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奈奎斯特稳定判据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奈奎斯特 稳定 判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时域分析法的缺点:时域分析法的缺点:(1 1)高阶系统的分析难以进行;)高阶系统的分析难以进行;(2 2)当系统某些元件的传递函数难以列写时,)当系统某些元件的传递函数难以列写时,整个系统的分析工作将无法进行。整个系统的分析工作将无法进行。(3 3)物理意义欠缺。)物理意义欠缺。5.1 5.1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频率响应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响应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经典工经典工程实用程实用方法方法,是一种利用是一种利用频率特性频率特性进行控制系统分析的进行控制系统分析的图解方图解方法法,可方便地用于控制工程中的可方便地用于控制
2、工程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频率法用于分析和设计系统有如下优点:频率法用于分析和设计系统有如下优点:(1)不必求解系统的特征根,采用较为简单的图解方法不必求解系统的特征根,采用较为简单的图解方法就可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就可研究系统的稳定性。由于频率响应法主要通过由于频率响应法主要通过开环频率特开环频率特性的图形性的图形对系统进行分析,因而具有形象直观和计算量少的特对系统进行分析,因而具有形象直观和计算量少的特点。点。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2)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实验方法测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实验方法测出。频率特性具有频率特性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3、这对于难以列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这对于难以列写微分方程式的元部件或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写微分方程式的元部件或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3)可推广应用于某些非线性系统。可推广应用于某些非线性系统。频率响应法不仅适频率响应法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且还适用于传递函数中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且还适用于传递函数中含有延迟环节的含有延迟环节的系统和部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系统和部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4)用频率法设计系统,用频率法设计系统,可方便设计出能有效抑制噪声可方便设计出能有效抑制噪声的系统的系统。扫频试验,无需理论建模。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时域
4、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 劳斯判据劳斯判据动态性能动态性能 上升时间上升时间 超调超调稳态性能稳态性能 稳态误差稳态误差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动态性能动态性能 频带宽度频带宽度,频率特性曲线的形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状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tUusintjeUULjRZ例:R-L串联回路211/1/()11()jjIRReAeURj LT jT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RLTTRA/,)(1/1)(2 arctanarctanLTR 幅频特性幅频特性A():稳态
5、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稳态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相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相角之差。稳态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相角之差。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G(j):G(j)的幅值和相位均随输入正弦信的幅值和相位均随输入正弦信号角频率号角频率 的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而变化。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正弦输入信号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的响应特性。(稳态稳态)00.511.522.53-2-1.5-1-0.500.511.52线性系统00.511.52
6、2.53-5-4-3-2-1012345输出的振幅和相位一般均不同于输入量,输出的振幅和相位一般均不同于输入量,且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且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频率特性频率特性输出的复数形式输入的复数形式jrceAjXjXjW)()()()(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RCssG11)(TjRCjjG1111)(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具有十分相的形式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具有十分相的形式 jssGjG)()(频率特性系统传递函数微分方程jspjpsdtdp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二、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和表示方法二、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和表示方法 根据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把
7、输入量以正根据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把输入量以正弦函数代入,求其稳态解,取弦函数代入,求其稳态解,取输出稳态分输出稳态分量量和输入正弦的复数之比即得和输入正弦的复数之比即得 根据传递函数来求取根据传递函数来求取 通过实验测得通过实验测得 求取方法:求取方法:一般用这两种方法!一般用这两种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幅相频率特性(极坐标图或奈氏图)幅相频率特性(极坐标图或奈氏图)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图)对数幅相特性(尼柯尔斯图,尼氏图)对数幅相特性(尼柯尔斯图,尼氏图)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8、)幅相频率特性可以表示成幅相频率特性可以表示成 代数形式代数形式 极坐标形式极坐标形式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代数形式代数形式 设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为设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110110.()().nmmmmnnnb sbsb sbG smna sasa sa令令s=js=j,可得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可得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11101110()()()()()()()()()mmmmnnnnbjbjb jbG jUjVajajaja这就是系统频率特性的代数形式,其中U()是频率特性的实部,称为实频特性,V()为频率特性的虚部,称为虚频特性。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
9、析法式中-极坐标形式极坐标形式将上式表示成指数形式将上式表示成指数形式 :)(22)()()(jeVUjG22()|()|()()AG jUV)()()()(1UVtg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当当 在在0 0 变化时变化时,G(j,G(j)的幅值和相角随的幅值和相角随 而变化而变化,与此对与此对应的应的G(jG(j)的端点在复平面的端点在复平面 上的运动轨迹就称为上的运动轨迹就称为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或或 NyqusitNyqusit曲线曲线。画有。画有 NyqusitNyqusit曲线的坐标图称为极坐标图或曲线的坐标图称为极坐标图或NyqusitNyqusit图。图。第
10、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对数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图)对数频率特性是将频率特性表示在对数坐标中。对数频率特性是将频率特性表示在对数坐标中。)(22)()()(jeVUjG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lg()lg()()lglg()0.434()jW jAeAjeAj 对数频率特性的表达式。习惯上,一般不考虑0.434这个系数,而只用相角位移本身。()20lg()()()LAdBrad ,或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Bode图:图: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将将对数幅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
11、和和对数相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绘在一个平面上,以对绘在一个平面上,以对数幅值作纵坐标(单位为分贝)、以相位移作横坐标(单位数幅值作纵坐标(单位为分贝)、以相位移作横坐标(单位为度)、以频率为参变量。这种图称为对数幅为度)、以频率为参变量。这种图称为对数幅相频率特性,相频率特性,也称为尼柯尔斯图,或尼氏图。也称为尼柯尔斯图,或尼氏图。0o180o-180o)(lg20jwGw0-20dB20dB将将Bode图的两张图合图的两张图合二为一。二为一。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G(s)=K5.2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0|()|j G jG j
12、KKjUjVG je2222|()|0G jUVKK110()0VG jtgtgUK 奈 氏 图一、一、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奈奎斯特图奈奎斯特图)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惯性环节惯性环节:G(s)=1/(Ts+1)()22222222222111()11|()|1111|()|(1)1()()00jGjGjTjTjUjVGjeTTTGjTTVGjtgtgTUG jG jG jG jG jG j 所以,在 时,|()|=1,()=0;11=时,|()|=,()=-45;T2时,|()|,()-90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22)21(V)21U(2211VUTUT
13、 和211()UVU22211()()22UV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G(s)=1/s101)(jjjG1|()|G j900/1)(1tg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4.微分环节微分环节:G(s)=s()G jj|()|G j1()900G jt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G(s)=Ts+1221()1()|1()G jj TG jTG jtgT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6.二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1212)(2222sTsTswwssGnn221222212)(,)2()1()(TTtgTTAT
14、QTP2)(,1)(22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7.振荡环节振荡环节1)(2)(1)(22jTjTjG22221|()|(1)(2)G jTT 22112)(TTtgjG0|()|1G j()0G j|()|0,()180G jG j 当时当时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因为 是关于 的函数,所以我们可以)(jG|()|0d G jd令,可得到0212222TT2112rT当 时,取最大值,即峰值.该值称为谐振峰值 ,称为谐振频率.r|)(|jGrMrmax22 221|()|()|(1)(2)rrrMG jG jTT 2121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可见,当
15、时,。当 时,无谐振峰值。当 时,有谐振峰值。707.0210p21212112rT10rnT时,1|()|2rnMG j此时,将在无阻尼自然频率 上引起振荡,其振荡幅值 将趋于无穷大。n|()|nG j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0.20.4 0.6 0.8 1.0246810120()rMdB2/1谐振峰值MrImnrRe 00无阻尼自然频率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二、对数频率特性二、对数频率特性1 1放大环节放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22()20lg|()|20lgLG jUV20lg()K db对数相频特性:1()0VtgU()L20lgK()20-1011001010
16、2010101001000101001000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 2惯性环节惯性环节2211|)(|TsG221()20lg1;()LTtg T )()(11TtgUVtg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采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方法如下:低频高频渐近线的交点为:称为转折频率或交换频率。TTo1,122221()20lg()20lg20lg11()arctanLATTT 低频段:当 时,称为低频渐近线。1TL()L()0 0高频段:当 时,称为高频渐近线。这是一条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表示 每增加10倍频程下降20分贝)。1TL()-20lgTL()-20lgT
17、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图中,红、绿线分别是低频、高频渐近线,蓝线是实际曲线。!低通滤波特性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波德图误差分析(实际频率特性和渐近线之间的误差):当 时,误差为:o2211log20T当 时,误差为:oTTlog201log20222最大误差发生在 处,为To1)(31log20202maxdBT T0.1 0.2 0.5 1 2 510L,dB-0.04-0.2-1-3-7-14.2-20.04 渐近线渐近线,dB 0 000-6-14-20 误差误差,dB-0.04-0.2-1-3-1-0.2-0.04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相频特性
18、:Ttg1)(作图时先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特殊点:。时,当时,当时,当2)(;4)1(1;0)0(0TT由图不难看出相频特性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于(0,-45)点是斜对称的,这是对数相频特性的一个特点。当时间常数T变化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的形状都不变,仅仅是根据转折频率1/T的大小整条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即可。而当增益改变时,相频特性不变,幅频特性上下平移。T0.010.020.050.10.20.30.50.71.0-0.6-1.1-2.9-5.7-11.3-16.7-26.6-35-45 T2.03.04.05.07.0102050100-63.4-71.5-76-78.7-81.9
19、-84.3-87.1-88.9-89.4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3 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20200.1101000.1110100()()L0901-20dB/dec0211)(jejjG()20lg()2L 不难看出,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是一条斜率为-20dB十倍频程的直线,且与0dB线相交于 =1这一点.1()|20lg10L 1|()|G j900/1)(1tg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1()20lg()20lg20lg()90LA 3 3纯微分环节纯微分环节0.1110+20-209000.1100100 10001100100040()L()+20dB/dec
20、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这是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低、高频渐进线的交点为T1相频特性:几个特殊点如下2)(,;4)(,1;0)(,0T相角的变化范围从0到 。2低频段渐进线:0)(log201)(1AAT,时,当高频段渐进线:TLTATlog20)()(1,时,当对数幅频特性(用渐近线近似):2()20lg()20lg 1()()arctan()LA 4 4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高频放大!抑制噪声能力的下降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21222212)(,)2()1()(TTtgTTA低频渐进线:0)(1LT时,高频渐进线:
21、22221()20lg(1)(2)40lgTLTTT时,转折频率为:,高频段的斜率+40dB/Dec。To1相角:)(,;2)(,1;0)(0T时,当可见,相角的变化范围从0180度。2222)2()1(lg20)(TTL5 5二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222)2()1(1)(TTA幅频特性为:22112)(TTtg相频特性为:2222)2()1(log20)(log20)(TTAL对数幅频特性为:低频段渐近线:0)(1LT时,高频段渐近线:TTLTlog40)(log20)(1222 时,两渐进线的交点 称为转折频率。斜
22、率为-40dB/Dec。To16.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相频特性:22112)(TTtg几个特征点:。)(,;2)(,1;0)(,0T由图可见: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于(0,-90)点是斜对称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有峰值。3.0,1,10TKTo1DecdB/4016.010)(2ssjG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对 求导并令等于零,可解得 的极值对应的频率 。)(A)(ApTp221该频率称为谐振峰值频率。可见,当 时,。当 时,无谐振峰值。当 时,有谐振峰值。707.0210p21212121)(ppAM当 ,。021)(0A2lg20
23、)(0L因此在转折频率附近的渐近线依不同阻尼系数与实际曲线可能有很大的误差。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左图是不同阻尼系数情况下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图。上图是不同阻尼系数情况下的对数幅频特性实际曲线与渐近线之间的误差曲线。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5.3 5.3 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一、开环系统伯德图的绘制开环系统伯德图的绘制 22112211(1)(21)()(1)(21)iiiiiiqjjjjjjKsssG sST sT sT s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将开环传递函数表示成若干典型环节的串联形式:幅频特性=组成系统的各典型环节的幅频特性
24、之乘积。相频特性=组成系统的各典型环节的相频特性之代数和。)s(G).s(G)s(G)s(Gn21)(jn)(j2)(j1n21e)(A.e)(Ae)(A)j(G)(A).(A)(A)(An21)(.)()()(n21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基本步骤:将开环传递函数表示为典型环节的串联;确定各环节的转折频率,并由小到大标示在对数频率轴上。计算20lgK,在1 rad/s 处找到纵坐标等于20lgK 的点,过该 点作斜率等于-20v dB/dec的直线,向左延长此线至所有环节的 转折频率之左,得到最低频段的渐近线。向右延长最低频段渐近线,每遇到一个转折频率改变一次渐 近线斜率。对渐近
25、线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由各环节的相频特性相加获得。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例例: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210(3)()(2)(2)sG ss sss试绘制伯德图.210(3)()()(2)()2jG jjjjj27.5(1)3()()()(1)(1)222jG jjjjj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放大环节:7.5;积分环节:1()j振荡环节:21()(1)22jj,转折频率12;惯性环节:1(1)2j,转折频率22一阶微分环节:13j,转折频率3327.5(1)3()()()(1)(1)222jG jjjjj 第五章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2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