中除主动、约束力外还出现了摩擦力,因而未知平衡方程式中除主动、约束力外还出现了摩擦力,因而未知数增多。数增多。2.除平衡方程外还可补充关于摩擦力的物理方程除平衡方程外还可补充关于摩擦力的物理方程 FsfsFN。3.为避免解不等式,可以解临界情况,即补充方程为避免解不等式,可以解临界情况,即补充方程Fmax=fsFN。常见的问题有常
20、见的问题有 十一、十一、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题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物体在主动力作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题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平衡,求平衡范围问题(包括求极限平衡问题);二是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平衡,求平衡范围问题(包括求极限平衡问题);二是物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用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取研究对象进行物理分析与受力分析,物第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取研究对象进行物理分析与受力分析,物理分析就是确定摩擦力的方位和指向,受力分析就是画受力图,受力图上包理分析就是确定摩
21、擦力的方位和指向,受力分析就是画受力图,受力图上包括主动力、反力和摩擦力;接着列方程,除了列出与力系相应的平衡方程外,括主动力、反力和摩擦力;接着列方程,除了列出与力系相应的平衡方程外,还需列出相应数目的补充方程,即还需列出相应数目的补充方程,即Fs=fsFN;最后解方程,即将平衡方程与补;最后解方程,即将平衡方程与补充方程联立求解充方程联立求解。(注意:解此类问题是先列方程,然后考虑求解未知量的(注意:解此类问题是先列方程,然后考虑求解未知量的思路)思路)第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假定物体平衡,对物体物理分析和画出物第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假定物体平衡,对物体物理分析和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2、,用平衡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体的受力图,用平衡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s,静摩擦力的方向若不,静摩擦力的方向若不确定,可假设,若求得确定,可假设,若求得Fs是正值,表明假设方向正确,反之,若求得是正值,表明假设方向正确,反之,若求得Fs是负是负值,表明假设方向错误;接着假定物体处于临界状态,用公式值,表明假设方向错误;接着假定物体处于临界状态,用公式Fmax=fsFN求出求出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max;最后,将;最后,将Fs与与Fmax比较,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比较,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 1)若)若FsFmax,则物体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则物体处于静止
23、(平衡)状态;(2)若)若Fs=Fmax,则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则物体处于临界状态;(3)若)若FsFmax,则物体处于滑动状态。,则物体处于滑动状态。【例】分析如下问题(解题思路):【例】分析如下问题(解题思路):重重W的方块放在水平面的方块放在水平面上,并有一水平力上,并有一水平力P作用。设方块底面的长度为作用。设方块底面的长度为b,P与底面的与底面的距离为距离为a,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为,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问当,问当P逐渐增大时,方逐渐增大时,方块先行滑动还是先行翻倒块先行滑动还是先行翻倒?并求方块平衡时的最大拉力。?并求方块平衡时的最大拉力。WPab十二、求均质物体的重心(形心)的方
24、法(1)对称性法)对称性法形状规则的物体或图形形状规则的物体或图形重心一定在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上上。(3)分割法(负体积或负面积法)分割法(负体积或负面积法)组合物体或组合图形组合物体或组合图形求图示平面图形的重心。求图示平面图形的重心。iiCiCCCCAAxAAAAxAxAxx321111111iiCiCCCCAAyAAAAyAyAyy321111111(3)负面积法)负面积法321111111AAAAxAxAxxCCCC321111111AAAAyAyAyyCCCC(2)积分法)积分法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或图形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或图形 用确定物
25、体重心的积分公式来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用确定物体重心的积分公式来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40mm50mmxyo20mm【例【例】分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思路):图示截面重心如何确定。图示截面重心如何确定。运动学运动学一、点的运动学一、点的运动学1 1、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xx tyy tzz tddxxvtddyyvtddzzvt速度大小速度大小222zyxvvvv速度的方向由其方向余弦确定速度的方向由其方向余弦确定vvkvvvjvvvivzyx),cos(),cos(),cos(22ddddxxvxatt22ddddyyvyatt22ddddzzvzatt加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