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考试大纲DOC.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发展考试大纲DOC.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发展 考试 大纲 DOC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儿童发展导论第一节 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含义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从个体的胚胎期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的心理,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l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与进化论的影响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一)20世纪20年代早期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代表人物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首创“问卷法”。(二)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代表人
2、物:皮亚杰、彪勒夫妇、格赛尔、瓦龙(三)20世纪60年代 80年代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四)20世纪后期今天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青年期个体,017、18岁 (二)研究内容 描述:是什么(what) 心理现象 什么时间(when) 发展的年龄 解释:为什么(why) 心理机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儿童发展中的个别差异3、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及机制4、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5、发展的指导措施 四、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顺序性与定向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发展的个别
3、差异(五)发展的关键期(六)发展的年龄特征 常用的年龄划分标准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 婴儿期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童年早期(3岁6、7岁)童年中期(6岁11、12岁)少年期/童年晚期(11、12岁14、15岁)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第二节 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省时省力。大样本更具代表性。不易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不足不能确切反映心理发展的延续性,有碍转折点的了解。不能说明发展的因果关系,早期经验对后期发展的影响无法知道。(二)
4、纵向设计(追踪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优点可获得心理发展的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早期发展与后期心理的关系。不足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时间长、耗资多,被试验规模有限,且可能中途流失(死亡、失踪)。多次测验的学习效应或厌烦情绪,易受时代变迁和家庭变故的影响(三)聚合交叉设计(序列设计)将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相结合,在不同时间内,选取样本序列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优点保留了横向与纵向研究的优点,省时省力,能对不同变量进行分离,且可对不同时代的群体进行比较缺点程序复杂,耗时,发展变化有可能不具有普遍意
5、义(四)微观发生设计纵向研究的一种变式。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优点关注行为发生细节,能够描述变化如何发生以及变化的数量和性质;密集的观测有助于确定行为模式变化的转折点;能够观测到个体的内部差异、变化的速率和时间;能够确定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不足耗时费力,被试数量有限,只适用于动机强的被试,难以分清变化的能力。(五)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与结构观察2、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3、测验法4、评估法5、临床
6、法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几个问题 遗传与环境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发展在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发展的“关键期”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理论简介一、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1、人格学说 本我生物成分;无意识中的所有原始欲望,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心理成分;意识中的理性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社会成分;良心和理想自我, 遵循至善原则2、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岁后)(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自我和环境都发生着积极的互动
7、作用。 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0-1岁)发展任务 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 (1-3岁)发展任务 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 (3-6岁)发展任务 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12-20岁)发展任务 亲密感对孤独感 (20-40岁)发展任务 繁殖感对停滞感 (40-65岁)发展任务 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65岁后)发展任务二、行为主义理论(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发展的基石是S-R的联结 发展是由个体独特的环境所塑造的行为改变的连续过程。行为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获得。(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人类的发展取决于外部刺激而不是成熟等内部力量。 儿童的发展是行为塑造的结果,
8、即一系列的操作条件反射形成过程,及时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核心:观察学习,儿童的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模仿的行为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加强: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三、认知理论(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影响发展的四个因素 成熟 自然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化(决定性因素):同化、顺应2、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二)信息加工理论人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符号加工系统,大脑是一个复杂符号控制系统,像计算机一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工来自环境或已经存储
9、在系统内的信息。 (三)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儿童必须通过探究环境而学习。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建构过程完成的。知识通过不断的表征组织成其认知结构。四、其他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儿童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即儿童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对话,获得构成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儿童的发展,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 最近发展区: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二)习性学观点对发展的解释则着重于行为的机能及种系发生的原因。(三)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微系统: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
10、地等. 中介系统: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外系统: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影响的环境,如邻居、传媒、社会福利制度等; 宏系统:社会中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 时序系统: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第一节 遗传因素与胎儿的发育一、遗传基础(一)遗传基因(二)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症二、胎儿的发育(一)胎儿发育的过程 胚种期(03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838周)(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反应停事件)三、基因与环境的关系 斯卡尔等认为,个体的遗传类型将影响其对环境的选择和经验。即个体的遗传类型决定了环境中的哪些因素起作用以及起
11、怎样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种关系:1、被动的基因型/环境 2、主动的基因型/环境 3、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各机能系统的发展 身高、体重发展速度呈S型 两个高峰期:0-2岁、青春期 身体发展的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一)身体各机能系统的发展1、身高女性9岁左右生长加速,12岁达高峰男性13岁左右加速,14岁达高峰2、体重女性:12、13岁达高峰期,4.4公斤/每年男性:14岁达高峰期,5.5公斤/每年3、心肺系统心肌增厚,心率、脉搏减慢,性别差异肺活量增加1倍,性别差异4、肌肉 肌肉、骨骼迅速增加,男性大于女性(二)性的成熟1、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
12、喉结突出、嗓音低沉、出现胡须女性:嗓音细润、乳房隆起、体态丰满童年面部特征消失发际线后移,嘴巴变宽,嘴唇丰满二、脑及神经系统的发展(一)脑重的增加儿童的脑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速度先快后慢,到6、7岁时约1280g,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后至20岁,缓慢增长。(二)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神经细胞突触的数量和长度增加、分支增多 神经纤维深入到皮层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增多(三)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的变化 两个加速期:5-6岁 13-14岁2、大脑的偏侧化3、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抑制机能得到发展。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4、脑的反射活动5、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三、儿童
13、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1、从上至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u 动作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四、影响儿童生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基因类型、荷尔蒙(二)环境的影响1、早期经验、营养与疾病2、情绪压力和关爱缺失第四章 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什么是感知觉(一)感 觉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个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2、感受性:人脑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3、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二)知觉1、涵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2、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14、组织性3、知觉的类型: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二、早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一)视觉的产生和发展(二)早期空间知觉的发展1、客体知觉2、形状和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吉布森的“视崖”实验)(三)听觉的发生与发展(四)其他感知觉的发展(五)跨通道知觉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一)视觉的发展(二)空间知觉的发展1、整体与部分知觉的发展2、形状知觉3、方位知觉4、左右概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5-7岁):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掌握左右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灵活掌握左右概念(三)时间知觉的发展四、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二)观察的精确性(三)观察的
15、持续性(四)观察的逻辑性第二节 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的视角一、皮亚杰的认知观(一)认知机能模型 1、认识的起源: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2、认知的结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构成认知结构的最基本单元是: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件反射。(二)认知发展的过程1、适应性与组织性2、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化(accommodation)u 同化: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格式量的变化。u 顺化: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格式质的改变。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感知运动阶段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
16、“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1、表象性思维2、缺乏可逆性3、思维的直觉性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教学启示: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会更多受到外部直观特征的约束。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教具,有趣的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动手操作,促进其表征能力的发展。(三)具体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1、获得守恒: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到逻辑判断2、序列化和传递推理3、类包含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教学启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开始发展起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仍受制
17、于现实的物体、情境和事件,因此在思考抽象观点或假设命题上存在困难。(四)形式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1、区分现实与可能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经典实验:单摆振动实验三、皮亚杰观点面临的挑战第三节 儿童认知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一、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大约为72 个组块。(三)长时记忆(四)注意二、儿童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特点(一)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4、儿童注意的发展
18、特点(1)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2)儿童注意类型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尚未完善。(二)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1、记忆过程:(1)识记;(2)保持;(3)再认和回忆2、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1)类型的发展趋势(2)儿童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3)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4)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3、影响儿童记忆的因素n 知识n 记忆容量n 记忆策略n 元记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自我监控 元认知调节(三)儿童推理技能的发展1、信息加工理论的应用西格勒的天平问题2、
19、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第四节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一、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一)心理理论的含义儿童心理理论包括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预测他人的行为等。(二)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征能力的研究范式。经典研究范式: 意外地点任务 意外内容任务二、儿童数能力的发展第五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语言的研究领域 语音学 语言的声音系统,音素字词语调 语义学 词和句的意义 语法学 语言的结构,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用(境)学 在社会背景下恰当有效使用语言的规则,即如何有效地用语言进行交流一、早期口语的发展(一)早期语音的发展1、语音的范畴知觉2、语音的产生(1)反
20、射性发声阶段啼哭的分化 发声器官的偶然动作 (2)牙牙语阶段非反射性发声阶段(3)语音发展的顺序(二)语义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词汇发展中的两种现象(26岁):词义的扩张和词义的缩小3、汉语儿童的词汇发展(三)语法的发展1、句子理解的发展: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1)对复杂句子的理解(2)理解策略的发展儿童常用的句子理解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2、句子表达的发展阶段(1)单词句阶段含义:用一个词表达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特点:单音重叠。(如“饭饭”、“帽帽”)意义不明确。 理解者句子需依赖情境线索或肢体语言。与动作紧密结合。词性不确定。(2)电报句阶段n 含义:大约18个月时,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