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图书馆信息技术-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馆 信息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图书馆信息技术图书馆信息技术内容内容 图书馆信息技术概述图书馆信息技术概述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网络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网络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1 图书馆信息技术概述图书馆信息技术概述 图书馆信息技术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定义传统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1.1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 图书馆信息技术:完成信息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等信息自动化处理的技术。传统信息技术:印刷与排版、复印技术、缩微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
2、体技术、数字化技术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磁盘存储技术和光学存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使多种媒体建立联系,并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特点: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关键支撑技术:数字压缩与还原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支持多媒体的硬件与网络;数字技术:将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的技术。1.2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机读目录的出现与应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普及网上电子
3、文献信息服务阶段局域网络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光盘数据库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向网上文献系信息服务发展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全球化(基于Internet)数字图书馆阶段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特色技术三个阶段的关系P131.3 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 定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对文献信息实现快速查询与提供,实现资源共享的全过程。研究内容P14 实现目标读者快速获得所需的文献资源馆藏资源共享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管理 功能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文献服务系统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2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4、 文献信息编码与存储 汉字信息处理与编码2.1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基本结构:五大组成部分;计算机主机:内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其中运算器、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单元(CPU)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外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分清常见的外围设备。图书馆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内外存的容量;数据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快。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是指合理组织计算机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的软件总称。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等;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针对图书馆业务管理而设计的软件,如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书目查询和参
5、考咨询等业务。发展趋势:单一功能系统集成管理系统信息开发和网络服务 操作系统:数据库2.3 文献信息编码与存储 信息编码及其表示二进制编码表示:二进制计数法(以2为基数的计数系统)字符编码表示:采用一定数目的二进制数位表示字符。标准:ASCII(1个字节的0、1表示一个字符);汉字编码:两个字节,又称双字节编码。文献信息记录的存储格式文献信息在存储介质中所表现的内容、属性和逻辑结构。文献属性,即著录项目,例如:书名、作者、出版项、ISBN号等;一个著录项目即一个字段;相关字段集合就是记录;若干相关记录集合就称之为文件。文献信息存储方式固定格式固定长度固定格式可变长度可变格式可变长度;例如:IS
6、O2709;机读目录(MARC)格式及特点常见的MARC 其它文本描述格式SGMLHTMLXML2.4 汉字信息处理及编码 汉字信息处理利用计算机、通信、激光照排技术,对汉字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加工、转换、传输、印刷等处理的技术。汉字信息处理方式:采用输入编码输入,转换成机内码存储和处理,采用输出编码显示和打印。研究内容:输入编码:区位码、音码、形码、音形码等 汉字输入键盘设计汉字字模的存储汉字输出技术与设备 汉字编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交换码:国标GB2312-80用于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汉字输出编码:字形码(字模)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80GB12345-90(GB2312的繁
7、体版)GBK(国际规范的汉字代码集)BIG-5(台湾和香港地区)ISO10646或Unicode3 图书馆信息系统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 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3.1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 业务自动化的内容基础业务自动化:采访、编目、查询、流通、典藏等信息开发自动化:信息的再加工、建库等读者工作自动化:公共查询 系统组成采访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公共信息查询子系统:OPAC3.2 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 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的发展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系统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 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OPA
8、C馆际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及提供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电子出版物服务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参考咨询自动化 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特点打破单一图书馆的界限分布式虚拟化文献资源共享为基本特征4 网络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网络技术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 图书馆网络的建立 综合布线系统 网络安全与管理4.1 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互联互连(物理上连接起来)信息交换自治系统协议(双方认可的通信规则)通信技术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网络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结构拓扑结构系统结构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 三个特征范围:有限,几千米范围内;传输技术:共享传输介质、广播式;拓扑结构 局域网 广播式局
9、域网必须解决的问题:共享介质分配问题静态分配动态分配集中式:Token Ring非集中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协议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止延迟再发以太网IEEE802标准制定5种接口标准,P173快速以太网:100Mbps千兆位以太网:1GbpsFDDIATM(异步传输方式)广域网 由远程通信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网络局域网连接而形成的网络。组成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广域网 通信子网通信线路交换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技术(Switching)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分配传输线路资源;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目前计算机网络普遍采用的方式)电路交换 当
10、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很多彼此连接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很多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电路交换过程:建立连接电路交换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通信释放连接。采释放连接。采用 这 三 个 步 骤 的 连 网 方 式 称 为 面 向 连 接 的用 这 三 个 步 骤 的 连 网 方 式 称 为 面 向 连 接 的(connection-oriented)(connection-oriented)。这里我们要指出,。这里我们要指出,电电路交换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必定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基于邮政系统:分组交换基于邮政系统:不先建立连
11、接,而是随时发送;不先建立连接,而是随时发送;分组交换则采用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存储转发技术结点交换机处理分组的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结点交换机处理分组的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再查找转发表缓存,再查找转发表(转发表中写有到何目的地址应转发表中写有到何目的地址应从何端口转发的信息从何端口转发的信息),然后由交换机构从缓存中将,然后由交换机构从缓存中将该分组取出,传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该分组取出,传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信元交换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OSI互联参考模型TCP/IP模型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RM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设立物理层的目的
12、是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透明二进制比特流透明二进制比特流(比特: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的传输的传输,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有:为数据终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准确传输数据以及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OSI/RM中的物理层并不是指物理设备或物理传输介质,而是物理设备通过物理传输介质进行互物理设备通过物理传输介质进行互连的描述和规定连的描述和规定。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有关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接口的机械特性接口的机械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尺寸、规格、插脚数和分布等)电气特性电气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电平、阻
13、抗、传输速率等)功能特性功能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如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的用途)规程特性规程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在建立、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时的时序)。这些特性确保物理层能通过物理媒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数据链路层 虽然物理层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传输媒体及其连接,但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信号难免受到传输媒体本身的质量(如信号衰减)以及外部的因素(如干扰信号)等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也就是说物理层物理层提供的是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链路提供的是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设立数据链路层的目的就是弥补物理层的不足弥补物理层的不足,为网络
14、为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数据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任务。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包括链路连接的建立、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包括链路连接的建立、维护、拆除;帧定界和帧同步维护、拆除;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为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为帧帧);差错检测;差错检测(采用检错码或纠错码采用检错码或纠错码)与控制;数据流量与控制;数据流量控制等等控制等等。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虽然提供了理论上的可靠传输服务,但这种数据链路层虽然提供了
15、理论上的可靠传输服务,但这种服务仅发生在相邻的结点之间服务仅发生在相邻的结点之间。而用户的数据传输则是在端到端之间进行,用户应当具而用户的数据传输则是在端到端之间进行,用户应当具有和网络内所有其他用户通信的能力,其中需要经过多有和网络内所有其他用户通信的能力,其中需要经过多个结点个结点(提供中继功能的结点,例如交换机提供中继功能的结点,例如交换机)的合作和转发。的合作和转发。网络层的内在功能网络层的内在功能就是利用各种路由选择算法使得中继就是利用各种路由选择算法使得中继结点能够根据数据分组中的地址信息做出决策,尽快转结点能够根据数据分组中的地址信息做出决策,尽快转发收到的分组,使得用户的数据尽
16、快地穿越网络到达接发收到的分组,使得用户的数据尽快地穿越网络到达接收端。收端。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建立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差错检测与恢复;排序、流量控制;服务选择;与管理;差错检测与恢复;排序、流量控制;服务选择;网络管理等网络管理等。传输层 网络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互连的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网络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互连的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互连主机进程通信还面临着下面几个问题:如何在一条网络连接上实现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如何在一条网络连接上实现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如何解决多个互连的通信子网协议的差异和提供的服务功能的不如何解决多个互连的通信
17、子网协议的差异和提供的服务功能的不同?同?如何解决网络层及以下两层自身不能解决的传输错误如何解决网络层及以下两层自身不能解决的传输错误?设立传输层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对高层用户来说,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对高层用户来说,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存在一条端到端可靠的透明的通信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存在一条端到端可靠的透明的通信连接。连接。传输层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采用适当的差错检测与恢复技术、流量控制和连接管采用适当的差错检测与恢复技术、流量控制和连接管理等机制提供可靠有效的网络连接理等机制提供可
18、靠有效的网络连接;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在网络中建立多重连接,包括向下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在网络中建立多重连接,包括向下多路复用和向上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和向上多路复用。向下多路复用是指将用户数据进行分段,传送到不同的网络节点,沿不同的路径穿越网络到达目的地。向上多路复用是指几个传输用户共享同一单一节点。总之,传输层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保证传送信息正确地到达目的地。会话层 控制用户信息的交互过程(如数据交换的时序,如何保证数据交换的完整性等),网络应当提供相应的功能来协助用户管理和控制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应用的要求。会话层主要功能有:利用令牌技术保证数据交换、会话
19、同步的有序性;利用活动和同步技术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让用户知道整个交换的过程,同时支持传输过程中的故障恢复。表示层 表示层为异种机之间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法(语言),使得异种机在信息交换时首先进行本地语法和公共语法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样,双方就会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表示层主要用于解决通信实体之间的信息用于解决通信实体之间的信息表示问题,屏蔽不同系统在数据表示方面表示问题,屏蔽不同系统在数据表示方面的差异,将自己具有的数据结构转换成传的差异,将自己具有的数据结构转换成传送的、必要的、通用的数据结构。送的、必要的、通用的数据结构。应用层 应用层中包含了若干独立的、用户通用的服务协议模块
20、,是网络可向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唯一窗口。之所以称它为应用层,是因为它包含网络应用。典型的网络应用包括Web应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虚拟终端协议和分布系统等。TCP/IP模型 四层模型应用层:HTTP、FTP、SMTP、Telnet等传输层:TCP、UDP、网络层:IP、ICMP、ARP、RARP、ICMP网络接口层4.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 网络服务器 网络操作系统平台 网络连接设备网卡(网络适配器)中继器:信号功能放大、延伸网络距离;属于物理层设备网桥:数据链路层设备路由器网关集线器交换机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4.3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建立 图书馆局域网的建立 图书馆广域
21、网的建立图书馆局域网的建立 利用TCP/IP协议完成网络连接。图书馆业务工作局域网光盘数据库检索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三网融合P188图书馆广域网的建立 馆际网络的建立利用电信网络组建(CHINAPAC、CHINADDN、CHINANET)加入已有的信息网,例如科研教育网。与因特网连接,方式如下:公共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交换网有线电视网络4.4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的概念在建筑群中综合数据的网络系统,它将建筑物中的语音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编制和管理。功能传输模拟和数字的语音传输高速或低速的数据传输传真、图形和图像资料传输电视会议
22、和安全监视系统传输建筑物中安全监视系统和空调控制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P192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物入口设施子系统4.5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面临的安全隐患恶意攻击恶意程序(computer virus)(computer worm)(Trojan horse)(logic bomb)网络安全的措施设置防火墙信息加密数字签名:验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双向认证存取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防火墙 防火墙定义:加强网络间访问控制的技术措施(设备、软件系统)职责:根据设置的安全策略,对进出本网络的信息进行过滤。类型 P198数据包过滤(作用在网络层)
23、线路中继器(作用在传输层)应用网关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定义特征传染性隐藏性潜伏性破坏性分类P200网络管理 控制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使之更高效运行的过程。5个功能域失效管理:发现故障并解除之;配置管理:通过管理工具对网络配置进行控制安全管理:网络的访问控制;性能管理:测试网络中硬件、软件、媒体的性能,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网络畅通;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模型:“管理者代理”模型 网络管理协议SNMP:提供管理者与代理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方法;CMIS/CMIP P203 网络管理系统5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5.1 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图书馆产生的背景 数字
24、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实验项目 产生背景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变革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替代手工作业,提供服务效果和工作效率;70年代开始的联机革命,进入书目数字化阶段;80年代开始局域网应用,实现远程文献信息服务,为文献数字化的网络查询、检索、传输打下基础。90年代,先进国家迈向数字图书馆建设。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内部环境,适应了社会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社会环境的变革经济结构的变动:信息资源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出现、信息产业兴起;技术结构的变革文化结构变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化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定义 电子图书馆P209 虚拟图
25、书馆P2121 代表性定义代表性定义 要素说(研究图书馆协会要素说(研究图书馆协会(ARL)1995(ARL)1995年)年)The digital library is not a single entity;The digital library requires technology to link the resources of many;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many digital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transparent to the end users;Universal access t
展开阅读全文