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专题复习 高考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文化 常识
- 资源描述:
-
1、2020届文化常识习题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B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C柝,古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D榷,指税,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
2、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C嗣位指“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君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C“察茂才”“举孝廉”属于自下而上选拔官吏
3、。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
4、之意。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C“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也有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6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A“左迁”必是降职。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B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
6、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明英宗、雍正帝。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B“明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D
7、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
8、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尊称。1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
9、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的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A“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12下列对词
10、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1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赈恤”,即赈济与抚恤,是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
11、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1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按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B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
12、礼臣下之拜”。1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C“除”,任命官职。1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从“薄父死山阴”的交代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
13、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C灞桥两边杨柳掩映,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历代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C灞桥折柳送别是唐朝的习俗。17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D“博士”,是对古代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D博士在古代是专掌
14、经学传授的学官。1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D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1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
15、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2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B“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D“诏班乐府”中“乐府
16、”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B“悬壶”,即悬壶济世,是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节选自北史高睿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17、项是()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D爵位是世袭,或降等世袭。【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文襄帝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