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docx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967207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103.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 小升初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题库 50
    资源描述:

    1、【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节选自庸闲斋笔记)【注】尚书:职官名称。固:坚持。比:等到。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畜一红马( )(2)询其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B.

    2、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D.要善于发现人才。译文尚书张之万蓄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喜欢它,派人前来买,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掉了下来,这是匹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马上退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去,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大概这马只是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

    3、)主人吧。(1)养(2)问2.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掉了下来。3.B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i汲j,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阅读精练】一、

    4、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等到 )2.国人道之(说、讲)3.不若无闻也(不如)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得到、获得)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找到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能够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以讹传讹 的危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

    5、怪哉?”(选自列子)【注】曰:名叫。素:白色的。缁(z):黑色。扑:打、敲。向者:刚才。1.解释下列加点字。(1)天雨( ) (2)子亦犹是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上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像它这样做的。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1.(1)下雨(2)这样2.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

    6、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3.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怪他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

    7、【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想要 ) 2.将奚为北面( 何、什么 )3吾马良( 良好 ) 4.此数者愈善( 越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成语 南辕北辙 出自本文,比喻 行动和目的相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8、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先自度其足( 度量 ) 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寸 )2、翻译。(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回来的时候,市集已经结束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3、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3、这个

    9、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期:约定时间。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

    10、舍去( 放弃 ) 2.尊君在不( 同“否” )3下车引之( 拉 ) 4.元方入门不顾( 不回头 )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 那朋友 ) 去后乃至:( 太丘 那朋友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数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还疾

    11、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狗。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节选自吕氏春秋)【注】旷:历时久远。入:在家,出:在外,知友:朋友。里:邻里。惟:思考。无以没有办法。(没钱买狗)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市: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好:( )(2)对:(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 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

    12、也感到惭愧,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认为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猎人自己思考,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于是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1.(1)喜欢、喜爱(2)回答2.(1)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2)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都是这样。3.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要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对症

    13、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余文坼意外遂愿余文坼(ch),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注释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贷:办货。浸:水。諰諰(x x):恐惧的样子。喁喁(yy):小声读书的样子。脚气:指脚气病。文言知识

    14、“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 寄居 甘 旨 贾 贮 膏 迄 匝2翻译: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译文】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

    15、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参考答案】1幼时失父亲客居甜美味商人、买卖藏油到满 2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书架上的书全读

    16、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功名水泉深则鱼鳖bi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sh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归:归顺,归附。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一、解释:则:( 那么 ) 盛:( 茂盛 ) 所以:(

    17、的原因 )令:( 让,叫 )翻译:二、人主贤则豪杰归之。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三、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然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节选自宣验记,有删减)【注】集:栖息。濡:浸。侨:寄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自念虽乐不可久也( )

    18、(2)便去( )2.对画线句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B.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酒之C.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酒之 D.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4.这篇短文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译文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怎么能扑灭火呢?”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

    19、是我曾经暂住在这座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天神赞扬并受到了感动,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1.(1)想(2)离开2.C3.天神赞扬并受到了感动,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4.示例一: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示例二:人要有毅力,不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地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示例三:对待朋友要真心真意,诚心帮助他人,有时自己也会受益。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晚年县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

    20、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注释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东坡:即苏轼。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思考与练习1解释:县 门 耳2翻译: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

    21、实不相上下;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译文】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参考答案】1同“悬”,挂门生,即学生罢了 2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ng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chn蜍.ch,而为月精。旧言月中

    22、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令伐树。【注释】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斫:砍。【译文】羿到西王母那里去请求了长生不死药回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药,便飞奔到月宫,并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变做了一只蟾蜍,而成为“月精”。旧时人们相传,说是月亮里有桂树,有蟾蜍。所以有些异书上还说:月亮里的桂树高有五百丈,下面有一个人,手里常拿一把斧子去砍它,树创随砍随合。这个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为学仙有了过错,所以贬罚他在这里砍树。【阅读训练】

    2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羿请不死之药 常斫之 学仙有过过故人庄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 D不相同,相同 2翻译句子。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飞奔到了月宫,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3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月亮上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 奥尔德林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

    24、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夔(ku)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典史:县令的属官。洞庭:指洞庭湖。逋赋:拖欠赋税。阙(qu):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疏:给皇帝的奏章。不报:不答复。诏宽:皇帝下令宽贷。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万历:明神宗年号。有司:官吏。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

    25、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仕 濒 具 悯 邑 祀2选择:“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3翻

    26、译:岁罹水患 死者相踵 遂自经于鼓下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参考答案】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 2(A)(B) 3每年

    27、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4:薛奎识范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选自宋史范镇传)注释 范镇:宋朝人。绾(wn):留。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伟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识“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

    28、反。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思考与练习1解释:俾_益_退_趋_逾_ 2翻译:薛奎守蜀_;及还朝,载以俱_;当以文学名世_【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参考答案】1.使更加退让到、前往超过 2.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必然凭文学出名。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

    29、5:虎丘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节选自游虎丘小记)【注】虎丘:苏州名胜。风亭月榭间: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独往会心:一人前往要合我意。钓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稀( ) (2)尝(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初十日到郡 B.月色/甚美C.终不若山空人静 D.尝秋夜坐/钓月矶3.作者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请说说文中从视觉和听觉写了哪些景物

    30、。 4.作者喜爱的虎丘的特点是什么? 译文我在初十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美好,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级,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1.(1)少(2)曾经2.D3.视觉:月色、佛灯。听觉:笙歌、风铎。4.月色美好;幽静。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6: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安敢戏其君乎

    3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 昧行(5) 乎?” 平公曰:“善哉!” (刘向世说新语) 【注释】(1)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晋平公向盲乐师师旷请教说:“我现在七十岁了,准备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师旷说:“盲臣怎么敢跟国君开玩笑呢?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刚出

    32、来时的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暮( 晚 ) 戏( 戏弄,开玩笑 ) 闻( 听说 ) 善( 好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里

    33、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7:随何难汉高祖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何谓腐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

    34、军中尉。(史记黥布列传)注释项籍:即项羽。上:指汉高祖刘邦。折:屈辱。彭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北部。楚王:指项羽。齐:古地名,今山东省。护军中尉:武官职称。文言知识说“与”。“与”的大多数义项古今相同,如它们均可指“跟”、“和”。但有两个义项要特别加以注意:一、指“带领”。上文“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中的“与”,便应作“带领”解,句意为你派我带领二十人出使淮南郡。又,鸿门宴:“沛公与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其中“与”也指“带领”。二、指“赞誉”、“称赞”。如“仁陷于愚,君之所不与也”,“不与”即不赞成思考与练习1解释:引 去 以 方 图2翻译:为天下安用腐儒 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35、3理解:从上下文看随何有什么功劳?【参考译文】项籍死后,天下安定,皇上设置了酒宴(评定功劳)。皇上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个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迂腐的读书人呢。随何跪下说:“您带兵攻打彭城的时候,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地,您发动步兵五万人,骑兵五千人,能够攻下淮南吗?”皇上说:“不能。”随何说:“您派我和二十个人出使淮南,我们到了以后,实现了您的愿望,因此我的功劳比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还大。但是您说我是迂腐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用这种人,是为什么呢?”皇上说:“我正想评定你的功劳。”于是任命随何为护军中尉(“护军中尉”,秦称护军都尉,汉初改为护军中尉,后仍称护军【参考答案】1带领离开凭(此)

    36、正在考虑 2治理天下哪需要迂腐的儒生;这是我随何的功劳胜过五万骑兵。 3用语言说服淮南郡守归降刘邦。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8:张无垢u勤学 张无垢u谪zh(1)横浦,寓(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3)辄zh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4)十四年。洎j(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之迹隐然(6),至今犹存。(鹤林玉露) 【注释】(1)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2)寓:居住。(3)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4)如是者:象这样。(5)洎:等到。(6)双趺之迹隐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37、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还存在。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张无垢谪横浦。( 降职远调贬官 ) 就明而读。( 光,光亮 )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总是 ) 如是者十四年。( 这 )2翻译下列句子。 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双脚踏出的痕迹到现在还隐约可见。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38、。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 如: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东汉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悬梁刺股”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9: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

    39、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译文】吴王阖闾h l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阅读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库50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672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