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案下载.doc

  • 上传人(卖家):阿汤哥
  • 文档编号:59993
  • 上传时间:2018-09-29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86.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案下载.doc》由用户(阿汤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八上 语文 优质课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学 设计 教案 下载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 “ 天时 ” 地利 ”“ 人和 ” 与 “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 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 1.理清论证思路

    2、,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 “ 得道多助 ” 及 “ 生于忧患 ” 的时代意义。 难点 : 1.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方法】 资料查阅 对比分析 讨论 点拨 教学课时: 4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 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泡个热水澡吧!结果呢? 青蛙熟了!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或名

    3、人名言概括出故事的主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 二、孟子其人其书 孟子 (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 邹 (今山东邹县 )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 ,是 儒家 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 孔孟 ”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在孔子学基础上, 继承孔子的 “仁” 学说,兼言仁

    4、和义,提出 “ 仁政 ” 的 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主张恢复“ 井田制 ” 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 “ 民为贵,君为轻 ” ,称暴君为 “ 一夫 ” ,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 “ 亚圣孟子 ” ,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 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 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这些特点来。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

    5、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三、 六、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 ,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

    6、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 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子受教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 :“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 :“什么原因?”孟子说 :“她蹲在地上。”孟母问 :“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 :“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 :“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

    7、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 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八 、齐读一遍 第二部分 。 (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 正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 行拂乱其所为 (f ) 法家拂士 ( ) 曾益其所不能

    8、 (z n g) (一)字音 舜 ( sh n ) 畎 亩 ( qu n ) 敖 ( o ) 奚 ( x ) 傅 说 ( yu ) 胶 鬲 ( ) 行 拂 ( f ) 拂 士 ( b ) ( 二 ) 通假字 1.曾 益其所不能 曾 :同“增”; 2.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 衡 :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 拂 士 拂 :同“弼”,辅弼。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听范读,注意把握字 音,停顿、重音。 (1)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管 夷 吾 /举 于 /士,孙 叔 敖 /举 于 /海,百 里 奚 /举

    9、于 /市。 (2)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积累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舜 发 于畎亩之中 发 :起,指被任用; (今义 )交付、 送出 管夷吾 举 于 士 举 :被举用,被选拔; (今义 )往上托或推举 士 :狱官; (今义 )士兵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征验,表现; (今义 )征召、走远路 (2)重点词语积累 a.必先 苦 其心志, 劳 其筋骨, 饿 其体肤, 空乏 其身, 行拂

    10、 乱其所为 , 所以 动 心 忍 性 苦 :使痛苦 劳 :使 .劳苦 饿 :使 .饥饿 空乏 :使 .受贫困之苦 拂乱 :使 .颠倒错乱 动 :使 .惊动 忍 :使 .耐得住 b.人 恒过 然后能改 恒 :常 过 :犯过失 c.入 则无法家拂士,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 :国内 出 :在外面,国外 (3)翻译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在这个人 (身上 ), (通过这些 )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

    11、现出来,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 )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巨、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 (人们才会 )明白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的道理 )。 (五) 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证明了什么? 共同点 :这六个人物都出身贫贱,在经历了艰难的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证明观点 :生于忧患。 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 哪些 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12、 ? 目的是什么? 内心 :“苦其心志” 身体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什么? (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 中心论点 ? (用原文回答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 面论证。 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

    13、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六) 论证方法归纳 类比论证 :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 举例论证 :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 对比论证 :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 归纳 推理论证 :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 (七)问题探究 1.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 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 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案下载.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9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