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965870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8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训练 解析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席子。濡(r):沾湿。逾:通“愈”,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徙衽以从阴_其阴逾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答案】 (1

    2、)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分析】(1)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 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

    3、晚上是笨拙的;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 (4)答案示例: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

    4、文大意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

    5、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人不

    6、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 (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1)B女通“汝”C知:通“智”D说通“悦”。 (2)A项:自己。B项:了解,

    7、知道。C项:旧知识;所以。D项:反省。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说、女”的通假。 (4)此题考注意句中“故”“为”的意思,句中“罔”“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A;C; 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择善而

    8、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

    9、,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10、,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_尊君在不_下车引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答案】 (1)舍弃;通“否”;牵,拉(2)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您正午

    11、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C 【解析】【分析】(1)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2)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D项,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

    12、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舍弃;通“否”;牵,拉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

    13、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

    14、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

    15、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

    16、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

    17、。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1)填空。 文段是运用第_人称来叙述的。段是按_顺序来记叙。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和_的人物描写方法。(2)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 【答案】 (1)一;时间(事情发

    18、展的先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抒情;议论;描写。(3)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4)“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解析】【分析】(1)选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的事。运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抒发。两节写“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帮父亲到田里拔草,段中分别有“中午、午后、晚上”等表时间的词语,由此可推知:一段是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

    19、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句中的“拿”“走” 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属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2)“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属于景物描写;“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所以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做题时先读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的几要素概括清楚即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结果。要让别人看到答案即能知道故事的大概情节。如:本文记叙了“我”因学

    20、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4)选文详写“在家务农”这个情节,因为这个情节让我明白了父亲劳动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情节中“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而“我”辍学回家的原因,返校复学后的事以及怀念父亲的眼神,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 故答案为: 一 ;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 抒情;议论;描写。 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

    21、走向成功这件事。 “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叙述人才、写作顺序及描写方法的能力。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非常简单,分清叙述者是“你”“我”“他”即可。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即可正确辨析写作的顺序。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

    22、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安排详略的能力。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

    23、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_ (2) 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解析】【分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

    24、果概括即可。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的故事。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我们可以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获得 一样学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习成果需要我们用勤奋去换取,哪怕写到指掌生茧也要继续学下去。只要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就。记住学无止境! 故答案为:热水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

    25、,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概括。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阐述,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参考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 , 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

    26、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注释】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东都:指洛阳。遽:急忙,立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其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

    27、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B是:这是。C言:话/认为。D不: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B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

    28、耳。 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对选项要逐项理解比较,仔细分析辨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对对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要准确地概括。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

    29、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_)非学无以广才(_)意与日去(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C.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

    30、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D.“俭”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答案】 (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2)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D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广”,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淫”,过度;“冶性”,陶冶性情。 (3)D.“静”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31、 故答案为:(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2)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D。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32、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迂公修屋 久雨屋漏,一夜数徙床,卒无干处,妻儿交诟。(迂)公急呼匠者葺治 , 劳费良苦。工毕,天忽开霁,竟月晴朗。公日夕仰屋

    33、叹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无雨,岂不白折了也!”(节选自迂仙别记有改动)【注释】诟(gu):骂。葺(q)治:修理。折(sh):折耗。(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久雨屋漏_岂不白折了也!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工毕,天忽开霁,竟月晴朗。(3)读了上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下雨;难道,怎么(2)修理完毕,天忽然晴了,整个月都很晴朗。(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或不能相信命运,做事要有远见。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句的意思是:不停

    34、地下雨使房屋漏雨,故此处“雨”是下雨的意思;句的意思是:难道不是白花了劳力费用吗,故此处“岂”是难道的意思。(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此题中,要注意“霁、竟”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这个故事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见识短浅,不求上进的人。可以围绕此观点答题。故答案为:(1)下雨;难道;(2)修理完毕,天忽然晴了,整个月都很晴朗;(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或不能相信命运,做事要有远见。【点评】(1)文言词语的积累,要注意熟记课文注释,

    35、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对于课文里的文言虚词,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多总结,比较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2)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3)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年十一能诗。永乐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作黄鹦鹉赋,称旨,授编修。历官侍读,直经筵。正统六年上疏言事,帝

    36、嘉纳焉。八年夏又上言:“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掌铨选者罔论贤否,第循资格。司国计者不问耕桑,惟勤赋敛。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无激扬,言官务缄默。僧道数万,日耗户口,流民众多,莫为矜恤。”帝以章示诸大臣。王直等皆引罪求罢。十一年迁南京侍讲学士。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注释】永乐、正统:明朝年号。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掌铨(qun )选者:负责考绩的官员。司国计者:管理财政的官员。风宪: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泛指监察、法纪部门。王直:吏部尚书。(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7、比 天 旱 陛 下 责 躬 虔 祷 而 臣 下 不 闻 效 忠 补 过 之 言 徒 陈 情 乞 用而 已。(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帝嘉纳焉_惟勤赋敛_莫为矜恤_王直等皆引罪求罢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掌铨选者罔论贤否,第循资格。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无激扬,言官务缄默。(4)纵观全文,说说周叙为什么能屡屡升迁。 【答案】(1)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表扬,嘉奖;索取,搜刮;救济;罢免(3)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

    38、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是: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据此断句为: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

    39、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嘉:动词,表扬,嘉奖;敛:动词,索取,搜刮;恤:动词,救济;罢:动词,罢免。(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关键词:掌铨、罔、第、循。句意是: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关键词:困役、风宪、激扬、务。句意是: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

    40、这种题型是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只有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周叙能屡屡升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故答案为:(1)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表扬,嘉奖;索取,搜刮;救济;罢免。(3)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军队疲于劳役,

    41、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

    42、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掌铨选者:负责考绩的官员;第循资格: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困役:疲于劳役;风宪无激扬:法纪部门软弱无能。(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

    43、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附参考译文】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十一岁时即能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作的黄鹦鹉赋,很合皇上心意,被授予编修。历任侍读,在经筵当值。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提建议,皇上嘉纳了他的意见。八年夏,他又上书说“: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掌选官的不论人才贤否,只论资格;管财政的不问农桑丰歉,但勤征敛;军士被劳役所困,刑罚失去轻重;监察官员不起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路官员专务缄口不言;僧人道士数万,户口不断流失;流民众多,不去怜悯抚恤。”皇上

    44、将他的奏章出示给诸大臣。王直等人都引罪请罢免。十一年,周叙升为南京侍讲学士。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词的含义。 俄而雪骤_俄而雪骤_差可拟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答案】 (1)不久,一会儿;急;相比(2)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俄而”“拟”都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欣赏: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未若:不如比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9658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