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 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2、 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3、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
2、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中露:即露中,露水中。躬:身体。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
3、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子衿古今对译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我不往,子宁不?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我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n):岂,难道。嗣(s)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挑
4、(to)兮达(t)兮:即挑达,往相见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
5、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板书:式微: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子衿: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作业:背诵并默写第2课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3、 学会赏析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教学过程:1、出示作者名片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2、感知整体内容,古今对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城阙辅三秦,三秦辅卫
6、着长安,风烟望五津。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与君离别意,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同是宦游人。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海内存知己,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天涯若比邻。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无为在歧路,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儿女共沾巾。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山。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
7、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板书:心意相通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 乐观胸襟 真挚
8、情谊作业:背诵并默写第3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3学会赏析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教学过程: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古今对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闲
9、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撼:撼动。 济:渡。端居:闲居、平常家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
10、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暗喻自己有出创一番事业的愿望,
11、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板书设计:临渊羡鱼 渴望援引作业:背诵并默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 社戏 作者见注释(1) 词语见各面所画及手册 一、结构图 一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看社戏的波折(49)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二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赵庄看社戏(1421)深夜归航(2230)三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表现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二、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1、随母归省(略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略 )
12、3、看社戏前的波折(详)4、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详)5、船头看戏(详)6、月下归航(偷豆)(详)6、六一公公送豆(略 )三、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四、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
13、幽幽南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五、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三次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三次转机:八叔公的船回了;与我同去;保证不出事。好处:(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2)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六、 第10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分析其效果。点磕-退后-上前-架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七、阅读1013段,思考: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内容以
14、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视 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嗅 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听 觉:“潺潺” 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触 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感 觉(心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比 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环境描写的作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有高兴、迫切和沉静的心理。八、1、22段“月还没有落
15、,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这是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2、思考2223段: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景物美,船快。九、写偷豆要表现什么。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十、人物性格:阿 发:憨厚、无私双 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有组织才能和号召能力六一公公:宽
16、厚、淳朴、好客、热诚桂 生:机灵、勤快十二、 主旨: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十三、主要练习三,1、景美、人美;2、距离产生美;3、都市戏与乡村戏的对比。主要练习四。基训四、五。第2课 回延安一、诗歌每部分的内容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 激动、兴奋(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 感激、怀念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 欢喜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 喜悦、自豪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 赞颂、憧憬 二、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对延安
17、最浓烈的深情,请大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现了哪些情感?1)、善用修辞表现情感。 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等2)、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如: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亲人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炽热的感情。3)、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 如: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的“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的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 理解“信天游”在文中的体现1)、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
18、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示一意。2)、节内押韵3)、运用比较多的叠词4)、两句一节的事中,善用比兴手法。比兴: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山水以及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 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四、主题思想诗人
19、采用“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记下回延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四、 主要练习一、二、四。基训第四、第五。第3课、4课了解作者,背书上所画词语。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作者词语见注释(1)及各面注释。1、结构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杏花开了桃花开了 布谷
20、鸟开始唱歌3、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4、第一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7、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1、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见第四段划线)8、 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举例详实,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影响,令人信服,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9、学习第三部分(1) 1、物候现象的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2) 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