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初一).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初一).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记叙文 阅读 知识 要点 初一
- 资源描述:
-
1、记叙文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2. 记叙文的分类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
2、叙、插叙。(1)、顺 叙: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 叙: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作用:开篇设疑;激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3)、插 叙: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作用:对原有材料进行补充,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立体。5.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
3、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6.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2)、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
4、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3)、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8.修辞手法的作用:(抓住它本身的作用及结合句子语境归纳)(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抒发了(表现了)(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抒发了(表
5、现了)(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9.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动作(行动)、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何为细节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的细微处的具体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生动地描写对象特征(性格)+表达了(抒发了)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3)、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
6、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赞同(4)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作用:衬托出+对象+特征(性格)+ 表达了(抒发了) 10.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 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 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 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1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7、、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正反对比等。13.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1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15.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16.常见写作方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8、以小见大(小说)等。17.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开头:(1)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中间:(2)过渡(承上启下)结尾:(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18.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19.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20.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第二章 常见题型和解题思路考点一:整体感知内
9、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散文的线索和顺序 考点三: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四:语言赏析 考点五: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考点六:辨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分析其具体作用 考点七:发展性考题 考点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一)、直接概括全文内容(或某一段落内容)、主要事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作答。)解答这种题目的思考顺序是: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怎样概括。概括内容的方法有:(1)文章标题法。即根据文章的标题来概括文
10、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提示内容、线索、主题等作用,抓住标题来概括内容,可谓提纲挈领。(2)叠加法。就是先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总结出来,然后对其加以综合、概括。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多。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大体思路、层次,然后概括作者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进而把这些内容加以综合、概括。(3)提取中心句法。有些文章的主要段落有中心句,我们可以提取中心句,进而把几个中心句加以综合、概括即可。有的文章有提示全文内容的中心句,找出这一中心句,即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4)六要素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叙事性散文,就是把主要事件的各个要素找出来,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即(什么时间)什么人(
11、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时间和地点是次要因素,可根据文章的实际来添加或删减。这也是概括事件的方法。(二)概括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首先,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其次,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有的标题本身就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最后,分析材料的详略,详写的内容就是中心之所在。概括主题的一般格式:(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描述了(或描写了、刻画了)的事迹、经过(或事物、景物)等,表现了(或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或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考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散文的线索和顺序(一)线索
12、:直接要求指明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者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是什么。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者描写、记叙的脉络。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文章可以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可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3)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4)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二)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连续的材料、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几个词语,让考生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
13、方。3.插叙的作用。4.根据写作顺序梳理、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记叙类作品中,叙述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判断连续的材料是否能够颠倒,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2.注意抽出的语句、段落与上下文的联系,确定其与原文哪些内容相关或照应,由此选择正确的位置。3.插叙的作用一般有: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表现文章主题。答题格式:(1)突出表现了特征;(2)与文章的某一主体意向作对比,衬托了;(3)起铺垫作用,引起下文的抒情(或议论),强化了考点三: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品味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判断词语
14、的词性。1、解释词语的含义,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特别是多义词,更需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有的词语本身没有某个含义,而作者却赋予了这个词语新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挖掘出这一词语被赋予的新的含义。2、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运用了反语,这种词语的含义恰恰与其本义相反。如: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句中的“聪明”一词就是反语,意思是“愚蠢”,是说自己年轻时未能体察到父爱,反而自作聪明,真是太愚蠢了。多义词的词性需要根据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来判断,不好区分的是动词和形容词,而这两种词性又是考查的重点。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