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6年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haaijie1005
  • 文档编号:6002936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年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haaijie1005)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6 广东广州 市花 遴选 公务员 考试 答案
    资源描述:

    1、2016年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二、多选题参考解析以上客观题部分涉及范围较广,有9月份以来的时政热点新闻、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考点等。三、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理解协调发展?具体什么措施?(10分)参考答案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和依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协调发展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深度解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协调作为发展理念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也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协调发展的关切更加积极、更为主动、更加自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矛盾问题发生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要把协调发展作为重要遵循。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发展平衡、增强发展后劲,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其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成为“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引领。协调发

    3、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遵循。协调发展的思想与行动由来已久,先秦思想家孟子曾描绘了协调发展的理想社会:“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自人类有思想史以来,就有协调发展的理想,并一直不断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和手段。近现代以来,人类在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盲目扩张,迷失了方向,一味追求当前利益的不协调发展方式违背了发展规律,造成了资源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就

    4、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之间的协调,协调发展正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存在问题重新反思的结果。只有遵循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发展中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否则,一味满足眼前利益,违背发展规律必然会带来灾难。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并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自此,我们党又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宗

    5、旨和使命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发展观的科学和进步,成就了中国的发展的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十三五”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面对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要求中国的发展要有新作为,发展观要有新突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突出协调发展,并将其提升为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再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创新,也开辟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协调是实现经济

    6、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创造 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从国内发展来看,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快和多,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透支了社会发展潜力,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瓶颈制约。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在这一深层背景下,协调发展的理念不但是我们面对未来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选择,更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运城市正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三个一百”的决策部署,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才能使单项发展的动能聚合成整体发展的势能,形成更有利于解决发

    7、展问题的总体之势,开创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强调协调发展新理念,既体现了当下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重大现实,也体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体现了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平衡性,更加注重可持续和健康

    8、发展。首先,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强调综合意义上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发展的概念,不同于单一强调GDP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与增长相比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结构变迁、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环境生态效益以及人的道德水平提高等各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依靠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更要依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整体发展,以及最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调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要注重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的

    9、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要注重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各类短板问题、瓶颈问题,例如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到2020年以前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无法体现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要求,无疑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会被大打折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现六大协调发展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的突出问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来看,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实现以下六大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一是区

    10、域协调发展。未来发展中要处理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关系,促进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互动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改革创新,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城乡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过努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和特色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有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体现城乡发展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的要求,形成城乡

    11、一体化、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推进收入分配协调发展。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处理好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关系,既要发挥一次分配在提升效率方面的激励作用,也要发挥二次分配在实现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方面的优化作用;既要保护合法收入,也要取缔非法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秩序和格局的公平公正。四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有机统一。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既需要物质上的文明,更需要精神上的文明。因此,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

    12、个自信”,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力量。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同时,提高中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提升中国软实力。六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稳定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是体现发展与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根本要求。为此,未来的发展中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致胜要诀

    13、。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的正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根本上说,只有加快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实现协调发展。这里面包括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有序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确保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条件。从这一点来说,协调发展在本质上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更是自觉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2.如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0分)参考解析团队精神,应该来说是今年的

    14、热点,因为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奋进,连克强敌,最终勇夺桂冠。女排夺冠点燃了全球华人的热情,女排精神再一次被人们反复提起,连习近平总书记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而团队精神恰好最能体现中国精气神,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也是公务员号体必须具备的素质。参考答案一个团队如同一个民族,相同的文明意识、文化成就感,文化心理是成员彼此之间认同、聚合的基础。可以说团队成员共同或大体相近、一致的理想、追求、精神境界是他们得以共鸣、和谐、联合和不断进取的基础,作为公务员号体,培养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培养团队精神需要:1、确立共同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是合作的

    15、前提和基础,也是达成个体对一个团队、一个单位忠诚的重要方式。一个有想象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为实现目标奋斗。2、组织要注重对个人的培养。团队要不断强化对个体的培养,通过连续的充电式学习,教导个体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3、要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即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

    16、各部分之和。4、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然后才能分工协作,才能把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否则的话,团员只管低头拉车,各走各的路,永远也不会形成团队合力,也就无所谓效益。5、要突出团队领导的作用。作为团队领导,首先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间断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以身作则,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四、作文题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主题写1000字左右文章(60分)参考解析“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出台,给“互联网+政务”带来了空前大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生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微博、微信的迅猛

    17、发展,不仅改变了民众获取、传播信息方式,也推动了传统舆论中心的转移和网络舆论阵地的兴起,运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推进网络问政,是壮大主流舆论新阵地,塑造阳光型、服务型新政府的时代要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度解读实现“三个转变”实施方案针对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冤枉路、跑断腿”等问题,以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为核心,以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信息共享为抓手,推动实现三个转变,即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目前,我国众

    18、多省市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 审批系统建设,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事项网上办理,通过审批系统将原来“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获得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第一个转变是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载体作用,把线下办理的事项扩展到线上,群众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实现政务事项的网上办理,让“信息跑路”替代“群众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已经建立起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但目前大多政务服务中心都是各部门派驻的“摆摊”模式,群众办事过程中仍要不同窗口之间来回跑,在面临跨区域办事时更是要不同城市之

    19、间来回跑,成为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第二个转变就是发挥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优势,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政务信息共享,通过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校验核对,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和“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跨省跑”问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政府部门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等待群众上门的服务模式,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务数据共享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办事沉淀数据实现了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群众潜在办事需求的精准分析和主动推送,从而为公众提供便捷、多元、精细、专业的公共服务。第三个转变是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数据

    20、集聚和智能处理优势,及时获得群众个性化需求,变“等待群众上门”为“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设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体现了新形势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探索创新。但在实际实施中,势必面临一系列法规制度、体制机制、部门利益、信息安全等方面障碍、束缚与挑战,因此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规则;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倡导政企合作;完善督察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公民隐私”等六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这六大保障措施是实施方案高效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21、,需要各地、各部门深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具备实际操作的细化方案。如在“一号”中提出“在群众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作为群众办事的材料依据,避免材料重复提交”,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现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中与新流程不相适应的条款进行修订,消除推行“一号”的制度障碍。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一号一窗一网”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落地性举措,是互联网思维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也是政务服务体系的“升级与重塑”,是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其实施后的高效便捷服务可期、信息惠民成效可待。明确“三个一”和“两年两步

    22、走”在三个转变的思路框架下,实施方案结合信息惠民试点工程,提出了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服务流程显著优化。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政府办事的唯一标示,通过构建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办,从而避免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和文件。推动群众办事“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实施方案提出,要整 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推动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实现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服务渠道更加畅通高效。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构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

    23、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在具体实施层面,按照“两年两步走”的思路,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2016年为先行试点,夯实基础。实施方案提出,要以首批信息惠民80个试点城市为基础开展先行先试,到2016年底,各试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政务服务纸质证照和电子证照的同步签发。建成统一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和服务系统,通过梳理简化,形成群众政务服务目录。建成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多渠道的统一认证。从需求侧来看要最终实现试点城市内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2017年全面推广,成效显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改革,到2017年底,跨省的电子证

    24、照流转交换与网上身份认证体系投入应用,省、市多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系统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从需求侧来看最终实现各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三个一”,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一号一窗一网”是以信息共享支撑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具体举措。在实际实施中,一方面要推进办事依法依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务求在“简环节、优流程、转

    25、作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高效推进“三个一”。推进办事依法依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三个一”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对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

    26、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 个环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须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 会公开。健全服务规则,提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为民服务的能力。加大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力度,探索运用网上监督系统,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办事群众可以现场或在线评价。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兼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实现“三个一”目标、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举措精准对 焦的关键所在。在“一号申请”方面,由于涉及群众办事的业务信息分散在各个业务

    27、部门,办理一个证件需要进行多次申请才能获得齐全的办事要件,且往往申请需求材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依托各级政府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实现跨部门的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和互认,使各业务部门能够以统一的信息凭证为办事依据,能大大简化群众办事的流程和部门之间往返获取相关的证件信息。在“一窗受理”方面,群众办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业务环节,需要跨部门业务信息的共享、校验和核对。因此“一窗”建设需要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为依托,打通平台与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及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的对接,由“专网多系统”变多部门“平台共享”,各部门将基本数据及审批相关信息同步上传,所有审批

    28、事项的流程信息在平台系统可查可控。在“一网通办”方面,需要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群众办事认证信息的多部门共享互认,推进群众网上办事多渠道“一次认证、多点互连”,保证个人以唯一有效且通用的身份信息作为凭证,一次认证即能办理网上网下各类业务。参考范文1(1036字)择善,闭恶,循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也更像是一个杠杆,凡其所“+”的领域,如制造业、商业、教育、医疗等,都会被撬动起一个全新的生态,带来突破和革新。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则着眼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及政府感知和回应舆论关切的敏锐性。互联网时代,数据和平台是

    29、两个很重要的资源,信息通过它们流动、联通并被应用和共享,互联网也因此具有即时性、联接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和发挥这些特点,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经营和群众办事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环境,提高各级官员处理政务信息、感知群众冷暖和应变社会舆情的能力,不仅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题中之义,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社会的普遍期待以及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时俱进的应有姿态、转变和作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着眼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从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一是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让群众少跑腿。会议提出,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

    30、得要 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如此变“群众跑腿”为“信息流通”,政府服务的效率高了,群众办事的成本低了,一加一减之间,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到位的有力声音。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联,让群众好办事。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同时,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做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如此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群众就会少遭遇一些“玻璃门”“旋转门”“踢皮球”等现象,再办事就会路径更顺畅、程序更通畅、心情更舒畅。三是及时回应关切,

    31、实现舆情互动,让群众不添堵。互联网时代,一些突发事件、群众关切,很容易通过高效传播形成热点舆情。如果政府部门反应迟钝、态度含糊、动作迟缓,就有可能造成不实信息扩散、不良舆情发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就是要提高政府对舆情反应的敏锐性、回应的及时性,化於止痛、打通堵点,实现政府与群众间的良性互动。“择善,闭恶”,这同样应是我们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消除信息孤岛、开放信息,另一方面要防范和规避互联网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副作用”,加强对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做到“择其善,闭其恶”。参考范文2(1774字)“互联网+

    32、政务服务”落地的瓶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行动战略不仅是技术、物理层面的接入与关联,更是理念、体制、管理等层面的更新与变革。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政府组织的“互联网+”有更多的约束性条件,会面临更多、更深层次的瓶颈和问题,包括观念瓶颈、体制瓶颈、管理瓶颈等。如何认识这些瓶颈并取得突破,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首先是观念瓶颈。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需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这四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互联网2.0”。但是,现实中不少人的思维

    33、依然停留在传统互联网阶段,在认识上存在主体错位、技术决定论、政府“服务器”过载的问题。第一,主体错位。“互联网+”更体现“用户至上”的思维与逻辑,体现在政务服务中,就是不仅要考虑政府机构自身的诉求,更要考虑政务互联网的对象与主体,即企业、民众的需求。现实中,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还停留在以“政府为中心”的思维层面,在“互联网+”行动中有意无意地忽略民众的利益和用户体验,出现认识上的主体错位问题。第二,技术决定论。任何领域的“互联网+”行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电子基础设施的兴建及相关物理网络的连接,据此有人容易产生“重电子、轻政务”和“技术决定论”的想法,即认为只要在技术上、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

    34、,政务服务的品质、民众的满意度就会上升。第三,政府“服务器”过载。“互联网+政务服务”要产生好的评价与影响,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有效识别和及时供给民众所需的各种服务。但一些人认为,众多个性化服务的叠加或涌入会成为政府治理的不堪承载之痛,从而导致政府这个“服务器”在信息、服务方面过载。其次是体制瓶颈。把“互联网+”行动推进至政务服务领域,核心是要实现部门数据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获得的便捷度和民众的满意度。但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组织结构上的变动和科学化的互联互通机制,“条”“块”分割的体制构架影响到部门、机构间的数据共享。打破“条”“块”信息分割的状态,是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

    35、跑腿”的关键一环。要实现这一点,可以在数据汇聚和联通上着力。一方面,以不同的政府职能为基础,在数据汇聚上做文章,将可以公开的数据、信息统一到云平台上,避免数据割据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在数据联通上做文章,搭建跨区域乃至全国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让数据与信息能跨地域、跨层级流动,从而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远程公共服务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障个体的隐私权,避免信息泄露。最后是管理瓶颈。将“互联网+”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与挑战。但在现实中,相关理念和措施并没有一步到位。第一,在管理理念上,“全控式”与“放任式”的理念并存。前者过分强调“互联网+”行动的安全

    36、与秩序,忽略了“互联网+”跨界、开放、共享的本质特征,让数据趴在旧有的体制、机制下不能被激活,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后者完全放松规制,对其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挑战与威胁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到信息安全防控措施的到位。第二,在管理方式上,一些人习惯于运用行政指令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对新的管理技术手段不熟悉;注重运用人格化权力去做点、环节上的突破,忽视面上、部门内或行业上关于“互联网+”行动的顶层设计。这也是造成信息孤岛、数据割据的原因。第三,在管理资源上,政府系统内部缺乏强大的动力去熟悉、掌握新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技术,体现在管理资源上就是相关技术人才的匮乏。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过程中,采用PPP的合作模式,即企业建设、运营并拥有云平台以及政府购买服务。这种模式要求政府做一个“精明的买者”,去同企业谈判并监督契约的履行。这就需要拥有、储备这方面的人才。要突破这些瓶颈,需在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把握“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放管用相结合,特别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关联分析、交叉挖掘等,提炼、发掘公众需求,打造为民服务的“24小时工作站”;管理方式上,注重引入与“互联网+”思维相一致的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遵从推进过程中的法治化路径;管理资源上,要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借鉴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技术,加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6年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00293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