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17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上--17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古诗 课时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班级: 课时: 课型:_一、学情分析古诗三首是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一定的知识,也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是对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一课时着重讲解望天门山,初步预习第二首诗。引导学生掌握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后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第三首诗。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自主学习第二首诗。2.认读3个生字。会写“断、楚”等7个生字。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
2、望天门山的诗意,能背会写。自主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想象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 【揭示题目 新诗导入】1.揭示题目:齐读题目,注意“望”字重读。“望”的近义词有哪些?2.题目引思:诗人李白为什么不用看、观、盯、瞧呢?(板书课题)3.走近作者:李白第二板块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4.出示朗读要求,朗读欣赏古诗。第三板块 【认读生字 掌握书写(一)】1.生字展现:断、楚、至、孤、帆2.重点字指导:(1)断:左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竖长折短。(2)楚:“林”要扁,两捺变为点;“人”撇短捺长。(3)孤:“子”要窄,横变为提;“
3、瓜”中间是竖提,竖长提短,第七笔是点。第四板块 【疏通诗意 理解内容】1.出示望天门山注释提示:根据对应的序号在书上查看相应的解释,试着理解古诗大意。断:隔断 劈:劈开 回:回旋、回转出:出现、突出 孤:单独、一个2.理解题意:(1)“望”字统领全诗:题为“望天门山”,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是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河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2)想象望天门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理解诗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回”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2)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