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答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自渡彼岸雪小禅 那年,他17岁。 家贫。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饺子。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遗漏了什么,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了。 衣裳更是因陋就简。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补丁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衣服 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
2、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那时尚不知东北有多冷。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铭印一样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多公里上山。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连骨头缝里都在响。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们,它们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拉着车一路小跑
3、,上山要4个多小时。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上山4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回来时天黑了。 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放在火墙边烤,换另一套前天穿过的棉衣。晚餐依然是窝窝头。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几块。 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
4、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啕大哭。 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耳河,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1)“他”上山拉木头苦在何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第段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己自渡。”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路途遥远;冰天雪地;缺乏衣服;食物极差。(2)
5、不矛盾,“小心翼翼”表现了他在物质生活贫困的条件下能吃到白面饺子时的珍惜,舍不得吃的心态,而“吞咽”表现了在饥饿的情况下吃饺子时的兴奋激动、狼吞虎咽的样子。(3)文章通过记叙冬天与同伴相约去东北林场运木头这件事,表现“他”是一个急于改变家贫境遇、敢于吃苦、乐于为家庭奉献的人;通过记叙“他”轻声细语与他人趣说往事,表现“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4)在人生历程中,苦难是无法避免的。身在苦难中的人或许并不知道苦难的意义价值,但是这些苦难却为后来的成长、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你经受住苦难的洗礼,终能改变生活的困境,使内心变得强大。 【解析】【分析】(1)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从
6、文中49段所写内容可以总结出:运送时间久;环境恶劣;衣着破旧;路途遥远艰难;饮食条件艰苦等。(2)这类习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寻找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语句中的“小心翼翼”是从对白面饺子珍惜的角度来说的;而“吞咽”则是在饥饿的情况下对食物渴求的角度来讲的。所以,两个词放在一起并不矛盾。据此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作答。(3)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通过记叙冬天与同伴一起去运木头这件事,表现“他”是一个有责任感、肯于吃苦、乐于为家庭奉献的人;通过记叙“他”别人趣说往事,表
7、现“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4)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本题作答可从人生所经历的苦难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第4自然段开始总结,对“上山拉木头”这件事有关“苦”的主要细节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概括,不必叙述具体细节。(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赏析能力。语境中的关键词句,有时矛盾对立的两个词语也能同时存在,比如
8、本题的“小心翼翼”和“吞咽”,前者是一种缓慢细心,而后者是一种急速粗心,结合在一起却表现了人物对白面饺子的细细品味又急于吞下的食欲,从而让表达细腻入微。(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特点可以从标题、主题、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入手。本文标题“自渡彼岸”已经清楚地告诉读者主人公勇于改变命运、而文中的故事说明主人公坚强、有毅力、积极乐观。(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苦难”虽苦,却是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懂得珍惜机会和幸福的一剂良药,所以在苦难面前,只要有积极进取的决心和恒心,走过黑暗,必然是光明。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
9、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
10、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天跑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
11、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
12、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
13、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选文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B.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C.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D.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B.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
14、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C.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D.就算嗜好不同,只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答案】 (1)C(2)C(3)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解析】【分析】(1)A项,“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与“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
15、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不相符。B项,“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与“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不相符。C项,正确;D项,“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与“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不相符。故选C。 (2)C项,错误。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故
16、选C。 (3)结合“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理解得出: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结合“第二,不息。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理解得出: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结合“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
17、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理解得出: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合“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理解得出: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故答案为:C;C; 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
18、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找出关键句即可作答。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沙漠奇遇(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
19、?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那稍稍绷紧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风吹得粗糙的褐色面庞来,要显得年轻些。脸上有一双疲倦的过于安详的眼睛。但这双眼睛一盯住两座雕像,立即变得神采奕奕、炯炯发光。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实地考察将对他的论文有很大帮助。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米哈伊尔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那男人雕像的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
20、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 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甚至令人感到诧异: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的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他感觉到他的大腿被什么东西灼了一下。他将一只手伸进口袋,不禁“哎呀”一声惊叫起来,他的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
21、过一样。 米哈伊尔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一向对任何事物都不以为然的费多罗夫也承认,他在这儿“感到有点不太自在”。费多罗夫还偷偷干了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讳的事情。他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显然不同寻常它有着某种涡形的纹路,表面还蒙着一层天蓝色的液滴。 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员。米哈伊尔他们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这些雕像的夙愿。可是不久,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费多罗夫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一位实验室的助手断定,肇事的祸根就是那一小块物质。他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
22、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 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开始那些原先没有完成的研究。现在米哈伊尔正站在雕像面前。 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但米哈伊尔总感觉这儿发生了某些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为此,他既感到生气,又有些惶惑。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夹,
23、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米哈伊尔把目光从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机是不可能出差错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几步。不,眼睛并没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他两眼闪闪发光,被太阳晒成褐色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他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大象可以生存几十年,而某些种类的昆虫却只能活若干小时。老鼠把食物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