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下载.doc

  • 上传人(卖家):阿汤哥
  • 文档编号:59991
  • 上传时间:2018-09-29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54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下载.doc》由用户(阿汤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八上 语文 优质课 10 短文 教案 教学 设计 下载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0 短文二篇 课题 短文二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

    2、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课 前 预 作者简介 陶弘景( 456 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 m)陵(今江苏南京)人。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习 苏轼( 1037 1101),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

    3、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 1958 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 1986年版)。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

    4、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 黄州的第四年。 读准字音 夕日欲 颓 ( tu)沉鳞竞 跃 ( yu) 与 其奇者( y)未 寝 ( qn) 相 与 ( y) 遂 ( su) 藻 ( zo) 荇 ( xn) 古今异义 四 时 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 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 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 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

    5、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 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 色入 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新课导入 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大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今天学习的两篇美文,一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篇绘就一幅淡雅的月夜图,都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好。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 画意。 新课展开 答谢中书书

    6、【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考译文: 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7、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反复诵读,感受美景】 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 问,美在哪里?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

    8、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光色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声响 )。 【课堂讨论,拓展 延伸】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把握文章主旨】 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本文以

    9、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 1.这时月光悄悄照进门里 (十分幽美 ),我于是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月光 )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原来是竹柏枝叶的影子。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

    10、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将短文划为三个层次,并用简练的话予以概括。 第一层 (开头至“寻张怀民” ):记叙,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 (“怀民亦未寝”至“盖竹柏影也” ):写景,月光如水、竹影摇曳。 第三层 (“何夜无月”至“

    11、两人者耳” ):议论,感叹人生、百感交集。 【品语言,赏美文 】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来描写,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 之美。这个意境映照出作者

    12、光明磊落、心无尘俗的生活态度。 【把握文章主旨】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答谢中书书 1.意境优美。 本文的意境美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而这里“高峰入云”,山下溪流“清流见底”,峰高水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景色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13、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猿啼哀鸣;傍晚,日沉鱼跃,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首先是形体的动与静,其次是光色的动与静,第三是声响的动与静。 2.结构缜密。 本文虽属小品文,但作者仍精心构思,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则具体描写山川之美。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语言凝练。 这篇小品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初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体印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读来铿锵有声,最后以长句收尾,张弛有度。 记承天寺夜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上语文优质课《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下载.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9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